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区域转移课时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区域转移课时检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1 15:0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区域转移
一、选择题
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传入美洲,导致了对这些疾病缺乏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这一状况
A.使黑人成为美洲地区的主要人种 B.是奴隶贸易活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C.表明人类社会已进入大变革时代 D.便利了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活动
2.1611年,西班牙殖民者要求居住在菲律宾的非基督教华人,每人每年必须缴付8比索的贡税。1615年,西班牙殖民者共征收贡税53832比索,1635年共征收116916比索。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20年间居住在菲律宾的华人人数已增加了一倍多,仅1635年就有14614名华人缴纳贡税,这些还没有包括贫穷的免税者和偷漏税者。这一状况
A.源于海外贸易的兴旺发达 B.折射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C.导致明政府厉行海禁政策 D.解决了中国的人地矛盾
3.16世纪初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印加帝国统治末期的印第安人至少有900万人,到了17世纪人口已减少到60万人。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导致了长期种族压迫 B.西班牙失去海上霸权
C.在欧洲引发价格革命 D.非洲损失大量劳动力
4.16世纪,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后极力推广天主教,排斥当地宗教信仰,遭到当地人的强烈反对。17世纪中期后,以天主教圣母形象为原型、糅合墨西哥本土文化元素的瓜达卢佩圣母像却逐渐流行开来,成为墨西哥的象征之一。据此推知,西班牙的殖民
A.改变了区域人口结构 B.摧毁了美洲本土文化
C.影响了欧洲宗教改革 D.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5.下图所示为1789年海地独立前夕的人口结构示意图。该图可用来说明
1789年海地独立前夕的人口结构示意图
A.三角贸易对美洲影响巨大 B.美洲种植园经济得到发展
C.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兴起
6.下表反映了1700~1860年美洲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单位:万人)。据此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土著人 白种人 黑种人 合计
1700 75.0 22.3 2.7 100.0
1820 32.5 788.4 177.2 998.1
1860 16.0 2724.0 400.0 3140.0
A.殖民扩张 B.贩卖黑奴
C.工业革命 D.人口迁徙
7.“在欧洲移民活动的区域内,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但是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如多神信仰、图腾崇拜等”。这反映了
A.移民文化成为拉丁美洲文化的主体 B.印第安土著文化基本消失
C.拉丁美洲文化具有多元性 D.拉丁美洲文化具有较强的殖民性
8.下表为16世纪至20世纪上半期世界人口的迁移情况。导致19世纪中后期世界人口迁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主要移出地 主要移入地
1500—1850年 欧洲、非洲 美洲
1850—1945年 欧洲、亚洲 美洲
A.非洲人口的大量减少 B.西方殖民扩张方式发生转变
C.华工被列强疯狂掠夺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9.美国许多州名和地名源于印第安部落语言,印第安文化中一些反映社会生活和政治活动的词汇也进入了英语。除此之外,美式英语还吸收了许多来自非洲黑人的单词。这一状况说明了
A.美国文化多元的特征 B.美式英语脱离了英国本土语言
C.美利坚民族国家形成 D.美式英语脱离了美洲本土语言
10.19世纪末,大量来自南欧、东欧以及亚洲的移民开始涌入美国,这批人大都愿意从事较为艰苦的重体力劳动,并且索取的报酬很低,这使本地人及较早来的移民处于不利的地位,他们认为新移民从他们手里拿走了大量的工作,从而引发了严重的社会矛盾。这反映了这些新移民
A.拒绝从事工资待遇较差的工作 B.为美国提供了大量高科技人才
C.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D.挑拨美国政府与旧移民的矛盾
11.有学者认为,在殖民地时期形成的以欧洲——基督教文化为主体、以美洲印第安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为次要成分的杂交文化结构一直保持至今。因此,当代拉美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种族和文化的混杂性。下列选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伦巴舞和巴西烤肉 B.爵士乐和芭蕾舞
C.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和摇滚乐 D.马卡龙和探戈
12.1822年,英国接受来自澳大利亚的优质羊毛6.8万千克,1830年达到136万千克以上,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毛纺业最大的供应商。此现象直接导致
A.澳大利亚发生了工业革命 B.白人成为澳大利亚的主要居民
C.英国加速向澳大利亚流放罪犯 D.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土地不断被剥夺
13.澳大利亚原本有500个土著部落,1778年之前有土著75万人左右;随着英国殖民运动的发展,1933年澳大利亚的土著人口降至不足10万人。这一变化
A.改变了世界的人口结构 B.表明世界殖民体系得以最终形成
C.加速了黑奴贸易的发展 D.导致欧洲文化成为当地主流文化
