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件:选择性必修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复习课件:选择性必修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2 09:5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程标准:
了解各个历史阶段世界各地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对人类文化变迁的影响,以及人口迁徙和移民社会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问题。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印欧人,是大约6000年以前,生活在今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的乌克兰平原(或称东欧平原)上的原始民族,是今天欧洲人和印度人的共同祖先。
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①迁徙地域范围广;
②持续时间长;
③以武力征服;
④形成多种新的民族;
⑤对区域文化发展影响深远。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时间 区域 影响
BC17世纪—BC13世纪末 赫梯帝国 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
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时间 区域 影响
BC6世纪—BC4世纪末 波斯帝国 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数次入侵希腊。在波斯帝国统治下,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波斯帝国统治下的不同地区的人
时间 区域 影响
BC2000左右 古代希腊 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时间 区域 影响
BC600年 左右 古代印度 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造成地区的动荡、文化的浩劫,摧毁了旧的文明。
②通过征服和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
③促进了先进制度的确立与先进技术传播。(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带到了印度)
④促进了不同种族、区域之间交流,推动文化的融合。(在波斯帝国统治下,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印度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了重大影响)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到了公元前500年,欧亚范围内大规模的古印欧人各部落的迁徙浪潮终于渐渐平息,而此时的欧亚大平原已经被古印欧人的迁徙完全改变了面貌,从印度河流域直到不列颠岛,古印欧人唤醒了横跨东西上万公里的土地,将那里带入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些游牧的诗人们在不经意之间,创造了安纳托利亚文明,吠陀文明,古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古意大利文明,古日耳曼文明和凯尔特文明。整个欧亚大陆从此真正意义上走出了蒙昧时代。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基础整合:
移民特征 流向、特征 引发的文化认同
印欧人:
古代的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
起源东欧平原;未掌握农耕技术,为食物只能游牧、迁徙;马拉战车;
印欧大陆广泛迁徙,时间长达千年;或征服或融合,形成不同的区域文化;
①进入小亚细亚,形成赫梯人;掌握冶铁技术,一度鼎盛,因为战争衰落;
②进入伊朗高原,形成波斯人;建第一个跨三洲帝国,促使西亚北非希腊文化交流;
③进入巴尔干,形成希腊人;西方文明源头,文史哲、建筑突出;
④进入印度河恒河,形成雅利安人;马铁带到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是重要文化符号;
⑤进入西欧,形成凯尔特人;进入中欧形成斯拉夫人;
⑥进入北欧,形成日耳曼人;后南下建法兰克王国;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一次入侵到公元前6世纪时就已经结束了。在扩大了文明区域之外,在亚欧大陆的北部,仍然有许多逐水草而生的游牧民族,他们还没有进入文明状态。例如在秦汉帝国的西北边境的匈奴人,在罗马帝国东北边境的日耳曼民族,以及在中亚草原上的阿兰人、大月氏等。他们在两个大帝国之间广阔的草原上来回游动,哪边衰弱而有利可图,他们就往哪边倒;哪边强盛了,他就向相反的方向游动。由于秦汉帝国不断地向西扩张,不断地主动攻击匈奴,所以使得匈奴掉头逃窜。结果呢,就引起整个亚欧大草原上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赵林《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时间 时间 原因
公元前2世纪—2世纪 中国:匈奴势力强大,不断扩张。大月氏人西迁,建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 欧洲:日耳曼南迁 游牧势力强大不断扩张;农耕文明吸引性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日耳曼人希望通过战争取得荣誉和财产,因此有明显的迁徙和扩张倾向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时间 时间 原因
3世纪— 6世纪 中国:北方匈奴内迁,转相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其他民族也逐渐迁徙到中原,促进中国北方民族大交融;部分北方居民南迁; 欧洲:日尔曼人进入罗马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中国:民族进一步交融;北方战乱
欧洲:罗马帝国衰落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时间 时间 原因
7世纪—8世纪中期 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8世纪中期,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阿拉伯统一后对外扩张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亚欧游牧民迁徙的原因有哪些?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亚欧游牧民迁徙的影响有哪些?
