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标要求 ☆课堂备注
(1)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
(2)了解中国历代重要的变法和改革特征、趋势与影响。
☆基础落实
(一)学习活动一: 掌握中国古代的几次重要变法的基本内容及影响
1.任务一: 通过表格掌握商鞅变法的基本信息。
目的
内容
意义
2.任务二:通过表格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信息。
背景
内容
意义
(
☆
课堂备注
)3.任务三:通过表格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基本信息。
背景
内容
结果
4.任务四:通过表格掌握张居正改革的基本信息。
背景
内容
结果
(二)学习活动二:掌握中国近代的重要改革探索活动
1.任务一:通过表格掌握戊戌变法的基本信息。
背景
内容
影响
(
☆
课堂备注
)2.任务二:结合教材及所学清末新政与戊戌维新运动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
(三)学习活动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1.任务一:结合教材及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改革主要有什么?
2.任务二:利用时间轴梳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的成功与失误。
3.任务三:梳理改革开放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1(共32张PPT)
4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
(1)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2)了解中国历代重要的变法和改革特征、趋势与影响。
学习活动一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商鞅变法
吴起变法
邹忌改革
李悝变法
申不害变法
适应社会变动
实现富国强兵
唯物史观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示意图
思考1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兴起变法活动?
(1)经济
(2)政治
(3)文化
铁器牛耕,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兴起
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
士阶层壮大
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生产力
决定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决定
上层建筑
◎商鞅
任务一:通过表格掌握商鞅变法的基本信息。
目的
内容
意义
富国强兵,建立适应新兴地主要求的君主官僚政治
①经济: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c统一度量衡、货币;
②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军等制;
③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严明法度、 什伍连坐、推行县制。
④思想上:焚烧诗书
富国
强兵
集权
◎商鞅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
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李斯《谏逐客书》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任务一:通过表格掌握商鞅变法的基本信息。
◎商鞅
任务一:通过表格掌握商鞅变法的基本信息。
目的
内容
意义
富国强兵,建立适应新兴地主要求的君主官僚政治
①经济: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c统一度量衡、货币;
②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军等制;
③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严明法度、 什伍连坐、推行县制。
④思想上:焚烧诗书
①直接: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②深刻: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
(经济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政治上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逐步形成,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商君已死,新法犹存
◎北魏孝文帝
任务二:通过表格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信息。
汉魏以来,鲜卑拓拔部逐渐南迁,过着游牧生活。公元315年鲜卑拓拔部建立代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386年,拓拔部的首领拓拔珪乘机复国,改国号魏,后来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历史上称为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386
398
439
467
472
490
493
499
北魏建国
定都平城
统一北方
拓跋宏出生
孝文帝继位
孝文帝亲政
孝文帝病逝
迁都洛阳
前提条件
冯太后临朝
制度创新
民族融合
背景
内容
意义
任务二:通过表格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信息。
◎北魏孝文帝
(1)北魏统一北方;(2)民族融合趋势和社会矛盾激化
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均田制
三长制
俸禄制
租调制
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国家把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
废除宗主督护制,设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和征役。
班百官之禄,以品第各有差。
推行俸禄制和官吏考核制度;严惩贪污
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粟二石(称为租),帛或布一匹(称为调)。
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背景
内容
意义
任务二:通过表格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信息。
◎北魏孝文帝
(1)北魏统一北方;(2)民族融合趋势和社会矛盾激化
后期:孝文帝改革内容
迁都洛阳
易服装
改汉姓
说汉话
通婚姻
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
鲜卑姓 拓跋 独孤 贺楼 邱穆陵 步六孤 贺兰
汉姓 元 刘 楼 穆 陆 贺
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流,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任务三:通过表格掌握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基本信息。
主动入侵
主动入侵
北宋与 辽 : “澶渊之盟”
北宋与 西夏: “庆历和议”
积弱
积贫
任务三:通过表格掌握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基本信息。
背景
内容
意义
“三冗两积” 致使北宋政治腐败,财政困难,边患严重,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危机严重;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改革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失败;
积弱
积贫
冗兵
冗官
冗费
富国强兵
兵
权
钱
兵农合一
改革科举、批判恩荫
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
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巩固封建统治
目的 措施 内容 作用
富国 青苗法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募役法 纳钱代役 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保证灌溉,防洪赈灾
均输法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节省费用,增加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
方田均税法 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
市易法 在东京设市易务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强兵 实行“省兵”措施,精简军队,缩减编制 节省军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
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取士 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 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批判“恩荫”制度,选拔人才贯彻择优录取原则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进步性:
一定程度改善了积贫局面:
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使北宋国力有所增强。
局限性:
用人不当,危害百姓利益;
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遭激烈反对;
“强兵”方面,成果甚微。
因范之政见,先重治人而后及于治法,王则似乎单重法不问人。只求法的推行,不论推行法的是何等样的人品……而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跡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
——钱穆《国史大纲》
任务三:通过表格掌握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基本信息。
背景
内容
结果
“三冗两积” 致使北宋政治腐败,财政困难,边患严重,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危机严重;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改革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失败;
