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统编版二下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统编版二下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1 22:3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二下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主题
关爱
二、单元内容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关爱”,围绕这个主题,教材编排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和《一匹出色的马》三篇课文。三篇课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关爱”。《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以问答的形式带领我们寻找雷锋的足迹,感受他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千人糕》以人物的对话展开叙述,告诉我们要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一匹出色的马》表现了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从这三篇课文我们可以看出“关爱”的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是对自我的关爱、可以是对家人至亲的关爱、可以是对好友邻居的关爱,还可以是对陌生人、社会大众的关爱。语文园地二中还安排了一次写话,写一写自己的一个好朋友。
三、单元训练点
1.读句子,想象画面。
“读句子,想象画面”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课文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均对本重点提出了训练要求。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尚浅,对事物的认知存于表象,但想象力却不受现实局限。可引导学生多朗读,读中理解,再借助图片或者视频丰富脑中画面。具体而言,《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结合课文内容,抓住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千人糕》借助文章的插图想象米糕制作过程的画面。《一匹出色的马》读好重点词句,想象画面,体会人物情感。教学时,要注意承接二年级上册的读古诗句想象画面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抓住句子中重要词语、联系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想象画面的能力。
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匹出色的马》课后练习中首次提出“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教材第一次提出这个目标,教学时,不要拔高要求。根据三篇课文的特点,读好反复句;在想象画面的基础上,借助语速的快慢、语气的轻重等读好问答和对话,尝试读出情感。
3.写话。
语文园地二“字词句运用”第一题是本单元第一个写话训练,要求仿照例句,展开想象,先说自己喜欢的景物,再写下来。
语文园地二“写话”中要求根据提示写一写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借助表格提示,引导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体会介绍好朋友的成就感,再落实到笔头。
四、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54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27个生字、30个词语。展示书写成果,能交流书写的经验和体会。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相应的语气;能试着有感情地朗读《一匹出色的马》。
3.能运用多种方法猜测词语的意思,发现词语一词多义的特点,拓展积累词语。
4.抓住重点词语读句子,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5.仿照例句,展开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6.能根据提示,写自己的一个好朋友。
单元设计思路
单元情境:我是关爱宣传小达人
学习任务:
任务一:探寻暖心故事
活动1: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活动2:学习《千人糕》
活动3:学习《一匹出色的马》(关联“字词句运用”)
活动4:自学《一株紫丁香》
任务二:做暖心宣传使者
活动1:搜集“关爱”主题谚语
活动2:宣传身边的雷锋
任务三:展开想象,升华关爱
活动1:写自己的一个好朋友
教学设计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字,正确读写“叔叔、足迹”等6个词语。
2.能采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朗读课文,能读出问答的语气。
4.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流程】
板块一 走近雷锋,导入新课
1.出示雷锋的照片,生交流自己了解的雷锋。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锋”。
3.齐读课题,进入新课。
板块二 初读诗歌,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
(1)认读词语。
曾经、年迈、泥泞、荆棘、花瓣、晶莹
寻觅、需要、献出、顺着、踏着
(2)交流识记方法。
(3)认读短语。
长长的小溪 弯弯的小路 蒙蒙的细雨
晶莹的露珠 年迈的大娘 温暖的春风
(4)送字入文,熟读诗歌。
板块三 精读诗歌,探寻雷锋
1.再读诗歌,勾画出雷锋叔叔在哪里,干了什么。
2.抽生分享。
3.精读诗歌,抓关键词,想象画面,指导朗读(关注一问一答)。
4.试着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雷锋的事迹。
板块四 朗读诗歌,升华情感
1.明确主题: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2.多种形式朗读全诗。
3.拓展想象:找一找生活中的雷锋,并说一说。
板块五 指导书写,小结结课
千人糕
【教学目标】
1.认识“糕、特”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能、桌”等9个字,正确读写“也许、桌子”等13个词语,积累由“糕、粉”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试着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流程】
板块一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题目,学习“糕”。
2.齐读设疑:千人糕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糕点呢?
板块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
(1)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认读词语。
米糕、特别、买卖、米粉、糖果、甘蔗汁、
白菜、的确、应该、劳动、销售、就算、熬夜
(3)出示重点句子,指导朗读。
板块三 读好对话,了解千人糕
1.默读第1~5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千人糕”?
