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份第4周 语文好题推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相坐,即“连坐”,古时的一种罪名,指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
B.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辞,表示尊敬对方。
C.黄门,常指宦官,因为汉代黄门令等职常由宦官充任,后来“黄门”逐渐成为中枢行政机构。
D.年号,帝王用来纪年的名称。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忧外患等大事、要事时,会更改年号,一个皇帝可能不止一个年号。
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项不同类的是( )
A.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B.洎牧以谗诛。
C.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D.多于南亩之农夫
3、下列加粗词与“余稍为修茸,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B.固知一死生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C.携幼入室 D.悦亲戚之情话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征,字玄成,钜鹿曲城人也。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出家为道士。好读书,多所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征进十策以干密,虽奇之而不能用。
(选自《旧唐书·卷七十一》,中华书局,有删节)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
B.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
C.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
D.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
5、依次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试想:若没有飘零的游子,________,月即使有阴晴圆缺,又何为呢?怀中不曾收得美人的倩影,则入画的湖山,其黯淡又将如何呢?……一言蔽之,人对于万物的趣味,都是从人间趣味的本身投射出来的。这基本趣味假如消失了,则大地河山及它所有的因果都落于渺茫了。
①若没有憔悴的女儿 ②人万一没有悲欢离合 ③何必常夹在诗集中呢 ④则枯干了的红莲花瓣 ⑤则西风下的黄叶 ⑥原不妨由它们哗哗自己去响着
A.③⑥④①⑤② B.⑥④⑤②①③ C.⑤⑥①④③② D.⑤③①④⑥②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家的花儿虽多,但与公园里的花儿相比,不过是________,不值一提。
②他认为自己 贡献________,认为自己不配受如此隆重的褒奖。
③虽然人体对某些元素的需求量________,但如果缺少了它们,健康同样会受影响。
A.微乎其微 九牛一毛 微不足道
B.九牛一毛 微不足道 微乎其微
C.九牛一毛 微乎其微 微不足道
D.微不足道 微乎其微 九牛一毛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尽管梅西今年收获了个人的第六个金球奖,所在俱乐部也获得了联赛冠军,不过依然希望能赢得世界杯。
B.打击学术造假行为目的是旨在净化我国学术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维护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和科技人员的尊严。
C.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首映礼上,陈凯歌、张一白等导演为到场观众讲述了拍摄本片时发生的感人故事。
D.未来五年,呼和浩特市希望通过修建地铁、城市快速路和发展公共交通等方法,解决当前城市交通拥堵。
8、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A.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C.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9、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B.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春秋战国时,中等诸侯国称“千乘”,大的称“万乘”。
C.庠序:古代中央办的学校,后亦泛称学校。
D.太牢: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10、从文言句式看,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C.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D.苟以天下之大
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金风,指秋风。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
B.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称它朝生暮死。《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用它比喻人生短促。
