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卖油翁(教案)【2023春统编版七上语文精品备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卖油翁(教案)【2023春统编版七上语文精品备课】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1 16:2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卖油翁
教学目标:
1.了解欧阳修和《归田录》等作家作品,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句义。
3.在反复诵读中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4.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并尝试对文本进行多元的解读。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
2.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3.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2.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并尝试对文本进行多元的解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猜他是谁?
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苏轼
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朱熹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 ——自述
大文豪苏轼、理学家朱熹对他评价甚高,他对自己介绍却是低调的炫“富”,这个“富”是学识之富,精神之富。知道他是谁吗?(欧阳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归田录》里的一篇文章《卖油翁》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欧阳修和《归田录》等作家作品,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句义。
三、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出生于绵州,籍贯吉州庐陵永丰人,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有《欧阳文忠集》传世,代表作有《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2.简介《归田录》
《归田录》是欧阳修晚年写的笔记小说集。(笔记体小说代表作品:干宝的《搜神记》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欧阳修晚年辞官闲居颍州时作,故书名归田,多记朝庭旧事和士大夫琐事,大多系亲身经历、见闻,史料翔实可考。书中故事短小精悍,内容以日常生活为主,不刻意褒贬,语言简洁,形式灵活,风格平易闲适,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四、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dàn]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shǐ]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rǔ]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2.读出节奏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dàn]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shǐ]/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rǔ]/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温馨提示:朗读节奏划分秘诀
★“意义单位”划分法。即先揣摩句意,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做一个单位或者是一个整体,“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停顿。
★语法结构剖析法: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
陈康肃公/善射,“陈康肃公”是主语,“善射”是谓语。“公/亦以此/自矜”,“汝/亦知射乎”,“尔/安敢轻吾射”,“康肃/笑而遣之”等句同理。
★辨别词语区分法: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可作停顿。
“尝/射于家圃”,“尝”做副词意为“曾经”,“但/微颔之”的“但”(只是),“徐/以杓/酌油沥之”的“徐”(慢慢地),“而/钱不湿”的“而”(但是)都是如此划分。
★综合品读感悟法。根据语感来划分。
3.学生朗读(个别读、齐读)
五、疏通文意
1.疏通文意
(1)重点字词
公:对男子的尊称;善射:擅长射箭;自矜:自夸;圃:园子;释担:放下担子;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但微颔之:只是对他微微点头;无他:没有别的(奥妙);但手熟尔: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尔:同“耳”,相当于“罢了”;忿然:气愤的样子;然:表示“……的样子”;安:怎么;轻吾射:轻视我射箭的本领;以:凭、靠;酌:舀取;之: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覆:盖;徐:慢慢地;杓:同“勺”;遣:打发。
(2)全文翻译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之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他)曾经在自家园子射箭,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见陈尧咨每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六、整体感知
文中写了哪两个人物?主要写了他们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陈尧咨射箭 卖油翁酌油
七、总结归纳
1.通假字
(1)但手熟尔 “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2)徐以杓酌油沥之 “杓”通“勺”。
2.古今异义
(1)但微颔之:古义:仅,只是;今义:但是
(2)尔安敢轻吾射:古义:怎么;今义:安定
3.词类活用
吾射不亦精乎 射:动词作名词,射箭的本领。
4.一词多义
(1)自:公亦以此自矜(自己);自钱孔入(从)
(2)射:陈康肃公善射(动词,射箭);尔安敢轻吾射(名词,射箭的本领)
(3)尔:但手熟尔(“尔”通“耳”,相当于“罢了”);尔安敢轻吾射(你)
八、课后作业
1.读熟课文,理解文意。
2.背诵重点文言字词的翻译。
【板书设计】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尧咨射箭
卖油翁酌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重点词语(课后练习题三)
2.文章内容
二、学习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2.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并尝试对文本进行多元的解读。
三、变换视角,讲故事
请从旁观者、陈尧咨、卖油翁中任意选择一个角度复述故事。
旁观者:第三人称的视角客观冷静地讲述。(全知全能)
陈尧咨、卖油翁:猜测对方的心理活动与个性特征。(限知视角)
四、品读字句,析人物
据古人记载,“欧公作文,先贴于壁,时加窜定,有终篇不留一字者”。欧阳修连这篇短小的《卖油翁》也是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活动一:找茬
1.从原稿中找出有修改的相关句子;
2.用比较词句的方法精读品析句子;
3.在品读感受人物形象和作者态度。
卖油翁(《笔说》)
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尝射于家圃。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陈问:“尔知射乎 吾射精乎 ”翁对曰:“无它能,但手熟尔。”陈忿然说: “汝何敢轻吾射!” 翁曰:“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乃取一葫芦,设于地, 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曰:“此无它, 亦熟耳。”陈笑而释之。
活动二:品读
比较一:
【课文】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原稿】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
分析:
1.陈尧咨——陈康肃公
谥号,更正式、尊敬,突出陈康肃和卖油翁地位的悬殊,强化对比反差。读者对象,给皇帝看,更礼貌得体。
2.射艺——善射,当世无双
补充评价,凸显射箭技艺高超,为下文“尔安敢轻吾射!”做铺垫,埋伏笔。
3.自高——自矜
自高:自大,倾向于内心的骄傲;自矜:自夸,自我夸耀更倾向于行为表现。把内在的心理外化为一种行动,更凸显人物骄傲自大的性格特点。
比较二:
【课文】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原稿】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
分析:
1.看——立,睨之久而不去
增补神情、动作,体现卖油翁的轻蔑,激化矛盾冲突
2.但微颔之
留下悬念,埋伏笔。从原先单薄的描写到人物更立体更有情感态度的体现。
3.射多中——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数字具体化,详细描写他射箭技术的高超,照应前文“当世无双”。
比较三:
【课文】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原稿】陈问:“尔知射乎 吾射精乎 ”翁对曰:“无它能,但手熟尔。”陈忿然说: “汝何敢轻吾射!” 翁曰:“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
分析:
康肃:
1.尔,汝——汝,尔
汝,泛指一般的“你”,书面化;尔,口语化,上下级间或是对鄙视之人的轻蔑用法。感彩不同。更强化康肃的气愤和质问的口气。自傲的人物形象更鲜明。
2.吾射精乎?——吾射不亦精乎?
