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试卷》含部分答案(共三套)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试卷》含部分答案(共三套)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3-21 23:0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10分)
1、某企业为了清楚地表示出过去十年的产值变化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A.条形 B.折线 C.扇形 D.其他
2、表达一组数量的增减情况我们用下面哪种统计图( )。
A.条形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3、想知道蒜苗生长的趋势应该绘制(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4、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 )。
A.表示数量的多少 B.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C.表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5、要统计莆田市今年7月份的气温变化情况,选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A.条形 B.折线 C.扇形 D.无法确定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计10分)
1、:
下图是勤奋中学校办工厂去年工业产值增长情况统计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厂第四季度比第一季度增长12万元.( )
2、折线统计图包括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 )
3、比较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近十年教育支出的变化,应选复式折线统计图。( )
4、。
我们常用折线统计图反映温度的增减变化情况。( )
5、下图是三年级(1)班和(2)班同学参加课外小组情况统计图
三(1)班共有38人
三、填空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1、图是2011年永发水泥厂全年产量统计图
①这是________统计图.
②产量最高的是第________季度.
③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增产________ %,
④平均每月的产量是________万吨.
2、在统计图中,________统计图能反映各占总数的百分比,________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
3、王越家旅行期间行车情况统计图。

①王越家旅行共行了________千米。
②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________小时,途中休息了________小时。

4、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是:
①整理数据。
②画出纵轴和________,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________。
③根据________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________顺次连接起来。
④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________,并标出图例。
5、为了解某天气温的变化情况,使用________统计图比较合适。
四、做图题(每题3分,共计20分)
1、印刷厂和纸盒厂2016年各季度产值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2、印刷厂和纸盒厂2016年各季度产值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3、以下是小红和小明这几年的体重变化,如图:
年龄/岁
体重/千克 10 11 12 13 14
小红 31 33 39 42 45
小明 35 38 41 46 49
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4、这是六(1)班同学水果喜好情况统计表(见下表)
请按上表所述,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
5、某市2018年1~4月份的招商引资情况如下:
1月份计划招商1000万元,实际招商2000万元;
2月份计划招商2000万元,实际招商3000万元;
3月份计划招商3000万元,实际招商6000万元;
4月份计划招商5000万元,实际招商9000万元;
请根据以上数据完成统计图。
五、解答题(每题3分,共计10分)
1、根据提供的数据,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
2003年 人均纯收入10497
2004年 人均纯收入11167
2005年 人均纯收入12671
2006年 人均纯收入14436
2007年 人均纯收入15940
2、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结构完全一样吗?
3、下面是2000年至2004年某市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的人数统计表.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4、北京路小学五年级4班共有50名学生。这个班2002~2007年拥有电话和电脑的家庭户数如下表。
年份 项目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电 话 29 35 46 50 50 50
电 脑 11 15 18 24 38 45
预计未来拥有电脑家庭户数的变化
5、北京路小学五年级4班共有50名学生。这个班2002~2007年拥有电话和电脑的家庭户数如下表。
年份 项目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电 话 29 35 46 50 50 50
电 脑 11 15 18 24 38 45
预计未来拥有电脑家庭户数的变化
六、综合题(每题5分,共计10分)
1、下面是某市城市绿化情况变化图,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绿化量越来越________.
________增加的绿化量最多.
从________开始,绿化量趋于平缓.
