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时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时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0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1 19:1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练习|《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二战期间,美国人想让苏联人跟自己一起并肩战斗,拍了很多亲苏电影,比如《俄罗斯之歌》。在1943年,这是--部了不起的爱国影片,但到了1947年,它就成了“毒草”。与这一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D.乔治凯南的“遏制理论”
2.美苏冷战引起二战后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与冲突。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3.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曾这样评说古巴导弹危机“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危机客观上缓和了冷战紧张局势 B.美苏核力量保持均势
C.美国在危机中的 决策是错误的 D.美国应严防苏联扩散核武器
4.二战后初期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美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激烈的对抗,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铁幕演说”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经互会 D.越南战争
5.到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与大多数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官方或半官方的贸易关系,中国对亚非国家的贸易总额由1950年的3.6亿美元上升到1957年的7.67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
A.中国实行了全方位的开放政策
B.万隆会议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
C.中国优先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关系
D.中国“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
6.20世纪40年代,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认为:“我们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文中的“政治力量”指的是
A.苏联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7.两次世界大战都极大改变了世界格局,并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下列属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
A.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处合作
B.事实上未承认和确立中国大国地位
C.体现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
D.损害弱国利益带有强权政治的色彩
8.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主要机构的会员国数量大幅增加,联合国大会的作用显著提高,美国代表指责这是“多数暴政”,甚至宣称愿意看到联合国会址从美国搬走。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A.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
B.世界多极化的形成
C.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D.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9.1946年,一位美国女作家曾写道:“欧洲已被缩小了……正缓缓进入一个新的冰河时期。”“缩小”主要是指
A.美苏在欧洲不断扩张势力 B.欧洲的殖民体系崩溃
C.欧洲的国际地位日益下降 D.欧洲内部的矛盾加剧
10.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美、苏都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实际上双方之间的秘密接触不断,努力把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危机最终和平解决并促使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这体现了
A.局部热战带来世界动荡 B.美苏关系实现全面和解
C.苏联在争霸中处于弱势 D.大国关系的理性和克制
11.20世纪 50年代苏联卫星上天,空间技术领先一步,美国感到恐慌。通过调查反省,得出的结论是:美国空间技术落后的本质原因是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一时间美国舆论哗然,要求“这个国家必须改革它对教育的想法——从幼儿园开始彻底重来”。这反映
A.苏联取得了霸主地位 B.美苏冷战及相互对峙
C.美国教育非常的落后 D.苏联的科技领先世界
12.如图是1947年华君武画的一幅漫画,它讽刺的是美国的

A.冷战政策 B.杜鲁门主义 C.“北约”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
13.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通过宣言,把斗争矛头指向殖民主义、帝国主义;1989年,在第九次首脑会议上,与会各国提出了开启南北对话以改善发展中国家地位及加强南南合作等主张。这一变化表明
A.南北通过对话解决了矛盾和争端 B.第三世界国家调整了战略目标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14.《世界现代史》对某场战争评价道:“战争也影响了全球经济。美国自己就耗资150亿美元,战争又刺激了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增长……然而,在共产党世界看来战争阻止了美国这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东方重新确立西方的帝国主义统治。”这场战争反映出
A.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破坏世界和平 B.两大阵营的对抗影响国际局势
C.战争推动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5.《华沙条约》缔结以前,苏联同东欧国家的关系是以双边条约为基础的。华约的建立,使苏联和东欧国家在政治、军事上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给苏联提供了可以借机向“兄弟国家”发号施令的超国家权力机构。这一变化( )
A.保证了社会主义阵营的稳定 B.顺应了苏联对抗美国的需要
C.消除了来自西方国家的威胁 D.促进了东欧各国进一步发展
二、简答题
16.亚非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异”和“同”分别是什么?周恩来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
17.“冷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冷战”?
