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1 16:03:03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关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演变史实。
学习难点:探究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原因;近代争取关税自主权的影响。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的学习,认识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素养目标:唯物史观)
2、通过学习,认识到赋税制度的变化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目标:时空观念)
3、通过史料解读,归纳赋税制度演变趋势,提高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素养目标:史料实证)
4、通过对每个朝代赋税制度背、内容、影响的学习,提高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历史事件阐释的能力。(素养目标:历史解释)
5、通过学关税发展历程,认识到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丧去关税自主权。增强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时空定位】
【名词解释】
(1)赋役:赋税和徭役的合称。赋税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徭役即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役、杂役等。田赋是中国旧时历代政府对拥有土地的人所课征的土地税,是赋税的一种形式。算赋是秦汉时政府向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丁税是历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人口税的总称,一般对男丁征收。
(2)人头税:是一种向每一个人课征相同、定额的税种(有别于所得之百分比)。
(3)募役法:又称免役法,于熙宁四年(1071年)颁布实施。原本百姓按户等轮流到州县当差役的方法,改为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募役费用由当地主户按户等分担,称“免役钱”,原本免役的官户、僧道户等,也缴纳同样的钱,称“助役钱”。
(4)“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张居正改革时推广到全国。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5)关税自主: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制定本国关税,管理本国的海关和处理海关收支的权力。关税自主也是一个国家主权独立的标志。
【问题引领】
阅读教材第一目,回答相关内容
(1)归纳概括一下主要朝代的赋税制度。
朝代 赋税制度
秦汉






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有何变化?
(3)从秦汉时期发展到明清时期赋税制度演变的内在规律??
(4)阅读教材,回答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颁行的意义。
(二)阅读教材第二目,回答相关问题
(1)请简述中国近代关税自主权的变化及近代中国人民对于收回关税自主权所做的努力。
(2)请列举新中国关税制度关键时间与法律文件名称。
(3)列举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起步、中断、正式确立是在什么时期?
【深入探究】
探究1: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
材料 春秋到清朝赋役制度的演变表
朝代 赋役制度
春秋 初税亩
秦汉 田赋(土地税)、人头税(算赋和口赋)、徭役、兵役
隋唐 租庸调制
唐中后期 两税法
宋朝 募役法
明后期 一条鞭法
清雍正 摊丁入亩
思考: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的主要税种和赋税演变的趋势。
探究2:探究摊丁入亩的影响
摊丁入亩完成了我国历史上赋与役的合并,即人头税归并于财产税的过程;封禁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是生产力得到某种程度的解放。雇佣关系有所发展,这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重大变革,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摊丁入亩后,赋役负担比以前均平合理;地丁合一后,简化了征收手续,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有利于人口的增长,百姓安居,生产发展。“永不加赋”并未实现,摊丁入地时不少地区丁银的实摊额超过了原额。比如直隶原额为420800余两,按户部奏准的每田赋银一两摊丁银二钱七厘多计算,实际摊421233两,多出四百多两。各省都如此,全国的溢额总数相当大。征收银两时还有增征的耗羡等负担,此外,当外国鸦片输入后,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以银纳税,人民无形中增加了负担。 ——《中国赋税史》
探究:根据材料客观分析摊丁入亩的影响
探究3:探究中国关税
材料一 晚清时期的关税
中英《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英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经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从此以后,直到1931年国民党政府乞求帝国主义国家取得形式上的关税自主权为止,中国的海关税则,非经帝国主义国家一致同意,不得更改。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同意“海关聘用英、法、美三国人员帮办税务”,中国海关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19世纪70年代后,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呼声渐起。如郑观应提出“收我利权,富我商民,酌盈剂虚”;张塞不仅著书立说,还应起成立“主张国际税法平等会”,敦促巴黎和会承认中国关税自主。
——夏保国《中国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与收复》
材料二民国时期的关税
1928年7月,国民政府与美驻华公使签订了《中美关税条约》,规定:“万年中美两国所订国立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之税率,存票、子口税等项之条款,应撤销作废而适应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接着,英、法、荷等国相继与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关税条约》,承认中国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中国政府遂于1928年12月须布“海关进口税则”,将各国于1926年同意的七级附加税率再分别加上5%的进口正税,共有八级税率公布为第一个国定税则,并决定于1929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
——邱松庆《简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自去政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晚清时期关税征收的主要变化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
(2)评述1929年的南京国民政府关税自主政策。
【我的困惑】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关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演变史实。
学习难点:探究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原因;近代争取关税自主权的影响。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的学习,认识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素养目标:唯物史观)
