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1 16:00:37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中国货币发展的过程与原因分析,认识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
教学难点:金本位制的概念与演变,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史料学习理解中国货币发展的情况,以及国家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能分析中西方货币兴盛、衰微的原因。(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能通过阅读史料对中国币制改革与西方货币体系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认识到货币国际地位的重要性,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性与途径,总结近现代以来中西方货币改革的经验教训。中国应增强人民币的稳定性,提高其在国际货币基金与贸易中的地位,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时空定位】
【名词解释】
(1)货币:随着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交换衍生的一般等价物,反映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
(2)通货膨胀: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3)法币:法币是旧中国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流通货币的名称。旧中国长期采用银本位制,1933年4月“废两改元”以前,实际上是银两与银元并用。“废两改元”后,虽然货币得到统一,但国民党政府财政经济上的困难并未得到解决。
(4)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金平价来决定,使得经济秩序较为稳定,19世纪盛行。
(5)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问题引领】
(一)阅读教材第一目: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回答相关问题
1.概括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早期:贝币;商周:铜铸币;春秋战国:币制不统一;秦:大一统,圆形方孔钱;
汉武帝:五铢钱,铸钱权进一步收归中央;
宋: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标志中国货币发展领先世界;
明中叶以来: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系,白银成为主要支付手段、法定流通货币;
晚清:银元;南京国民政府:发行法币,防止白银外流,导致通货膨胀;
新中国:1948年设定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法定货币。
2.影响中国古代货币发行的原因与作用。
原因:从“旧现象的弊端、新现象如何出现、新现象的需要与作用”等角度思考,如
影响:商品经济、国家赋税政策、国家政权巩固与统一等
3.北宋纸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铜钱本身价值低下,民间又有许多铜钱被囤积或销毁重铸器皿,所以铜钱流通量仍然不足,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出现“钱荒”。
4.简要评价国民政府实行的“法币”改革政策
积极性:国民党政府实施的法币改革,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客观产物。结束了我国货币史上千百年来极为混乱的落后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乃至促进了我国商品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局限性:打上了殖民主义的深深烙印,成了国民党政府对外投靠,对内搜刮的工具;也给了帝国主义控制中国货币权制造了机会。滥发纸币、通货膨胀、引起物价飞涨等。
5.回答人民币发行的背景与影响。
(1)背景: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形势的发展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来替代原来各根据地和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货币。
(2)影响:长期以来,人民币始终地位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二)阅读教材第二目,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回答相关问题
1.概括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填充以下表格。
金本位制
确立 崩溃 重塑 瓦解
时间 19世纪初 20世纪30年代 二战后 20世纪70年代
国家 英国 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 美国等
原因 资本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经济大危机,金本位制奔溃,国际货币标准陷入混乱 美国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涨
特点 以英镑为中心 英镑地位下降 以美国、美元为中心,金汇兑本位制,一固定双挂钩三组织 美元贬值,实行浮动汇率,但仍占主导
影响 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各国转嫁危机,实行关税战,国际经济秩序混乱。 强化了美国的经济霸权;稳定了国际金融贸易与世界经济秩序,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扩大了世界贸易。 多极化趋势下,欧元、日元、法郎、人民币的影响力上升。
2.回答近代西方国家争夺货币中心地位的共同点与教训。
共同点:①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企图与黄金挂钩,抢夺世界货币地位,主导世界经济秩序。②从英镑到美元的变化,可以反映世界霸主地位的转移,世界经济中心也从西欧转至北美大陆。
教训: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各国往往实行关税战与恶性货币贬值,这不利于国际经济秩序与国际关系的稳定,甚至引发战争。
【深入探究】
探究1:宋朝交子产生的背景
材料 交子的诞生,与经济繁荣有莫大的关系,可谓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除了北宋本身的时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因为躲避隋唐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因缺铜而依赖铁钱,携带不便。最终,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四川的铁钱的笨重,导致交子在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四川诞生。
——摘编自徐瑾《白银帝国》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纸币“交子”产生的原因。
①北宋封建经济繁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交易量巨大;
②铜币流通量不足;③四川独立闭塞的贸易货币环境;
④民间的首创和官方的推动。
探究2:中国古代的货币演进
材料一秦汉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文字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纸币——交子。明初,白银普遍流通,一两白银值铜钱1000文。明清时晋商在全国开设了许多票号经营汇兑、借贷等业务。
——摘编自千家驹《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史》
