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9张PPT)
予读震川文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事无巨细,惟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黄宗羲
新课导入
中国风
项
脊
轩
明 归有光
志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厚感情和三世变迁的感慨。(重点)
3.学习作者从日常琐碎事件中选取典型细节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技巧。(难点)
4.背诵全文。
第一章
知人论世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嘉靖十九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三十三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议》。嘉靖四十四年,归有光六十岁时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隆庆五年病逝。
作者简介
8岁时,母亲周氏去世;
17岁时,奶奶夏氏去世;
18岁时,写成《项脊轩志》前四段;
20岁时,考中院试第一名,之后参加乡试五次落第;
24岁时,娶了母亲生前为他定亲的女子魏氏;
29岁时,发妻魏氏去世;
32岁时,魏氏婢女寒花去世;
33岁时,重新拿出《项脊轩志》,补写最后两段;
35岁时,考中举人第二名,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
人生经历
43岁时,长子去世;
44岁时,继室王氏去世;
48岁时,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备守御,作《备倭事略》等;
60岁时,考中三甲进士;及第后历官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等职,故被称为“归太仆”;
64岁时,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
65岁时,因劳累过度而抱恨病逝。
人生经历
归有光虽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主要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语)。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又与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
代表作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沧浪亭记》等。今有《震川先生集》。
文学成就
归家家族曾经一时兴旺,但是归有光的祖父和父亲都没有功名,做了一辈子平民百姓。母亲二十五岁时就丢下三子两女与世长辞,父亲是个穷县学生,家境急遽败落。也许就是这种困境,迫使年幼的归有光过早地懂得了人间忧难,开始奋发攻读。他追忆祖宗的荣耀,直面现实的惨淡,他不甘心家道中落,急切希望通过自己一人博取功名从而光宗耀祖,重振门庭。归有光久试不第,在家乡备受嘲讽与冷遇,使得他更加珍视家人的感情,但家族分崩离析。在这种隐痛之下,归有光创作了这篇散文。
写作背景
《项脊轩志》分两次写成。前三段写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当时归有光17岁,他通过所居项脊轩的变化和几件小事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之情。在经历了结婚、妻死、不遇等人生变故后,作者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又为这篇散文增添了补记。
写作背景
题目解说
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是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项脊轩”,有怀宗追远之意。
“志”是“记”的意思,是一种记事抒情的文体;如<<寒花葬志>>;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有碑记、游记、杂记等。
第二章
初读感悟
名家朗读
梳理字音
渗(shèn)漉(lù) 修葺(qì)
垣(yuán)墙 栏楯(shǔn)
迨(dài)诸父 异爨(cuàn)
老妪(yù) 先妣(bǐ)
呱(gū)呱 阖(hé)门
象笏(hù) 扃(jiōng)牖(yǒu)
殆(dài) 姊(zǐ)
第三章
文意疏通
文意疏通 第一段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注释】
旧:旧日的,原来的。
方丈:古今异义词,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住持。
渗漉:渗漏。
下:名作状,向下。
案:几案,桌子。
顾视:环看四周。
无可置者:没有可以挪置(桌案)的地方。
【译文】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是一间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灰尘与泥土(常从屋顶上)渗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倾注;每次移动桌子,环视没有可以安置的地方。
判断句
文意疏通 第一段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注释】
北向:方位朝北。向,朝着;北,名作状,向北。
得日:照到阳光。
余:人称代词,我。
修葺:修补。
上:名作状,从上面。
前:名作状,从前面。
垣墙周庭:四周围绕院子砌上墙。垣墙,用作动词,砌上垣墙。
以:介词,用。
当:介词,对着。
洞然:明亮的样子。
【译文】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了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我稍微给它加以修补,使它不再从上面漏雨。在屋前新开四扇窗户,四周围绕院子砌上墙,用(北墙)对着南边射来的阳光(使其反照室内),经日光反照,屋子里才明亮起来。
文意疏通 第一段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注释】
于:介词,在。
栏楯:栏杆。
增胜:增加光彩。胜,美,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景致。
满:形作动,摆满。
偃仰:俯仰,这里指安居,休息。
啸歌:长啸歌吟。
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冥然,静默的样子。
籁:自然界发出的声音。
【译文】我又在庭院混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借来的图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安居休息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静地独自端坐着,自然界的各种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
状语后置
文意疏通 第一段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注释】
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之,结构助词,的。
斑驳:错杂。
珊珊:树影摇动的样子。
【译文】庭前、阶下却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在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庭中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
合作探究
第1段小结