14.据统计,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移居海外的中国人约有1000万人,主体是劳工,商业、政治性移民次之,文化、亲属团聚等又次之。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也有大批前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等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C.西方列强侵略扩张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5.美国加州的第一任州长利兰·斯坦福曾指出:没有华工,这条重要的国家交通干线(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的西段,就不能在国会法案所要求的时限内完工。利兰·斯坦福意在强调华工
A.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B.改变了北美大陆的人口结构
C.在美洲传播和发展了中华文化 D.得到了美国民众的普遍认可
16.每逢国际重大比赛有新西兰队参加时,人们都会欣赏到新西兰运动员“毛利战舞”的仪式表演。“毛利战舞”原本是新西兰土著毛利人战斗前鼓舞士气的仪式,经过与几代移民带来的西方文化的融合,经过改造发展形成了具有现代新西兰风格的舞蹈。这反映出
A.西方文明具有先天的优等性 B.本土文化在和外来文化交融中发展
C.新文明的形成会伴随新移民 D.外来移民的文化全部会带有侵略性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的确,凭着自己的实力,这些印欧语系的波斯人在向西方的推进中节节胜利。但是不久后,他们就遭到其他一些印欧人部落的抵抗,这些印欧人几个世纪前就移居欧洲并占领了希腊半岛及爱琴海诸岛。他们发觉自己已经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这样,两支印欧人发生了三次著名的战争。战争期间,波斯国王大流士和薛西斯侵略了希腊半岛的北部,千方百计想在欧洲大陆上占据一席之地。
——摘编自【美】房龙《房龙讲述人类的故事》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来)四种灾祸——贫穷、军国主义、宗教迫害和政治上的专制——在不同程度上是意大利人、斯拉夫人和犹太人愿意乘船长途旅行到新世界来的原因。不过所有权威人士都认为,一些吸引移民到美国的力量,如新机会的诱惑力、轮船公司的宣传和征募经纪人骗人的鬼话,比起把他们从故乡驱赶出来的力量,更加具有信服力。而且,新移民中的大多数,或者是直接响应美国对不熟练劳工的需要而来的,或者是受到与铁路和工业雇主配合密切的职业介绍所经纪人鼓励前来的。
——摘编自【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一九○○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 “新移民”中只有很少数去南部各州,他们中的大多数定居在纽约、芝加哥和底特律等一些大城市,这是因为大城市工厂林立、商业发达,就业机会多,而且他们在民族聚居区里有不少亲友和同胞,这些都有助于他们谋求生计和适应新的环境。这些不同民族聚居区俨然是大城市里的小城镇,因此有许多美国学者把它们称作“被包围的飞地”,比如当今纽约市里仍存在的“小意大利区”“犹太人区”“斯洛伐克人区”等就是延续下来的“飞地”的例证。因此,这批在大城市定居的“新移民”,既没有与土生的美国人融合在一起,也与其他民族聚居区彼此隔离,不大往来。
——摘编自【美】威廉·本内特《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波斯人崛起的地理区域及“其他一些印欧人部落”的族群名称。分析波斯人的迁徙对区域政治与文化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以来欧洲人移民北美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新移民分布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黑人的第一次大迁徙始于一战爆发后的1916年,到1929年大危机爆发后迁徙开始减缓。约150万黑人由南部农村迁往城市。这些黑人主要从佛罗里达、佐治亚、南卡罗来纳和弗吉尼亚等州迁出,主要迁往东北部与中西部——这与一战期间和20年代这两个地区的工业发展密切相关。二战后迁徙黑人中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仍为20-24岁,占迁徙人口总数的19%。迁徙黑人的男女性别比率为107∶100,而同期美国黑人男女的总体性别比率为93∶100。迁徙者的性别比率因迁徙距离之远近而有差异,一般来说,迁徙得越远,男性所占的比例越大。这一时期,如在25—29岁的迁徙者中,有12%的人受过高等教育。
——摘编自胡锦山《美国研究》
材料二 1930年居住在北部各地区的黑人一半来自南部。北部城市——纽约、费城、芝加哥、底特律等城市黑人聚居区形成。这些城市的黑人人口超过了南部几个大城市,成为美国黑人最多的城市。一批新兴黑人中产阶级以纽约哈莱姆黑人区为中心开展了一场旨在通过艺术作品反映黑人心声、表达黑人民族自豪感和黑人改造美国的决心的运动。在马库斯·加维领导下兴起的黑人民族主义运动,主张“回非洲去”,建立一个强大的黑人国家,反映了城市黑人渴望摆脱种族主义枷锁的强烈愿望,成为60年代“黑人权利”运动的先声。
——摘编自陈奕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二十年代美国黑人大迁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黑人大迁徙运动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人大迁徙运动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往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民南非猎捕,后来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18世纪中后期,英国人来到澳大利亚。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19世纪,英国人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发展起来。……英国人到来澳大利亚之前原住民人口达75万人,1901年只剩下9万多人。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摘自《拉丁美洲史稿》《澳大利亚史》等整理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殖民者往往迫使华工签署契约,让华工以未来若干年的工资支付运输费用。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补充诱骗、绑架成为苦力。到1858年,在澳大利亚的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在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利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利亚的华工人数已有十几万。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
