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三章 机械波 单元检测(B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三章 机械波 单元检测(B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3-21 21:1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机械波 单元检测(B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波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个周期内,振动在介质中向前传播一个波长
B.在一个周期内,介质中的振动质点通过的路程为一个波长
C.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波长等于两个振动完全相同的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
D.波长等于横波中波峰与波峰间的距离
2.关于万有引力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第一次揭示了自然界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
B.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了引力常量
C.万有引力定律仅适用于天体之间
D.两个天体之间的距离趋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
3.下列能够反映波的特征的是.
A.波的反射和折射 B.波的直线传播
C.波的干涉和衍射 D.波的传播速度
4.关于波长、波速和波的频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速不变
B.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的波长与频率成反比
C.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的波速与频率成正比
D.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振幅大小与频率成正比
5.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
A.波速不断减小 B.频率不断减小
C.波长不断减小 D.振幅不断减小
6.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传播速度,时位于坐标原点的质点从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运动,下列图形中哪个是时的波形(  )
A.B.C. D.
7.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有两个沿z轴方向(垂直xOy平面)做简谐运动的点波源S1(1,0)和S2(4,0),振动方程分别为、。两列波的波速均为1m/s,两列波在点B(2.5,3)和点C(4,4)相遇时,分别引起B、C处质点的振动总是相互(  )
A.加强、加强 B.减弱、减弱
C.加强、减弱 D.减弱、加强
8.如图所示为沿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波在时刻的波形图,其波速为,质点的平衡位置分别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时刻质点正在做减速运动
B.质点在时刻位于平衡位置
C.从时刻开始计时,质点比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
D.若此波与另一列波相遇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则所遇波的频率为
二、多选题
9.如图所示为一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质点F此时的运动方向竖直向下,则(  )
A.波向右传播
B.此时质点H和F的运动方向相同
C.质点C比质点B先回到平衡位置
D.此时速度最大的质点是A、E、I
10.在某一均匀介质中由波源O发出的简谐横波在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其波速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P、Q两点运动方向相同
B.再经过质点N刚好在位置
C.能与该波发生干涉的横波的频率一定为
D.波的频率与波源的振动频率无关
11.两列波速相同的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沿x轴相向传播,实线波的频率为3Hz,振幅为10cm,虚线波的振幅为5cm.t=0时,两列波在如图所示区域内相遇,则( )
A.两列波在相遇区域内会发生干涉现象
B.实线波和虚线波的频率之比为3:2
C.实线波和虚线波的速度之比为3:2
D.时,x=9m处的质点实际振动方向向上
12.两列频率相同、振幅均为A的简谐横波P、Q分别沿+x和-x轴方向在同一介质中传播,两列波的振动方向均沿y轴,某时刻两波的波面如图所示,实线表示P波的波峰,Q波的波谷;虚线表示P波的波谷、Q波的波峰.a、b、c为三个等间距的质点,d为b、c中间的质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质点a的振幅为2A
B.质点b始终静止不动
C.图示时刻质点c的位移为0
D.图示时刻质点d的振动方向沿-y轴
三、实验题
13.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精确测量密闭容器内液体的体积,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研究:如图所示,实验使用的长方体容器内部的底面积为,高为。在容器顶部镶嵌一个利用超声波测距离的传感器,该传感器测量时,默认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1)若传感器竖直向下发出超声波与接收到反射波的时间间隔为,可知容器内液面到顶部的距离为________,容器内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_;
(2)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传感器测量液面距顶部的高度与实际高度存在偏差,通过查资料发现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并获得下表中的数据。
温度 5 20 35 50
超声波速度 324 333 342 351 360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在环境温度为时超声波速度_________,若传感器测得液面距顶部的高度为,则实际液面距顶部的高度为_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4.(1)在利用发波水槽得到水面波形的实验中:
(1)下图为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图,a图样是水面波的________现象,b图样是水面波的________现象.