2、看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这是________统计图。
二厂2009年的产值是2010年产值的几分之几?(最简分数)
一厂2007年的产值是2010年产值的几分之几?(最简分数)
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10分)
1、B
2、C
3、B
4、C
5、B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计10分)
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正确
5、正确
三、填空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1、
2、
3、
4、
5、
四、做图题(每题3分,共计20分)
1、
2、
3、
4、
5、
五、解答题(每题3分,共计10分)
1、
2、
3、
4、
5、
六、综合题(每题5分,共计10分)
1、略
2、略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试卷(二)
一、单选题
1.甲乙二人参加某体育项目训练,为了便于研究,把最近五次训练成绩分别用实线和虚线连结,得分如图所示,下面的结论错误的是( )
A. 乙的第二次成绩与第五次成绩相同 B. 第三次测试甲的成绩与乙的成绩相同
C. 第四次测试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多2分 D. 五次测试甲的成绩都比乙的成绩高
2.要反映当天气温变化情况,应选用(  )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3.A、B两地相距20千米,甲、乙两个同学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已知甲先出发,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和骑行的时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个。
①他们俩人都骑了20千米
②乙在中途停了0.5小时
③甲、乙两人同时到达B地
④乙追上甲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A. 1 B. 2 C. 3
4.为了反映一个病人一周体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A. 条形 B. 折线 C. 扇形 D. 以上都可以
二、判断题
5.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
6.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最后一步是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时间。 ( )
三、填空题
7.________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8.小明骑车到相距5千米远的书店买书,右图是他离开家的距离与时间的统计图。他在书店买书用去________分钟,返回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________千米。
9.小苗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在第________分钟至第________分钟的写作速度最慢;中间休息了________分钟。
四、解答题
10.1999年至2003年间,我国学生赴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5个国家留学的人数如下表.
(1)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年赴加拿大等5个国家留学的人数最少,________年的人数最多.
②2002年赴加拿大等5个国家留学的人数比2003年多________人.
(3)从统计图中你还能知道什么?
11.下面两个统计图反映的是甲、乙两位同学期末复习阶段数学自测成绩和在家学习时间的分配情况。
看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从折线统计图看出________的成绩提高得快。从条形统计图看出________的反思时间少一些。
(2)甲的反思的时间占学习总时间的________,乙的反思的时间占学习总时间的________。
(3)你喜欢谁的学习方式?为什么?
五、应用题
12.如图,是我市在4月20日一天中天气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回答.
(1)何时气温最低?
(2)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3)当天最高气温是多少度?
(4)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度?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解答】A、乙的第二次成绩是14,第五次成绩是14,正确;
B、第三次测试甲、乙的成绩都是12,正确;
C、第四次测试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多:14-12=2(分),正确
D、前两次甲都比乙低,此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统计图中实线表示甲、虚线表示乙,横轴表示次序,竖轴表示得分,根据各点的数据分别判断各个选项的说法即可.
2.【答案】 B
【解析】【解答】折线统计图不仅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所以要反映当天气温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
【分析】考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且能够根据它的特点和作用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折线统计图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答案】 A
【解析】【解答】解:①他们俩人都骑了20千米,说法正确;
②甲从0.5~1路程没变,说明甲在中途停了0.5小时,原题说法错误;
③甲、乙两人没有同时到达B地,相差0.5时,原题说法错误;
④乙追上甲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有:他们俩人都骑了20千米;甲在中途停了0.5小时;甲2时到达B地,乙2.5时到达B地;乙追上甲后,表示甲的折线在上面,说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4.【答案】 B
【解析】【解答】 为了反映一个病人一周体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B。
【分析】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二、判断题
5.【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 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种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解答即可。
6.【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最后一步是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时间,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①整理数据。②画出纵轴和纵轴,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③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顺次连接起来。④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时间。
三、填空题
7.【答案】 折线
【解析】【解答】解: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故答案为:折线。
【分析】折线统计图是运用高低的折线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8.【答案】 45 ;5
【解析】【解答】(1)从图中看出,小明在书店买书用去的时间为: =(小时)=45分;
(2)5÷( )=5÷1=5(千米/小时);
故答案为:45,5.
【分析】观察此图,可知横轴表示时间,单位小时,把1小时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小时,也即15分钟;纵轴表示路程;小明的行程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家骑车到相距5千米远的书店,用了小时,即45分钟;第二个阶段是在书店买书,用了小时,即45分钟;第三个阶段是从书店回家,用了1小时,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得小明从书店回家的速度即可.
9.【答案】 20;30;10
【解析】【解答】小苗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在第20分钟至第30分钟的写作速度最慢;中间休息了10分钟。
故答案为:20;30;10.