叙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风貌,在对闲适清幽的理想书斋生活场景的描写中,寄托了作者对往日闲适、静谧生活的无限眷恋。
文意疏通 第二段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注释】
于:介词,在。
喜:形作名,高兴的事。
悲:形作名,悲伤的事。
先是:在此之前。
一:数词用作名词,一体。
迨诸父异爨:等到伯、叔分家。迨,等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家。
内外:名作状,在里面,在外面。
往往而是:到处都是。
【译文】可是我在这里居住,有很多值得喜悦的事,也有很多值得悲伤的事。 在这以前,庭院南北贯通,是一个整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在室内外设置了很多小门、隔墙,到处都是。
文意疏通 第二段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注释】
西:名作状,朝西。
宴:名作动,吃饭。
于:介词,在。
已:不久以后。
凡再:一共两次。凡,一共。再,两次。
【译文】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庭院中开始修筑了篱笆,不久后就又修筑了围墙,总共变动了两次。
状语后置
文意疏通 第二段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注释】
老妪:老妇人。
尝:曾经。
于:介词,在。
先大母:去世的祖母。
乳:名作动,喂奶,哺育。
先妣:去世的母亲。
抚:爱护,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于:介词,跟,和。
中闺:内室。
每:经常,不止一次。
所:名词,处所,地方。
而:通“尔”,人称代词,你的。
状语后置
【译文】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这位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哺养了两代人,(去世的)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过一次,老婆婆时常对我说:“这地方,你的母亲(曾经)在这儿站着。”
判断句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文意疏通 第二段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注释】
呱呱:婴儿的啼哭声。
而:连词,表修饰。
以:介词,用。
相为应答:一一回答。
【译文】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轻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了么?’我从门板外一一回答她。”老婆婆的话没有说完,我感动得哭了,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
文意疏通 第二段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注释】
自:介词,从。
束发:古代男子十五岁时,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表示成童。
过余:到我(这里来)意思是来看我。过,看望。
若:人称代词,你的。
竟日:整天,竟,从头到尾。
大类:很像。类,动词,像。
【译文】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来看望我,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看到你的影子。怎么一整天默默地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呢?”
状语后置
文意疏通 第二段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注释】
比去:等到离开的时候。比,及、等到。
以:介词,用。
阖:关闭。
不效:没有效果,这里指科举上无所成就。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译文】等到离去时,(她)用手(轻轻地)关闭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人读书长期以来没有效果,这孩子取得成功,就可以期待/等待了呀!”
文意疏通 第二段
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注释】
顷之:不久。之,音节助词,不译。
象笏:象牙制的手板。
公:尊敬的称呼。
朝:名作动,上朝。
当:助动词,应当,会。
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的意思。
长号:大哭。
【译文】不一会儿,又拿了一个象笏到轩里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它去朝见皇帝用的,日后你应当用到它!”瞻视回顾先人留下的旧物,好像在昨天刚发生,真令人长声悲号不能控制自己啊!
判断句
合作探究
第2段小结
写项脊轩的变迁和家人间的逸事。
文意疏通 第三段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注释】
为:是。
扃牖(jiōnɡ yǒu ):关上窗户。扃,关闭。
久之:时间长了。之,音节助词,不译。
以:介词,凭借。
凡:总共。
得:能够。
殆:恐怕,可能。
者:......的原因。
【译文】项脊轩的东边以前曾经是厨房,人们到厨房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上窗户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凭着外面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保护的缘故吧。
意念被动句
判断句
合作探究
第3段小结
补叙,作者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及项脊轩四次遭火却未被焚的事情,进一步表达对人、对老屋的深厚感情。
文意疏通 第四段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注释】
既:已经,在......之后。
为:写作。
来归:指嫁到我家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或:连词,或者。
几:书案。
书:写字。
归宁:出嫁女子回家省亲。
且:助词,用于句首。这里有“那么”的意思。
【译文】我写了这篇志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到轩中,向我问及一些历史故事,或者靠着桌子学写字。妻子回娘家去省亲,(回来以后)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
文意疏通 第四段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注释】
其:指示代词,这。
乃:副词,于是,就。
其:代词,它的。
制:形制,规制。
于:介词,和,与。
【译文】这以后过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逐渐破败,也不修理。那以后又过了两年,我卧病在床,闲极无聊之际,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它的形制和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长期羁留在外,不常回到轩中居住。
状语后置
文意疏通 第五段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注释】
手:名作状,亲手。
亭亭:直立的样子。
盖:伞盖。
【译文】庭院前有一棵枇杷树,它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种下的,如今已经高高地耸立着,(枝叶繁盛)像一把撑开着的伞盖一样了。
判断句
合作探究
第4、5段小结
补叙,作者补写自己与妻子的往事,寄托对往事、对妻子的追怀。
梳理关键
思考文章写了什么?