吾射精乎,更像是设问句,我问你回答。
吾射不亦精乎?反问句加强语气,更突出陈康肃的骄傲个性。
3.汝何敢轻吾射!——尔安敢轻吾射!
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呢?——-你竟然敢如此大胆地轻视我的射技!
4.何,质问语气加强。音节上:何he,安an,开口更大,语音更高亢明亮;语气更强烈,表达对卖油翁的轻视、愤怒。
卖油翁:
1.无它能,但手熟尔。——无它,但手熟尔。
2.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以吾酌油知之。
表面上看,删掉了一些字词,更简洁短促,说话语气上修改后人物更自信更笃定,显得老者更镇定自若,更谦和。
比较四:
【课文】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原稿】乃取一葫芦,设于地, 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
分析:
1.设于地,置一钱——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葫芦,钱,地,三者的关系更清晰,动作表述更明确。
2.徐以杓酌油
慢慢的,放大细节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形象。毫不在意、漫不经心的样子。
3.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更显出技艺的高超,从很小的钱孔中沥进去,而钱孔没有被沾湿。
“取”“置”“覆”“酌”“沥”,从一连串动词可以看出卖油翁倒油动作的娴熟,一气呵成,炉火纯青,沉着镇静,从容不迫。
比较五:
【课文】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原稿】曰:“此无它, 亦熟耳。”陈笑而释之。
分析:
1.此无它,亦熟尔——我亦无它,惟手熟尔。
我也没有什么,表现了高超的沥油技术却谦虚如此,语气更柔和,更亲切。
2.陈笑而释之——康肃笑而遣之。
释放,放了的前提好像打算把他抓起来,遣,打发。“走吧走吧”,显得康肃更谦和大度。似乎释怀,很轻松的样子。而释之,看不到态度,或许没理由抓他,还耿耿于怀、但“遣”更觉得卖油翁给予了他很好的教育,这一处是精选动词来表现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小结:两个人物,一动一静,一热一冷,人物栩栩如生。
五、填补留白,揣心理
卖油翁在进行一番精湛的表演之后,其形象没变,还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而康肃公的表情却变了,“康肃笑而遣之”。你怎么看待这个笑?
请对“笑”进行“补白”并解释理由。
康肃( )笑而遣之。
预设:
1.尴尬地笑。因为康肃公很难为情,从卖油翁的言行里,他感觉到了自己之前言行的骄傲,认识到了错误,所以不好意思。
2.愧疚、惭愧地笑。康肃公为自己之前傲慢的言行感到了自责与惭愧,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只是十中八九,却如此骄傲,而老翁滴油不漏,却如此内敛,自己竟然不如一个卖油的老翁。
3.苦笑,无奈地笑。康肃公从卖油翁的言行里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他又放不下自己的身份和脸面,向老翁承认错误和道歉,所以只能苦笑着让老翁走了。
六、阅读类文,悟主旨
1.阅读类文,明主旨
课本选文和欧阳修的终稿还有区别,编入教材时删去了最后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庖丁解牛”“轮扁斫轮”这两个故事都出自《庄子》。
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莫不中①音。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②。”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注释①中:合乎。②硎(xíng):磨刀石。
译文:
有个名叫丁的厨师给文惠君宰牛,他的手接触的地方,肩膀靠着的地方,脚踩着的地方,膝盖顶住的地方,没有哪一种声音不合乎音律。
文惠君说:“嘿,好哇!你的技术怎么高明到这种地步呢?”
