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名著阅读
执教:巴南区龙洲湾中学 先玉婷
《经典常谈》
选择性阅读
“春秋三传” “四书” 《战国策》
1
2
3
4
作者简介
主要内容
读书方法指导
——选择性阅读
考点测验
CONTANTS
PART ONE
作者简介
01 作者简介
朱自清,字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 ,散文集 。散文代表作有 、
、 《绿》 、 、《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佩弦
散文家
《踪迹》
《背影》
《背影》
《春》
《荷塘月色》
PART TWO
主要内容
02 主要内容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
80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通过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让读者对古文更亲近、熟悉,从而产生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首选佳作。
《春秋》三传第六
春秋:“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传说这部《春秋》是孔子作的,至少是孔子所编。《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史。
三传:
①三传为《左传》《公羊传》《穀梁传》,按三传的看法,《春秋》大义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德义,从成败里见教训,这是一;夸扬霸业,推尊周室,亲爱中国,排斥夷狄,实现民族大一统的理想,这是二。前者是人君的明鉴,后者是拨乱反正的程序。
②三传之中,《公羊传》《穀梁传》两家全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公羊传》《穀梁传)以解经为主,所以咬文嚼字得更利害些。
③《左传》传为鲁国左丘明依《春秋》而作。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
02 主要内容
“四书”第七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①《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
②《中庸》是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人生哲理意味深长。
③《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了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
④《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而辩“性善”,影响更大。
五经:《易》《书》《诗》《礼》《春秋》
02 主要内容
“四书”第七
“四书”由来:《大学》是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论语》《孟子》不如这部书分明易晓。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 《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后来朝廷规定“四书”为科举用书。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读“四书”,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合于他提倡的本心的。
四书顺序:因为《大学》《中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而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顺序约定俗成了。
02 主要内容
《战国策》第八
发展由来: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士开始受到重用。当时各国所重的是威势,策士所说原不外战争和诈谋;但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都是不可少的。西汉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
02 主要内容
《战国策》第八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
①文辞妙绝。把策士铺陈的伟丽,叱咤的雄豪,都传达了出来,那些曲折微妙的声口,也丝丝入扣,千载如生。读来如闻其语,如见其人。
②国别体史书。所记上接春秋时代,下至楚汉兴起为止,共二百零二年(公元前403—前202年),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所谓战国时代,便指这里的二百零二年;而战国的名称也是刘向在这部书的序里定出的。
02 主要内容
PART THREE
读书方法指导
——选择性阅读
03 读书方法指导——选择性阅读
读经典的意义:
①了解古代社会状况:古代典籍中记载着我国文明的发展轨迹,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走近千年文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现实。
②充实精神内涵: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汲取先贤的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③学习语文相关知识:古代典籍中包含了数千年的知识汇总,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体现了语言艺术之美,例如通过《说文解字》可知造字之经过,通过《诗经》可知诗歌艺术之美。
④提升个人修养:古代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先贤的言论,从学习、交往、心志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用先人之美德指导自身之修养。
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
第一种是边读边作标记,主要标注知识点,还有一些问题。
第二种方法是品读,细读。
第三种方法是重点段落重点读 反复读,直到弄懂为止。
03 读书方法指导——选择性阅读
略读
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所谓略读,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换句话说,略读是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精读
以掌握阅读方法、发展阅读能力、理解文章内容、积累知识为目的的读书方法。即精细深入的阅读。把字字句句读明白,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内容、写作方法等,进行细琢细磨的研读,经过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理解。
03 读书方法指导——选择性阅读
PART FOUR
考点测验
1.《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 史书。《左传》传为鲁国 (人名)依《 》而作。
2.“春秋”是古代 史书的通称。传说《春秋》是 作的,至少是孔子所编。
3.书起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止,共二百四十二年,后世称这二百四十二年为 时代。书中纪事按年月日,这叫作 。这使历史系统化,并增加了它的确实性。
编年体
左丘明
春秋
记事
孔子
春秋
编年
04 考点测验
4.古代史官记事,有两种目的:一是 ,二是 。
5.《春秋》三传是《 》、《 》、《榖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 作用。
6.三传中,《公羊传》《穀梁传》两家全以
为主,所以 得更利害些。左氏却以
为主。
7.《左传》成书的时代大概在 ,比《公》、《榖》二传早些。
征实
劝惩
春秋
左传
公羊传
劝惩
解经
04 考点测验
咬文嚼字
叙事
战国
8.下列关于三传的说法和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公羊传》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
B.三传虽各个独立,却也大同小异。
C.《左传》迷信卜筮,所记祸福的预言,几乎无不应验;这却大大违背了征实的精神,而和儒家的宗旨也不合了。
D.杜预论到《左传》,说“其文缓,其旨远”,“缓”委婉,“远”是含蓄。
A
04 考点测验
解析:《左传》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故选A。
9.有人评价《左传》既是好史笔,也是好文笔 。请你结合《曹刿论战》说说好文笔体现在哪里?
04 考点测验
答:从文学角度看,这又是一篇记述战争的佳作。曹刿是作者着意刻画的主要人物。文中多记曹刿简短、果敢的言行:“请见”、“问战”、“请从”……这一系列活动表现出一名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的精明干练。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
10.孔子修《春秋》的目的是什么?
