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2 10:3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九下·沧州渤海开学考)下图为我国1978年与1998年工业经济形式构成对比示意图。该图所反映的变化,表明我国(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改变
2.(2021九下·沧州渤海开学考)以下是《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中对相关史实的评述,其中属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  )
A.从“绿皮车”到“子弹头” B.华丽的时空跨越
C.从“样本”走向转型 D.红手印农民
3.(2021九下·茌平开学考)“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民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里的“光亮”是指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它解决了当时困扰人民的(  )
A.“两个凡是”问题 B.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C.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D.姓“资”姓“社”问题
4.(2021九下·齐河开学考)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两个“体制”分别是指(  )
A.人民公社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计划经济体制 多种所有制并存体制
D.混合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2022八下·期末)“1978年,我国农村人均住房面积8.1平方米。许多县人均年收人低于50元;我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6.7平方米,工资20年未上涨。”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B.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C.住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D.科技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6.(2022八下·期末)观察下列图表,形成图表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农村改革的成功 D.经济特区的建立
7.1979年8月,深圳蛇口码头建设工地上,每月拿固定工资的工人们积极性不高。之后工人们商量制定了奖励制度:每人每日劳动定额运泥55车,超过定额者每车奖励4分。工地一下子沸腾起来,工人提前上班,不肯下班。该材料旨在强调(  )
A.国企改革关键是提高积极性 B.国有企业吃“大锅饭”的弊病
C.政府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D.城市经济的发展势态良好
8.“转换经营机制”“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权责明确”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  )
A.农村新貌 B.国企改革
C.经济重心转移 D.法制建设
9.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下表现象的变化表明(  )
时间 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 计划管理的商品 计划供应出口的商品
1985年 120种 188种 70种
1987年 60种 32种 36种
A.计划经济模式已经退出 B.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
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
10.(2021·泰安)对联“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层浪”的横批应为(  )
A.翻身解放 B.对外开放 C.公私合营 D.联产承包
11.(2021·安徽)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12.(2021·遂宁)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改革的同一年,时任遂宁市蓬溪县群利乡党委书记邓天元在九龙坡村与几名村干部达成一致意见:率先试点田边地角独立耕种,实行“包产到户”。这一做法(  )
A.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现状 B.增强了企业经营活力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削弱了农业生产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13.(2021·福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我国棉纺织业和机制面粉业的发展
棉纺织业 机制面粉业
——摘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1952~1957年我国工业增长率(部分)
种类 年增长率(%)
钢 31
电力 21
煤 14
机械制造 31
铁路通车里程 22
2009年,我国在信息通讯、新建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生产性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中国铁路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坚持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高速铁路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科技成果。至2012年10月底,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总里程达到7735公里,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我国棉纺织业和机制面粉业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2~1957年我国工业发展的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21世纪初我国铁路建设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说明1949年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农村占全国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随后,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1978~2017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表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7年 109331.7 13432.4
材料三:2018年2月,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定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0年土地改革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土地改革的意义。
(2)材料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党在农村推行的什么政策有关?根据材料回答该政策实施所产生的影响。
(3)指出以上三则材料的共同之处,并请你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中我国1978年与1998年工业经济形式构成对比示意图,可知与1978年相比,1998年时我国的工业经济形式构成中,除了公有制经济以外,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等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促使公有制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因此,题干图片反映的变化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不符合题意;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完成 ,不符合题意;
D. 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改变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看懂示意图含义即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变化的原因回答。
2.【答案】D
【解析】【分析】A. 从“绿皮车”到“子弹头” ,不符合题意;
B. 华丽的时空跨越 ,不符合题意;
C. 从“样本”走向转型 ,不符合题意;
D.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故信息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拿它来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要理解备选项含义。
3.【答案】D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解决了姓“资”姓“社”等问题,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决了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困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D符合题意;
“两个凡是”问题在关于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中得到解决,A不符合题意;
BC项内容不是南方谈话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南方谈话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1992年的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明确南方谈话解决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列问题,解放了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在视察过程中,他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十四大上,指出改变计划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正确;D排除;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体制;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属于经济体制改革,但是没涉及确立新的经济体制。A排除;
在城市改革中,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体制的经济体制。C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指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明确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即可作答。
