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七单元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单(精品课)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七单元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单(精品课)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1 14:2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期
课题 必修上第七单元探究课《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
教科书 书 名: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8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中学校 高一B(3)班
学习目标
1.读懂文中之“树”,探究情景交融的方法; 2.发现自然之“树”,培养对自然风物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3.建构胸中之“树”,尝试用情景交融的方法描写景物。
课前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读懂课文中的树 (一)感知与诵读:有感情地朗读文本中对“树”的描写。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郁达夫《故都的秋》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朱自清《荷塘月色》 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史铁生《我与地坛》 (二)分析与品鉴:聚焦这些描写“树”的语句,探究情景交融的方法。 物象情感《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
总结与归纳: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有如下思维路径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发现自然中的树 1.思考与探究:陶渊明回归园田,在“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中有了复得返自然的惬意自得;孟浩然拜访故人,看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分外轻松愉悦;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一棵树曾经给你带来了触动?
2.阅读与写作: 王维曾作诗咏曰:“银杏栽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做人间雨”。银杏树以其树形优美、躯干挺拔成为成都的市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雪松以其高大美丽、高洁不自傲成为青岛的市树。 作为南阳人,我们的家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请你给南阳市选择一种市树,并写一段推荐词。 要求:有树木的特征概括描述,使用情景交融的手法,150字左右。 例: 松涛阵阵,你迎风起舞;雨雪霏霏,你经冬不凋。公园里、僻静处、大街旁随处可见你的身影——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一株株青松昂首挺胸,守护着这片古老的盆地,滋养着敦朴温厚、富于担当的南阳儿女。我选择你——栉风沐雨自担当的青松作为南阳的市树。
【学习任务二】建构胸中之树 郁达夫笔下的槐树洒下遍地落蕊,表达着一个落魄才子清冷的趣味;朱自清笔下的柳树色阴姿丰,象征着一介知识分子淡泊的心志;史铁生笔下的柏树,苍黑镇静,诉说着一个受困于病痛躯体中的灵魂深沉的思索。 思考与探究:我们的生命中为什么要有树? 例如:归有光《项脊轩志》的结尾,“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为何会有感人至深的魅力? 人是自然之子,人的生命节律与自然同频共振,自然界的种种事物和种种现象总是能激发我们的情感,启迪我们的思想。 毛泽东在病危之际仍然要人给他读《枯树赋》,当读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时,他不由得泪流满面。 在这个世界上,树和人是相通的,树中有人,人中有树。王安石言,“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我们也都曾“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在对繁枝茂叶的深情凝视中,我们读懂了大树背后的坚守与信念、甘苦与悲欢,从而写出情貌无遗,情景交融的文字。 2.阅读与写作: 西班牙提琴家帕布罗·卡萨尔斯说:“我们应将全人类视为一棵树,而我们自己就是一片树叶。” 请以“树与叶”为题,写一篇情景交融的文章,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推荐的学习资源
附录: 悬崖边的树 曾 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蓉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致橡树 舒 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树与叶 文 / 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 常婧存 我是一棵树,隐匿在城市的中心。 周身的泥土混杂着城市的喧嚣气息,我用脚趾攥紧了这方土地,用手指拨开地层,窥视着人类的生活。各式各样的鞋子踏过我的筋骨,形形色色的人抚摸着我的皮肤。“这树怎么没叶子啊?真奇怪。”一个小孩喃喃自语,蹦跳着从我身上跨过。 月色溶溶下,人类都睡了。而我,也陷入了梦乡。 “别扔了!求求你们啊!”一个妇人在啼哭。“哇哇哇......”小孩子在哭叫。我慢慢睁眼,看见一群蓝眼睛黄头发的人,口中呀呀地说着我不懂的洋文,他们拿着刺刀刺向那妇人,血溅到了我的根上。他们摔瓷器、抢珠宝,破碎的瓷片划伤了我的根,而我的血与刚刚那妇人的血也融为一体。有什么东西划过我的脸庞,弄得面颊痒痒的,我定睛一看,是一片刚掉落的叶。 男人的喊叫声再次惊醒了我,那儿离我太远了,我只隐约听到“昆仑”“肝胆”。空气里的血腥味越来越浓。我听到两个人正在跑来,我猜那是两个戴了脚铐的青年人,因为他们的脚步听起来那么沉重,却又那么有力。我不知道他们最终跑去了哪儿,我只听到沉重的步伐声戛然而止,而我的脚下,又多了几片刚掉落的叶。 