厨师丁放下屠刀,答道:“我开始宰牛的时候,看到的无一不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整头的牛了。现在呢,我用精神去接触牛,不再用眼睛看它,感官的知觉停止了,只凭精神在活动。好的厨师,每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师,每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砍断骨头。现在,我的这把刀用了十九年啦,它宰的牛有几千头了,可是刀口像刚从磨石上磨出来一样。”
文惠君说:“好哇!我听了庖丁的这些话,从中获得了保养身体的道理。”
轮扁斫轮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①斫②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③已夫(4)!”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④!”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⑤也死矣,然而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注释:①轮:车轮。扁:做车轮的工匠的名字。②斫:用刀斧砍③糟魄:即“糟粕”。比喻事物粗劣无用的部分。④有说、无说:指讲的有道理、讲的无道理。⑤不可传:即“不可传者”,指古人社会经验中不能用文字留传下来的部分。
译文: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斫削车轮。他放下锥凿走到堂上,向齐桓公问道:“请问您读的是什么书?”齐桓公说:“是记载圣人之言的。”轮扁又问:“圣人还在吗?”齐桓公说:“已经去世。”轮扁说:“如果这样,您所读的书,都是古人的糟粕啊!”齐桓公说:“我在读书,制作车轮的人怎能随便议论呢!若能说出道理还可以,若说不出道理,就要被处死。”轮扁说:“我就从我所做的工的角度来观察。斫削车轮,慢了就会松缓而不牢固,快了就会涩滞而难以削入。不快不慢,手中做到了却在心中想到,嘴里说不出来,这个快与慢的限度就存在于其间。我无法把这个技巧告诉给我的儿子,而我的儿子也无法从我这里接受这个奥秘。因此,我都快七十岁了,还在砍削车轮。古时候的人和他们那些不可言传的东西都已经消失了,那么您所读到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欧阳修在《卖油翁》中说:“此与庄生所谓解牛、研轮者何异?”这三个故事的相同之处是什么呢?
明确:
都是地位低下者对地位高的人说的话,最终都被地位低的人说服了。
都讲了一种人生的道理——熟能生巧
2.多维思辨,悟主旨
(1)熟,真的能生巧
“好箭法”不仅仅要手熟,还需谦虚好学的态度,还需坚持不懈的意志。有名言为证: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我们或许有过这样的体验:有些事情我们明明反复做,可最后还是未能达到期许。比如,“题海战术”是否真能提高成绩,“反复投篮”是否总能保证更高的中球率。可见,熟并不是一定都能生巧。
技:技能、手艺,指能力。术:方法、策略,指修养。
“熟能生巧”是技能而非技术,“熟”在“术”的基础上才能生巧,否则,再熟练也可能巩固的只是个错误的东西。“熟能生巧”是结果而非过程。怎么由到“熟”到“巧”,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断磨砺。仅凭一时的兴趣冲动,“琴童”是成不了朗朗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因此,“熟能生巧”的前提是方法得当, “熟能生巧”的条件是长期坚持的锲而不舍与百折不挠。
(2)射箭与倒油,哪个更厉害?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陈康肃公擅长射箭,卖油翁擅长倒油,他们各有所长,在各自的领域都是佼佼者。技能上他们旗鼓相当,不分上下。
卖油翁没有因为身世、地位被人轻看,反而凭借“熟能生巧”这一至理而被人们敬重;陈尧咨没有因为其身世、地位被人高看,反而因傲慢骄矜,被人们所轻慢。在“技”上他们不分伯仲,在“术”上陈尧咨明显败下阵来,因为“技术”中的“术”不仅指方法、策略,更指修养,即为人、从业的修养。
技,反复可习得,术,则需内在涵养,只有“技”和“术”合二为一,才能“得心应手”、“天人合一”。
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却有修养之别。卖油翁一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的低调谦虚便以彰显其修养。“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从师问道如此,从业就业亦是如此。 “术业有专攻” ,陈尧咨射箭,卖油翁卖油,在生活中,他们都拥有一技之长。人,拥有一技之长是为了受人尊重,而非炫耀,否则便只有“技”而没有“术”,便会引人非议,招致不满,如这位陈康肃公了。
立足社会,我们需要有一技之长,更需要一技之长的尊严。尊严从何而来?
卖油翁,小人物大精神,足以给我们启迪 :“技”行正道、“术”养正气 ,方可修正果!
一个真正在技术上达到很高境界的人是不会骄傲的,而是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的内涵。
(3)你还能从这个故事读出什么道理?
预设:实践出真知。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
——欧阳修
你认为作者欧阳修在《归田录》序言中提到的“可录”“可览”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原因或许是没有传奇经历、壮丽的事业的小人物,也可以有平凡的向往与坚定的追求,也可以有自信和智慧。
七、课堂总结
对联总结:
上联: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以此自矜(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我亦无他)
下联:卖油翁沥油过钱不湿唯手熟耳(陈尧咨疑之忿然对之笑而遣翁)
横批:人外有人,熟能生巧
七、课后作业
1.将本文改编成小小课本剧。
2.拓展阅读《卖蒜叟》。
【板书设计】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尧咨 骄傲自大 谦和大度
熟能生巧 人外有人
卖油翁 镇定自若 谦虚温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