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单元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单元练习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1 15:1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单选题
1.1831-1839年英国农村地区死亡率约为18.2%0,而城市高达26.2%0。新兴工业城市死亡率更高:至1841年,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升至27.2,曼彻斯特升至33.8。该现象说明( )
A.马克思主义已具理论基础 B.手工工场环境十分恶劣
C.城市化带来公共卫生危机 D.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升
2.如表是1600—1801年英国人口结构变动趋势情况表。据此可知( )
1600—1801年英国人口结构变动趋势情况表
年份 总人口 (万) 城市人口 (万) 乡村人口 (万) 农业人口占乡村总人口比例(%) 乡村农业人口(万) 乡村非农业人口(万)
1600 411 34 377 76 287 90
1700 506 85 421 66 278 143
1801 866 238 628 50 314 314
A.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向乡村拓展 B.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受阻
C.世界市场形成促进英国人口增长 D.乡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3.下图是一幅创作于1901年的漫画。它是以当时的美孚石油公司及其创始人 洛克菲勒为原型创作的。下列表述中与漫画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① 生产和资本走向高度集中
② 新兴工业率先出现垄断组织
③ 它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
④ 它逐渐走向干预国家政治和瓜分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在近代社会转型中,法国贵族恃强凌弱,蔑视工商业活动,耻于与商人为伍。在英国,贵族、绅士与商人杂处,贵族的子弟进入贸易圈。这一反差
A.反映出英法两国近代化转型起点不同 B.说明法国人文思想的底蕴比英国浅薄
C.体现出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创新 D.表明商人是左右社会转型的关键力量
5.1795年,英国最著名的铁工厂开办费只有几千英镑。但到了20世纪初,英国沃尔金顿钢铁公司的创办资本已达230万英镑。这-变化
A.反映了提高科学技术的需求 B.有利于适应生产社会化的需要
C.说明了钢铁行业竞争的激烈 D.表明欧美放弃了自由主义思想
6.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工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
A.飞艇的发明 B.发电机的发明 C.蒸汽机的发明 D.内燃机的发明
7.有学者指出:“这个体系把同类工业及其辅助工业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井然有序的生产体系,不过这是为了让它们带来比无政府状态下独立经营时更为可观的利润。”"该学者提到的“这个体系”
A.维护了垄断资本家的利益 B.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
C.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8.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部内容丰富的巨著中,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使他的辩证法成为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科学,他们还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这部“巨著”是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神圣家族》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9.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指导了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
C.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策略 D.标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0.“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过程宣告结束……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在发展相对滞后的亚非拉落后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先进的欧美和日本等国”。这说明了
A.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B.以欧美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C.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D.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确立
11.工业革命初期,英国的大部分人似乎并不认为煤烟是一种“污染物”,甚至认为它是有益的物质。1881年,伦敦市市长声称,在大工厂的烟囱竖起来后,原来在泰晤士河湿地盛行的疟疾,就不再侵袭生活在周边的居民了。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当时英国民众
A.环保意识淡漠 B.缺乏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知识
C.普遍愚昧无知 D.认为污染是“科技”的负面效应
12.如表为英、法、美、德四国在不同时期工业生产能力方面的排列次序。其中“丁”指的是
时间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1860年 乙 丙 甲 丁
1880年 甲 乙 丁 丙
1900年 甲 丁 乙 丙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13.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这种状况客观上
A.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 B.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
C.反映出美国劳动力严重短缺 D.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4.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迅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C.发电厂的广泛建立
D.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15.17世纪中叶,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由此可推知,英国
A.科学技术进步源于制度的创新 B.政治环境稳定推动了技术革新
C.技术进步源于社会的不断需求 D.政府积极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
16.如表是《1870~1900年世界铁路里程表》。对此解读最正确的是
1870~1900年世界铁路里程表(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3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90 284 402 60 20 24
A.工业生产发展推动了进一步革新运输工具的需求 B.全球落后地区铁路里程增长速度落后于发达地区
C.铁路向全球延伸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重要表现 D.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铁路发展不平衡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欧洲和北美轻而易举地实现工业革命,是因为这些地方有许多与英格兰社会相同的社会和文化模式……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大变动问题。
——【意】卡洛·M·奇波拉主编,吴健等译:《欧洲经济史》(第3卷)
材料二 工业革命并未随着铁路、跨大西洋汽船和电报通信的出现而结束。它一直持续到今天,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阶段清晰可见。第一阶段到19世纪中叶,包括如前所述的棉纺织工业的、采矿业的和冶金业的机械化以及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阶段持续到19世纪整个下半叶,它以科学在工业上更直接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为特征。尽管科学在其发展依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发生的推动因素。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欧美工业革命实际上是政治“大变动问题”。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工业革命“第一阶段”在生产与运输业的突出特征。结合所学,概述工业革命“第二阶段”的特点。
18.识读下列两幅图片:
图一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图二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请回答:
(1)概括指出图一、图二所示科技成果的发明者,并说明这些发明的前提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理解,简要谈谈上述科技发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参考答案:
1.C
2.A
3.A
4.C
5.B
6.D
7.A
8.A
9.A
10.C
11.B
12.C
13.A
14.A
15.C
16.D
17.(1)推动因素:社会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和价值标准的发展说明:英国、法国、美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提到资产阶级革命即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国家国内政局稳定政府鼓励经济发展。
(2)特征:生产领域机械化运输业以蒸汽机为动力。
特点:科学与技术结合(或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或有科学理论指导)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或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美国和德国最为突出(或多个国家都有重要发明或美国与德国成为中心)。
18.(1)发明者:汽车的发明者有德国的卡尔·本茨和戴姆勒,飞机的发明者是美国的莱特兄弟。前提条件:高效率的内燃机进入推广使用阶段。
(2)促进了全世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大扩展了人们活动的空间,缩短了时间,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出行方式乃至社会生活的内涵;但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负面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