2.学生交流汇报。
3.出示重点句子,指导朗读。
4.出示句子,引导比较。(关联“字词句运用”)
·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5.师生分角色读第1~5自然段。
板块四 了解过程,感受不易
1.借助插图,了解米糕制作过程。
(1)自读6-9自然段,圈画出制作千人糕需要的原材料以及材料由来。
(2)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借助插图、板书说一说千人糕的制作过程。
2.分角色朗读第10-11自然段,揭示主旨。
3.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东西也是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做成的?举例说一说。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板块五 书写生字,小结结课
一匹出色的马
【教学目标】
1.认识“郊、泛”等15个生字,会写“匹、妹”等9个字,正确读写“出色、河水、碧绿”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妹妹心情的变化,能说出变化的原因。
3.读句子,能想象文中句子描写的画面。
【教学流程】
板块一 想象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
2.交流:看到题目,你有什么想说的?
板块二 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认读词语。
请求(qiú) 郊(jiāo)外 泛(fàn)起 波(bō)纹(wén) 柔软(ruǎn) 一株(zhū) 拾(shí)起
骑(qí)着 跨(kuà)上 异(yì)常 恋(liàn)恋不舍(shě) 葱(cōnɡ)葱绿绿 绿毯(tǎn)
(2)交流识字方法。
3.送字入文,熟读课文。
4.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交流。
板块三 想象画面,说说美景。
1.自读1-3自然段,圈画出文中的美景。
2.生交流:
A.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B.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C.春天的郊外,景色异常美丽。我们一边看,一边走,路已经走了不少,却还恋恋不舍,不想回去。
3.关联“字词句运用”照样子说一说春天的美景,课后写一写。
4.欣赏美景,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板块四 想象画面,紧扣变化
1.寻找妹妹的变化。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画出写妹妹的句子。
(2)指导朗读妹妹说的话。
(3)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呢?
2.探究变化的原因。
出示:
爸爸不作声,他松开我的手,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
(1)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
(3)讨论交流。
3.角色体验,感悟变化的原因。
(1)小组分角色演一演。
(2)总结妹妹变化的原因。
板块五 拓展延伸,体会真情
1.拓展延伸。
(1)你最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2)你和你的家人在散步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过有趣的事情?跟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块六 指导写字,小结结课
自主阅读《一株紫丁香》
自读诗歌,思考:
1. 同学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
2. 这株紫丁香给老师带去了什么?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认识“程、魔”等11个生字;认读表示职业名称的词语,能发现这两类词语的特点;会选择词语说句子。
2.能积累关爱他人的谚语。
3.能根据提示写一写自己的好朋友,写出他的样子和常一起做的事。
【教学流程】
板块一 识字加油站
1.认读词语。
教师 工程(chénɡ)师 魔(mó)术(shù)师 建(jiàn)筑(zhù)师 理发师
演(yǎn)员 营(yínɡ)业员 服务(wù)员 裁判(pàn)员 饲(sì)养(yǎnɡ)员
2.引导发现,拓展积累。
(1)引导观察词语特点。
(都是表示职业,分别带了“师”和“员”的职业名称)
(2)你还知道哪些职业?
(3)拓展积累:像这种类型的词语还有很多呢!
(4)同桌互相读一读。
3.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同学们,建设美丽的祖国,少不了你、我、他,简单介绍一下你的理想吧!
(1)教师示范: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
(2)指名上台说说自己的理想。
(3)同桌互说。指名演示。
板块二 日积月累
1.回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导入,初读谚语。
①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②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③齐读。
2.再读谚语,了解意思。
(1)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这些句子让你想到了哪些人和事?
(2)重点指导。
①引导学生查字典,理解“予”是“给予”的意思。
②播放讲述“雪中送炭”的故事视频。
(3)自由诵读,背诵谚语。
3.拓展积累关于关爱的谚语。
(1)拓展积累。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3)自由诵读,积累背诵。
4.找找身边的雷锋,并宣传他们的事迹。
板块三 写一个好朋友
一、说说好朋友
1.聊聊好朋友
(1)谁是你的好朋友?他长什么样子?你经常和他一起做些什么呢?
(2)指名说,师生评议。
(3)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
2.借助表格,引导发现。
(1)下面来了解一下好朋友张池吧!(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的表格)
(2)自由阅读表格,你了解到了什么?
(3)同桌交流。
(4)指名汇报,反馈评价。
3.填一填介绍好朋友的表格。
(1)你想写谁?我们也用表格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好朋友吧!
(2)学生拿出各自的空白表格,完成填空。
4.连起来说一说。
二、写写好朋友
1.写一段话。
(1)出示例文,引导学生发现与表格的不同。
(2)师小结要点。
(3)学生写自己的一个好朋友。
2.分享自己的作品。
3.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