(2) 如图所示
用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来描述波的干涉图样,两列波的振幅都为10cm,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m/s和0.2m,C点为AB连线的中点.则图示时刻C点的振动方向________ (选填"向上”或“向下”),从图示时刻再经过0.25s时,A点经过的路程为________ cm.
四、解答题
15.如图所示为一简谐横波在时刻的波形图,从该时刻起,介质中的质点P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求:
(1)该波的传播方向;
(2)该波的波长、频率和传播速度;
(3)画出s时的波形图(至少画出一个波长)。
16.自行车匀速行驶中车轮绕轴转动的转速为,车轮的直径为.求自行车行驶速度的大小.
17.一振动片以频率f做简谐振动时,固定在振动片上的两根细杆同步周期性地触动水面上a、b两点,两波源发出的波在水面上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c是水面上的一点,a、b、c间的距离均为l,如图所示。已知除c点外,在ac连线上还有其他振幅极大的点,其中距c最近的点到c的距离为。求:
(i)波的波长;
(ii)波的传播速度。
18.某波源O沿y轴负方向开始振动,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该波以大小v=2m/s的传播速度先后到达M、N、P三点.某时刻(t1时刻)N点第一次出现在波谷,此时M点刚好位于平衡位置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再经过时间,P点第一次到达波峰.已知波长满足,M、N两点沿x轴方向的距离s=11m,该波的振幅A=2cm.求:
(1)N、P两点沿x轴方向的距离;
(2)M点从开始振动起到P点第一次到达波峰的过程中,M点运动的路程L.
参考答案:
1.A
【详解】A.在一个振动周期内,波向前传递一个波长的距离,故A正确;
B.在一个周期内,介质中的振动质点通过的路程是四个振幅,故B错误;
C.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波长等于相邻的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故C错误;
D.横波中相邻的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故D错误。
故选A。
2.A
【详解】A.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第一次揭示了自然界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故A正确。
B. 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定了引力常量,故B错误。
C. 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故C错误。
D. 两个天体之间的距离趋于零时,万有引力公式 不再适用,故D错误。
3.C
【详解】波的典型特征包括干涉和衍射。
A. 波的反射和折射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
B. 波的直线传播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 波的干涉和衍射与分析相符,故C正确。
D. 波的传播速度与分析不符,故D错误。
4.B
【详解】A. 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变,而波速会变化。故A错误。
B. 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波速不变,v=λf,波长与频率成反比,故B正确C错误。
D.振幅与频率无关,故D错误。
5.D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过程中,传播速度、频率以及波长均不发生变化;但其振幅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波的波长为,根据
可知该列波的周期为
又因为时位于坐标原点的质点从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运动,当时经历了1.5T,所以此时位于坐标原点的质点从平衡位置沿y轴负方向运动,结合图像可知B选项正确。
故选B。
7.D
【详解】因为B点距两波源距离一样,而两波源的相位相反,所以在B处叠加总是相互减弱。由振动方程可知,周期为
波长为
C距两波源的距离差为
而两波源的相位相反,所以在C点振动总是加强。
故选D。
8.D
【详解】A.由于波沿轴正方向传播,可以判断,此时质点向平衡位置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做加速运动,A错误;
B.根据波速公式可得
将波形向右平移,故在时刻质点在正的最大位移处,B错误;
C.由于波沿轴正方向传播,可以判断,此时质点向平衡位置运动,而此时刻质点正向远离平衡位置运动,故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C错误;
D.根据频率公式,可得
根据干涉的条件可以知道,若此波与另一列波相遇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则所遇波的频率为,D正确。
故选D。
考点:横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9.CD
【详解】因质点F的振动方向向下,由同侧法得,波的传播方向向左,此时质点H的振动方向向上,与质点F的振动方向相反.同理,此时质点B的振动方向向上,质点B要先到最高位置,然后再往下到平衡位置,所以质点C比B先回到平衡位置.又因为质点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故CD正确。
故选CD。
10.AB
【详解】A.P、Q两点关于波源O对称,此时P、Q两点运动方向相同,选项A正确;
B.该波波长为,周期为
再经过质点N刚好在波峰位置,坐标为位置,选项B正确;
C.该波的频率为2.5Hz,根据波发生干涉的条件知,能与该波发生干涉的横波的频率一定为,选项C错误;
D.波的频率与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选项D错误。
故选AB。
11.BD
【详解】ABC.实线波的波长为 λ1=4m,虚线波的波长为 λ2=6m,它们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的波速相等,由波速公式v=λf得:实线波和虚线波的频率之比为 f1:f2=λ2:λ1=3:2,两列波的频率不同,不能发生干涉现象.故AC错误,B正确.