【分析】前10分钟写了100个字,第10分钟至第20分钟写了100个字,第20分钟至第30分钟写了50个字,第30分钟至第40分钟没写字,第40分钟至第50分钟写了150个字,第50分钟至第60分钟写了100个字,据此解答。
四、解答题
10.【答案】 (1)解:
(2)1999;2002;1000
(3)解:从1999年到2000年赴加拿大等5个国家留学的人数增多,从2000年到2001年赴加拿大等5个国家留学的人数没有变化,从2001年到2002年赴加拿大等5个国家留学的人数增多,从2002年到2003年赴加拿大等5个国家留学的人数减少,这五年赴加拿大等5个国家留学的人数变化较大.
【解析】【解答】解:(2)①根据折线上最低点可得1999年赴加拿大等5个国家留学的人数最少,折线最高点对应的是2002年,则2002年赴加拿大等5个国家留学的人数最多;
②8000-7000=1000(人).
故答案为:①1999;2002;②1000.
【分析】对于1题,根据统计表格中数据描出各点,再顺次连接各点即可;对于2题,根据折线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对应的年份即可解答,再用2002年对应的数据减去2003年对应的数据即可;对于3题,根据折线变化趋势进行解答即可.
11.【答案】 (1)甲;乙
(2);
(3)解:喜欢甲的学习方式。
因为甲善于反思,总结经验,学习效果好。
【解析】【解答】(1)从折线统计图看出甲的成绩提高得快。从条形统计图看出乙的反思时间少一些 。
(2)甲:3÷(5+4+3)=3÷12=
乙:2÷(5+5+2)=2÷12=
所以甲的反思的时间占学习总时间的, 乙的反思的时间占学习总时间的。
【分析】(1)直接看图解答即可;(2)反思的时间占学习总时间的几分之几=反思的时间÷学习总时间;(3)答案合理即可。
五、应用题
12.【答案】 (1)4点
(2)-8℃
(3)10℃
(4)18度
【解析】【分析】根据折线的高低决定气温的高低.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试卷(三)
一、单选题
1.能反映事物间变化趋势的统计图是( )
A. 条形统计图 B. 扇形统计图 C. 折线形统计图 D. 以上均可
2.画折线统计图的第一步是( )
A. 整理数据 B. 画出横纵轴
3.陈老师上午要上三节课.第一节课到三楼给四(1)班同学上数学课,第二节课到二楼给三(1)班同学上美术课,第三节课到四楼给五(1)班同学上数学课,上完三节课后才回到一楼办公室.下面哪一幅图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件事?( )
A. B. C.
4.劳义早晨离开训练地跑了30分,然后回到训练地喝水,又跑了30分后休息15分,再回到训练.下图( )比较准确的反映了他的行为.
A. B. C.
二、判断题
5.想表示两名同学5年中的身高变化情况,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较好.
6.下图是三年级(1)班和(2)班同学参加课外小组情况统计图
三(1)班参加摄影的人数是三(2)班的一半
7.下图是三年级(1)班和(2)班同学参加课外小组情况统计图
三(1)班共有38人
三、填空题
8.下图是小欧从家出发去森林公园玩的路程统计图,据图填空:
①此次行程,小欧一共花费了________。
②他在中途休息了________个小时。
9.________统计图能够表现两个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够表现两个量之间的差。
10.单式折线统计图用来表示________种数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________种数据。
11.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是先在格子图中________,然后把点用________顺次连接起来。
四、解答题
12.建华小学气象小组的同学7月10日这一天来学校测校园的气温,他们每隔1小时测一次,并将测得的数据画成了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上面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 纵轴表示什么
(2)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多少℃ 横轴上的1小格表示多少时间
(3)写出这一天下面时刻的气温:
7时的气温________;13时的气温________
(4)这一天几时气温达到最高值 气温是多少
(5)这一天从几时到几时气温上升幅度最大
(6)这一天从几时到几时气温没有变化
13.2002年下半年,南京地区月降水量情况如下表.
