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1 16:0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课题分析:本课位于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教材第一章第四课,第一单元主题是政治制度,第二单元起讲国家治理的具体方面。学生对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的深入理解将有利于接下来几个单元的学习。前三课主要讲了中国古代至当代以及西方古代至近代的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第四课主题为中国历代变法与改革,属于中国史部分的改革专题史,对这一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中国通史知识的理解、串线和整合。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分为三个子目:中国古代变法改革、中国近代变法改革、新中国成立后的变法改革。古代变法改革部分主要涉及: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宋王安石变法、明张居正改革。主要线索为古代封建制度的产生发展与巩固。近代变法改革主要涉及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民国时期改革。主要线索为清末救亡图存与社会转型。新中国成立后改革主要涉及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三面红旗、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线索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由于中国历代改革内容繁杂,学生将改革的宏观与微观全都掌握,会很吃力。教师需先把握教材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中国历代改革的“共性”与“个性”,总结中国历代改革的整体趋势与阶段性趋势,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历代改革的意义与其中做蕴含的中华民族“求变”、“求新”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对改革背景、内容、影响等进行提炼整合、适当的补充入课堂。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系统学习过两本《纲要》课程,但《纲要》中对中国历代变法改革涉及并不多。而且学生未曾从改革的角度对中国通史进行串线,也对中国通史的掌握不够牢固,且对中国政治史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因此,本课对于学生学习较有难度。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生动的语言、文字与图片,对于背景知识多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掌握中国历代重要变法和改革的特征、趋势与影响。能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分析中国历代重要变法改革的背景、基本内容、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改革对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中国历代改革对于建成当今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素养目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求变""求新"的历史传统和精神。(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中国历代重要变法和改革的背景、特征、成败原因及其历史意义。(二)教学难点中国历代变法改革的趋势;改革对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中国历代改革对于建成当今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中华民族"求变""求新"的历史传统和精神。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课后拓展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4课 中国历代重要变法和改革古代变法改革——奴隶制到封建制立封建,促统一行汉化,促融合固封建,促富强近代变法改革——封建制到资本主义制度1、变法图强2、政府自救3、民主探索新中国成立后的变法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经济恢复过渡时期全面建设改革开放深化改革新时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的叙述,引发学生思考:中国三次社会转型分别是什么,导入新课。配图: 思考:中国三次社会转型分别是什么? 学生通过问题思考,掌握本课主要线索
一、古代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法改革 用时间轴概括本节课中国古代变法改革的教学内容与特征(一)立封建,促统一用史料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变法改革背景,用战国地图展示战国时期各国主要改革通过史料设计问题:战国时期秦国为什么需要变法 又为什么能变法 创设情境:假如学生是战国时期秦国改革家,在此背景下会进行哪些改革措施?介绍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每项内容起到的作用。介绍变法结果,通过史料介绍后世名人或名著对商鞅变法评价。介绍商鞅变法实质与影响。使学生了解商鞅变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有奠基作用。(二)行汉化,促融合通过图文史料,简单介绍冯太后与北魏孝文帝。重点介绍其所受的汉文化教育。通过图片(少数民族南迁以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生产经验图)设计问题:观察下图,北魏时期少数民族呈现什么趋势?引导学生通过刚才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代背景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通过图片(北魏帝后礼佛图)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改革中的汉化措施。并介绍改革影响。固封建,促富强通过图片(北宋时期宋辽西夏三国并立、宋与两国战争)设计问题:北宋时期,北宋面临怎样的形式。介绍北宋与两国所签妥协求和的盟约。北宋时期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其形成原因,总结北宋改革的时代背景“三冗两积”以及变法目的“富国强兵”以此引出王安石变法的改革方向与作用。通过图文,介绍明代皇帝的昏庸与统治的混乱。通过文字史料,设计问题:明中叶面对怎样的危机?以此介绍明变法背景。简单介绍明代张居正改革内容与影响设计问题:试总结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共同点?以此介绍两变法的本质。介绍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共同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其变法失败的原因。通过图片(王安石诗)介绍王安石作为改革家的品质以及面对强大阻力勇于变革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总结中国古代变法改革成败的决定因素。总结中国古代变法改革的趋势与主要特征。 回忆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文化背景思考教师的设问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思考教师设问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回忆思考北宋时代背景3.分析史料,思考教师设问4.回忆本目所学内容,跟随教师设问进行思考总结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思考改革史与政治史之间的联系。
二、近代封建制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变法改革 用时间轴概括中国近代变法改革的教学内容与特征(一)变法图强1.通过史料(1840年清官员对英国印象)讲述清闭关锁国的背景与“天朝上国”的自我蒙蔽。2.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度半封建社会,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3.通过两幅图片(列强瓜分中国、时局图)说明中国民族危机之深,以及对救亡图存的迫切需要4.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撰写《四洲志》、魏源撰《海国图志》,为中国了解西方提供途径。用《海国图之》序言,介绍“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5.介绍洋务运动背景:在开眼看世界的基础上,爱国的有识之士开展“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器物,主张“中体西用”、“实业救国”。简单介绍洋务运动及其影响。6.中日甲午战败刺激了中国人民,激起人们救亡图存的热情。7.康有为等人公车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遭拒。但掀起维新思潮,光绪帝启用维新派展开戊戌维新变法。8.设计问题:创学会和办报有何作用?让学生了解维新思想的传播途径以及思想启蒙的重要意义。9.简单介绍维新思想内容和结果,重点介绍其影响。10.简单介绍戊戌六君子的结局,说明其牺牲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变法失败原因。(二)政府自救1.通过八国联军侵华战败,表明民族危机之深重,民族资产阶级兴起;人民思想逐渐解放,呼吁资产阶级民主宪政的热情高涨;清政府统治被动摇。这样的背景下,清政府展开维护统治的清末新政。2.介绍“皇族内阁”,说明清末新政的欺骗性。(三)民主探索1.介绍中华民国时期改革的总体特征,进步性以及意义。 1.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2.思考教师设问3.理解记忆所讲内容 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 1.用时间轴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改革2.以表格的形式介绍社会主义改革阶段划分和每个阶段的主要活动。(一)土地改革与图片相结合,简单介绍土地改革一化三改1.简单介绍一化三改内容介绍其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三面红旗介绍《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意义。介绍中共八大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以及“发展生产力”这一阶段目标。引出三面红旗的建设内容。通过简单讲述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的生产组织方法,介绍其产生的消极影响,犯了急躁冒进的“左倾”错误。介绍“八字方针”对于“左倾”错误的调整以及调整后,这一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贡献。改革开放简单介绍改革开放通过图片(排队购物到去百货大楼购物)、(凭票证购物到自由市场),展示改革开放对经济商品经济的促进以及对生产积极性的提高。说明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1.以框架的形式简单介绍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图片(全面小康城市),说明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介绍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长期努力下,我国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介绍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1.回顾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以及光辉成就2.设计问题:改革开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怎样的作用?3.设计开放性思考题:当今世界有怎样的发展趋势?中国面临什么样的新挑战 4.引导学生总结中国近现代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 理解所讲知识,对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有所认识通过图文材料理解知识回顾总结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思考教师所提问题 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
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所学知识:一、古代变法改革——奴隶制到封建制1、立封建,促统一2、行汉化,促融合3、固封建,促富强二、近代变法改革——封建制到资本主义制度1、变法图强2、政府自救3、民主探索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变法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1、国民经济恢复2、过渡时期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4、改革开放5、全面深化改革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回顾本课内容,思考中国历代改革趋势。 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课改革,体会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不断“求变”、“求新”的历史传统与爱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教学反思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