D.波速为:v=λ1f1=4×3m/s=12m/s,则在t=s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 x=vt=2m=λ1=λ2,实线波单独传播时,在t=s时,x=9m处的质点到达波谷,振动速度为零.虚线波单独传播时,在t=s时,x=9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上,则根据波叠加原理可知t=s时,x=9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上.故D正确.
12.CD
【详解】AC、质点a和c是两列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遇点,两列波的振幅相等,所以a和c位移始终为0,即静止不动,故A错误,C正确;
B、在经过四分之一周期,两列波各向前传播四分之一波长,P波a处的波谷和Q波在c处的波谷刚好传播到b点,所以b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振幅为2A,为振动加强点,故B错误;
D、图示时刻,d点在P波的平衡位置与波峰之间,振动方向沿y轴的负方向,同时d点在Q波的波谷与平衡位置之间,振动方向沿y轴的负方向,所以d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的负方向,故D正确;
故选CD.
【点睛】两列频率相同的相干波,当波峰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时振动加强,当波峰与波谷相遇时振动减弱,据此分析.
13. 0.255 0.745 354 0.501
【详解】(1)[1]超声波传到液面时的时间
则距离
[2]容器内液体的体积

(2)[3]由题表中数据可知,温度每增加15℃,速度增加,则可知,温度每增加1℃,速度增加量
所以,当温度为40℃时,速度
[4]根据测量原理可知
而实际液面距顶部的高度
联立解得
14. 衍射 干涉 向下 100
【详解】(1) [1]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就是波的衍射现象,故图a说明发生了明显的衍射现象.
[2]当频率相同的两列波相遇时当波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振动加强,当波程差为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时振动减弱,使有的地方振动加强有的地方振动减弱,且加强和减弱的区域交替出现,故图b是发生了干涉现象.
(2) [3] B点处于波谷,A点处于波峰,波由B向A传播,此时C处于平衡位置,经过四分之一周期,波谷传播到该点,知C点的振动方向向下.
[4]波的周期
质点在一个周期内振动的路程等于4倍的振幅,经过0.25s时,走过的路程等于5倍的振幅,A点是振动加强点,
A=20cm

s=100cm
15.(1)沿x轴正方向;(2)4m:2.5Hz;10m/s;(3)见解析
【详解】(1)由公式,有
可知,时刻质点P向y轴正方向运动,根据上下坡法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2)由波形图得,波长。由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可知,故波的周期
则频率
则波速
(3)经过s,即经过个周期,波形如图所示
16.4.40m/s
【详解】车轮的直径为0.70m.即车轮半径为0.35m,周长是0.7πm,车轮绕着轴心每分钟转动120转,则经过的路程是
120×0.7π=84πm
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
84πm/分=4.40m/s
17.(i);(ii)
【详解】(i)设与c点最近的振幅极大点为d,则
根据干涉加强点距离差的关系:
所以波长为
(ii)由于受迫振动的频率取决于受迫源的频率由知,
18.(1) (2)38cm
【详解】(1)波源O沿y轴负方向开始振动和时刻N点第一次出现在波谷的过程中,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

则有:
,其中n=0,1,2,……
根据可知,s小于3个波长,则n=2,可解得:
则该波的周期为:
时刻N点第一次出现在波谷,再经过时间,P点第一次到达波峰,
则有:
解得:

(2)P点第一次到达波峰时,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则从M点开始振动后波传播的距离为:
则M点运动的时间为:
则M点运动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