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罗斯福新政 课件 (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课件 (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1 21:4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他是唯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年) ;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
(1882—1945年)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从繁荣到危机
(1929-1933年)
二、罗斯福新政
(1933年3月开始)
学习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从而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调整世界的统治秩序召开了哪些会议?形成了什么新格局又有何积极影响?
在法国:
在美国:
会议: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形成战后世界新格局。
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
经济空前繁荣(柯立芝繁荣)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空前繁荣,工业产量增长了近一倍,到了1928年,生产总值超过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一半,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约。
电冰箱
加州的汽车长队
洗衣机
繁荣的城市
材料二:1929年,美国的汽车产量为将近540万辆,平均每6人一辆汽车。
资本家陶醉于繁荣的美梦中!
但是他们看不到......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材料一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上升了55%,而他们的平均工资水平却只增加了2%。越来越多的财富聚集到少数人的手中,5%的人掌握了美国1/3的财富,绝大多数家庭挣扎在温饱线上或者连温饱水平都达不到。
劳动生产率增速快
工人工资
增速慢
生产
消费
生产
“过剩”
商品数量猛增
大于
消费能力低
直接原因:生产力不断提高,工人购买力不足,导致生产过剩
一、经济大危机(新政背景)
材料二 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美国人现在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任意款式……的福特汽车。”
材料四 1929年,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约翰J.拉斯科布:“假使一个人每周拿15美元用来购买优质普通股,那么,按每月400美元 的投资收益来计算,20年 后他将至少坐拥80000美元,这种收益会让他富起来。我坚信,任何人都能富起来,而且也应该富起来。
----[美]狄克逊.韦克特《大萧条:人类经济生活中最为凝重悲怆的画卷》
Q2:以福特为代表的资本家们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劳动生产率增速快
工人工资
增速慢
生产
消费
生产
“过剩”
商品数量猛增
大于
消费能力低
分期付款,银行借贷
刺激消费。
加剧生产过剩与实际消费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加剧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生产社会化,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意味着生产变成整个社会相互合作、分工、大型的生产。
生产社会化
社会生产的很多环节由资本家私人掌控,资本家盲目追求利润,偏爱某些行业,就将全部的生产资料与资金投入到该部门,这样,有些生产部门倒闭,有些生产部门却出现生产过剩。
生产资料私有制
当时有人想买大宗商品钱不够时,怎么办?
银行贷款
分期付款
不够还银行贷款,怎么办?
股票投机
赚钱还贷
购买更多商品
购买力提高
生活水平提高
促进生产发展
生产更多商品
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美国人现在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任意商品。
分期付款,股票投机,疯狂享受
加剧生产过剩与实际消费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其他原因:盲目分期付款,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票突然爆跌。
开始标志
黑色星期四
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人们狂叫着争先恐后地抛售股票,一天之内约有1289万股股票被抛售。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目瞪口呆地看着他们辛苦积攒的积蓄在股市蒸发。
股票交易所前
因股票暴跌跳楼的的股民
人们焦急的看报纸
市场
企业
民众
银行
生产
消费
贷款
信贷消费
生产
贷款
股市
投资
提供资金
生产
亏损
崩盘
破 产
失业
无力偿还
无力偿还
萧 条
倒 闭
股票贬值
经济大危机
1、繁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柯立芝繁荣)
2、繁荣背后的危机(经济大危机)
①时间:1929—1933年
②原因:
⑴生产力不断提高,工人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过剩
⑵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⑶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根本原因)
一、经济大危机(新政背景)
3、表现:
股价暴跌、工业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涨、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增加
4、特点:
5、影响:
一、经济大危机(新政背景)
低价售卖汽车
倒牛奶
资本家销毁咖啡
美国人流落街头,变卖家产
穷人艰难度日
资本家不惜销毁大量商品
无家可归的人
失业者排长队领取救济金和食品
我会三项技能,我会说三国语言,我已经有三年工龄了,我有三个孩子,我已经失业三个月了,我现在仅仅需要一份工作。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这是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3、表现:
股价暴跌、工业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涨、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增加
4、特点: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40%
外贸锐减 70% 69.1% 50% 48% 50% 66%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近3000万
时间长
范围广
破坏性大
5、影响:
一、经济大危机(新政背景)
抗议失业的示威游行
工人砸碎工厂的玻璃
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激化了社会矛盾经济大危机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面对来势汹汹的经济危机,当时的美国政府有何作为呢?
胡佛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胡佛总统实行放任自由的政策,加重了危机。美国人民讽刺总统无能,把各种衰败的景象都以“胡佛”命名。
经济危机时美国穷人住的棚户区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经济危机引起美国政治危机。
1933年3月
直接:摆脱经济危机。
根本: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目的:
2.时间:
4.特点:
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4.新政内容:
“我的朋友们,你们把钱存在银行里,银行并不是把这笔钱放在保险库里。银行是把你们的钱用于许多不同形式的投资,换句话说,银行把钱用来使工农业的轮子保持运转。…把钱存在重新开业的银行里比放在褥子底下更安全。”
——1933.3.12罗斯福第一次“炉边谈话”
恢复银行信用
① 整顿金融体系
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同时,由国会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突破口
节录材料: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 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②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防止生产过剩
中心措施
缓和了劳资矛盾
促进工业生产的复苏
《工资工时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
③调整农业政策
1933年,制定《农业调整法》并据此成立农业调整署,其措施为: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农民的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1935年的近70亿美元。
保证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的复苏
④推行“以工代赈”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改善了国家的基础设施、稳定社会,维护资本主义
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1935的《社会保障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人民生活得到保障,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危机 措施 作用
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整顿银行,
生产过剩 企业破产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工业的调控,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规定公平竞争,规定雇员有权组织起来谈判,制定最低工资和限制工时,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农产品 价格猛跌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
失业剧增 矛盾重重 兴建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运动场、公园、机场、桥梁等,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5.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恢复金融秩序和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复苏,缓和了劳资矛盾
调整农产品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促进农业的复苏
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扩大内需;改善了国家的基础设施
保障工人基本 权利,提高工人政治地位
整顿金融体系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调整农业政策
推行“以工代赈”
建立社会保障
探究活动: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以小组合作方式谈谈新政的影响、实质?
三、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生产恢复图
失业率下降图
积极影响:
1.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材料一】
三、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积极影响:
2.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深远影响:开启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干预经济的先河。——新政特点
【材料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 共同影响经济, 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
【材料三】“二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等,虽然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政府干预都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罗斯福新政能否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它的实质是什么,局限性是什么?
1837年——美国金融恐慌,第二合众国银行以票据维护自身稳定;
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银行贷款大量押在股市和债券;
1929-1933年——美国股市崩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87年——“黑色星期一”,由于中东局势紧张,华尔街出现崩溃;
2007-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
局限性: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70年代经济“滞胀”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
2020年美股四次熔断
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实质),
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局限:
思考:罗斯福新政能否彻底解决美国的经济危机?
有人说,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
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
他们是谁?
有何突出成就?
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①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适时调整经济政策;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相互借鉴学习;
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启示:
三、
罗斯福新政
1.背景:
2.时间:
3.目的
4.内容:
5.
经济危机引起美国政治危机。
1933年3月
直接:摆脱经济危机。
根本: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资产阶级改革
积极…… 局限性……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改革要从国情出发,制定适当的政策。
要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
特点/实质/手段/新在哪里
6.性质:
7.影响:
8.启示:
比较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
人物 当时解决的主要问题 重大事件 主要影响
华盛顿
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独立战争
使美国独立
林肯
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南北战争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罗斯福
摆脱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渡过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