18.举例说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
三、材料分析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是二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现象。在冷战形成的两极格局中,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处于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欧洲冷战示意图
杜鲁门全球军事战略计划示意图 古巴导弾危机示意图
冷战下的国际格局有何特点
20. 材料 “世界末日钟”是一虚构钟面,由芝加哥大学的《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于1947年设立,标示出世界受核武器威胁的程度:12时整象征核战爆发,杂志社因应世界局势将分针拨前或拨后,“世界末日钟”已经历了几十次调整。下表是其中五次调整。
——摘编自芝加哥大学《原子科学家公报》等
(1)根据材料并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末日钟”设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世界末日钟”的设立。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一战的爆发,或多或少是欧洲领导人心血来潮的结果;与此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穷兵黩武的国家之间的侵略行为……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轴心国的战事扩张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尤其是民主政体对斯大林的极权政体充满怀疑,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轴心国的行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于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随着20世纪30年代的延续,一个越来越清楚的事实是,把国际安全的保证完全寄托在国际联盟的身上是毫无意义的。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 雅尔塔体系具体内容大体有四个方面:
(1)西方欧洲雅尔塔体系。它通过分区占领管制徳国及非法西斯化的原则协定、关于波兰疆界和临时政府组成的协定、《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等,划分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这是雅尔塔体系的关键环节。
(2)东亚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亚洲的安排主要是通过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雅尔塔会议和《雅尔塔秘密协定》、《波茨坦公告》、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改造,以及美苏在朝鲜受降的“三八线”协议等实现的。
(3)“中间地带”雅尔塔体系。对于殖民地的安排,除英法荷在远东的殖民地被保留下来,其他地区的殖民地转交给联合国托管。这方面的内容规定比较笼统,是雅尔塔体系的薄弱环节。
(4)联合国。战后成立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
——摘编自杨鹏飞《二十世纪以来的战争和亚与世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直接导致了1947年美苏两国从战时盟友转变为敌对关系,B项正确;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并非1947年美国人对苏联态度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A项错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生在1945年,与1947年美苏关系的变化并不“直接”相关,C项错误;1946年乔治凯南的“遏制理论”不是第二年美苏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直接原因,D项错误。
2.A
【详解】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冷战的开始,A项正确,B、C、D不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排除。故选A项。
3.A
【详解】
据材料“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和“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可知导弹危机客观上缓解了冷战紧张局势,故A项正确;1962年,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引发导弹危机,故B项错误;美国的决策有助于避免危机升级,是正确的决策,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体现D项。
4.C
【详解】
为了应对马歇尔计划,苏联建立了经互会,C正确;“铁幕演说”不属于美苏对抗内容,排除A;欧洲经济共同体与美苏对抗无关,排除B;越南战争是热战而非冷战,排除D。
5.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的万隆会议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谊,因此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贸易、外交均有重大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全方位的开放政策发生在改革开放后;故A项错误;优先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关系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不一定能直接推动中国与亚非国家贸易的发展,D项说法不妥。
6.A
【详解】
由材料“20世纪40年代”“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遏制共产主义,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故文中的“政治力量”指的是苏联,A项符合题意。英国、日本、联邦德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与当时的美国处于同一阵营,排除BCD。
7.D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次世界大战都极大改变了世界格局,并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其中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的意志,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二战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实质是美苏二分天下,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由此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损害弱国利益带有强权政治的色彩”,故D项正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度排斥苏联(俄),雅尔塔体系下美苏进行冷战,故A项错误;雅尔塔体系下,中国大国地位被认可,如因对世界反法西斯作出巨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故B项错误;雅尔塔体系下美苏抗衡,已不再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故C项错误。
8.A
【详解】
根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主要机构的会员国数量大幅增加”“美国代表指责这是‘多数暴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他们团结起来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故A项正确。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排除B。材料主要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关系不大,排除C。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霸权地位并没有衰落,排除D。
9.C
【详解】
根据材料“1946年”、“欧洲被缩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缩小”主要指的是二战后受实力衰退影响,欧洲的国际地位日益下降,C选项符合题意;美苏在欧洲不断扩张是导致其缩小的原因,不是表现,A选项不符合题意;欧洲殖民体系崩溃是欧洲被缩小的影响,B选项错误;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欧洲内部的矛盾加深不符合史实,D选项错误。
10.D
【详解】
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体现的是美苏对抗。“危机最终和平解决并促使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体现的是美苏妥协,这一事件体现出大国处理核问题的理性和克制,故D正确;古达导弹危机不属于热战,排除A;B中的全面和解不符合事实,排除B;材料并不是说明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处于弱势,排除C。故选D。
11.B
【详解】
“20世纪 50年代苏联卫星上天,空间技术领先一步,美国感到恐慌”、“一时间美国舆论哗然”这些信息说明美苏之间是对手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美苏冷战并相互对峙,故选B;ACD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12.D
【详解】
