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阅览室》教学设计
课题 阅览室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阅览室》是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节。教材采用了阅览室的场景,通过求相差数的实际问题,提炼出计算题。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主要体现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的安排,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由直观操作、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的过程,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更好的理解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结合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减法。2.学习内容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内容。它既是对前面已经学习过的20以内退位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学习多位数退位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教材通过生活场景引入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学生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退位问题是难点,在初步接触退位减法知识时,学生往往忘记在退位以后,被减数的十位应该减去1,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应该还是比较容易的,因此,如果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情境,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这局部内容。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难点 理解“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再减”的算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 1.放鞭炮。2.用竖式计算。69-4= 35-3=引导学生得出:笔算减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二、导入新课师:听说学校阅览室又购进了许多新的书籍,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板书课题:阅览室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
讲授新课 一、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 师:大家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说一说。师: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反馈: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故事书还剩多少本?连环画还剩多少本?师: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二、探究计算方法课件出示: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师:那么你能列出算式了吗?师:怎样计算30-7呢?想想怎么计算。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反馈:先摆出3捆小棒,然后打开一捆,从10根里拿走7根还剩3根。10-7=3 20+3=23师:真棒!还有不同的办法吗?反馈:先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再从个位拨走7个珠子。师:个位没有珠子怎么办?反馈:十位上1个珠子相当于个位上10个珠子,可以从十位借1个珠子,个位上拨10个珠子,然后再从个位拨走7个珠子。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师:你能用竖式算算吗?师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问:在计算时,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师:大家回忆一下拨计数器的过程,想到办法了吗?师:说得真好!为了表示借走了1,可以在十位上打个点。现在你能继续算下去了吗?展示:师:十位上有没有数字减,怎么变成“2”了?师:原来是这样呀!像这样个位不够减,需要到十位借一的减法,我们称之为退位减法。三、巩固应用课件出示: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师:怎样列式呢? 师:25-8等于多少呢?算一算。 反馈:(1)我是这样计算的:15-8=7 7+10=17 (2)现在计数器上拨出25,从十位借1个珠子当做十,从个位上拨走8个珠子还剩7个。 (3)我用竖式计算。师:你喜欢哪种方法呢?课件出示:连环画还剩多少本?师:怎样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呢?引导学生总结出:笔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再减。四、完成“试一试”课件出示: 师: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师:你会列出算式吗?师问:列算式有困难吗?画图试试。展示:35-8=27(个)答:收了27个玉米。师:说一说,下面的计算对吗?如何修改?课件出示:反馈:①个位计算错误。②十位没有减借走的1。师:你能改正过来吗?师:淘气是这样算的,看一看,说一说。引导学生观察得出:计算35-8,可以先算35-5=30,再算30-3=27。 学生自由说说。学生独自思考,然后自由说说。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可用原有的本数减去借走的本数。学生列出算式:30-7。学生分组交流算法。学生:我摆小棒。学生:我用计数器。学生自由说说。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学生:个位上的0减7不够减,怎么办?学生回忆过程,然后回答: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当十,10-7=3。学生计算完善竖式,然后展示。学生:十位上的3借走1还剩2。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算式是25-8。学生独自算一算,然后集体交流算法。学生自由说说:我喜欢用竖式计算,这样方便多了。学生独自计算,然后集体展示订正。学生自由说说。学生自由说说。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收了多少个玉米?学生疑惑。学生尝试画图,然后展示。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学生独自算算,然后展示反馈。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 通过说一说,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和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探究计算方法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结合自己以前学习的知识经验,利用迁移的知识来学习计算方法,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总结等思维能力。探究用竖式计算时,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引起认知冲突,进而引入“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再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本环节的学习,不仅强化了学生所学新知,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说一说,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等思维能力。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强化学生的竖式计算,通过找错误、改正,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利用数线图算一算,渗透“平十法”的思想,有机的与旧知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课堂练习 1.猜一猜的后面是几。 2.用竖式算一算。56-9= 70-8= 61-7=3.解决问题。饲养小组养了45只小白兔,卖掉了9只后,还剩下多少只小白兔?4.拓展应用:果园里有63棵苹果树,比梨树多9棵,梨树有多少棵?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通过课堂小结,既可以理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教学环节更完整、学生思路更清晰。
板书 阅览室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30-7=23(本) 10-7=3 十位 个位 20+3=23 3 0 - 7 2 3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再减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