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语言文字运用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中国绘画中,以墨线勾勒轮廓,而不设色者,谓之白描。中国人很早就对线条在造型中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南齐绘画理论家谢赫就提出“骨法用笔”。中国画的造型__________是线。通过线的曲直、长短、粗细、浓淡、虚实、转折等变化表现物象的体形、质感和动势,构成完整的形象。( ),它的表现力获得了高度发展,逐渐脱离了只表现物象外轮廓的原始状态。到了唐宋,不单单线描是每位中国画家绘画训练中的艺术表现方式,更成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基础技法,涌现了吴道子、李公麟等白描画艺术大师。近代,一些富有__________的中国画家开始将西方艺术中的素描技法、解剖学、透视学等引入中国,试图改造传统中国画。1949年后,关山月、叶浅予等画家认为中国画有其自身的民族特点和发展规律,不应__________抛弃传统技法,特别提出白描对于学习中国画的重要性,并在__________加以实践。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骨干 开拓精神 彻底 著述中
B.主流 开拓精神 彻底 创作中
C.主流 革新精神 全然 著述中
D.骨干 革新精神 全然 创作中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可以说,经过历代画家的创造,线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
B.可以说,线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经过历代画家的创造
C.线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经过历代画家的创造,可以说
D.经过历代画家的创造,可以说,线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单单线描是每位中国画家绘画训练中的基础技法,更成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表现方式
B.线描不单单是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表现方式,更成为每位中国画家绘画训练中的基础技法
C.线描不单单是每位中国画家绘画训练中的基础技法,更成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表现方式
D.线描不单单是每位中国画家绘画训练中的艺术表现方式,更成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基础技法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荷叶,像绿色的海洋,一阵清风吹来,“绿色的海洋”霎时间波涛起伏,荷叶一片连着一片翻腾着。 (1) ,“绿色的海洋”又平静下来了。叶面上的水珠儿,(①晶莹剔透 ②青翠欲滴),像一颗颗漂亮的珍珠。那片片荷叶,像撑开的一把把绿伞,有的轻浮于湖面,有的亭立在碧波之上,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在那碧叶连天的绿波中,成千盈百的荷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谁也不让着谁。有的荷花花瓣全开了,那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像一位位穿着粉红衣裳的少女,头上戴着黄色的莲蓬,静静地站在那里。 (2) ,莲蓬只露出了半个,像小姑娘只露出半张脸。放眼远眺,这一片荷花的海洋,似一片细细的雪,又如一片淡淡的霞。俯身深吸一口,一阵清香扑鼻而来,顿觉沁人心脾、(③神清气爽 ④心旷神怡)。
湖水清澈见底,水中红鲤历历可数,在荷丛之间悠然自在地游着。偶尔,还有几只青蛙跳到圆圆的荷叶上,溅起的朵朵水花变成了一颗颗圆滚滚的珍珠,在“玉盘”里滚来滚去。调皮的小蜻蜓也来凑热闹,它们扇动翅膀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与荷花快乐地嬉戏着。我喜欢荷花,喜欢她的淡淡清香,喜欢她的淡淡粉红,喜欢她的(⑤袅袅婷婷 ⑥亭亭玉立),更喜欢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
1.下列对文中括号内的词语选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2.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喻、拟人、排比
B.比喻、对偶、夸张
C.比喻、排比、反问
D.拟人、夸张、排比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符合语境,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甲]梧桐叶大,易受风。[乙]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丙]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款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啊!秋天了!其实只是桐叶易落,并不是它对时序有特别敏感的“物性”。[丁]
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梧桐大批地落叶,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
(1)将下面的句子放到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
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
A.甲
B.乙
C.丙
D.丁
(2)画线句子有语病,比较下列两种修改结果,你认为哪个更好一些?简述理由。
第一种:据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梧桐才大批地落叶。
第二种:据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
5.美文《荷塘月色》诞生多年后,一首同名歌曲也在中华大地上流传开来。请从下面歌词选段中找出与《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共有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
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
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
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
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
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
