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 第14课《面向时代的中国智慧——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 第14课《面向时代的中国智慧——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1 16:0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面向时代的中国智慧——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1) 本单元为选择性必修一第四单元,主题是“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本课为本单元第四课,讲述当代中国的外交,属于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2)本课内容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现当代关系关系的演变密切相关,需要从特定的历史时空中理解外交,具有一定难度。
2、本课内容简析
(1)新中国建立后,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外交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重大创新,取得了重大成就。
二、学情分析
高二2班学生纪律作风较好,精神面貌较为积极,但学生阅读、分析、概括文本材料的能力,以及在一定的历史时空中把握历史问题的能力,都较为欠缺;对基础知识不能及时梳理和回顾,知识体系欠缺,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不足。需要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在特定的时空中认识历史问题。
三、教学目标
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内涵和历史成就;引导学生结合特定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时代意义,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重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所取得的成就
【难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时代意义
四、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区教研员刘老师指导,本课遵循“核心问题链”的教学模式,将本课内容划分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什么成就?”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什么时代意义?”两个部分的内容;前者为“陈述性知识”,即学生可以自主阅读和梳理教材获取的信息,后者为“程序性知识”,需要借助一定的材料,在特定的情境和视角下加以认识。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导入
通过近日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视频通话的视频,引入当代世界的国际局势,思考:“中国智慧能否化解国际问题”,引入本课主题。
本课内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什么成就?
1.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949—1978):
(1)三大方针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2)提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与亚非拉国家交往的重要方针:
2.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2012):
对时代主题的认识:
世纪之交的主要任务:
进入21世纪的主要任务:
3.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外交成就(2012—今):
外交布局:
长远目标:
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智慧:
【设计意图】以历时态方式梳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发展,较为清晰明了。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什么时代意义?
思考1:结合材料,指出建国初期为什么强调外交上的独立自主?
材料一:“帝国主义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想钻进来……帝国主义的军事力量被赶走了,但帝国主义百余年来的经济势力还很大,特别是文化影响还很深。这种情况会使我们的独立受到影响”。——周恩来《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
【设计意图】 联系中国近代史上屈辱的外交形势和当时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敌视、封锁,引导学生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必要性。
思考2:
材料一:“工农政府接着宣布废除与日本、中国和以前各协约国所缔结的一切秘密条约……苏维埃已放弃了接受沙皇政府从中国攫取的满州和其他地区”——1919年《苏俄第一次对华声明》
材料二:“长春铁路应该中苏共同所有共同经营……中国政府同意依据协定,在该自由港(大连)指定码头及仓库租与苏联。由苏联经该自由港进出口货物免除关税,本协定期限定位三十年……中华民国政府同意两缔约国共同使用旅顺口为海军基地”
——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材料三:“缔约国双方同意苏联政府将共同管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以及属于该路的全部财产无偿地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对日和约缔结后,但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红军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材料一、二中,苏俄(苏联)的立场有何不同?反映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三中,中国政府的立场有何不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认识:一方面,苏联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在东北问题上,依然带有大国强权色彩和民族利己主义,也就是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另一方面,新中国的建立改变了屈辱的外交处境,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值得注意的是,新中国“一边倒”倒向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但在设计领土主权的重大问题上又毫不退让,这正是中国智慧在这一时期的体现。
思考3:
材料一:“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天下大乱……缓和是暂时的、表面的现象,大乱还将继续下去。”“我们必须……对帝国主义可能发动的侵略战争,特别对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突然袭击,保持高度警惕,做好一切准备。”
——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政治报告(1973年)
材料二:“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际事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我们国家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就会大。现在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并不小,但是,如果我们的物质基础、物质力量强大起来,起的作用就会更大”。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持续努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我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外交政策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外交政策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不同时期阐述外交政策的重要文献,可以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文革时期的外交政策,受国内政治环境影响,认为世界主题是战争与革命,关注革命斗争;改革开放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韬光养晦政策,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和平的外部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同时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与世界的联系更为密切,党和国家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被动应对型外交转为主动引领型的外交。这些都需要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联系国际国内形势,多角度地加以分析和认识。
思考4:
材料一: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认为,由于自然资源与权力资源的稀缺性,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在所难免。新兴大国的崛起难免对旧的国际关系格局产生冲突,旧的世界霸主必然组织盟国对其进行打击和压制,以维护自身霸权。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对当代的国际关系和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影响。
材料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不时沉渣泛起。——教材84页问题探究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对传统国际关系的发展。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条件?
总结
回顾和梳理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智慧在当代世界所发挥的影响,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一代代国人不断努力。
七、教学反思
此次公开课是本人第一次尝试以刘利老师推广的“核心问题链”方法尽心授课,难免有不足之处。但通过实践,我感受到这一教学方式确实值得探讨和实践。它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聚焦核心问题、简化教学流程、突出重难点,一方面给予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思考、交流和表达的空间,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从知识本位向着能力本位转变和发展。由于能力所限,本课的授课还存在着思维难度较大、课堂趣味性和艺术性不足等问题,有待改进。
希望自己每一天都能在某一点上超过昨天的自己,争取成为一名值得学生敬爱的历史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