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2.4《利率》示范教学方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2.4《利率》示范教学方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3-21 20:0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百分数(二)》第4课时
利率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等储蓄术语的意义和关系。
2.经历分析、比较的过程,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储蓄对国家和社会的作业,理解储蓄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关系。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储蓄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钱财更安全,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利率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探究新知
1.认识利率的意义及其应用
师:利率的含义是什么以及利率的应用是什么?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微课来学习一下。
注:这两个图片是微课缩略图,讲解和利率有关的实际问题,用于预习或复习或课堂播放使用。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微课“【知识点解析】利率”。
师:同学们通过这个短片,你们对利率有什么了解?
生1:在银行存款的方式有多种,如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
生2: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生3: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生4:单位时间(如1 年、1 月、1 日等)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
生5:利息的计算公式是:利息= 本金×利率×存期
生6:在我们存款的过程中也会出现纳税情况叫利息税。利息税主要指对个人在中国境内存储人民币、外币取得的利息所得征收的个人所得税。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真不错,利率问题(板书)广泛运用于居民生活中。下面我们看一王奶奶出现了什么麻烦?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认识了什么叫利率,利率广泛运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 出示例题
2015年11月,王奶奶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我存2年,到期时可以取回多少钱?
师:想想到期时银行付给王奶奶的钱包括什么?
2. 分析题意
师:到期时,银行给奶奶的钱包括那几部分?
生:银行付给王奶奶的钱,应该包括任存入的钱和应得的利息。
师:对!到期时,银行付给王奶奶的钱,包括两部分:王奶奶存入的钱和银行应该付的利息。同学们根据我们得到信息该如何解答!
3.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4. 指名学生说出解答方法,并说出这样解答的理由。
学生据当时的利率计算,然后计算后全班交流,教师板书算式。
5000+5000×2.10%×2=5375(元)
5000×(1+2.10%×2)=5375(元)
5. 比较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方法(一)先算出利息,然后加上本金就是银行付给王奶奶的钱。
方法(二)把本金看做单位1,求出利息和本金的倍数关系,利用本金×(1+2.10%×2),就是银行付给王奶奶的钱。
小结:两种解法虽然不同,但结果一样,你认为哪种好就用哪种方法做。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教学,学生学会掌握了利用利率问题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
三、 巩固练习。
利率问题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很常见,那我们再看看,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利率问题。
1. 2012 年8 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 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5 年,年利率为4.75 %。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解析:1.根据“利息=本金×利率×存期”,可以求出张爷爷得到的利息。
2.本金+利息=张爷爷最后取得的钱。
答案:(1)8000×4.75%×5=1900(元)(2)8000+1900=9900(元)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加强学生利用“利息=本金×利率×存期”解决问题。
2. 从2012年7月6日起,工商银行整存整取一年期的年利率由3.5%调至3.25%。
(1)如果按调整前的年利率计算,5000元存一年,到期后应得利息多少元?
(2)同样是5000元存一年,调整后比调整前少得利息多少元?
解析:1.根据“利息=本金×利率×存期”,可以求出如果按调整前的年利率计算,5000元存一年,到期后应得利息多少元。
2.用调息前的利息-调息后的利息=少的利息或少的利息=本金×利率差×存期
答案:(1)5000×3.5%×1=175(元)
(2)175﹣5000×3.25%×1=12.5(元)
或5000×(3.5%-3.25%)×1=12.5(元)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加强学生解决利率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利率的意义及其应用,并会用利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