C.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廉颇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人,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来封狼居胥成为华夏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D.秋士:《淮南子 缪称训》:“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秋天的时候,男子会觉得繁华落尽,满目萧瑟,有英雄末路的伤感。常与“春女”相对。也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二、默写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在《陈情表》中,李密一开篇写到了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其中提到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发育迟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离骚》中,表现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绪的抒发定下了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5、《沁园春 长沙》中诗人面对着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的感慨。
16、《劝学》中,与其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师说》中表现出当时的士大夫以地位为标准,耻于从师的心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8、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回味往昔,梦醒时无限伤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19、“香草美人”在屈原的笔下多指高洁的品质,也可指圣明的君主,苏轼在《赤壁赋》 中也借“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被贬赤壁的惆怅失意之情。
20、荀子在《劝学》 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 中“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
三、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盛夏的吐鲁番,太阳炙烤大地。温度计显示,沙面温度接近70℃。行走在2200多亩的吐鲁番沙漠植物园中,并未看到百花竞放、万木葱茏,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株在荒沙地上顽强生长的荒漠植物。
“刚来的时候,风沙肆虐,①________,9万亩风蚀流沙地逼得人节节败退。”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名誉主任潘伯荣回忆说,1972年,应当地政府邀请,新疆生物土壤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成立了吐鲁番红旗治沙站,拉开了新疆首个植物园建设的序幕。
沙漠里建植物园,难度②________。素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严重缺水,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6.4毫米,蒸发量却达到3000毫米。这里冬季严寒,夏季酷热,温差极大,能存活的植物少之又少。加上地处主风线,风速高达40米/每秒,一场大风过后,植物园的房顶被掀开,11根水泥电线杆被吹断,费九牛二虎之力栽下的种苗也被吹得③__________。
但科学家们坚持下来了。他们反复进行育苗、种植试验,引进防风固沙耐旱的植物,建起了超过2000多亩的防护林带,“人进沙退”变成了现实。近些年,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培育的植物和科研成果更是走出国门,为中亚和非洲国家荒漠化治理提供中国经验。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2、文中画横线 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露节气已是真正凉爽季节的开始,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调海鲜肉类等营养品的进补,①________,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机体的损伤,影响了学习和工作。在此要提醒大家,白露时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
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②________。凡是因过敏引发支气管哮喘的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其中最常见的有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胡椒等,而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钠盐饮食能增加支气管的反应性。在很多地区,哮喘的发病率是与食盐的销售量成正比,这说明③___________。
在食物的属性中,不同的饮食有其不同的“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及“补泻”作用。不同的属性,因为其作用不同,适应的人群也不同,但是都要随着节气的变化而随时调节每个人的饮食结构。
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4、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牛奶变质往往是因为①______________,残留的杂菌继续活动,或者由于包装不严密,有外来杂菌侵入。牛奶中的细菌生长繁殖后会产生酸,酸度增加的结果就会②______________,于是出现凝块。出现这种现象说明牛奶已经变质,不能继续食用了。但是酸奶不是变质的牛奶,它是人为地在牛奶中加入乳酸菌,让乳酸菌在牛奶中产生酸从而使蛋白质凝固。由于乳酸菌是一种可以食用的菌,而且是在严格的卫生条件下加入的,没有任何杂菌的污染,③______________。
