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第六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碾米
B.淘米
C.洗菜
D.酿酒
2.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下列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3.一些物质的近似pH为:泡菜3.4、苹果汁3.1、西瓜汁5.8、鸡蛋清7.6,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泡菜 B.苹果汁 C.西瓜汁 D.鸡蛋清
4.下列化学符号正确的是
A.1个一氧化碳分子:Co B.2个碳酸根离子:2
C.3个亚铁离子:3Fe3+ D.4个氢原子:H4
5.建筑材料有砖、钢筋、水泥、生石灰、大理石、PVC 塑料(聚氯乙烯)等。对上述一些建 筑材料主要成分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铁—单质 B.氧化钙—氧化物 C.碳酸钙—酸 D.砖—混合物
6.“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7.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移走蒸发皿
C.倾倒液体 D.稀释浓硫酸
8.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食醋除水垢 B.用洗洁精清洗油污
C.用汽油清洗油渍 D.用稀盐酸除铁锈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
B.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C.带电的微粒都称为离子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10.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是( )
A. B.
C. D.
11.“节能减排,我有责任”。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节约原则的是
A.甲学生用白色点滴板替代试管,进行酸、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
B.乙学生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
C.丙学生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先点燃酒精灯,再去组装仪器
D.丁学生做完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后,把多余的金属回收
12.下列图示中能表示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 )
A. B. C. D.
13.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表:
食物 苹果 葡萄 牛奶 玉米粥
pH 2.9-3.3 3.5-4.5 6.3-6.6 7.2-8.0
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食用上述食物中的A.葡萄 B.苹果 C.玉米粥 D.牛奶
14.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①X+酸→盐+水,②X+水→碱,则X是( )
A.Fe2O3 B.NaOH C.CaO D.CO2
15.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试剂(括号内的物质)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稀盐酸) B.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无色酚酞)
C.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水) D.硬水与软水(食盐水)
1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一组是
选 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将水加入浓硫酸中配置成稀硫酸,将镁 条置于其中 有气泡产生 Mg 是活泼金属
B 验纯后,将纯净氢气直接在空气中点燃 产生淡蓝色火焰 氢气可以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
C 向一未知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无色未知溶液中一定有Cl﹣
D 向一未知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无色未知溶液中一定有
A.A B.B C.C D.D
二、多选题
17.小琪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黏住塑 料片的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她加入的物质是
A.硝酸铵 B.食盐
C.生石灰 D.氢氧化钠固体
三、单选题
18.有关 2CO+O22CO2 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D.2g 一氧化碳和 1g 氧气反应生成 2g 二氧化碳
四、多选题
19.常温下,将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各 5g 分别放入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产生的现象相似的是
A.CaO、NaCl B.CaCO3、BaCO3 C.FeCl2、Fe(NO3)2 D.NaOH、NH4NO3
20.取一滤纸条,等间隔滴 10 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 同时放人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氨水的 pH 小于 7 B.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
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D.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等
五、单选题
21.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小明同学分别取少量的该固体进行了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该固体最可能是(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检测水中加入该固体前后的pH 固体不溶解,液体pH几乎没变化
检测盐酸中加入固体前后溶液的pH 固体溶解,无气体放出,溶液pH增大
固体灼烧状态下,通入纯净CO 固体质量减轻,尾气中只检测到CO与CO2
A.金属单质 B.金属氧化物 C.碱 D.盐
22.取实验室中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稀盐酸,绘制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OA段没有发生任何反应
B.C点的溶液的pH=7
C.C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D.B点表示加入的盐酸与原溶液中的溶质恰好完全反应
六、填空题
23.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3个钾原子__________。
(2)2个氮分子__________。
(3)4个镁离子_________。
(4)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___________。
七、简答题
24.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解答:
(1)将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说明_____;
(2)硬水在加热或久置时,会产生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实验室中可用适量稀盐酸除去热水瓶壁上的水垢,写出其中一个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若装白磷的储罐起火,可以用水灭火,也可以用沙土填埋灭火.其中用沙土填埋灭火的原理是_____.
八、填空题
25.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_。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②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将 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
26.判断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说法下的横线上划“√”,在错误说法下的横线上用化学方程式举出一个否定的例子:
(1)化合反应一定要加热才能发生 ______。
(2)置换反应的产物中一定有化合物_________。
(3)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________。
九、实验题
27.下图是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回答(假设甲、乙两组药品混合前质量均为 m 前、混合后质量均为m后):
(1)甲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 ,甲组药品混合前、 后质量关系为:m 前>m 后,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该实验若试剂不变,应如何改进此装置_________;
(2)乙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乙组同学认为实验成功,甲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
(3)使用上述实验装置,请你选择另外方案进行实验,既有明显现象又能达到实验目的,所选的药品可以是_______和________ (填化学式)。
28.请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
(2)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NH3),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填装置编号)。
(4)收集氨气时应选用D装置,把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槽中,观察到集气瓶内有大量红色液体进入。根据上述信息总结出氨气的性质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回答两条即可)。
十、填空题
29.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B 利用红磷燃烧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只写一个)。
(3)C 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中,该操作将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十一、科学探究题
30.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Cl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HCl ;猜想三:有NaCl和NaOH;猜想四:有NaCl、HCl和NaOH。
(2)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3)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 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AgNO3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AgN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液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_____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Cl 溶液中有HCl 溶液中有HCl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中存在 两处明显错误 ,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4)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
(5)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十二、计算题
31.如图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葡萄糖由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要把10g这种葡萄糖溶液稀释为2%的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__.
32.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步骤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计算原混合物样品中CaCl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通过计算还可以获得的数据有 (填序号)
A.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B.反应后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实验装置的总质量
D.混合物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B
4.B
5.C
6.B
7.C
8.B
9.C
10.D
11.C
12.D
13.C
14.C
15.C
16.B
17.CD
18.B
19.BC
20.AD
21.B
22.D
23.(1)
(2)
(3)
(4)
24.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Mg(OH)2+2HCl=MgCl2+2H2O 隔绝氧气
25.(1)天然气
(2) 置换反应 1:1
(3)
26.(1)CaO+H2O=Ca(OH)2(合理即可)
(2)√
(3)Ca(OH)2+CO2=CaCO3↓+H2O(合理即可)
27.(1) 左边烧杯内有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天平指针会向右偏转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从反应容器中逸出,使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变小
把烧杯换成密闭容器
(2)氯化钡和硝酸钠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 NaCl(合理即可) AgNO3(合理即可)
28.(1) 试管 分液漏斗
(2)
(3)A
(4) 易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小
29.(1) 防止生成的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2)红磷不足(合理即可)
(3)偏大
30.(1)
(2)猜想四##四
(3) 氢氧化钠##NaOH 产生大量气泡
(4)将pH试纸直接伸入溶液中
(5)硝酸银和氯化钠、盐酸均能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含HCl
31. 三##3 40% 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10g×5%=(10g+x)×2%,x=15g。
32.(1)4.4
(2)解:设原混合物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则原混合物样品中CaCl2的质量为12g-10g=2g
答:原混合物样品中CaCl2的质量为2g。
(3)AB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