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巢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鸽巢问题原理,利用这一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把具体问题转化为鸽巢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注:这个图片是动画缩略图,通过扑克牌魔术(抽取5张扑克牌所得的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新知。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动画“【数学活动】抽扑克牌”。
师:我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一副牌,取出大小王,还剩52张牌,你们5人每人随意抽一张,我知道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相信吗?
设计意图:通过魔术,提出新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为讲授新课埋下伏笔。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
研究4支铅笔放入 3 个小盒中的现象。
(1)请看大屏幕:把 4 支铅笔放进 3 个小盒里。
活动要求:
①分组摆一摆,要求将铅笔全部放进去,允许某个小盒空着。
②边摆边记录下来,(记录时:可以用画图法表示)看看一共有几种摆法?
(2)汇报展示。
要求学生边摆边说,老师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草图。
问题:谁来说说,有几种方法呢?
预设:一共有4种情况。第一种是4支铅笔放到一个笔筒,其他两个笔筒空着;第二种方法是一个笔筒放3支铅笔,一个笔筒放一支铅笔,一个笔筒空着;第三种方法是有两个笔筒分别放两支铅笔,一个笔筒空着;第四种方法是一个笔筒放两支铅笔,另外两个笔筒各放一支。
(3)引导观察,得出结论。
问题:观察4种方法,不管怎么放,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我们发现不管怎么放,总会有一个小小盒里面至少有 2 支铅笔。
问题:再次观察四种分法,哪种分法能直接得到这个结论。
问题:这种分法,是怎么分的?
预设:先在每个小盒中放一支,剩下的一支可以放入任意一个杯中,所以总会有一个小盒里面至少有2支铅笔。
师:刚才我们解决的这样的问题就是“鸽巢问题”,也叫抽屉问题。在这里,4支铅笔是要分放的物体,就相当于4只“鸽子”,“3个笔筒”就相当于3个“鸽巢”或“抽屉”,把此问题用“鸽巢问题”的语言描述就是把4只鸽子放进3个笼子,总有1个笼子里至少有2只鸽子。
师:这里我们提到“总有”和“至少”,这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总有”就是“一定有”、“肯定有”的意思。“至少”是指“最少”。
设计意图: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教学例2。
问题: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为什么呢?同学们按小组拿7本书,往抽屉里放试试,验证一下老师说的对不对。
学生活动。
预设:是的,我用两种放法,都有一个抽屉放了3本或3本以上。所以刚才老师说的是正确的。
师:恩,因为7本书放到3个抽屉中其实有8种情况。现在老师介绍一种数的分解法来证明刚才的结论。把7分解成3个数,有8种情况。
师:从中也可以发现,在任何一种情况,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师:如果有8本书呢?10本书呢?
学生活动。
生:8本书放3个抽屉,有一个抽屉至少有3本书。但是10本书放3个抽屉,有一个抽屉至少有4本书。
师:恩,但是这种分解数的方法对于小点的数还可以用,如果数比较大,我们还是用假设法比较好。把7本书平均分成3份,7÷3=2(本)......1(本),若每个抽屉放2本,则还剩1本。如果把剩下的这1本书放进任意1个抽屉中,那么这个抽屉里就有3本书。那么8本书呢?10本书呢?用假设法算算。
学生活动。
教师订正答案。
①8÷3=2(本)......2(本),剩下2本,分别放进其中2个抽屉中,使其中2个抽屉都变成3本,因此把8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②10÷3=3(本)......1(本),把10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书。
师:综合上面情况,要把a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如果a÷3=b(本)......1(本)或a÷3=b(本)......2(本),那么一定有1个抽屉里至少放进(b+1)本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猜想等具体活动,理解这种典型的鸽巢问题。
3. 解决问题。
出示问题: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篮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1)学生猜测。
猜测1:只摸2个球就能保证这2个球同色。
如果这两个球正好是一红一蓝时就不能满足条件。
猜测2:摸出5个球,肯定有2个球是同色的。
把红、蓝两种颜色看作两个“鸽巢”,因为5÷2=2……1,所以摸出5个球时,至少有3个球是同色的,因此摸出5个球是没必要的。
猜测3:摸出3个球至少有2个球是同色的。把红、蓝两种颜色看作两个“鸽巢”,因为3÷2=1……1,所以摸出3个球时,至少有2个是同色的。
综上所述,摸出3个球,至少有2个球是同色的。
(2)分析推理。
根据“鸽巢原理(一)”推断:要保证有一个抽屉至少有2个球,分的个数至少要比抽屉数多1。现在把“颜色种数”看作“抽屉数”,结论就变成了“要保证摸出2个同色的球,摸出的球的个数至少要比颜色种数多1”。因此,要从两种颜色的球中保证摸出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3个球。
(3)归纳总结运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①分析题意。
②把实际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弄清“鸽巢”和分放的“鸽子”。
③根据“鸽巢原理”推理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例题让学生经历猜测,分析推理,独立思考,集体交流等形式归纳总结运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巩固练习
1. 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为什么?
答案:5-3=2(只),剩下的2只鸽子必然要飞进5个鸽笼中的一个。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 9 个小朋友分 10 块糖,至少有 1 名小朋友分多少块糖?
分析:10 ÷ 9 = 1(块)……1(块),剩下的 1 块糖必然要分给 9 个小朋友中的一个。
答:至少有 1 名小朋友分 2 块糖。
3. 9个小朋友至少分多少块糖,才能使其中至少有一名小朋友分到4块糖?
答案:28块。
3×9=27,27+1=28(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鸽巢问题”,并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把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球各10个放到一个袋子里。至少取多少个球,可以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
答案:5个。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对鸽巢问题的理解,会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解决。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运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①分析题意。
②把实际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弄清“鸽巢”和分放的“鸽子”。
③根据“鸽巢原理”推理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提醒学生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构建知识结构,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