(1)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8月份降水量比7月份多________毫米;9月份降水量比8月份少________毫米.
(3)根据图中的信息.自己再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五、应用题
14.下图是深圳某公司一车间中三个小组男、女工人数统计图
此车间共有多少男工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解答】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数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所以能反映事物间变化趋势的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C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形象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表示出部分与总体之间的关系;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数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选择即可.
2.【答案】 A
【解析】【解答】整理数据是画折线统计图的第一步 【分析】考查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解决能力
3.【答案】 B
【解析】【解答】A、第一节课在三楼和第三节课的四楼等高,不符合题意;B第一节课到三楼,较高;第二节课到二楼,下降一层;第三节课到四楼,最高;第四节课到一楼,回到起点;符合题意;C第二节课在二楼比第一节课所在的三楼还高,不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题意,为了描述这件事,画折线图,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楼层,爬楼时,随时间高度在变大,下楼时高度变小,停留在楼上上课时,高度不变,即与横轴平行,不同的楼层,高度不同,体现在图上纵轴的数据大小不同.由此逐个解析,即可得解。
故选:B
4.【答案】B
【解析】【解答】符合劳义这段时间离训练地距离变化的是B。
【分析】离训练地的距离是随时间是这样变化的:(1)先离训练地越来远,到了最远距离的时候;(2)然后又回到训练地喝水,即与训练地的距离越来越近直到为0;(3)到训练地喝水有一段时间,所以有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为0;(4)然后再离训练地越来越远,直到达第一次的距(5)在第一返回的距离,休息15分钟,所以此时的折线是持平的;(6)休息后再返回训练地的距离为0。
故选:B
二、判断题
5.【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两名,身高变化情况,据此可以判断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较好。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三种统计图特点: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表示出数据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据的多少,还可以描述出其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可以显示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6.【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一班摄影的长度是二班的一半
【分析】考察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解决能力
7.【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一班的人数加起来为38人
【分析】考察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解决能力
三、填空题
8.【答案】2个小时20分;1
【解析】【解答】①横轴的时间轴中,1小时和2小时间有六个小格,每一小格代表的是10分钟,小明从1小时开始到横轴最后的3时20分,所以他一共用了2小时20分钟 ②图中横线的部分路程没有变,说明小明在休息,第一次他休息了两个小格的时间,是20分钟,第二次可以读出是40分钟,所以他一共休息了60分钟也就是1个小时
【分析】全面考察了折线统计图轴和图中折线所表示的意义
9.【答案】复式折线
【解析】【解答】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够表现两个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够表现两个量之间的差。【分析】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知,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般用于两者之间比较,主要作用还是看两者之间的工作进度和增长情况,据此解答.
10.【答案】一;多
【解析】【解答】单式折线统计图用来表示一种数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多种数据。
【分析】主要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的含义及其分类,折线统计图可以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两种,掌握其特点是关键。
11.【答案】描出各点;线段
【解析】【解答】根据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含义进行解答,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四、解答题
12.【答案】 (1)解: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
(2)解: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2度,横轴上的1小格表示1小时.
(3)28度;34度
(4)解:14时气温最高,36度.
(5)解:6时到7时.
(6)解:11时到13时.
【解析】【分析】观察统计图,根据横轴、纵轴上的数据及折线上的数据和折线变化趋势解答即可。
13.【答案】 (1)解:
(2)31;37
(3)解:11月份降水量比12月份多多少毫米?
76-29=47(毫米)
答:11月份降水量比12月份多47毫米.
【解析】【解答】解:(2)141-110=31(毫米),141-104=37(毫米)
故答案为:31;37.
【分析】对于1题,根据统计表格中数据找出各点,再顺次连接各点即可;对于2题,用8月份降水量减去7月份降水量即可,用8月份降水量减去9月份降水量即可;对于3题,根据统计图写出文字表述题,再解答即可.
五、应用题
14.【答案】解:80+110+140=330
答:此车间共有330名男工
【解析】【分析】考察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