——摘自《华工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欧洲人移民海外的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的时代背景。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根据“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传人美洲,导致了对这些疾病缺乏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可得出西方殖民侵略过程中,原住民的大量死亡,使美洲的传统社会迅速瓦解,便利了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活动,D项正确;黑人并不是美洲的主要人种,排除A项;根本原因是殖民侵略,排除B项;材料并不能表明进入大变革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自1611年至1635年的20多年间,西班牙殖民者对菲律宾华人的征税数量大幅增长,“20年间居住在菲律宾的华人人数已增加了一倍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商船不但为菲律宾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日常生活用品,而且更重要的是运来了大帆船贸易的主要商货:中国丝绸和瓷器。以后的几十年,马尼拉的西班牙殖民者继续把更多的畅销中国货运往墨西哥,从大帆船贸易中赢得高额利润,所以造成菲律宾在华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海外贸易的兴旺发达,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排除B项;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是政治:对日本经济封锁,打击倭寇;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处于主导地位;思想:传统儒家思想保守落后,海洋观念意识淡薄。上述历史事件不是导致明政府厉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菲律宾华人数量的增加无法解决中国的人地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印第安人至少有900万人,到了17世纪人口已减少到60万人。”可知印第安人人口减少,导致劳动力短缺,大量非洲劳动力被贩卖到南美洲,导致非洲损失大量劳动力,D项正确;种族压迫与材料信息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西班牙失去海上霸权是英西战争,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在欧洲引发价格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7世纪中期后,以天主教圣母形象为原型、糅合墨西哥本土文化元素的瓜达卢佩圣母像却逐渐流行开来,成为墨西哥的象征之一。”可知,材料以墨西哥的象征之一—瓜达卢佩圣母像叙述了西班牙殖民者极力推广天主教与墨西哥本土宗教信仰,从冲突到兼容的史实。殖民势力的持续侵略改造着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改变了墨西哥人口结构,A项正确;瓜达卢佩圣母像糅合墨西哥本土文化元素,排除B项;材料与欧洲宗教改革没有关系,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征服墨西哥,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789年海地独立前夕的人口结构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海地是美洲国家,人口结构中黑奴的比重大,这是三角贸易引入了大量黑奴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种植园经济的内容,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此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反映不出美洲社会是否出现大变革,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A
【解析】从表中时间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带来了美洲种族结构发生变化,北美人口种族结构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但最重要的是殖民扩张,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导致美洲人口种族结构变化的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均可排除。故选A项。