2、通过学习,认识到赋税制度的变化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目标:时空观念)
3、通过史料解读,归纳赋税制度演变趋势,提高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素养目标:史料实证)
4、通过对每个朝代赋税制度背、内容、影响的学习,提高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历史事件阐释的能力。(素养目标:历史解释)
5、通过学关税发展历程,认识到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丧去关税自主权。增强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时空定位】
【名词解释】
(1)赋役:赋税和徭役的合称。赋税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徭役即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役、杂役等。田赋是中国旧时历代政府对拥有土地的人所课征的土地税,是赋税的一种形式。算赋是秦汉时政府向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丁税是历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人口税的总称,一般对男丁征收。
(2)人头税:是一种向每一个人课征相同、定额的税种(有别于所得之百分比)。
(3)募役法:又称免役法,于熙宁四年(1071年)颁布实施。原本百姓按户等轮流到州县当差役的方法,改为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募役费用由当地主户按户等分担,称“免役钱”,原本免役的官户、僧道户等,也缴纳同样的钱,称“助役钱”。
(4)“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张居正改革时推广到全国。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5)关税自主: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制定本国关税,管理本国的海关和处理海关收支的权力。关税自主也是一个国家主权独立的标志。
【问题引领】
阅读教材第一目,回答相关内容
(1)归纳概括一下主要朝代的赋税制度。
朝代 赋税制度
秦汉 田赋、人头税、徭役
隋 租调制
唐 租庸调制
宋 募役法
元 丁税、地税;夏税、秋粮;科差
明 金银花、一条鞭法
清 摊丁入亩
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有何变化?
(一)秦汉时期:
秦汉时代的赋税,大致包括了三部分:田赋、人头税(口赋、算赋)和徭役。
1、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取泰半之赋”。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一。
2、秦朝向人民征索极重的口赋。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汉朝还征收财产税,甚至农民饲养六畜都要缴税。赋钱很重,农民创造的财富最终还是流入统治阶级的手中。
3、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3种。秦朝男子17岁起役,后来汉昭帝改为23岁起役。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1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正卒是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2年。戍卒是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1年。
(二)隋唐时期:
1、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这一制度为唐朝所继承,变成“租庸调”制,针对21 — 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缴纳一定的绢布来替代徭役,称为“庸”。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
2、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破坏。建中元年(780年),唐朝政府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三)宋元时期:
1、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宋朝除了征收类似唐朝的庸一样的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可谓役上加役、役外加役。
2、因为徭役扰民严重,北宋中期王安石提倡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
3、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在北方叫“丁税”“地税”,在南方叫“夏税”“秋粮”。但是,元朝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
(四)明清时期:
1、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
2、随着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万历初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一条鞭法上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3、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3)从秦汉时期发展到明清时期赋税制度演变的内在规律?
在税收对象上,对于“两税法”确立的“资产为宗”的计税原则,以后各代基本没有改变,整个趋势是财产税的比重越来越大,人头税的比重越来越小。及至清朝前期推行“摊丁入亩”制度后,财产税一统天下,人头税被彻底抛弃。
在税收形态上,其间实物税虽然一直存在着,但较之货币税已经变为次要角色。自“两税法”后,货币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明朝后期施行“一条鞭法”之后,将绝大多数的实物税都改成了货币税,更加凸显了货币税的主体地位。
在税收结构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抑商观念在人们的心目中越来越淡。从宋朝开始,农商兼重的呼声越来越高,最终成为主流意识。由此带来的是,工商业得以长足发展,工商税收得以快速增长,甚至数度赶上和超越农业税。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这一阶段人们对工商业及其税收的态度,当以“正视”为妥。
(4)阅读教材,回答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颁行的意义。
1、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2、摊丁入亩:中国历史上存在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二)阅读教材第二目,回答相关问题
(1)请简述中国近代关税自主权的变化及近代中国人民对于收回关税自主权所做的努力。
(1)鸦片战争后,签署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2) ①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
②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与美国首先签订了《中美关税条约》,又陆续同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
③1930年,日本同意了《中日关税协议》;
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2)请列举新中国关税制度关键时间与法律文件名称。
①新中国成立不久,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②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③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3)列举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起步、中断、正式确立是在什么时期?