6.吟诵古典诗歌,脑海中会呈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即所谓“诗中有画”。请从下面描写荷花的诗句中任选其一,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要求:①紧扣诗句;②必须原创;③语言表达简明、生动;④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⑤不超过50字。
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新荷》唐·李群玉)
②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 (《月下看白莲》宋·杨公远)
答案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1.D。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能力。主流:比喻事情发展的主要方面。骨干:比喻在总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或事物。根据语境应选“骨干”。故排除B、C两项。开拓精神:从小到大地发展、扩大的精神。革新精神:改革、更新、变革的精神。由“改造传统中国画”语境应选“革新精神”。彻底:一直到底;深入而透彻。全然:完全地(多用于否定式)。此处为否定句式,应选“全然”。著述中:编纂中。创作中:创造文艺作品中。此处应选“创作中”。故选D。
2.B。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可以说”承接上文,“经过历代画家的创造”衔接下文,运用排除法,故选B。
3.C。A项,第一个小分句,语序不当,前后两个小分句的主语都是“线描”,所以“不单单”应该放在“线描”之后。B项,分句顺序不当,应按照分句间的递进关系将“每位中国画家绘画训练中的基础技法”与“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表现方式”对调。D项,搭配不当,应改为“绘画训练中的基础技法”“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表现方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1.C。晶莹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光亮通明,结构细巧。青翠欲滴:意思是翠绿得要滴下水来,给人以生命蓬勃的感觉。文中形容荷叶上的水珠儿,用晶莹剔透更恰当。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文中更强调看了荷花后的心情,所以心旷神怡更为合适。袅袅婷婷:袅袅,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亭亭玉立: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文中更强调荷花高且直的形态美,因此应用亭亭玉立。
2.A。本题考查判断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通读语段可知,“那片片荷叶,像撑开的一把把绿伞”“这一片荷花的海洋,似一片细细的雪,又如一片淡淡的霞”等内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调皮的小蜻蜓也来凑热闹”等内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喜欢她的淡淡清香,喜欢她的淡淡粉红,喜欢她的亭亭玉立”等内容,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段中没有运用对偶、夸张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3.示例:(1)风停了 (2)有的荷花半开着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语句补写题,需要联系前后文。第(1)处,根据横线前的“一阵清风吹来”和横线后的“‘绿色的海洋’又平静下来了”可知,此处应填写“风停了”之类的内容。第(2)处,根据横线前的“有的荷花花瓣全开了……像一位位穿着粉红衣裳的少女……”和横线后的“莲蓬只露出了半个,像小姑娘只露出半张脸”可知,此处应填写“有的荷花半开着”之类的内容。
4.答案(1)C
(2)(示例)第二种更好。全段描述的是“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落叶早)”,修改后的句子先强调梧桐落叶,延续前面“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的话题,语意紧密;后用三个分句“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语言简练,节奏从容,一气呵成,将情感表达得更充分、更深沉。
解析:(1)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能力。因为“梧桐叶大,易受风。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所以“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故选C。
(2)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我的印象”是一个名词性短语,与后文不搭,应改成“据我的印象”;第二处是后面的部分没有逻辑关系,可以改成第一种,强调“梧桐才大批地落叶”的结果,前面三句“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表示时间;也可以改成第二种,强调“梧桐大批地落叶”时,“树叶”和“梧桐籽”的状态。言之成理即可。
5.答案:①“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用听觉来表示嗅觉,让人感觉在听“小荷曲”时,仿佛闻到了随风飘来的淡淡的荷香。②“时光缓缓流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暗含了时光如水的意思。③“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下子把“萤火虫”写得活灵活现。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别和赏析能力。答题时结合《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出现的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赏析即可。注意确定修辞手法后,要结合歌词赏析其表达效果。
6.答案(示例1)①夏日荷塘,娇嫩碧绿的荷叶像一把把绿伞!阳光照进荷塘,荷阴映水,鱼儿在荷阴下悠闲地游来游去。
(示例2)②看那月光下的十里荷塘,绿波荡漾,一朵朵月色一般明净的荷花,宛如美人般在微风中翩跹起舞。
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抓住描写对象荷花,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多角度、多层面展现荷花的形象特点及周边环境特点,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组织答案时,选择①要紧扣夏日、碧荷、游鱼来描写,选择②要紧扣夏夜、月色、荷花来描写。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