积弱
积贫
冗兵
冗官
冗费
富国强兵
兵
权
钱
兵农合一
改革科举、批判恩荫
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
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巩固封建统治
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有些措施欠妥当,执行中存在危害百姓的现象,后被废止。
“杀人狂魔”——朱元璋
“下落成谜”——朱允炆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朱棣
“因肥胖猝死的吃货”——朱高炽
“不羁放纵爱蟋蟀”——朱瞻基
“我的一生都是逆袭”——朱祁镇
“捡漏达人”——朱祁钰
“深爱欧巴桑”——朱见深
“专情”——朱佑樘
“动物园园长”——朱厚照
“炼丹长寿”——朱厚熜
“色迷心窍”——朱载垕
“专注罢工三十年”——朱翊钧
明中叶后,皇帝不临朝成为惯例,嘉靖皇帝深居内宫,修仙练道,三十年不理政;隆庆皇帝在位六年,极少审批公文,遇有国家大事,听任群臣争议,一言不发,有人竟以为他是哑巴。官衙无视法令,政多纷更,事无统纪,主钱谷的不明出纳,司刑名的不悉法律,管监察的不行纠劾,人们愤愤地指出:“嘉隆以来,纪纲颓坠,法度凌夷”。
社会经济最棘手的是土地兼并问题,万历前夕法定的征粮地比明初已减少一半,人口减少三分之一以上,税源逐渐枯竭。
万历新政之前,国家财政每年巨亏300万两白银。隆庆五年,全年财政的总收入只有250万两,而支出达到400多万两,赤字超过三分之一。
——摘选自刘志琴《张居正评语》
任务四:通过表格掌握明朝张居正改革的基本信息。
背景
内容
结果
明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国库亏空严重,农民起义不断,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殖民入侵,边患严重。
政 治 (整顿吏治) 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考成法 军 事 (边防新政) 内修防备 起用边将,积极操练兵马
大力增修、加固长城
外示羁縻 改善汉蒙关系,
加强互市友好来往
经 济 (赋税改革) 清丈田地 一条鞭法 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
张居正死后,改革措施除一条鞭法外,几乎全部废止。
封建化
商鞅变法
立封建促统一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固封建促富强
行汉化促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
春秋战国
北朝
北宋、明
小结: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学习活动二
掌握中国近代的重要改革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1840
1851
1856
1860s
1894
近代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加深
救亡图存
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7年,维新派和开明人士在全国共创办学会23个、学堂17所、报馆9家、书局2家,共计51个。到1898年,增加到300多个……
——马工程编写组《中国近代史》
任务一:通过表格掌握戊戌变法的基本信息。
背景
内容
影响
政治:甲午战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觉醒;
思想:开眼看世界与洋务运动推动西学东渐;维新思潮兴起和发展;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政治 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取消旗人享有国家供养特权,令其自谋生计等
经济 保护并奖励各行业发展;奖励发明创造;提倡私人办实业;改革财政等。
文教 改革科举制度,开经济特科;开办学堂,改造旧式书院;翻译国外书籍,公派留学等。
军事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行征兵制,兴办兵厂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促进新思想传播
冲击了旧官僚体制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局限性:没有涉及到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公车上书
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1898.6
1898.9
慈禧发动戊戌政变
1895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
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
1901.1
清末新政开始
任务二:结合教材及所学清末新政与戊戌维新运动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
清末新政 维新变法
政治 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取消旗人享有国家供养特权,令其自谋生计等
经济 保护并奖励各行业发展;奖励发明创造;提倡私人办实业;改革财政等。
文教 改革科举制度,开经济特科;开办学堂,改造旧式书院;翻译国外书籍,公派留学等。
军事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行征兵制,兴办兵厂
减冗衙,裁吏役,修刑律
立商部,兴实业,振农业
废科举,建学堂,兴留学
改军制,扩新军
清廷宣布
“预备仿行宪政”
清廷颁布
《钦定宪法大纲》
慈禧离世
清廷宣布
“采取君主立宪制、组织内阁”
辛亥革命
1907.9
1908.8
1908.11
1911.5
1911.11
①清末新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辛亥革命增加了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社会基础、武装力量等,为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导火线;
②清末新政中清政府的种种失误,加速了清朝的覆灭,使辛亥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
有学者认为新政加速了革命的爆发和清朝的灭亡;认为没有清末新政,就不会有武昌起义,也就不会有辛亥革命。对此你怎样看?
思考2
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
◎蒋介石
中华民国时期的改革涉及广泛,但为何仍多以失败告终?
思考3
中华民国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封建帝制的思想被逐步抛弃。中国人的身份开始由臣民向民转变。
经济
民族
文化教育
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
中华民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民族的平等
学校不拜孔子
不读四书五经
生产力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显著增强
推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进步性
作用与意义
不培养只会读书的无用文人,利于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民主化
戊戌变法
变法图强
晚清
清末新政
政府自救
民国时期改革
民主探索
中华民国
小结:中国近代的重要改革
学习活动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有失误也有一些重大成就。
——实行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改革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
土地
改革
经济
改革
民主
改革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了新中国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从法律和政治制度层面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深刻变革。
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国家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宣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从1950年到1953年春,全国新解放区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任务一:结合教材及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改革主要有什么?
1956
1958
1960
1964
1966
《论十大关系》
中共八大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八字方针
四个现代化
文化大革命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初步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提出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出现1959至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任务二:利用时间轴梳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的成功与失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78
改革开放
2012
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2013
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20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19
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九大
十九届四中全会
任务三:梳理改革开放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中国近代的
改革探索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民国时期的改革
土地改革
经济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
民主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改革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改革开放
党的十八大
党的十九大
十九届四中全会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