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课件1(共51张PPT)★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课件1(共51张PPT)★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21 18:3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2023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课件★★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瓶温度   , 乙瓶温度不变 种子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  _
澄清的石灰水变   _ 种子呼吸作用释放
 (产物)
甲瓶蜡烛   , 乙瓶正常燃烧 种子呼吸作用消耗
   (原料)
 氧气 
二氧化碳 
 能量
 熄灭 
 浑浊
 升高 
1.(2013广东)如图所示,一盆生长旺盛的植物密封在一个不透光的钟罩内,将该装置放在温度为25 ℃的地方,那么红墨水滴的移动方向是( )
A.不移动
B.向左移
C.向右移
D.先向右移,后向左移
B
A.利用了氧
B.释放了热量
C.生成了水
D.释放了二氧化碳
2.(教材母题:人教七上P128)在如图所示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中,可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 )
A
1.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   ,将   分解成   和   ,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主要是在 _
中进行的。

二氧化碳
有机物
氧气
线粒体
 水 
 二氧化碳 
 有机物 
 氧气 
3.呼吸作用的时间:所有   在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4.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为动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提供不可缺少的   (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失到空气中。
 能量 
 活细胞 
5.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2020年考)
(1)   呼吸作用:生活中用于贮存粮食(低温、干燥),果蔬保鲜(低温、低氧,提供一定的湿度)。
(2)   呼吸作用:中耕松土,及时排水,使根部得到充足的氧气,从而促进根部进行呼吸作用,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3)新疆的哈密瓜比别处甜,吐鲁番的葡萄比湖南的甜,都是因为那里昼夜   大,白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填“多”或“少”),晚上温度低,通过   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少。
 呼吸 
 多 
 温差 
 促进 
 抑制 
A B C D
1.(2016 广东)能正确表示叶片在黑暗环境中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情况的是( )
B
2.(2022广东)水族箱中的气泵能够为观赏鱼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解有机物 B.产生二氧化碳
C.产生水 D.储存能量
D
3.(2022广东)没有绿色植物,就没有欣欣向荣的生物圈。下列有关绿色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进行蒸腾作用 B.能促进自然界水循环
C.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D.其能量仅供给动物
D
4.(核心教材母题:人教七上P129,北师七上P84)中耕松土有助于作物的生长,下列理由不成立的是( )
A.促进根细胞对无机盐的吸收
B.增强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C.促进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D.增强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
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 别 场所 含   的细胞 主要在活细胞的
   内
条件    才能进行    都能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实质    有机物,   能量    有机物,
   能量
联系 ①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②呼吸作用的产物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可供植物体各项生命活动需要,包括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③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释放 
 分解 
 任何时刻 
 线粒体 
 储存 
 合成 
 有光 
 叶绿体 
易错分析 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能进行呼吸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不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②白天有光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晚上满足有光的条件也可),白天或夜晚、有光或无光条件下均能进行呼吸作用。
1.(2020 广东)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种子萌发需要消耗氧气
B.植物呼吸产生氧气,动物呼吸消耗氧气
C.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D.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
A.a点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B.b点氧气产生量和消耗量相等
C.ab段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D.bc段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2.(2017 广东)如图曲线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释放氧气与消耗氧气的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C
A.过程甲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乙表示呼吸作用
B.绿色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用于过程甲
C.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
D.①表示叶绿体,②主要表示线粒体
3.(核心教材母题:人教七上P131,北师七上P119)如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B