两种情感
一间破屋
三世变迁
项脊轩
一喜一悲
祖辈
父母辈
自己
一
二
三
四个女人
四
先妣
先大母
老妪
亡妻
五件琐事
五
修葺项脊轩;
诸父异爨,老妪忆母
追忆大母,回忆亡妻
第四章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
贯穿本文的情感线索是什么?(用原句回答)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承上启下
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归有光的喜与悲。
可喜之处一:小阁子的变化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狭小
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破漏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阴暗
一间破屋——项脊轩
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不漏明亮
杂植兰桂竹木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风影移动
幽雅
万籁有声,庭阶寂寂
小鸟啄食
宁静
老旧
百年老屋
总:珊珊可爱
一间破屋——项脊轩
志趣高雅
怡然自得
自由充实
可喜之处二:主人精神的愉悦
杂植兰桂竹木
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冥然兀坐
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
这间破屋——项脊轩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原文)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可悲之处一:大家庭的衰败离析
合作探究
在这样的一间书房里潜心读书,是可喜的,但是一个人独坐书房,想起大家庭的衰败离析,想起阴阳两隔的亲人,又是何其悲痛啊。
可悲之处二:亲人阴阳两隔
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
在对诸父、先妣、祖母、亡妻的追忆叙述中,有很多细节;细节可以与人、事、物、情相关。请大家讨论并选择其中的细节探究其描写的妙处。
诸父异爨,老妪忆母,大母励志,回忆亡妻
提示:诵读、细节、分析特点情感(细节的动人之处往往在于,它是人的最不经意之处、事的最不宏大之处、情的最不热烈之处、景的最不起眼之处)。
诸父异爨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描写伯父、叔父分家,从“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可以看出分家之后家里一派凌乱之景
从“内外”“往往”强调出家里门墙林立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写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南北连通的大家族分崩离析
到处都是的门墙代表着兄弟之间的淡漠、隔阂与疏离
归氏一族到归有光之时家道日益衰落,面对诸父渐行渐远、家族分崩离析,他却无力挽回
从中我们看到了他无奈、悲凉的情感。
老妪忆母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借老妪之口来缅怀去世的母亲,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归有光的姐姐在襁褓之中呱呱哭泣,娘亲此时在屋子西面的内室不能见到孩儿,但却急切地手扣门扉对女儿嘘寒问暖——是冷了,还是饿了?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关爱儿女的慈爱母亲形象,传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温婉慈爱
归有光的母亲一生为多子所苦,后为节育,听信奴仆偏方,喝下了田螺水,竟自此失声。听闻老妪说到母亲对儿女的嘘寒问暖,思及母亲失声后欲关爱儿女而不得,再加上多年对母亲的思念,内心该是何等的悲痛!
合作探究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年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归有光《先妣事略》
合作探究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归有光《先妣事略》
合作探究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归有光《先妣事略》
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有光《家谱记》
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
为何不直接写母亲的音容笑貌,而要通过老妪之口?
归有光8岁丧母,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没有什么印象。
在读书方面,母亲对归有光要求特别严厉,所以小时候的归有光也许并不能体会到母亲对他的关怀。
对于一个日渐长大的孩子来说,想象和怀念母亲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浓厚。
如今只能靠老妪的话凭借想象,去填补作者干涸已久的对母爱的渴求。
“泣”,并非令人绝望的、呼天抢地的悲痛,而是一种带有温情的伤感。
真实感人的小细节——第一个不易言明的伤痛。
大母励志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
——《明史·归有光传》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语气亲切而风趣,又爱怜又夸誉。
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喃喃自语,忧虑中充满殷切希望。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
——情意真诚,嘱咐庄重。
三个细节,三个层次——第二个不易言明的伤痛。
怜爱期望
合作探究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可悲之处一:大家庭的衰败离析
合作探究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归有光《家谱记》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读书十分刻苦,也说明他对亲人的重视
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
——《明史·归有光传》
在求取功名这条路上如此艰辛又如此执着
面对这样的情况,归有光选择怎么做?