我们和乳酸菌之间是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也就是说你给我一片树叶,我一定会还你一片森林。特定的乳酸菌可以帮助管理、治疗和预防一系列的疾病和感染。作为回报,我们必须给乳酸菌提供合适的营养,这样它们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提供帮助。
2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7、文中画框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国传统手工染色技术中,靛蓝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荀子《劝学》中所说的“青”①__________,而“蓝”则是指蓼蓝这类能提取靛蓝的植物。
靛蓝属于吲哚类天然染料,②__________,对织物纤维更没有亲和力,常规的染色方法不能使其着色。这就需要先把靛蓝用水稀释,往染缸里加入石灰或其他碱性物质,再在染液中慢慢加入米酒或酒糟,让其中的微生物帮助染液发酵,将靛蓝变成蓝绿色的靛白。靛白再与碱性溶液发生反应,③__________。隐色体比靛蓝“乖巧”,不仅能溶于水,也更容易上染棉麻纤维。将织物在染液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捞出晾晒,在阳光和空气的作用下,黄绿色的隐色体经过氧化恢复成靛蓝,漂亮的蓝色就可以在织物上“重生”了。
2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意思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9、请用简洁的文字,概述用靛蓝染色的全过程,不超过50个字。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粱①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注:①北梁。语自《楚辞 九怀》:“绝北梁乡永辞。”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
3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
C.颈联诗人宕开一笔,转而写景。前一句是远景描写,后一句是近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以寒雾、暮烟衬托离愁别绪,渲染了豪壮、沉雄的氛围。
D.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31、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材料作文
3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间万物,生长最美。有人说,生长是滋出嫩芽,抽出枝条,努力朝向阳光的“向上”蓬勃,也有人说,生长是毛竹四年深钻地底、胡杨立身沙漠的向下“扎根”;还有人说,唯有向下扎根,才能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没有“向下”的扎根,就没有“向上”的蓬勃。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C.“后来‘黄门’逐渐成为中枢行政机构”的说法有误。黄门,官名,黄门侍郎与给事黄门侍郎的简称。汉有黄门令、中黄门诸官,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由宦官充任。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封建时代的中枢行政机构主要是三省六部。选项错在把“黄门”这官职当作中枢行政机构了。故选C。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B.被动句,“诛”动词本身包含被动。A.状语后置句,“以严刑”“以威怒”分别是“董之”“震之”的后置状语。C.状语后置句,“于朝廷”是“修之”的后置状语。D.状语后置句,“于南亩之农夫”是“多”的后置状语。故选B。
3、答案:A
解析:例句中“上”为名词作状语,从上面。A.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B.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C.形容词作名词,幼子、幼童。D.意动用法。对……感到喜悦。故选:A。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大业末年,武阳郡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召请魏征掌管文书。李密每次见到元宝藏送来的文书,总称赞写得好,后来听说是魏征写的,就立即派人把他召来。
“应”的宾语为“李密”,所以应在“密”后面断开,排除AC。
“宝藏”是“疏”的定语,所以应在“疏”后面断开,排除B。
故选D。
参考译文:
魏征字玄成,钜鹿曲城人。魏征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穷困失意却有远大志向,不从事谋生的职业,出家当了道士。他喜爱读书,能融会贯通,见天下越来越乱,特别留意先秦纵横家的学说。大业末年,武阳郡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召请魏征掌管文书。李密每次见到元宝藏送来的文书,总称赞写得好,后来听说是魏征写的,就立即派人把他召来。魏征进献了十条计策给李密,李密虽然认为奇特却没有采纳。
5、答案:C
解析:审题得知“黄叶”和“哗哗响”搭配,“枯干的红莲花瓣”与“夹在诗集中”搭配,“游子”和“女儿”分别被比作了“黄叶”和“红莲花瓣”,因此选C。
6、答案:B
