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H<7的雨水都叫酸雨
B.pH<7的溶液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弱
C.pH>7的溶液,pH值越大,溶液碱性越强
D.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去测定某溶液的pH值时,则测得的值应会偏小
2.常温时一定量的酸溶液不断加水稀释,pH的变化是( )
A.溶液的pH变小 B.从小于7到大于7
C.溶液的pH变大 D.从大于7到小于7
3.如图象反映的对应变化关系错误的是( )
A B C D
一定量的碳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将水通直流电一段时间 向盐酸中不断滴加水 t℃时向KNO3不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A.A B.B C.C D.D
4.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酸雨形成的原因
B.证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
C.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超氧化钾( )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氧气:
5.生活中离不开的洗涤用品,下图是部分洗涤用品的pH,混合使用会降低去污效果的组合是( )
A.洁厕灵和消毒液 B.肥皂水和炉具清洁剂
C.消毒液和肥皂水 D.消毒液和炉具清洁剂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微粒
B.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C.pH<7的溶液呈酸性,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克碳在10克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13克二氧化碳
7.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B.滴加盐酸前后溶液中钠离子个数发生变化
C.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
D.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最后保持不变
8.鉴别下列各组物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氯化铵和硫酸铵:加熟石灰研磨后闻气体气味
B.棉线和羊毛线:灼烧后闻气味
C.稀硫酸和硫酸钠溶液: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D.氯化钠和硝酸铵固体:加水溶解后测温度
9.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碱的溶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化合物,则含碳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则KOH溶液能与CO2反应
10.下列水果中,酸性最强的是( )
A.柠檬pH=2.3 B.草莓pH=3 C.菠萝pH=4.1 D.木瓜pH=5.5
11.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
A.制取气体时,若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则收集不到气体或始终收集不满
B.测定溶液的pH值时,若pH试纸润湿,则测定结果一定不准确
C.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若蒸发时液体飞溅,则精盐的产率偏低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若燃着的红磷伸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则测定结果偏高
1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CO2和S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
B.氯化钠、硫酸铜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所以盐中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单质只含一种元素,但只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二、填空题
13.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1)在一些地方,用抽取的地下水洗衣服时,肥皂不易起泡沫且产生浮渣,其可能的原因是该地下水是 (填“硬水”或“软水”)。
(2)煤是重要化石能源,煤燃烧时会排放大量气体,这些气体中易造成酸雨的是______。
A.CO B.CO2 C.SO2 D.NO2
(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
I.汽车的生产和使用与化学紧密相关。
①汽车制造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钢铁材料,但是钢铁材料易与空气中的 作用而生锈,故常采用 的方法防止其生锈(写出一条即可)。
②配制100Kg10%的盐酸来除铁锈,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Kg。
③车载安全气囊使用了叠氮化钠(NaN3)。在一定条件下NaN3迅速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为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乙醇汽油。
④汽油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和碳氢化合物,乙醇的燃烧比汽油更充分,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⑤为了更好的减排,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已成为必然趋势。请写出一种新能源 。
14.人类社会需要充足的能源,良好的环境。
(1)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能源,“可燃冰”的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属于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PM2.5是我国测定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下列措施中能降低空气中PM2.5含量的是___(填字母)。
A.化工厂加高烟囱
B.禁止焚烧秸秆
C.植树造林
(3)酸雨也是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酸雨的pH 5.6(填“>”、“<”或“="),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含硫煤燃烧所产生的 气体(填化学式)。
15.质量为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钾溶液和质量为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混合,所得溶液的pH 7(填“>”或“=”或“<”)。
16.位于美国富兰克林的小依科庞德湖,湖水的pH为4.2,是世界上 性最强的湖。该湖水是否适宜一般作物的灌溉 。(“是”或“否”)
17.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尤其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期盼值越来越高。
(1)某自来水厂常采用沉降、吸附、过滤、消毒等净水措施。木炭、活性炭都能用于吸附,它们的吸附性属于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消毒使用的ClO2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消毒剂,标出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实验室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X,其中X的化学式是 。生活中饮用自来水之前我们常采用 的方法来杀菌并降低水的硬度。
(2)绿色环保要求工业减少“三废”的排放。工业废气中SO2会造成硫酸型酸雨,酸雨是指pH小于 的雨水,酸雨会导致土壤酸化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工业常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来除去SO2,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农业常使用 改良酸性土壤。
18.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用所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是 能源(填“不可再生”或“可再生”)。充分燃烧1kg不同化石燃料所产生CO2和 SO2气体的质量如下图1所示,则 燃烧最易导致酸雨, 燃烧对环境影响最小。
(2)走进干洗店作社会调查时,你会了解到有些干洗店用装有活性炭的新款干洗机(下图2)代替旧款干洗机,可将有毒物质降至原来的1/30。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三、综合题
19.按要求填空
(1)根据下列图文回答问题:
怡宝饮用纯净水 铁强化酱油 金刚石的结构 干冰
①怡宝纯净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铁强化酱油中的“铁”指的是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③金刚石是由 构成的. ④干冰可用于 (填一例).
