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第11课时《数学思考》精品教学方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第11课时《数学思考》精品教学方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3-21 20:1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整理和复习
第11课时 数学思考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第4节的内容。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任何看似浅显的数学知识后面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从二年级开始,人教版教材每册都安排一个“数学广角”单元,使学生接触到最为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探索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升数学能力。本课四道例题包括利用数形结合找规律、列表推理、等量代换和简单的几何证明,都是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典型素材,尽管形式不一样,但是教学的内涵是一样的,那就是其中蕴含的推理的思想方法。以“推理”为主线的这几个内容,可以让学生系统地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发展过程,深刻地体会推理的魅力和价值。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枚举、比较、列表、假设等逻辑推理时常用的方法,并能较灵活地运用所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使学生经历用各种推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体会逻辑推理时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思考方式。
3. 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内在魅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数学探索的愿望。
教学重点:
会用数学思想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知识梳理 师: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思想方法有哪些? 师:具体我们一起复习《数学思考》。 学习《三角形》用到了分类、集合的思想,出示课件: 学习《小数的意义》用到了画图的方法出示课件: 学习《四边形》用到了分类、集合、转化等思想,出示课件: 4.学习《植树问题》用到了画图、对应、分类……出示课件: 5.学习《鸡兔同笼》用到了列表、假设、画图等方法,出示课件: 6.学习《数与形》用到了数形结合、极限等数学思想,出示课件: 生:分类、比较、举例、画图、列表、符号、代入、对应、假设、转化、推理…… 生: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成: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生: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成:一般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生: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可以用画图表示。 生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生2: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直角梯形。 生1:从画图可以知道两端都种树,棵树比间隔数大1;只种一端,棵树等于间隔数;两端都不种,棵树比间隔数小1。 生2: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相当于只种一端,棵树等于间隔数。 生1:有序列表的方法可以清楚找到符合要求的结果。 生2:画图的方法可以形象表示假设的方法。 生3:假设的方法也可以解决问题我理解了每一步的意思。 生:画图的方法可以清楚且快速地表示出计算的结果。 谈话导入,让学生回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复习课的顺利展开。 对学过的图形进行分类整理,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 接下去的梳理过程,出示课件,帮助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比较和梳理,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逻辑推理过程中的优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用画图,列表等思想方法的方式进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推理能力的提高。 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有条理地思考,能够便捷地解决问题。
环节二 综合练习 1.6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8个点呢? (1)请你在纸上点上6个点(任意3点不能在一条直线上),将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同学们,数一数你连成的线段有多少条 (2)填写表格,列式计算,发现什么规律? (3)12个点呢?20个点呢?请写出算式。 (4)101个点最多能连成多少条线段?n 个点最多能连成多少条线段? (5)还有什么规律?出示课件: 考虑到重复的线段,会得到什么结论? 如果用n表示点数,这个规律可以表示为…… (6)小结:遇到复杂的规律,可以化繁为简来解决,由简单情况入手,根据已知的图形或数字,探索出其中的规律。 学生画图找规律。 生: 生1:1+2+3+4+5+6+7+8+9+10+11 生2:1+2+3+4+5+6+…+18+19 生3:1+2+3+4+5+6+7+…+100 =(1+100)×100÷2 = 5050(条) 生4:n(n-1)÷2(条) 生1:5×(5-1)÷2=10(条) 生2:点数×(点数-1)÷2 生3:n(n-1)÷2 这题是数形结合找规律的典型题。通过画图、观察、比较、列表、计算等常用的方法发现规律,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从简单入手,进行有序思考”的高层次思维