04 考点测验
答:修《春秋》的总目的是为了说服君王实现自己的救国抱负。要让人从具体的事例里,得到善恶的教训,他相信这样得来的教训,比抽象的议论深切著明的多。
11.你是如何理解《春秋》的大义的?
答:按三传的看法,《春秋》大义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德义,从成败里见教训;这是一;夸扬霸业,推尊周室,亲爱中国,排斥夷狄,实现民族大一统的理想,这是二。前者是人君的明鉴,后者是拔乱反正的程序。
12.为什么说《左传》不但是史学的权威,也是文学的权威?请说说你的理解。
04 考点测验
答:《左传》的文学本领,表现在辞令和描写战争上,春秋列国,盟会颇繁,使臣说话,关系荣辱利害,所以极重辞令。《左传》所记当时君臣的话,从容委曲、意味深长。战争是个复杂的程序,但《左传》著者叙述得头头是道,有声有色。
13.孔子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答:①一分一秒的时间都不愿白白消耗掉,都要用于学习。②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请教学习的机会;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遇事问个为什么。
1.我们平时所说的“四书”指:《 》《中庸》《 》《孟子》,“五经”指《易》、《 》《 》《礼》《 》。
2.朱注“四书”定为 用书,是从元仁宗皇庆二年(西元一三一三)起的。
3.最初用力提倡《大学》《论语》《孟子》等书的是 、 。
4.《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 给分成经一章,传 章。程颢、程颐认为《大学》可以知道 的程序。
5.《中庸》是传授 的书,是 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人生哲理意味深长。
大学
论语
书
诗
春秋
科举
程颢
04 考点测验
程颐
朱子
十
古人做学问
心法
子思
6.《论语》是 记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了一个伟大的人格—— ,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 的道理:如“君子”“仁”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
7.《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 、 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而辩“ ”,影响更大。
8.《论语》《孟子》不如《 》分明易晓,所以学者要从《 》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
朱子接受 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把四书贯串起来。
9.朱子认为,人该修养道心,克制人心,这是 。
10.孟子生在战国时代,他“好辩”,和孔子的 是不同的。所以儒家称孟子为“ ”。
11.朱子改定“四书”,一面固然为了诱导初学者,一面是排斥老、佛,建立 。
孔子弟子们
孔子
做学问做人
公孙丑
万章
性善
大学
04 考点测验
大学
二程
心法
温润
亚圣
道统
12.小军读了《四书第七》后,作了如下知识梳理,请你判断对错,错误的请帮他更正。
04 考点测验
①朱熹认为古时的大学里教“六艺”,小学里教穷理、正心、修已、治人的道理,它们都是实学。
错误。应改为:朱熹认为古时的大学里教穷理、正心、修已、治人的道理,小学里教“六艺”,它们都是实学。
②《大学》这部书里的道理,并不是为一时一事说的,是为天下后世说的。
正确。
③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二步,他的意思是,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
错误。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
13.(1)“《春秋》三传"包括《左传》《公羊传》《敦梁传》,后世最看重《左传》的原因是什么?
(2)科举时代,为什么每个学生都要读朱熹注解的《四书》
04 考点测验
(1)因为《公羊传》《毅梁传》以解经为主,不免空谈;《左传》以叙事为主,是一部仅存的古代编年通史,用处大得多。(大意对即可)
(2)因为在科举时代,参加科举几乎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而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八股文的题目都出自朱熹注解的《四书》中。(大意对即可)
14.(1)文文发现材料中的内容可以与之前所学诗文相联系,于是她将二者对照以增进理解,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①“时习”: ,不亦说乎?
②“义利”: ,于我如浮云。
③“择善”:择其善者而从之, 。
④“仁”:得道者多助, 。
(2)请你根据上面材料,说一说儒家学说对现在的我们有哪些教育意义。
04 考点测验
答:儒家学说可以让我们学到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比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如何高效地学习;人要“养浩然之气”,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正义之人。(意思对即可)
学而时习之
不义而富且贵
其不善者而改之
失道者寡助
(3)为什么说后人读四书考科举,违背了朱子的本心?
04 考点测验
答:朱子的意思,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他将《中庸》和《大学》、《论》、《孟》合为“四书”,后人却重在猎取功名;所以这是不合于他提倡的本心的。
1.战国七雄中的秦,从孝公用 变法以后,日渐强盛。
2.秦国和其他六国对峙时期,有的劝六国联合起来抗秦,这叫“ ”派,代表是 ;有的劝六国联合起来亲秦,这叫“ ”派,代表是 。
3.战国的名称是刘向在《 》这部书的序里定出的。
4.《战国策》是汉代 编定的,书中所记的事,从 时代至 兴起,共二百零二年。
5.《战国策》常用比喻或寓言故事来增强说理性,著名的寓言故事“ ”“ ”等都出自《战国策》。
商鞅
合纵
苏秦
连横
张仪
战国策
刘向
04 考点测验
春秋
楚汉
画蛇添足
亡羊补牢
根据《<战国策>第八》的内容判断对错,如有错误请更正。
04 考点测验
6.战国策士的心思是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划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
正确。
7.汉代刘向在战国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
错误。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
8.《战国策》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04 考点测验
①文辞妙绝。把策士铺陈的伟丽,叱咤的雄豪,都传达了出来,那些曲折微妙的声口,也丝丝入扣,千载如生。读来如闻其语,如见其人。
②所记的事上接春秋时代,下至楚汉兴起为止,共二百零二年,是一部重要的古史。
感
谢
您
聆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