(2)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瓦斯的主要成分 ;②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
③两个铵根离子 ;④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3)能源、资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①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 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其目的是 ;煤燃烧时排放出 ,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②我国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有些村民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常向水中加入 检验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为 .
③下列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自然沉淀 B.沙层过滤 C.活性炭吸附 D.杀菌消毒.
20.化学在交通和生活中至关重要.
(1)压缩天然气(CNG)是我市正在推广的公交车燃料,它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小的优点.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
A.节约纸张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少开私家车尽量乘坐公交车
(3)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煤燃烧时排放出的 (写化学式)等气体在空气中与水、氧气等作用就可能形成酸雨.
2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可以帮助人类认识并改造世界,促进社会发展.
(1)世博会开幕式烟花燃放时,消防官兵每过一小时就朝燃放点周边的楼房进行淋水浇湿,以免烟花飞溅的火星引发火灾.燃放的烟花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淋水防火的原理是 .(填序号)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C
提供可燃物 D 引燃可燃物 E 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2)“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发展水利,改善民生”.
①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下述四项指标:a.不得呈现异色 b.不得有异味 c.应澄清透明 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其中“c指标”可以通过 操作达到.
②水 (填“属于”或“不属于”)六大类营养素之一,构成水的微粒是 .
③硬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检验硬水的方法是 ,生活中可通过 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3)部分农村使用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做燃料,有效缓解了能源危机.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人被蚊虫叮咬后皮肤会红肿痛痒,这是由于蚊虫在被叮咬的皮肤内注人了少量的酸性物质所致.在被咬的皮肤上涂少许下列生活用品中的 (填序号),痛痒便会消失.
A
香油 B 肥皂水 C 纯碱水 D 糖水
(5)在“南海一号”打捞出的文物中,“鎏金龙纹金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或荡然无存.这说明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四、实验探究题
22.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无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1)【实验探究】
小倩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变为红色.然后向该试管中倒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改进实验】
小娜使用与小倩相同的试剂,通过改进上述实验中某一步的操作方法,不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还能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小娜改进的实验操作中关键的一点是 .
(3)【反思评价】
小霞提出也可以使用紫色石蕊溶液代替无色酚酞溶液进行上述实验.你认为 (填“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更适合用于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你的理由是 .
(4)【拓展延伸】
不是所有的碱与硫酸反应都无明显现象,例如 (填一种碱)与硫酸反应就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1)硬水
(2)C;D
(3)氧气、水蒸气;喷漆;50;2NaN3 2Na+3N2↑;C2H5OH+3O2 2CO2+3H2O;太阳能
14.【答案】(1)不可再生
(2)B;C
(3)<;
15.【答案】<
16.【答案】酸;否
17.【答案】(1)物理;;H2O;煮沸
(2)5.6;SO2+2NaOH =Na2SO3+H2O;熟石灰(消石灰或Ca(OH)2)
18.【答案】不可再生;煤;天然气;吸附
19.【答案】(1)混合物;元素;碳原子;人工降雨
(2)CH4;CO;2NH4+;H2 2
(3)不可再生;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肥皂水;煮沸;D
20.【答案】(1)CH4+2O2 CO2+2H2O
(2)B
(3)SO2
21.【答案】(1)D;B
(2)过滤;属于;水分子;肥皂水;煮沸
(3)
(4)BC
(5)铁>铜>金
22.【答案】(1)2NaOH+H2SO4═Na2SO4+2H2O
(2)将稀硫酸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改为逐滴加入稀硫酸至红色恰好完全消失
(3)酚酞溶液;颜色的改变明显,便于观察实验
(4)氢氧化钡(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