归有光是归家的长子,身负母亲和祖母的期望,还肩负着重振家族荣光的使命,所以他不止想要修葺项脊轩,还要修复家族人伦关系,修复整个家族的命运。这也是中国的长子所特有的责任。(高觉新)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除了念及祖孙亲情外,也包含着一种遗憾,一种项脊轩之“志”无法实现的愧疚之情。
第三个不易言明的伤痛
回忆亡妻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由此可以体会到作者在妻子死后生活的百无聊赖、生活境遇的不佳和心情的惨淡,与前文夫妻生活的甜蜜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作者对亡妻的真挚感情和深切的怀念。
爱乌及屋——夫妻情深
回忆亡妻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以景结情,余韵无穷。斯人已去,独留此树,睹物思人,触目伤情,看见了树,就想起那亲爱的人儿,树已亭亭如盖,人却无处寻踪。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恩爱
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
不同的抒情方式?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合作探究
结构梳理
项脊轩志
主体
补记
(1-3)
(4-5)
围绕项脊轩的兴废,记年轻时代自己在这里的生活、家庭的变迁以及对母亲和祖母的回忆。
18岁
33岁
补记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
追续和补充
合作探究
赏析艺术特色
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
——扣扉问食
母亲
——慈爱
祖母
——至轩过余
——怜爱
期望
亡妻
——凭几学书
归宁妹语
——恩爱
怀念往昔,思念亲人
合作探究
赏析艺术特色
2、善于利用细节描写。
例:1、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而风趣,又爱怜又夸誉。
2、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喃喃自语,忧虑中充满殷切希望。
3、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情意真诚,嘱咐庄重。
三个细节,三个层次,依次如实道来,不饰雕琢,但感人至深,读之欲泪。
合作探究
赏析艺术特色
3、语言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感情浓郁真挚。
例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例1、屈原以兰桂喻美德,宋代人以竹喻志节,文中“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一句,含蓄表明作者品格高洁,志趣高雅。
合作探究
赏析艺术特色
4、结构严谨、文脉贯通。围绕项脊轩来写,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为贯通全文的“意脉”,使看似散漫无章的生活琐事就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合作探究
一篇文章,两度书写,三代亲人。十余年的时间距离却未能阻隔作者情感的贯通。时光流逝,岁月沧桑,叙述上作者撷取几许小事,抒情上自“泣”“长号”而始,到望枇杷“亭亭如盖”而终。从有言到无言,从直抒胸臆到托物寄情,作者的悲情愈发厚重。物在人亡、三世变迁,几多感慨尽在一轩之间。
内容总结
合作探究
唯独《项脊轩志》以“志”名之,这里除了借轩记叙与之有关的人事,抒念远怀旧之情外,更主要的是小小书斋里承载着归有光的大“志”——要成为振兴家族的颈项脊梁,可谓在文章篇名命制上寄寓深远。
项脊轩有他的苦心,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对振兴家族、光耀门楣、实现抱负的热望,以及未能取得功名、理想落空的悲叹。
内容总结
第五章
课堂检测
合作探究
综合检测
1.对加颜色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周:围绕 B.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胜:美 C.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出现成效 D.比去,以手阖门 比:比较
D
及,等到
合作探究
综合检测
2.下列加颜色的词,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A.某所,而母立于兹 B.吾儿,久不见若影 C.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D.妪每谓余曰
C
通“尔”,你。人称代词。
你。人称代词。
我。人称代词。
有时。副词。
合作探究
3.下列多义词,词义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之僧哉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①比去,以手阖门
②去死肌,杀三虫
③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C. ①后五年,吾妻来归 ②田园将芜胡不归 ③完璧归赵
D. ①今已亭亭如盖矣 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③盖大苏泛赤壁云
副词,难道、反而
动词,环顾
动词,光顾,探望。
动词,离开。
动词,除去。
动词,离开。
动词,女子出嫁。
动词,归还。
动词,回去,归隐。
名词,古形圆如伞,下有柄。
动词,遮盖。
副词,大概。
B
中国风
感
看
谢
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