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出示表格:请用列表的方法尝试。 用数字“1”表示到会,用数字“0”表示没到会。 (2)A和谁同一个班? 课件出示。 (3)列表的方法真简便!自己推出B、C分别与谁同班? B和谁同一个班? 课件出示。 你还有什么方法? 生:这个问题好复杂呀! 生:用列表的方法试一试! 生:第一次到会的情况:A只可能和D、E或F同班。 生:第二次到会的情况:A只可能和D或E同班。 生:第三次到会的情况:A只可能和D同班。 生:第一次到会的情况:B只可能和E或F同班。 生:第二次到会的情况:B只可能和F同班。 生:剩下的C和E一定同一个班。 生:所以,A和D同班,B和F同班,C和E同班。 生:用“√”表示到会,同时去开会的就不是同班的。 生:第一次到会的情况:A不可能和B、C同班。 生:第三次到会的情况:A不可能和E、F同班。 生:所以:A和D同班。 生:第一次到会的情况:B不可能和C同班。 生:第二次到会的情况:B不可能和E同班。 生:剩下的C和E一定同一个班,所以:A和D同班,B和F同班,C和E是同班 这题是列表进行逻辑推理的典型例子。学生在列表的过程中逐步缩小范围,推出必然结果,这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演绎推理,同时,在推理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矛盾的排中律,双重否定等于肯定等规律。
△、□、○、☆、◎各代表一个数。 (1)已知△+□=24,△=□+□+□。求△的值。 (2)已知○+☆=160,◎+☆=160。○是否等于◎? 生1:1个△等于3个□的和,把△+□=24中的△换成□+□+□,可得□+□+□+□=24。即4×□=24,所以□=6。△=□+□+□=18。 生2:把△+□=24中的△换成□+□+□,这叫等量代换。 生3:两个等式里都有☆,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 生4:已知○+☆=160,◎+☆=160,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都减去☆。 可以推出○=160-☆,◎=160-☆。因为☆代表同一个数,所以○=◎。 等量代换在以往的学习与计算中学生一直在使用,基于这样的经验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后说明推理的过程。
什么是平角?平角与直线有什么区别?如图,两条直线相交于点O。 (1)每相邻两个角可以组成一个平角,一共能组成几个平角? (2)你能推出∠1=∠3吗? 那接下来怎么办?把∠1和∠2,∠2和∠3的关系用等式表示出来。 生1:平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 生2:∠1和∠2,∠2和∠3,∠3和∠4,∠4和∠1,一共能组成4个平角。 生3:∠1和∠2,∠2和∠3,都能组成平角。 生4:根据第(1)题,可以得到∠1+∠2=180°,∠2+∠3=180°。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都减去∠2,可以得到∠1=180°-∠2, ∠3=180°-∠2。因为180°-∠2=180°-∠2,所以∠1=∠3。 这是一题简单的几何证明题,对于数学知识点,学生一看就明白,但是能根据已有的条件,用符合逻辑的数学语言表达清楚是题目的重点。
环节三 拓展练习 1.观察下图,想一想。 (1)第7幅图有多少个棋子?第15幅图呢? (2)第n幅图有多少个棋子? 2.警察抓住了4个偷东西的嫌疑人,其中的一个人是主谋。审问谁是主谋时,甲说:我不是主谋。乙说:丁是主谋。丙说:我不是主谋。丁说:甲是主谋。已知他们4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主谋是谁 ①读懂题意,独立完成解答。 ②反馈。 ③小结:矛盾之中必有一真一假,双重否定等于肯定。 3. 4.如图,把三角形ABC的边BC延长到点D。 (1)∠3和∠4拼成的是什么角? (2)你能说明∠1+∠2=∠4吗? 生:第7幅图有49个棋子,第15幅图有225个棋子。 生:第n幅图有n2个棋子。 我发现了形状不同,面积相同的图形多种多样。 生:(1)由于甲说的话与丁说的话互相矛盾,可推出两个人中一个说了真话,另一个说了假话; (2)真话确定是在甲和丁之中,就可推出乙和丙说的是假话,可知丙是主谋; (3)那么丁说的是假话,推出甲说的是真话。 生: 生1:∠3和∠4拼成的是平角。 生2:因为∠1+∠2+∠3=180°,∠4 +∠3 =180°, 所以∠1+∠2+∠3=∠4 +∠3, 两边都减去∠3, 可以得到:∠1+∠2=∠4。 利用对直观图形的观察发现规律,并且运用规律,抽象到用字母n来表示规律,让学生体会其简洁通用,同时体会推理思想的价值。 通过列表或抓住“矛盾”入手,逐步缩小范围,最后得出结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等量代换题是多元方程的雏形,渗透代数思想。 简单的几何证明问题,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数学,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环节四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条理地思考,简捷地解决问题。 回顾本节课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生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了找规律、列表推理、等量代换、等式性质和简单的几何证明等知识。 生2:知道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比较思想、假设思想、对应思想、类比思想、转化思想……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五 布置作业 教材P103第4、5、6题,P104第7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