我又到了一个战火不断的年代,但双方的长相都是我常见的,哪些是敌,哪些又是友,我实在分不清。“大娘,这钱您一定得收,我们怎么能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呐!”一个脸蛋黝黑的小伙和一个大娘推搡着,身上的军装烂了些洞。我的筋骨脉络沿着土地,悄悄跟上了他。“轰!轰!轰!”炮弹四处飞射,我渐渐找不到那小伙了,地上躺满了和他一般大的穿着同样破烂军装的男娃。我的叶子又开始落了,“哗!哗!哗!” 二十八发礼炮响震天下,我的根都颠了颠。看起来器宇不凡的男人在一个台子上宣布着什么成立了,那声音透过电流传过来呲拉呲拉的,却又使我觉得十分心安。所有人仿佛都十分雀跃,而我的心也随他们一起欢腾起来。孩子们围成圈,绕着我跳啊跳啊...... 雨天没有预兆地来了。平常温润的雨滴这一次滴在我的根上,却让我直叫苦。人们哭喊着,追着一辆灵车,我也不禁落泪,苦涩的树汁渗进了土地。鲜花铺满了道路两旁,香飘十里。“哪怕是天上的神仙,也能闻见。”想着,想着,脚下又多了几片叶子,这几片叶子,看起来长得极好。 我醒了,手捧着所有落叶,寒风吹过我光秃秃的枝头,使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我将叶子团啊团,埋藏在土壤深处,那土壤汲取着叶子的养分,悄悄生长。 这一天,我醒来,埋藏叶子那处,竟长出一棵新的小树苗,他的枝芽鲜嫩,迎风飘舞。他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我,问我:“我叫未来,你叫什么名字啊?”稚嫩的童声透过泥土,带着充满生机的气息。 “我叫历史。”我听见我沙哑的声音。 附记:我们站在历史的年轮上,站在无数先辈的奠基上生长。旧叶凋亡,新叶破土。 岳 桦 任林举   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也是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   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天池。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层出不穷,但似乎都与我们无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   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   接近山顶时,我无意中将疲惫的目光从嘈杂的人群转向车外,突然,我感觉到,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那些树,纷纷沿着山体将身躯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在透明的、微微颤抖的空气里,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这些树的名字,就叫做岳桦。   本来,树与树并立于一处时应该叫做林或森林,但许许多多的岳桦树并存一处时,我们却无法以“林”这个字来定义这个集体。因为它们并不是站立,而是匍匐,象一些藏在掩体下准备冲锋或被火力压制于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样,集体卧伏于长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如果非给它们一个词不可的话,或许叫做“阵”或“阵营”更合适一些。那么,构成这个巨大阵营的,到底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它们到底肩负怎样的使命?   我不知道白桦和岳桦在血缘上有什么联系,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但我坚信,它们彼此是迥然不同的,就算当初它们生命的基因都来自于同一棵白桦树上的同一颗种籽。   白桦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羡,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的明星。而岳桦却命里注定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与沧桑。   有人断言:“性格决定命运。”暂不说这句话用于人是否准确,但用到树上,肯定是不准确的,实在讲,应该是命运决定了性格。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环境的残酷。   想当初,所有的桦都是长白森林里白衣白马的少年,峰顶谷底任由驰骋。后来,那场声势浩大的火山喷发,将所有的树逼下峰顶,就在向下奔逃的过程中,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前边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每一种树都沿着山坡占据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去路;而后面,却是火山暴发后留下的遍地疮痍与废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里却有着绝地求生的巨大空间,尽管那里有风,有雪,有雷电,有滚烫的岩石和冰冷的水,最后,它们还是选择了调头向上。   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明快而轻松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岳桦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它们看起来却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 (有删节)   14.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15.解释下列在文中的含意。(6分)   (1)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和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2)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门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在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      16.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6分)      17.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