材料二明代的通货经历了从钱(金属铸币)钞(纸币)为主,银、谷、缭帛等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的结构转变。明初贫农出身的朱元璋欲图构建一个反市场的劳役和实物经济制度,导致货币经济和市场极度萎缩。15、16世纪明代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力量使明初通货结构承受着内部紧缩的压力。同时,全球经济贸易结构的发展与中国在东亚贸易圈中的主导地位,使得明代的宝钞与铜钱难以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责;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使得明代的通货结构转变成为可能。
——摘编自邱永志《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及其原因:以白银的货币性质为分析视角》
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进发展的基本特点。
(1)特点:钱文内容发生变化(由重量相称到年号相称);货币材质发生改变(由金属货币向纸发展);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货币;成熟的金融运作方式逐渐出现。
据材料二,指出明代通货结构变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变化:由钱钞为主,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扩大;中国主导东亚贸易圈;海外白银大量流入。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货币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作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扩大海内外贸易;推动社会发展。
探究3: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明初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的影响。
①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了通货膨胀;③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④推动中国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我的困惑】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中国货币发展的过程与原因分析,认识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
教学难点:金本位制的概念与演变,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史料学习理解中国货币发展的情况,以及国家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能分析中西方货币兴盛、衰微的原因。(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能通过阅读史料对中国币制改革与西方货币体系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认识到货币国际地位的重要性,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性与途径,总结近现代以来中西方货币改革的经验教训。中国应增强人民币的稳定性,提高其在国际货币基金与贸易中的地位,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时空定位】
【名词解释】
(1)货币:随着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交换衍生的一般等价物,反映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
(2)通货膨胀: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3)法币:法币是旧中国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流通货币的名称。旧中国长期采用银本位制,1933年4月“废两改元”以前,实际上是银两与银元并用。“废两改元”后,虽然货币得到统一,但国民党政府财政经济上的困难并未得到解决。
(4)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金平价来决定,使得经济秩序较为稳定,19世纪盛行。
(5)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问题引领】
(一)阅读教材第一目: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回答相关问题
1.概括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2.影响中国古代货币发行的原因与作用。
3.北宋纸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简要评价国民政府实行的“法币”改革政策
5.回答人民币发行的背景与影响。
(二)阅读教材第二目,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回答相关问题
1.概括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填充以下表格。
金本位制
确立 崩溃 重塑 瓦解
时间 19世纪初 20世纪30年代 二战后 20世纪70年代
国家 英国 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 美国等
原因
特点 以英镑为中心 英镑地位下降 以美国、美元为中心,金汇兑本位制,一固定双挂钩三组织 美元贬值,实行浮动汇率,但仍占主导
影响
2.回答近代西方国家争夺货币中心地位的共同点与教训。
【深入探究】
探究1:宋朝交子产生的背景
材料 交子的诞生,与经济繁荣有莫大的关系,可谓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除了北宋本身的时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因为躲避隋唐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因缺铜而依赖铁钱,携带不便。最终,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四川的铁钱的笨重,导致交子在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四川诞生。
——摘编自徐瑾《白银帝国》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纸币“交子”产生的原因。
探究2:中国古代的货币演进
材料一秦汉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文字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纸币——交子。明初,白银普遍流通,一两白银值铜钱1000文。明清时晋商在全国开设了许多票号经营汇兑、借贷等业务。
——摘编自千家驹《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史》
材料二明代的通货经历了从钱(金属铸币)钞(纸币)为主,银、谷、缭帛等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的结构转变。明初贫农出身的朱元璋欲图构建一个反市场的劳役和实物经济制度,导致货币经济和市场极度萎缩。15、16世纪明代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力量使明初通货结构承受着内部紧缩的压力。同时,全球经济贸易结构的发展与中国在东亚贸易圈中的主导地位,使得明代的宝钞与铜钱难以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责;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使得明代的通货结构转变成为可能。
——摘编自邱永志《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及其原因:以白银的货币性质为分析视角》
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进发展的基本特点。
据材料二,指出明代通货结构变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货币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探究3: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明初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的影响。
【我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