7.【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在欧洲移民活动的区域内,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但是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如多神信仰、图腾崇拜等,这反映了拉丁美洲文化具有多元性,C项正确;材料主旨反映的是拉美文化的多样性,只是“在欧洲移民活动的区域内,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A项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如多神信仰、图腾崇拜等,B项说法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主旨反映的是拉美文化的多样性,而不是强调其文化的殖民性,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因此从19世纪中叶开始,大批印度、中国等地的劳动远涉重洋来到美洲,这使得19世纪中后期世界人口的移出地发生了变化,所以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西方殖民扩张方式的转变,B项正确;世界人口移出地的变化是因为西方殖民方式的转变,不是因为非洲人口的大量减少,排除A项;根据世界人口迁移发生的变化无法说明华工被列强疯狂掠夺,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美国许多州名和地名源于印第安部落语言”,“美式英语还吸收了许多来自非洲黑人的单词”可以看出美国既有印第安文化的影响,又有外来文化的影响,体现了其文化多元的特征,A项正确;美式英语并未脱离英国本土语言,排除B项;材料与美利坚民族国家的形成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美式英语受到美洲本土语言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C
【解析】据材料“这批人大都愿意从事较为艰苦的重体力劳动,并且索取的报酬很低”,可见新移民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C项正确;拒绝从事工资待遇较差的工作,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在材料中无法确定是否为美国提供了大量高科技人才,排除B项;挑拨美国政府与旧移民的矛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当代拉美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种族和文化的混杂性。”可知,拉美的文化是混杂的,其中伦巴舞是吸收了16世纪非洲黑人舞蹈以及西班牙的舞蹈逐渐完善的;巴西烤肉来源于巴西南部高乔人,高乔人是当年西班牙、意大利殖民者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后裔,A项正确;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摇滚乐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排除C项;探戈是起源于欧洲中西部的一种民间舞蹈探戈诺舞,排除D项。故选A项。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澳大利亚向英国大量出口羊毛,而养羊需要大量土地,这导致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土地不断被剥夺,D项正确;澳大利亚主要是农业殖民地,未发生工业革命,排除A项;白人成为澳大利亚的主要居民不是直接影响,排除B项;英国加速向澳大利亚流放罪犯与羊毛大量生产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3.【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随着英国的对外殖民扩张,使得澳大利亚的土著人口迅猛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这有利于欧洲人移民澳大利亚,促进传播欧洲文化,使其成为当地主流文化,D项正确;材料只是涉及了澳大利亚的土著人口的情况,没有涉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情况,因此无法得出改变了世界的人口结构,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项;黑奴贸易主要涉及的是非洲,材料涉及的是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排除C项。故选D项。
1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移居海外的中国人约有1000万人,主体是劳工,商业、政治性移民次之”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国人进行海外移民,输入劳动力到殖民地去进行了开发建设,这与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有关,C项正确;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仍然占据主要地位,排除A项;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是列强殖民扩张的结果,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且世界的形成并非当时中国海外移民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美国加州的第一任州长利兰·斯坦福曾指出:没有华工,这条重要的国家交通干线(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的西段,就不能在国会法案所要求的时限内完工。”可知,华工对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开发做出了贡献,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A项正确;华工移民美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人口结构,但不会改变北美大陆的人口结构,夸大了华工移民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在美洲的传播,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得到美国民众的普遍认可,“普遍”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16.【答案】B
【解析】据题意可知,新西兰土著居民传统文化吸收了外来的西方文化后,形成了具有现代风格的舞蹈,这说明本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形成新文化,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西方文明具有先天的优等性,排除A项;是新移民催生了新文明,而非新文明会形成新移民,排除C项;外来移民的文化不一定都带有侵略性,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地理区域:伊朗高原。
