(共80张PPT)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少年时的林徽因
中年时的林徽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
3.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识音:
帷幕(wéi) 屋脊(jǐ) 接榫(sǔn)
穹窿(qióng)埋怨(mán)埋葬(mái)
哺育(bǔ) 翘起(qiào)翘首以盼(qiáo)
点缀(zhuì) 辍学(chuò) 厦门(xià)
高楼大厦(shà)凤毛麟角(jiǎo)
角色(jué) 门槛(kǎn) 直栏横槛(jiàn)
读文章理出文章的结构脉络
以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建造新中国建筑作总结。
分析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1—2)
(3—13)
(14—19)
(20)
思考问题:
(1)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
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
作者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这九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一)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
(二)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一 、个体建筑构成
二、群体建筑构成
鸟瞰故宫
(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三)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先给予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
(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三、结构方法
柱子支撑的亭子
四合院里的木质的墙门窗一体
四、斗拱
五、举折、举架
(六)至(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七)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
(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形状或图案。
(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
六、屋顶的装饰作用
七、颜色的选择——朱红
霸王拳
八、部件的装饰作用
三福云
瓦当
脊吻
门 环
八、建筑材料的装饰
彩漆
木刻
浮雕
琉璃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个别建筑构成
群体建筑构成
木材结构
斗拱
举折和举架
结构
特征
装饰
特征
屋顶的装饰作用
颜色的选择—朱红
部件的装饰作用
材料的装饰作用
外观装饰
主
次
整体
局部
第二部分结构与说明顺序
总
体
特
征
结
构
方
法
研读课文,小组讨论问题
(1)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2)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亭子
轩
榭
岳阳楼
黄鹤楼
滕王阁
鹳雀楼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此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人民大会堂
罗马斗兽场
北京故宫
悉尼歌剧院
苏州园林
埃菲尔铁塔
丽江古城
哥特式建筑
王家大院
罗马凯旋门
北京琉璃牌楼
天坛皇穹宇
欧洲圆亭子
华表
外国纪念柱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忆一忆
你能不能举出家乡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
武安小娲皇宫
课文小结
作者条理清楚、精要严谨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显著特点,通过多种说明方法,既作了理论层面上的解释,也有形象生动的描述,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
小结:
世界在发展,我们要不断发展中国建筑的风格。
但是,我们也不能摒弃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建筑,毕竟民族的东西,无论何时,都不能丢弃。
仿句:
31. 人们都爱秋天,爱他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依照下面句子内容和形式,仿写两句。
金钱可以买来名贵的钟表,但买不来宝贵的时间;金钱可以买来美味的食品,但买不来好胃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根据下面的例句,围绕“一”展开,仿写一段话,60字左右。
例句:起跑线上迈出的第一步,种子绽开的第一牙蕾,新生儿的第一次啼哭……这个“一”虽然幼小稚嫩,但却是美的胚芽,美的根本。
19. 金钱可以买来名贵的补品,但买不来健康的身体;金钱可以买来高校文凭,但买不来真才实学
31. 人们都爱莲花,爱她的亭亭玉立,爱她的不蔓不枝,爱她的香远益清
8. 荒凉沙漠中的一眼甘泉,寒冷冬天里的一盆炭火,漆黑夜里的一盏灯火………这个“一”虽然平凡无奇,但却是生的希望,力的源泉。
阅读下一段材料,思考问题
良心与勇气
梁思成(1901~1972),建筑学家,梁启超的儿子。他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以严谨、勤奋的学风著称。
解放后,在教课的同时,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还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被邀请参加北京城的建设规划。
梁思成曾以诗一样的语言向周总理描述北京古城四周雄壮的城墙,城门上巍峨高大的城楼,紫禁城的黄瓦红墙以及美丽的街市牌楼……他不遗余力地建议保护北京城墙。他是那么钟情于它们。关于它们,他有那么美妙的构想:城墙上可以绿化,供市民游乐;壮丽宽广的城门楼可以改造成图书馆;护城河可以引进永定河水,夏天放舟,冬天溜冰。
然而,这只是一个文人的浪漫梦想而已。随之而来的一切现实却非他所愿,北海团城被拆了,天安门东西两侧三座门被拆了,古城墙被拆了……
如今残留也是仅存的一段城墙,位于北京城的东南角,而绵延数百里的北京古城的老城墙都被拆光了。对于深谙其文物价值的梁思成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他痛苦迷惑的了。
当北京古都已然消失之后,曾经竭力想保留其历史原貌特征的梁思成,就注定要成为人们不断提及、不断感叹的人物。
思考:当你觉得不合理的事情发生在你身边时,你能像梁思成那样站出来说话吗?你觉得怎么样做才是最合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