从图片的内容可以看出,美国试图通过经济上援助西欧以控制西欧,遏制苏联,这是1947年的马歇尔计划,D项正确;材料强调马歇尔计划,而不是整个准点政策,排除A项;B项强调的是政治方面,排除B项;C项建立于1949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
不结盟运动由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到开启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等主张,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做出的战略目标的调整,故B正确;A项“解决了”表述错误,排除;从不结盟运动战略目标的调整,无法体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排除C;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仍然是当今的奋斗目标,D错误。
14.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朝鲜战争影响了全球经济,美国经济本身还不能完全满足美国的军事需要,所以战争又刺激了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增长,而且朝鲜战争阻止了美国这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东方重新确立西方的帝国主义统治。由此可知,朝鲜战争反映出两大阵营的对抗影响到了国际局势,故B正确;两大军事集团指的是北约和华约,其对峙是在欧洲,故A错误;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故C错误;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在1949年,故D错误。
15.B
【详解】
由材料中“华约的建立……给苏联提供了可以借机向‘兄弟国家’发号施令的超国家权力机构”可知,该现象便利了苏联控制华约其他成员国,这顺应了苏联对抗美国的需要,但不利于华约其他成员国自主发展,也容易导致华约其他成员国与苏联间的矛盾,不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稳定,故选B项,排除AD两项;C项中“消除了”的说法过于夸大化,排除。
16.(1)与会各国的“同”主要是在近代大都有着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
(2)与会各国的“异”主要体现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不同。
(3)在帝国主义对会议进行干扰和破坏,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会议面临歧途的严峻情况下,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成功。
【详解】
(1)与会各国的“同”:据所学可从主要是在近代大都有着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等方面回答。
(2)与会各国的“异”:据所学可从主要体现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不同等方面回答。
(3)背景:结合所学可从在帝国主义对会议进行干扰和破坏、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会议面临歧途的严峻情况下、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成功等方面回答。
17.含义:冷战指的是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原因: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二战引起了西方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详解】
“冷战”概念抓住“非武力直接对抗的一切手段”作为核心内涵;“冷战”出现的原因则应注意两个层次──为什么要“战”?为什么选择“冷”的方式。关于“战”要综合分析战后的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苏联各自的国家实力、意识形态对抗、各自的发展目标及其因此造成的利益冲突等。但选择非武力直接对抗的“冷”的原因则需要从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世界人民,包括两国内部的民众都在祈望和平的因素上予以引导。
18.(1)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2)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这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3)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的提出,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4)苏联采取反击措施:1947年9月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1949年1月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5)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详解】
据所学可从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这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的提出、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采取反击措施、1947年9月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1949年1月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等方面回答。
19.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处于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整体冷战和局部热战。
【详解】
t特点:根据材料可知,冷战背景下,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处于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整体冷战和局部热战。
20.(1)核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首次运用即显示了其巨大的威力;雅尔塔体系奠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基础;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严重,矛盾逐渐激化。
(2)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局势;提高了人们对核武器危害的认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详解】
(1)背景:根据材料“由芝加哥大学的《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于1947年设立,标示出世界受核武器威胁的程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核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首次运用即显示了其巨大的威力;根据末日钟设立的时间可知,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奠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严重,矛盾逐渐激化。
(2)评价:根据材料中提到的末日钟的调整情况,如苏联实验原子弹后,末日钟拨前以及柏林墙倒下导致末日钟拨后,这些情况说明末日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局势;末日钟“标示出世界受核武器威胁的程度”,其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核武器危害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末日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21.(1)原因:①法西斯国家疯狂的扩张和侵略,国际社会未能及时制止法西斯的侵略;②西方国家与苏联之间的竞争和矛盾,特别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仇视;③英法等西方国家内部的矛盾;④把维护国际安全的希望寄托在国际联盟身上。
(2)特点:①全球性国际政治体系;②大国主导,两分天下;③具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④倡导和平、民主原则。
【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二战是)穷兵黩武的国家之间的侵略行为”“轴心国的战事扩张愈演愈烈”可知,法西斯国家疯狂的扩张和侵略,国际社会未能及时制止法西斯的侵略;根据“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尤其是民主政体对斯大林的极权政体充满怀疑,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可知,西方国家与苏联之间的竞争和矛盾,特别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仇视;根据“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于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可知,英法等西方国家内部的矛盾;根据“把国际安全的保证完全寄托在国际联盟的身上是毫无意义的”可知,国际社会把维护国际安全的希望寄托在了国际联盟身上。
(2)特点:综合材料二中“雅尔塔体系具体内容大体有四个方面”等信息可知,雅尔塔体系是全球性国际政治体系;根据“划分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大国一致”等可知,大国主导,两分天下;根据“《雅尔塔秘密协定》”“英法荷在远东的殖民地被保留下来”等信息可知,具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根据“分区占领管制徳国及非法西斯化的原则”可知,倡导和平、民主原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