族群名称:希腊人。
影响:建立了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建立了波斯帝国);引发希波战争(引发区域战争);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2)原因:欧洲的贫困人口到美洲寻找工作机会;欧洲逐渐紧张的战争局势、宗教迫害和政治专制,迫使人们逃离;移民公司的宣传和欺骗;美国政府鼓励移民的政策。
(3)特点:集中于美国北部的大城市;在城市内形成不同的聚居区。
影响: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导致不同的族群间不易交融;使美国社会结构复杂,治理难度大。
【解析】(1)地理区域和族群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材料所述的向西方推进的印欧语系的波斯人指的是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大流士和薛西斯是历史上的波斯帝国皇帝。材料所述的占领希腊半岛及爱琴海诸岛并抵抗波斯人入侵的印欧人部落指的是古代希腊人。双方的战争指的是希波战争。影响:结合所学,波斯人对外扩张,建立了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波斯帝国;波斯帝国进攻希腊,引发希波战争;波斯帝国和希腊之间的战争和交往,使得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2)原因:根据材料“四种灾祸——贫穷、军国主义、宗教迫害和政治上的专制——在不同程度上是意大利人、斯拉夫人和犹太人愿意乘船长途旅行到新世界来的原因”,得出欧洲的贫困人口到美洲寻找工作机会,欧洲逐渐紧张的战争局势、宗教迫害和政治专制,迫使人们逃离;根据材料“轮船公司的宣传和征募经纪人骗人的鬼话,……更加具有信服力”,得出移民公司的宣传和欺骗;根据材料“新移民中的大多数,或者是直接响应美国对不熟练劳工的需要而来的,或者是受到与铁路和工业雇主配合密切的职业介绍所经纪人鼓励前来的”,结合所学得出,美国的开发和建设需要劳工,促使美国政府采取鼓励移民的政策。
(3)特点:根据材料“只有很少数去南部各州”“大多数定居在纽约、芝加哥和底特律等一些大城市”得出集中于美国北部的大城市;根据材料“不同民族聚居区俨然是大城市里的小城镇,……比如当今纽约市里仍存在的‘小意大利区’‘犹太人区’‘斯洛伐克人区’”得出在城市内形成不同的聚居区。影响:结合所学,移民为美国开发和建设提供了劳动力,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移民人数多,且来自欧亚非各国,种族文化差异大,不同国家移民在城市内形成不同的聚居区,导致不同的族群间不易交融,也使美国社会结构复杂,治理难度大。
18.【答案】(1)特点:持续时间长,数量大;从南向北;由农村迁往城市;年龄年轻化;男性居多;文化程度逐步提高。
(2)影响:适应美国经济发展和满足战争需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南北人口结构和黑人聚居区布局;促进美国北方城市化;推动黑人阶层的分化;加快黑人融入美国社会进程;催生了反映黑人心声的文艺创作潮流;一定程度上激化种族对抗,引发社会动荡不安;反对种族主义的民族运动兴起并促进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导致南方劳动力减少,从而影响南方经济。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 黑人的第一次大迁徙始于一战爆发后的1916年,到1929年大危机爆发后迁徙开始减缓。”可推出持续时间长;根据材料一“。约150万黑人由南部农村迁往城市。这些黑人主要从佛罗里达、佐治亚、南卡罗来纳和弗吉尼亚等州迁出”可推出数量大;根据材料一“主要迁往东北部与中西部”可推出从南向北;根据材料一“约150万黑人由南部农村迁往城市。”可推出由农村迁往城市;根据材料一“二战后迁徙黑人中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仍为20-24岁,占迁徙人口总数的19%。迁徙黑人的男女性别比率为107∶100,而同期美国黑人男女的总体性别比率为93∶100。”可推出年龄年轻化;男性居多;根据材料一“这一时期,如在25—29岁的迁徙者中,有12%的人受过高等教育。”可推出文化程度逐步提高。
(2)影响:可从经济发展、战争、人口格局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适应美国经济发展和满足战争需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南北人口结构和黑人聚居区布局;促进美国北方城市化;推动黑人阶层的分化;加快黑人融入美国社会进程;根据材料二“一批新兴黑人中产阶级以纽约哈莱姆黑人区为中心开展了一场旨在通过艺术作品反映黑人心声、表达黑人民族自豪感和黑人改造美国的决心的运动。”可推出催生了反映黑人心声的文艺创作潮流;根据材料二“在马库斯·加维领导下兴起的黑人民族主义运动,主张‘回非洲去’,建立一个强大的黑人国家,反映了城市黑人渴望摆脱种族主义枷锁的强烈愿望,成为60年代‘黑人权利’运动的先声。”并结合所学可推出一定程度上激化种族对抗,引发社会动荡不安;反对种族主义的民族运动兴起并促进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导致南方劳动力减少,从而影响南方经济。
19.【答案】(1)特点∶持续时间长;移民国家多,规模不断扩大;黑奴贸易,进行资源掠夺;移植本国生产方式等。
(2)时代背景:黑奴贸易受限;工业革命发展,劳动力需求扩大;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北京条约》签订;人民生活困苦等。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从15世纪末期到19世纪中叶......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移民南非、澳大利亚......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往美洲供奴役,英国人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发现了金矿,采矿业发展起来”可得知持续时间长,移民国家多,规模不断扩大,伴随黑奴贸易,移植本国生产方式,进行资源掠夺等
(2)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得知黑奴贸易受限,工业革命发展,劳动力需求扩大,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签订《北京条约》;人民生活困苦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