解析:九牛一毛:比喻数量极其少,微不足道。一般用于数量的比较。微不足道:很微小,不值得一提。强调不足道。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主要着眼于量,偏重于“微”。分析各句语境可得出答案。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A.语序不当,句子只有一个主语“梅西”,关联词“尽管”应放在“梅西”之后。B.句式杂糅,“目的是”“旨在”杂樑,删去其一。D.成分残缺,“解决”缺少与之呼应的宾语,在句未加“的问题”。故选C。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从而”是一个词,意思是接着就,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也”是句末语气助词,其后应断开,排除A。故选C。
9、答案:C
解析:C.商代叫序,周代叫庠。故选:C。
10、答案:A
解析:例句,被动句,诛,被诛杀。翻译为: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杀,邯郸就成为了秦国的一个郡。A.被动句,“为……所”表被动。B.判断句,“……也”表判断。C.状语后置句,“赵尝五战于秦”即“赵尝于秦五战”。D.定语后置句,“苟以天下之大”即“苟以大天下”。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C项,廉颇错误,应该是霍去病;ABD项都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C。
12、答案: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解析:
13、答案: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解析:
14、答案: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解析:
15、答案: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解析:
16、答案: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解析:
17、答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解析:
18、答案: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解析:
19、答案: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解析:
20、答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解析:
21、答案:①寸草不生;②可想而知;③无影无踪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后文“拉开了新疆首个植物园建设的序幕……”可知,在此之前应该是由于风沙、严寒、酷热、温差等因素,这里几乎没有植物。所以可填“寸草不生”。“寸草不生”:贫瘠得几乎没有任何植物生长。第二空,依据后文可知,这里强调难度大,且在意料之中。可填“可想而知”。“可想而知”,可以通过推想而知道。第三空,大风能掀开房顶,吹断电线杆,那么种苗肯定会被吹走,可填“无影无踪”。“无影无踪”,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22、答案:他们引进防风固沙耐旱的植物,反复进行育苗、种植试验,建起了2000多亩的防护林带,让“人进沙退”变成了现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的语病有:1.语序不当。“进行育苗、种植试验,引进防风固沙耐旱的植物”应为“引进防风固沙耐旱的植物,反复进行育苗、种植试验。2.重复累赘。“超过2000多”可改为“超过2000”或“2000多”。3.成分残缺导致结构混乱,前文主语是“他们”,所以应在““人进沙退”变成了现实”前加“让”。
23、答案:①而忽略了季节性易发病;②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③哮喘病人不宜吃得过咸。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由后面“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机体的损伤,……”可知,前面应是说造成这种伤害的做法;再结合前面“白露节气已是真正凉爽季节的开始,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调海鲜肉类等营养品的进补”可知,此处应是说忽略“季节性易发病”。第二处,结合前面“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和后文“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可知,此处应是说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第三处,前面提到“哮喘的发病率是与食盐的销售量成正比”,此处所得结论应与哮喘病人不应吃得太咸有关。
24、答案:由于高钠盐饮食能增加支气管的反应性,所以因过敏引发支气管哮喘的病人不宜吃得过咸,而应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概括第二段的内容,然后分析原因和结果并使用因果关联词进行连缀。第二段先说因过敏引发支气管哮喘的人饮食要求,如“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而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然后解释原因,“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钠盐饮食能增加支气管的反应性……哮喘的发病率是与食盐的销售量成正比”。由此可知,“高钠盐饮食能增加支气管的反应性”是支气管哮喘的诱因,所以“因过敏引发支气管哮喘的病人不宜吃得过咸,而应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
