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22 21:2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
答题时间:25分钟
1.将水溶性药物包裹在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脂质体膜上镶嵌有抗体)中可将药物直达病变细胞,此即“生物导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溶性药物被包裹在脂质体的2层磷脂分子之间
B.抗体能够与病变细胞特定抗原分子识别结合
C.囊泡内药物进入病变细胞内部需要消耗ATP
D.“生物导弹”可能在肿瘤定位和医学靶向治疗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2.液泡中含有各种酸性水解酶,能水解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脂质及多糖等物质,类似动物细胞中的溶酶体。细胞器碎片通过液泡膜的内陷吞噬进入液泡,最后在液泡中被水解。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液泡在植物细胞的自溶和防御上起一定的作用
B.若用显微镜观察到黑藻叶肉细胞中叶绿体随着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情况应该是逆时针流动
C.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D.植物花瓣和果实中的颜色主要与液泡中的色素有关
3.内质网膜包裹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时,LC3-Ⅰ蛋白被修饰形成LC3-Ⅱ蛋白,LC3-Ⅱ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的线粒体降解。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测量细胞中LC3-Ⅰ蛋白和LC3-Ⅱ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依赖膜的流动性
B.LC3-Ⅱ/LC3-Ⅰ的比值随运动强度增大而增大
C.运动可以抑制大鼠细胞的线粒体自噬
D.线粒体自噬利于细胞内部稳态的维持
4.细胞质中有一类被称为“分子伴侣”的蛋白,常位于信号肽(引导新合成的肽链向分泌通路转移的短肽链)与成熟多肽之间,能够识别并结合不完整折叠或装配的肽链,帮助这些多肽正确折叠.转运,但本身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伴侣”释放到细胞外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ATP
B. “分子伴侣”结合不完整折叠或装配的肽链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 若信号肽相关基因表达异常,则新合成的肽链可能无法进入内质网
D. “分子伴侣”从成熟蛋白质上脱落需要限制酶的参与
5.下图为动物细胞部分结构及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与去向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经过①②③过程合成的蛋白质可以用于质膜蛋白的更新
B.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和“发送站”
C.线粒体中的某些蛋白质可以由核基因指导合成
D.细胞质中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核孔自由的进入细胞核
6.日前三位科学家因发现细胞内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内囊泡运输一般包括出芽、锚定和融合等过程(如图),下列有关囊泡运输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分泌的过程中,内质网膜是供体膜
B.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中,高尔基体膜是受体膜
C.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囊泡运输的结构基础
D.内质网在囊泡的运输中起交通枢纽的作用
7.人体内β-淀粉样蛋白在脑脊液积累可诱发老年痴呆,其合成离不开内质网等细胞器。内质网对细胞损伤因素(如缺氧)极为敏感,当细胞受到损伤因素作用时,内质网腔内出现错误折叠蛋白和未折叠蛋白聚集等现象,称为内质网应激(ERS)。内质网功能持续紊乱,并最终启动该细胞的凋亡程序。肿瘤细胞有ERS保护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折叠蛋白降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肿瘤细胞的ERS保护机制可能使其对缺氧环境变敏感
B.β-淀粉样蛋白的分泌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抑制相关细胞高尔基体的功能有可能缓解老年痴呆症状
D.内质网功能紊乱会加快细胞凋亡,这与基因表达有关
8.溶酶体内含有许多酸性水解酶,可消化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也可分解从外界进入细胞的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经酶类作用后的代谢物会排至溶酶体外;蛋白质糖基化后会对水解酶产生一定的抵抗作用。细胞质基质中pH约为7.2,其中的H+可通过膜上的载体蛋白进入溶酶体。下列对溶酶体所作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溶酶体膜内表面的蛋白质可能存在高度糖基化的现象
B. 溶酶体膜上运输H+的载体蛋白可能具有ATP酶活性
C. 溶酶体膜上可能具有多种转运蛋白用于水解产物的转运
D. 溶酶体中的酶最可能在细胞质基质中水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9.细胞壁是细胞的外层,在细胞膜的外面,细胞壁之厚薄常因组织、功能不同而异。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菌细胞壁中主要成分为几丁质、纤维素、葡聚糖、甘露聚糖(均为多糖)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需要用几丁质酶去壁
B.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单糖的聚合物
C.免疫活性物质溶菌酶能溶解真菌细胞壁来杀灭真菌
D.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是多种细胞器配合作用的结果
10.荧光漂白恢复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绿色荧光染料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细胞膜上呈现一定强度的绿色荧光→激光照射淬灭(漂白)膜上部分绿色荧光→计算淬灭(漂白)部位荧光再次出现的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被激光照射淬灭部分的细胞膜失去流动性
