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2.词四首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2.词四首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2 20:31:5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九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12词四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教学目标 理解《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当时作者的特殊心情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理解《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当时作者的特殊心情,先要理解词意,创作背景,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需要教师在学生和作者作品之间搭建桥梁,让学生感同身受,有一定难度。
难点分析 学生对收复失地和恢复中原的志向和壮志难酬的悲愤难以理解,高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
教学方法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感悟作者内心的踌躇满志和壮志难酬。 2.通过引导和点拨,搭建学生与作品之间的桥梁,感同身受体验诗人的心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读了本词,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心理感受吗? (愤慨、抑郁、壮志难酬、时光不再、失望、愤懑)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知人论世 辛弃疾(1140-1207),出生在金人占领的山东,出生时距离北宋败亡已13年,祖父辛赞曾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沦陷区人民的痛苦生活更加深了辛弃疾对金人统治的憎恨。 1161年,辛弃疾21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辛弃疾率两千人起义,后参加了耿京的起义军,当得知叛徒张安国谋杀耿京,投降金人后,他义愤填膺,组织50名壮士,突袭驻有5万大军的金兵大营,活捉张安国,并押回健康,斩首示众。这一传奇式英雄事迹盛传一时,轰动南宋朝野,辛弃疾率众投奔南宋王朝。 南来后,辛弃疾一再奏表进言,主张北伐抗敌,乾道元年给孝宗上《美芹十论》,但朝廷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对他总是起而又黜,罢而又用。他则一贯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不论出仕或归隐,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政治军事主张,但由于政敌的排挤陷害,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 1181年辛弃疾罢官,退居上饶赋闲20年,他给居室起名“稼轩”,并以此为号,创作了一系列激越奋发的诗词作品,形成了他的创作巅峰,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207年,朝廷为借用辛弃疾的威望来挽救危机,诏命他为兵部侍郎,可是辛弃疾已经卧病在床,不久溘然长逝。 难点突破:你觉得辛弃疾是一个怎样的人?(壮志难酬,遗憾一生。有报国志却无报国门。) 创作背景 这首词当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之时。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 陈亮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历代诗余》卷一百十八引《古今词话》:“陈亮过稼轩,纵谈天下事。亮夜思幼安素严重,恐为所忌,窃乘其厩马以去。幼安赋《破阵子》词寄之。” 难点突破:在你失意的时候,有个志同道合的人出现,你是否会迫不及待地敞开心扉,诉说衷肠呢?会说些什么呢?应该是你心中念念不忘的事吧。 走近辛弃疾 1、夜深人静,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挑灯”,又“看剑”。所为何事? 2、“醉里挑灯看剑”承接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何等意气风发!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乐曲。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敌人落荒而逃,溃不成军。 5、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何等壮哉! 6、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是梦境。何等凄凉何等悲壮! 难点突破:你觉得辛弃疾心中最放不下的事是什么? (建功立业、收复失地、杀敌报国、雪靖康耻、志未伸发已白) 点拨: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同样处境的陈同甫。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预设: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仔细阅读,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预设: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说说你的理解。 预设: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极勇猛雄健;从感情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看壮丽而不纤巧。 “可怜白发生!”这句诗在词中起何作用,请从结构上和内容上加以赏析。 结构上:画龙点睛,与首句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内容上:使感情一落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回到现实与中间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有志报国志不伸的悲愤。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情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破阵子》一词中,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极度愤慨和悲伤”,请结合这首词作简要分析。 预设: “醉里挑灯看剑”是现实生活的写照,醉酒之时,词人还在灯下抽出剑来仔细端详。表明词人虽隐居乡间,但心中仍在忧虑国事,不忘杀敌立功的愿望。 第二句领起虚境,接下来写梦境中,军队召唤战士出征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战士们壮行、点兵、出征、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情景,表现了词人意气风发、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可怜白发生”一句为实境,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之中。呼应首句,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以沉痛的感慨有力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小结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当时作者的特殊心情 1、(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梦境中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 2、“可怜白发生”,包含着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