25、答案:不同的属性,其作用不同,适应的人群也不同,因此,每个人都要随着节气的变化而随时调整饮食结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因为……但是……”关联词搭配不当,“都要随着节气的变化而随时调整饮食结构”是结论,所以“但是”改为“因此”;(二)“都要随着节气的变化而随时调节……饮食结构”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把后文的 “每个人”移到“都”的前面。(三)“不同的属性,因为……都要随着节气的变化而随时调节……饮食结构”结构混乱,此处如果使用“因为”,则意味着“不同的属性”要做后面所有句子的主语,而最后一句“都要……调节……饮食结构”的主语显然是人,所以应删除“因为”。
26、答案:①牛奶杀菌不彻底;②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凝固;③所以是十分安全的
解析:第一空,结合上文“牛奶变质往往是因为”可知应该填牛奶变质的原因,再结合下文“残留的杂菌继续活动,或者由于包装不严密,有外来杂菌侵入。牛奶中的细菌生长繁殖后会产生酸,酸度增加的结果就会……”分析,说的是细菌问题,于是得出答案:牛奶杀菌不彻底。第二空,结合上文“酸度增加的结果就会”分析,应该填写酸度增加的结果,结合下文“于是出现凝块”“让乳酸菌在牛奶中产生酸从而使蛋白质凝固”推出答案: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凝固。第三空,在段尾,应该是对上文的总结,再结合“由于乳酸菌是一种可以食用的菌,而且是在严格的卫生条件下加入的,没有任何杂菌的污染”分析,要有关联词“所以”来照应“由于”,根据“可以食用”“没有任何杂菌的污染”等信息得出答案:所以是十分安全的。
27、答案:用树叶、森林的关系来比喻人类和乳酸菌互惠共生的关系,体现互相帮助、互相回馈的特点;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也就是说你给我一片树叶,我一定会还你一片森林”这里使用了比喻中的借喻手法,只出现喻体“树叶”“森林”,本体在上文“我们和乳酸菌之间是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不同类之间有了相似点“互惠共生”的关系则可以建构比喻修辞,效果是通俗易懂,变陌生为熟悉,化无形为有形,展现了乳酸菌对于人类的益处,提升可读性,吸引读者。
28、答案:①其实就是靛蓝;②不能溶于水;③变成黄绿色的隐色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根据后文“而‘蓝’则是指蓼蓝这类能提取靛蓝的植物”可知,此处是解释“青”是什么,荀子《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由此可知,此处可填:其实就是靛蓝。第二处,根据“隐色体比靛蓝‘乖巧’,不仅能溶于水,也更容易上染棉麻纤维”可知,隐色体与靛蓝不同,文中已说靛蓝“对织物纤维更没有亲和力”,据此可知,另一个不同点是靛蓝“不能溶于水”。第三处,根据后文“隐色体比靛蓝‘乖巧’”可知,此处是说“靛白再与碱性溶液发生反应”后,变成隐色体,再根据“黄绿色的隐色体经过氧化恢复成靛蓝”可知,隐色体是黄绿色的,由此可填:变成黄绿色的隐色体。
29、答案:①把靛蓝用水稀释,②在染液加入碱性物质,③再加入米酒或酒糟,④将织物在染液中浸泡,⑤最后捞出晾晒。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题干要求“概述用靛蓝染色的全过程”,首先对染色的全过程分层,然后再概括。根据“这就需要先把靛蓝用水稀释,往染缸里加入石灰或其他碱性物质,再在染液中慢慢加入米酒或酒糟,让其中的微生物帮助染液发酵,将靛蓝变成蓝绿色的靛白”可知,先把靛蓝用水稀释,然后在染液加入碱性物质,再加入米酒或酒糟。根据“将织物在染液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捞出晾晒,……漂亮的蓝色就可以在织物上‘重生’了”可知,将织物在染液中浸泡,最后捞出晾晒。据以上信息整理出答案即可。
30、答案:C
解析:C.“前一句是远景描写,后一句是近景描写”分析有误。“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应是前一句是近景描写,后一句是远景描写(也可认为两句都是远景描写,总之后一句不能是近景描写)。
31、答案:①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激。②与王长史离别时的不舍。③对今后不能再侍奉王长史的遗憾与伤感。
解析:“深恩重百年”,是说王长史对自己情深义重,让自己终身难忘。这里对王长史的知遇之恩作者心怀感恩。“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是说终归知道你还是要走,我诗中还是难以挽留住您。想到您对我的大恩大德,我不禁泪流满面。这里对于王长史的离开,作者是难舍的。从今以后,我们很难在一起,很难再侍奉您,又流露出一种再难以侍奉王长史的遗憾与伤感。可以说作者对王长史充满着无尽的感恩之情。
32、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关于万物生长的相关论述。
材料分别论述对生长的看法,有人认为人生应努力“向上”,向阳生长,从这个点可以思考,人生也是如此,要努力向上,仰望星空,确立远大目标。有人认为生长是向下“扎根”,深钻地底。由此可思考,人生应当要沉潜、修行、丰富自身,充实增强自己的能力。还有人是把向下扎根和向上生长结合起来,认为向下生长是为向上生长积蓄能量,打好基础,两者是不可分离的。由这个点可以思考,向下生长和向上生长二者不可偏废,对立统一的。向下生长,是在为向上生长汲取力量,向上生长,则是为向下生长指明生长的目标和方向。在立意时,既可以选择其中一点进行论述,“奋力向上,向阳生长”或“向下扎根,汲取力量”进行写作。还可以综合两种立意,既需要扎根厚土,也需要向阳向上。
行文构思上,可以概述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人生,既需要扎根厚土,也需要向阳向上。接下来先论述扎根厚土,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沉潜下来,积蓄力量。再论述在打好基础前提下,应当向上向阳,要有远大而明确的目标,为沉潜修行指明方向。最后联系当下,明确当代青年在时代大潮中既应当奋力向上生长,又应当努力向下积聚力量。
参考立意:
1.奋力向上,向阳生长。
2.厚植深土,积蓄力量。
3.在向下沉潜,在向上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