1.我国的植被类型:   、   、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45公顷,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的  。
 荒漠 
 草原 
3.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植被覆盖率   ;
②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   ;
③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   ;
④土地   现象严重。
4.我国植树节:每年   。
 3月12日 
 荒漠化 
 沙化 
 严重 
 低 
(2016 广东)我国政府推行了部分教材循环使用的政策,制定这一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有利于卫生防疫 B.为造纸厂节约生产成本
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D.为每个家庭节约资金
C
迷思概念辨析
1.动植物和细菌等微生物的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
2.植物体在光照下只进行光合作用,在黑暗中只进行呼吸作用
( )
3.卧室中摆放的植物越多,空气就越清新( )
4.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
5.将燃烧的蜡烛伸入盛有萌发种子的密闭瓶内,火焰熄灭说明呼吸作用释放出了二氧化碳( )





6.我国植被中,草原占据了主体( )
7.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主要原因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 )


A.0时附近,植物仍在进行呼吸作用
B.a、c点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均相等
C.该植株一昼夜内在b点时有机物总量最多
D.12时附近,光合作用强度有所下降
典型失分题一 (2018广东)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
C
【错因分析】本题得分率只有56%。学生容易错选B或D,有18%的学生选了B,有19%的学生选了D。结合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的正确理解,分析图象中每个点表示的意义,是本题的难点。B选项,纵坐标表示植株某生理活动的强度,a、c两点是两条曲线的交点,也就表示强度相同,正确;D选项,从图象可以看出,12时附近,光合作用的曲线有下降趋势,即光合作用的强度有所下降,也正确;C选项,只要光合作用在进行,并且光合作用的强度比呼吸作用的强度大,那么有机物就是在积累的,即从a到c,有机物都在制造并积累中,所以到c点,有机物积累最多。
针对性回练 练习“考点分层练”中的第8题。
A.b点是玉米最合适的种植密度
B.种植密度为d时,玉米的产量最高
C.种植密度越大,玉米积累的有机物越多
D.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光合作用的强度不断增强
变式训练一 (2022聊城)为提高玉米产量,研究人员对其种植密度进行研究,玉米的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典型失分题二 (2020 广东)下列各种生活现象中,与植物呼吸作用无关的是( )
A.植物能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B.农田遇到涝害时,要及时排水
C.北方所产苹果比南方的甜度高  
D.受潮的谷堆一段时间后会发热
A
【错因分析】本题学生选错比例高的是选项C。北方所产苹果比南方的甜度高,是因为北方地区的昼夜温差比南方地区大,白天光合作用强,积累的有机物多,夜间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积累的有机物多,因此也与呼吸作用有关。
变式训练二 (2022新疆)下列有关植物的生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解释不科学的是( )
A.房间内适当养一些绿植,可增加空气湿度
B.用冰箱存放蔬菜瓜果,可提高呼吸作用强度
C.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散失
D.不能踩踏草坪,避免因土壤板结造成小草根的呼吸作用减弱
针对性回练 练习“考点突破”中考点2的第3题,“考点分层练”中的第5、6题。
B
1.(2022晋中)将一植物枝条按如图所示进行处理后,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 )
B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A B C D
2.(2022苏州)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温度和氧气量,并将结果绘制成坐标图。下列坐标图中与上述实验结果一致的是( )
A
A.装置A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B.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C.若装置B中换成煮熟的种子,则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
D.若装置B中改用新鲜的豆苗,则该装置一定要放在光照环境下
3.如图装置可以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4.(2022广东一模)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进行的主要部位是线粒体
B.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任何活细胞都在进行呼吸作用
D.呼吸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D
5.(2021新疆)卧室不宜摆放过多绿植,其原因是( )
A.植物生长需要阳光  B.植物会导致室温过高
C.植物呼吸消耗氧气  D.植物散发的香味太浓
C
6.(2022石家庄)在农业生产和作物储存的过程中,通常要采取适当措施影响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从而满足生产或储存的需要。下列措施中属于降低呼吸作用强度的是( )
A.对小麦进行“中耕松土” B.稻田适时进行排水
C.粮仓内保持干燥和低温 D.给果蔬贮藏库内增加氧气
C
 (中考新题型)2022年7月18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省青田县开幕,主题为“保护共同农业遗产,促进全面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发去了贺信。农业生产要实现增产,离不开对植物三大生理作用的应用,请根据资料完成第7~8题。
7.在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应用的原理与采取的措施不一致的是( )
A.种庄稼需要适时松土:使根部得到氧气,促进呼吸作用
B.温室大棚中适当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光合作用,增加产量
C.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大量枝叶:降低蒸腾作用,减少体内水分散失
D.移栽的蔬菜秧苗根部带一小块土坨:降低蒸腾作用,减少体内水分散失
D
A.若甲图叶片正在进行蒸腾作用,
②可代表水蒸气