①起步: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
②中断: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性,没有征收。
③正式确立: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颁布。
【深入探究】
探究1: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
材料 春秋到清朝赋役制度的演变表
朝代 赋役制度
春秋 初税亩
秦汉 田赋(土地税)、人头税(算赋和口赋)、徭役、兵役
隋唐 租庸调制
唐中后期 两税法
宋朝 募役法
明后期 一条鞭法
清雍正 摊丁入亩
思考: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的主要税种和赋税演变的趋势。
税种:土地税、人丁(头)税、财产税、杂税。
演变趋势:逐渐取消人头税;从实物纳税到货币纳税。
拓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主要内容及演变特点
(1)主要内容:
①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
②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
③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
④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以及其他苛捐杂税。
(2)特点:
①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以唐朝两税法为标志。
②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以明朝一条鞭法为标志。
③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成为基本定时,以唐朝两税法为标志。
④农民由必须服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设,汉朝征收的更卒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代役税。
⑤税种由繁多到逐渐减少,以明朝一条鞭法为标志。
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对商品征收重税。
探究2:探究摊丁入亩的影响
摊丁入亩完成了我国历史上赋与役的合并,即人头税归并于财产税的过程;封禁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是生产力得到某种程度的解放。雇佣关系有所发展,这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重大变革,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摊丁入亩后,赋役负担比以前均平合理;地丁合一后,简化了征收手续,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有利于人口的增长,百姓安居,生产发展。“永不加赋”并未实现,摊丁入地时不少地区丁银的实摊额超过了原额。比如直隶原额为420800余两,按户部奏准的每田赋银一两摊丁银二钱七厘多计算,实际摊421233两,多出四百多两。各省都如此,全国的溢额总数相当大。征收银两时还有增征的耗羡等负担,此外,当外国鸦片输入后,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以银纳税,人民无形中增加了负担。 ——《中国赋税史》
探究:根据材料客观分析摊丁入亩的影响
(1)积极影响:完成了我国历史上赋与役的合并;封禁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雇佣关系有所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赋役负担比以前均平合理,有利于人口的增长,百姓安居,生产发;简化了征收手续,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
(2)局限性:“永不加赋”并未实现,摊丁入地时不少地区丁银的实摊额超过了原额;当外国鸦片输入后,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以银纳税,人民无形中增加了负担。
探究3:探究中国关税
材料一 晚清时期的关税
中英《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英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经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从此以后,直到1931年国民党政府乞求帝国主义国家取得形式上的关税自主权为止,中国的海关税则,非经帝国主义国家一致同意,不得更改。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同意“海关聘用英、法、美三国人员帮办税务”,中国海关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19世纪70年代后,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呼声渐起。如郑观应提出“收我利权,富我商民,酌盈剂虚”;张塞不仅著书立说,还应起成立“主张国际税法平等会”,敦促巴黎和会承认中国关税自主。
——夏保国《中国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与收复》
材料二民国时期的关税
1928年7月,国民政府与美驻华公使签订了《中美关税条约》,规定:“万年中美两国所订国立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之税率,存票、子口税等项之条款,应撤销作废而适应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接着,英、法、荷等国相继与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关税条约》,承认中国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中国政府遂于1928年12月须布“海关进口税则”,将各国于1926年同意的七级附加税率再分别加上5%的进口正税,共有八级税率公布为第一个国定税则,并决定于1929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
——邱松庆《简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自去政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晚清时期关税征收的主要变化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
(1) 变化:协定关税(或丧失了关税主权等);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重视关税征收(或谋求关税自主)。
特征:列强入侵导致民族危机加剧;具有半殖民地化特征;
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国际环境变化。
(2)评述1929年的南京国民政府关税自主政策。
(2)一定程度上争取了关税自主权,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保护中国民族工业和国内市场。但中国海关税率依然受外国的制约,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
【我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