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2 09:21:42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导入新课】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第79页、第416页。
【概念解析】
任务一:变法改革与富国强兵
【时空观念】
【纲要链接】商鞅变法P11北魏孝文帝改革P29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P52【基础夯实】名称内容意义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问题1:你认为教科书在表述以上变法和改革时,为何首先说明的是当时的社会状况?
【探究活动】
问题1:为何教科书在表述以上变法和改革时,首先说明的是当时的社会状况?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材料二问题2:根据材料二学者专著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问题2: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2页。
问题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主要内容。
问题3:概况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主要内容。
问题4:分析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2页
【学术动态】
任务二: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
【时空观念】
【纲要链接】
洋务运动P97
戊戌维新运动P102
“新政”P108
问题5:根据材料四、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变法的背景。
“明定国是”诏书
【探究活动】
问题5:根据材料四、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变法的背景。
问题6:根据教材P24“历史纵横”,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P24思考点)
问题6: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P24思考点)
任务三:中国道路与道路自信
【时空观念】【纲要链接】【探究活动】
问题7:毛泽东是如何分析当时国家的形势的
问题7:毛泽东是如何分析当时国家的形势的
问题8:根据材料九,结合教材P26“学思之窗”、P27“历史纵横”,简述改革开放决策诞生的原因与目前所取得的成就。
问题8:简述改革开放决策诞生的原因与目前所取得的成就。
阅读教材P28“学习拓展”,谈谈改革家应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学习拓展】
【课堂小结】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班级: 姓名: 学号:
任务一:变法改革与富国强兵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
两晋南北朝时期,由西部和北部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明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材第22—23页
问题1:你认为教科书在表述以上变法和改革时,为何首先说明的是当时的社会状况?
材料二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问题2:根据材料二书籍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继位后,全盘推行汉化。他模仿汉族王朝的礼仪,建太庙、祭祀孔子、养国老;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设立太乐宫,议定雅乐,除去郑、卫之音,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通过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封建的统治思想及理论,北魏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问题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主要内容。
问题4: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任务二: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
材料四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数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4年)
材料五 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光绪“明定国是”诏(1898年)
问题5:根据材料四、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变法的背景。
问题6:根据教材P24“历史纵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任务三:中国道路与道路自信
材料六 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从发展的观点看,这并不坏。穷就要革命,富的革命就困难。科学技术水平高的国家,就骄傲得很。我们是一张白纸,正好写字。……将来我们国家富强了,我们一定还要坚持革命立场,还要谦虚谨慎,还要向人家学习。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问题7:毛泽东是如何分析当时国家的形势的
材料七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我们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
——邓小平在1978年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问题8:根据材料七,结合教材P26“学思之窗”、P27“历史纵横”,简述改革开放决策诞生的原因与目前所取得的成就。
学习拓展:阅读教材P28“学习拓展”,谈谈改革家应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