5.【答案】B
【解析】【分析】由材料“1978年,我国农村人均住房面积8.1平方米。许多县人均年收入低于50元;我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6.7平方米,工资20年未上涨。”可知,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产水平低,这可以用来说明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及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重点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
6.【答案】C
【解析】【分析】由图表可以看出“1981年到198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迅速增长“,结合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因此图表反映的是农村改革的成功。
ABD三项都不是形成题干图表中所示现象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C项农村改革的成功是形成题干图表中所示现象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A
【解析】【分析】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改革以后,实行政企分开,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据“1979年8月,深圳蛇口码头建设工地上,每月拿固定工资的工人们积极性不高。之后工人们商量制定了奖励制度:每人每日劳动定额运泥55车,超过定额者每车奖励4分。工地一下子沸腾起来,工人提前上班,不肯下班。”可知,该材料旨在强调国企改革关键是提高积极性。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意义的相关史实。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8.【答案】B
【解析】【分析】 A .结合所学,“转换经营机制”“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权责明确”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国企改革,改革开放后对农村的调整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给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故 A 错误;
B .结合所学,“转换经营机制”“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权责明确”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国企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管理科学”“权责明
确”的现代企业制度迈进,故 B 正确;
C .结合所学,经济重心转移一般是指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 C 错误;
D .结合所学,“转换经营机制”“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权责明确”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国企改革,与法制建设无关,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9.【答案】D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1984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依据表格相关数据可知计划的因素在逐渐减少,反映了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故 D 正确;
AB 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1992年才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排除 C 。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知识点,明确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史实。
10.【答案】D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的“包干到户,喜看稻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农村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提高很快。故 D 符合题意;
翻身解放与包干到户不符,排除 A ;
对外开放与题干对联内容无关,排除 B ;
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排除 C 。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
11.【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工人工资翻番”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展开,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企业的自主权得到扩大,因而才会出现材料中造纸厂 的状况。故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理解能力。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改革的重点首先在农村,农村改革的成功强烈冲击着停留在传统框架内的城市,城市也开始了试点探索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12.【答案】C
【解析】【分析】A.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现状 ,不符合题意;
B. 增强了企业经营活力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这种做法,使得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对生产的农产品的支配权,这就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出巨大的生产热情,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削弱了农业生产能力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出现的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3.【答案】(1)状况:发展速度都较快。
(2)领域:重工业。变化:从普通铁路到高速铁路建设;从引进学习到自主创新;中国普通铁路通车总里程逐步增长,运营效率提高;高速铁路从无到有,总里程逐步增长并居世界第一。
(3)主要原因: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这是工业发展的前提。②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奠定基础。③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工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④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增强了企业的活力。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⑥通过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推动工业结构趋向合理。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工业发展开拓新空间。⑧引进学习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为工业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保障。(答出4个要点即可)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我国棉纺织业和机制面粉业发展速度较快。
(2)据所学知识,1952~1957年我国正处于一五计划时期,当时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领域在于重工业领域。结合材料二可知,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铁路建设从普通铁路到高速铁路,从引进学习到自主创新,铁路通车总里程逐步增长、运营效率提高,高速铁路从无到有,总里程逐步增长并居世界第一。
(3)1949年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很多,例如,党的正确领导,国家和民族获得独立,一五计划的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改革开放,等等。
【点评】 本题考查我国工业的发展。我国近代工业在曲折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发展迅速。
14.【答案】(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前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地主、富农占有耕地多,贫农、雇农占有耕地少这种,农村还存在大量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种情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意义: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农村生产力的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3)共同之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可知, 土地改革的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前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地主、富农占有耕地多,贫农、雇农占有耕地少这种,农村还存在大量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种情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发展。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农村生产力的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依据材料二“ 1978~2017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表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格数据反映的是我国政府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三则材料的共同之处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
【点评】解答第(1)问要识记土地改革的意义。解答第(2)要识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解答第(3)问,结合材料找出共同之处。建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