B.该技术可以测定组成膜的蛋白质或脂质的运动速率
C.升高实验温度,漂白区域荧光再现的时间不受影响
D.该技术可以证明膜蛋白质能自主翻转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在脂质体中,水溶性药物被包在双分子层中,脂溶性药物被包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A错误;
B、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从而够与病变细胞特定抗原分子识别结合,B正确;
C、囊泡内药物进入病变细胞内部属于胞吞,需要消耗ATP,C正确;
D、“生物导弹”能自动导向,在生物体内与特定目标细胞或组织结合,并由其携带的药物产生治疗作用,可能在肿瘤定位和医学靶向治疗方面取得很大进展,D正确。
故选A。
2.答案:B
解析:A、液泡中贮存着多种细胞代谢产物和多种酸性水解酶,因此植物细胞的液泡可分解蛋白质、核酸等物质,所以液泡在植物细胞的自溶和防御上起一定的作用,A正确; B、若用显微镜观察到黑藻叶肉细胞中叶绿体随着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情况应该是顺时针流动,B错误; C、液泡中糖类、盐类等物质的浓度往往很高,因此吸水力较强,从而导致成熟植物细胞质内的水分子大量进入液泡,因此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C正确; D、花瓣、果实显示不同的颜色是因为液泡中含有色素,D正确。故选:B。
3.答案:C
解析:内质网膜包裹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依赖膜的流动性,A正确;根据柱形图分析,对照组两种蛋白的比例相同,随运动强度增大,LC3-Ⅰ蛋白被修饰形成LC3-Ⅱ蛋白,LC3-Ⅱ/LC3-Ⅰ的比值增大,B正确;据图分析可知:运动可使LC3-Ⅱ蛋白增加,可以促进大鼠细胞的线粒体自噬,C错误;线粒体自噬利于细胞内部稳态的维持,如自噬分解后的产物若对细胞有用可再利用,因此当细胞处于饥饿状态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增强,这样可以将大分子物质水解为小分子,为细胞通过更多的营养物质,D正确。
4.答案:C
解析:A.“分子伴侣”能够识别并结合不完整折叠或装配的肽链,帮助这些多肽正确折叠.转运,但本身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过程,在细胞内发挥作用,A错误;
B.“分子伴侣”与其他肽链通过肽键结合,依赖于脱水缩合作用,B错误;
C.信号肽可引导新合成的肽链向分泌通路转移的短肽链,若信号肽相关基因表达异常,则新合成的肽链可能无法进入内质网,C正确;
D.“分子伴侣”从成熟蛋白质上脱落需要经水解作用将肽键断裂,限制酶用于切合核酸特定片段,D错误。
故选C。
5.答案: D
解析:据图可知,细胞核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去向有膜外、溶酶体中、质膜上、细胞质基质中、细胞核中、线粒体中,A、B、C正确;蛋白质不能自由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D错误。
6.答案:A
解析:抗体先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被内质网膜招募、加工,内质网膜是供体膜,A正确;神经递质的释放发生在突触前膜,突触前膜为突触小体的膜,故突触小体的膜是囊泡运输的受体膜,B错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囊泡运输的结构基础,C错误;在囊泡运输的过程中,高尔基体起交通枢纽的作用,D错误。
7.答案:A
解析:A、内质网对细胞损伤因素(如缺氧)极为敏感,当细胞受到损伤因素作用时,内质网腔内出现错误折叠蛋白和未折叠蛋白聚集等现象,肿瘤细胞的ERS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折叠蛋白降解,使其对缺氧环境变得不敏感,A错误;
B、β-淀粉样蛋白的分泌过程属于胞吐,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正确;
C、人体内β-淀粉样蛋白在脑脊液积累可诱发老年痴呆,β-淀粉样蛋白属于分泌蛋白,抑制相关细胞内质网的功能有可能缓解老年痴呆症状等,C正确;
D、由题意可知,内质网功能持续紊乱,并最终启动该细胞的凋亡程序,这与控制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有关,D正确。
故选A。
8.答案:D
解析:蛋白质糖基化后会对水解酶产生一定的抵抗作用,溶酶体膜内表面的蛋白质可能存在高度糖基化的现象,因为溶酶体内含有很多的水解酶,A合理细胞质基质中pH约为7.2,其中的H+可通过膜上的载体蛋白进入溶酶体。溶酶体内氢离子多余细胞质基质中,因此氢离子从细胞质基质中进入溶酶体内属于主动运输,因此溶酶体膜上运输H+的载体蛋白可能具有ATP酶活性,能够提供能量,B合理溶酶体膜上可能具有多种转运蛋白用于水解产物的转运,因为溶酶体中发生着很多物质的水解,产物需要被转运出去,C合理溶酶体中的酶最可能在溶酶体中水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而不是细胞质基质中,D不合理故选D。
9.答案:D
解析: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需要去除细胞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A错误; 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包括多糖和多肽,是单糖和氨基酸的聚合物,B错误; C、体液中的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但对真菌不起作用,C错误; D、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有关,是多种细胞器配合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A、被激光照射淬灭部位过段时间荧光再现,表面其细胞膜没有失去了流动性,被激光照射淬灭部分的细胞膜仍具有流动性,A错误;
B、从荧光消失到恢复的这段过程可以计算出荧光恢复的速率,同时也可以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B正确;
C、升高实验温度,膜上的蛋白质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漂白区域荧光强度再现时间缩短,C错误;
D、该技术能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能证明膜蛋白质能自主翻转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D错误。
故选B。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