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下册22 古诗三首 课件(2课时 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四年级下册22 古诗三首 课件(2课时 共4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1 16:0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七单元 第22课
谈话导入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诗、宋词、元曲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明星闪烁在中华儿女的心中。你最喜欢哪首?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古诗三首》
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唐诗中的两篇精粹——《芙蓉楼送辛渐》和《塞下曲》。
芙蓉楼送辛渐
初步感知
自学古诗,解决生字读音问题。
芙蓉楼送辛渐
初步感知
展示自学成果,并交流课前搜集的古诗背景和作者的相关资料。
芙蓉楼送辛渐
初步感知
王昌龄(698~756 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七言绝句,后人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芙蓉楼送辛渐
初步感知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却屡遭奸佞诬陷。两次贬官:开元二十七年,被贬为江宁丞;开元二十九年,被贬到非常偏僻的龙标作县尉,但他始终不肯向恶势力屈服,顽强斗争,直到“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终年不到六十岁。他一生壮志未酬,这首诗是他第二次遭贬时所作。
写作背景
芙蓉楼送辛渐
初步感知





róng
luò

翘舌音
边音




芙蓉楼送辛渐
初步感知




上窄下宽
左窄右宽
芙蓉楼送辛渐
初步感知
借助注释想想题目的大体意思。
“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
“送”是送别的意思。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我”在芙蓉楼上送别好友辛渐。
读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
芙蓉楼送辛渐
诵读古诗
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读出节奏来。
芙蓉楼送辛渐
诵读古诗
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跟同桌讲一讲。
芙蓉楼送辛渐
重点品悟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诗句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雨、江、楚山。
根据注释,说一下前两句诗的意思。
迷蒙带有寒意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瀚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孤单的楚山。
芙蓉楼送辛渐
诵读古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除秋雨自然的寒意之外,还有世态的炎凉,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使他感到寒心,朋友的离去更让他觉得孤立无援。
抓住关键字想画面,理解诗句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芙蓉楼送辛渐
诵读古诗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到了洛阳,如果有我的亲朋好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如同这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按照自己的理解,说一下后两句诗的意思。
芙蓉楼送辛渐
诵读古诗
诗人没有再过多地抒发离愁别绪,而是借辛渐向远在洛阳的亲友表明自己的信念。那么诗人是想表明自己的什么呢
不因两次被贬而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即高洁清廉。
芙蓉楼送辛渐
诵读古诗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哪些字词告诉了你诗人的信念
冰心:从字面可以解释为什么 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
玉壶: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
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
芙蓉楼送辛渐
诵读古诗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表白,不仅烘托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表明诗人永葆高洁清廉品质的崇高气节。
芙蓉楼送辛渐
诵读古诗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
全诗通过写景来表达情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芙蓉楼送辛渐
诵读古诗
多种形式朗读并背诵古诗。
塞下曲
初步感知
卢纶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塞下曲》。
塞下曲
初步感知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chán 单于
dān 简单
shàn 单县

“厂”横、撇要充分展开;两个“亻”左短右长。
塞下曲
初步感知
卢纶:曾经参过军,他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
塞下曲
感悟品析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说一说诗句的大意。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塞下曲
感悟品析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夜晚 黑夜 深夜
此时的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夜?由夜黑、夜深、夜静、宿雁惊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单于溃败逃走。让我们一起读这两句诗。
塞下曲
感悟品析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什么?
一个“满”字让我们感受到突如其来的雪很大,天气严寒,塞外环境恶劣,将士们不顾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
塞下曲
感悟品析
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是否追上了敌人,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有力地烘托出来了。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感受将士们的英雄气概。
布置作业
1.将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注意读出语气。
2.背诵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第七单元 第22课
复习导入,激趣导学
接龙背诵《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
我们学习过哪些描写梅花的诗句
复习导入,激趣导学
复习导入,激趣导学
为何称它为“墨梅”
因为这是用墨画出来的梅花。
复习导入,激趣导学
梅花历来是诗人吟诵的对象。王安石的《梅花》你们还会背诵吗?
梅花
(宋)王安石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初步感知
谈谈你对诗人的了解。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
初步感知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我们知道“文房四宝”分别是笔、墨、纸、砚。诗的第一句里还有一个生字。
品读感悟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的。
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品读感悟
这淡淡的墨梅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品读感悟
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王羲之自幼研读书法,他对东汉的大书法家张芝非常崇拜。王羲之决心要赶上张芝,他一边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一边用心学习前人的书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每天写完字后,都要到家门前的池塘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池塘的水全部成了深黑色,人们把这个池塘叫做墨池。
品读感悟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思考交流“清气满乾坤”的意思。
此时你站在小溪源头,有香气飘逸;现在你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真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品读感悟
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色淡气清吗?
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
品读感悟
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无数,还自称为“梅花屋主”?学了这首诗,你们知道原因了吗?
王冕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这首诗表面是在写墨梅,其实讲述的是诗人自己的志趣、志向。相机在“清气满乾坤”前写“人”,在后面“托物言志”。
品读感悟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 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拓展阅读
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组说的关于梅花的诗词更多。
拓展阅读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杂咏》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落梅》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梅花绝句二》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贺新郎》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咏红梅花》
拓展阅读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临江仙》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咏红梅花》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早梅》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咏梅诗》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卜算子·咏梅》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忆梅》
风光人不觉,已着后园梅。——《应诏赋得除夜》
拓展阅读
檐外双梅树,庭前昨夜风。不知何处笛,并起一声中。——《梅花落》
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他塘。——《从张仲谋乞腊梅宋》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画梅》
霏微小雨初晴处,暗数青梅立树阴。——《春晚杂兴》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踏莎行》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赠范晔》
塞北梅花羌笛吹,准南桂树小山词。——《杨柳枝词》
布置作业
1.把古诗背给家人听。
2.制作关于“梅花”的手抄报。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