B.若甲图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
④可代表有机物
C.若甲图叶片正在进行呼吸作用,②可代表二氧化碳
D.乙图的N点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8.如图是研究植物光合、呼吸和蒸腾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D
9.(2021河南)我国大力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森林为陆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环境
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D.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D
10.(2022永州)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联的公式为①+水 有机物+② + 水+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公式中的有机物通过导管运输
B.公式中②表示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C.减少物质①,公式中的有机物一定会增加
D.公式中的能量是通过分解有机物释放出来的
D
11.(2021长沙)2021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呵护自然,人人有责”,旨在号召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分析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20年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做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材料二:我国生物多样性法律法规体系越来越完善,如2021年4月施行的《生物安全法》。
(1)中国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方面应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利用绿色植物进行   消耗二氧化碳;另一方面需从能源结构、工业制造和个人生活等方面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材料三:2021年3月,我国遭受了近十年来的最强沙尘暴,此次沙尘暴起源于蒙古国戈壁荒漠。蒙古国因过度放牧导致土壤荒漠化,再加上2021年春气温较往年偏高5~8 ℃,导致干旱、大风,就此形成了超强沙尘暴。
 光合作用 
(2)《生物安全法》中规定加强对抗生素药物等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和残留的管理,因为这些药物残留可能会沿 _逐渐积累危及人体健康,也可能污染环境;还规定加强对人类和珍稀动植物遗传资源的调查、管理与监督,这是从  _多样性的角度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安全。
(3)过度放牧会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   状态,加速草场沙化,造成土壤荒漠化。
 平衡 
 基因
食物链
(4)“呵护自然,人人有责。”下列个人行为不利于保护自然的是   。
A.随手关灯 B.光盘行动
C.放生巴西龟 D.垃圾分类投放
 C 
(5)我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_
 (写一点)。
减缓气候变化等(合理即可) 
加强植树造林,治理荒漠化,倡导全球合作,减少碳排放,
12.(高分突破原创)植物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含碳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因此森林生态系统不仅维持着大量的植被碳库,也维持着巨大的土壤碳库。植树造林能通过增加植被碳库和土壤碳库来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最终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水平。因此,通过造林来增加土壤碳汇功能及潜力,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人员决定探究不同造林树种配置模式对不同土层土壤碳储量的影响,实验方案和结果如以下图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人造林树种配置模式
对照 保留其植被原始状态,以灌木、草本为主
甲组 台湾相思 40% +木荷 40%+马占相思 10% +樟树 10%
乙组 华润楠 25%+红锥 25%+樟树 20%+米老排 10%+木麻黄 10%+水翁 10%
丙组 马占相思 30% +华润楠 25% +山杜英 25% +木麻黄 10% +台湾相思5%+樟树 5%
(1)植物能通过   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含碳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因此能维持生物圈中的 _
平衡。
(2)本实验的变量是   ,除了该变量,土壤种类、种植密度等其他变量都应该   ,
目的是   。
 控制单一变量,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同且适宜 
 人造林树种配置模式 
碳—氧
 光合作用 
(3)测量土壤碳储量时分别在每个试验区随机选取多个采样点采样,计算各采样点土壤碳储量的   ,就可以得到该试验区的土壤碳储量。
(4)分析如图可知,人造林的土壤碳储量均   原始林的土壤碳储量;而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原始林与人造林的土壤碳储量均  。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根据本实验,请就实现“碳中和”提出一点建议:
 。
多植树造林,选用合适的树种配置模式植树造林 
 减少 
 高于 
 平均值 
1.细胞利用   ,将有机物分解成   和
   ,并且将储存在   中的   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   ,该过程的主要场所是   。
2.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得知光合作用原料和呼吸作用的产物均是   和   ;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呼吸作用的原料均是   和   。
 氧气 
 有机物 
 水 
 二氧化碳 
 线粒体 
 呼吸作用 
 能量 
 有机物 
 水 
 二氧化碳 
 氧气 
3.给植物松土,是为了   植物根部的   作用。
4.潮湿的粮食堆放久了会发热,其原因是种子进行了 _
作用产生大量的   。因此储藏粮食时要保持  _
和   ,以降低该作用的强度。
5.绿色植物通过   为生物圈所有的生物提供了食物和   ;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平衡;促进了生物圈中水的循环。
 碳—氧 
 能量 
 光合作用 
 低温 
 干燥
 热量 
呼吸
 呼吸 
 促进 
6.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产生了   。
【名师纠错】呼吸作用(误:呼吸、呼吸运动)、干燥(误:干澡)、氧气(误:氧汽)
 二氧化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