(1)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2)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3)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日耳曼人灭掉西罗马帝国,建立起一系列国家。
融合东西方文化的阿拉伯文化;中古西欧,融合日耳曼因素、罗马因素和基督教因素所形成的的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拜占庭文化保存、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
游牧世界农耕世界造成一定冲击的同时,也有利于两个世界的交流,特别是相对落后的游牧世界学习吸收先进农耕世界的文化。例如:南北朝到隋唐中国文化新气象。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基础整合:
移民特征 流向、特征 引发的文化认同
匈奴人:
古代的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
蒙古草原;游牧;不断南下;
燕然勒功后北匈奴西迁引发月氏西迁和日耳曼人南下;南匈奴南迁融入华夏;
①大月氏西迁,建贵霜帝国(55-425);
②窦宪燕然勒功后,北匈奴西迁,南匈奴南下融入华夏;
③日耳曼人南迁,灭西罗马帝国,建法兰克王国;
④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乱华,民族交融;北民南迁;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4世纪中后期,通到向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城。奥罗修斯记载了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说过的一段话。阿图尔夫这样说道:
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桀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的情况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
—摘译自《反异教徒历史七书》
根据上述材料,想一想:阿图尔夫最初对罗马帝国是什么态度?后来为什么会发生转变?
态度:否定,希望用哥特人的制度文化来取代罗马的制度和文化。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转变原因:经济生产方式由游牧转向农耕;意图笼络人心、巩固统治;罗马帝国的制度文化相对先进。
问题探究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 —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结合相关史事,看看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是如何相互学习的。
中国历史上对北方游牧民族往往抱有偏见,记录多否定。
不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农耕民族向游牧民族学习的重要例证。同时,北朝时期,入主中原的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羯、氐等在建立政权之前,无不学习汉文化,并且在统治中学习中原制度,任用汉人为辅臣,最终基本汉化,显示了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学习的一面。
埃及人从入侵者那里学会使用马和马拉战车,并利用战车的机动性进行对外扩张。
在罗马帝国,日耳曼人入主西罗马帝国后,接受基督教,并且以基督教主教为顾问和官员,也学习罗马法。
最重要的是,这些入主农耕地区的游牧或半游牧民族,后来基本都转向农耕和定居生活,接受了被征服地区的制度和文化。日耳曼人进入西罗马帝国以后,带来了亲兵制度和村社,有助于西欧封建社会的兴起。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学习拓展
  在古代,除游牧民族的迁徙外,农耕民族也会因多种原因迁徙。公元前8一前6世纪,希腊人广泛移民于地中海周边地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等地后,大批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向那里移民;罗马共和国时期,众多罗马人去了意大利其他地区和行省。中国古代,大批汉人陆续从北方迁往南方,形成今天分布在江西、福建、广东和台湾等地的客家人。
  阅读相关论著,想一想:农耕民族迁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移入地的文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农耕世界民族迁徙的根本原因是土地不足和土地占有的不平等。不过具体原因多种多样。公元前8一前6世纪,希腊人的迁徙是由于巴尔干土地不足;亚历山大以后的移民是马其顿人希望通过迁徙组建军队,控制更广大的东方,并利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充任官职;罗马共和国迁徙部分是为了缓解内部因土地占有不平等造成的矛盾,同时希望通过移民控制战略要地,输出罗马文化,方便进一步扩张;中国秦汉时期的民族迁徒实边是战略需要,后来中国北方的移民进入江南是因为西晋末年以及随后中原的战乱。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对移入地的影响:希腊人、罗马人把他们的文化输出到地中海世界各地;在中国,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2023·浙江诸暨高三12月考试·28)(15分)人口迁移为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既有游牧民族的迁徙,也存在着农耕民族因多种原因进行的迁徙。大概从公元200年到500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最先被殖民的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上的印第安人甚至难觅踪影……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间……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在此期间,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2023·浙江诸暨高三12月考试·28)(15分)人口迁移为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既有游牧民族的迁徙,也存在着农耕民族因多种原因进行的迁徙。大概从公元200年到500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最先被殖民的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上的印第安人甚至难觅踪影……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间……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在此期间,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3—6世纪的中国为例,论证“既有游牧民族的迁徙,也存在着农耕民族因多种原因进行的迁徙”,并回答亚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试举两例“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文字方面的成就,并回答人口迁移对美国文化产生的影响。(5分)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匈奴、鲜卑、氐和羌等逐渐迁徙到中原;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2分)
影响: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2分)
成就:玛雅人的玛雅文字;阿兹特克人的图画文字。(2分)
影响:传统的印第安文化受到严重冲击;形成以欧洲文化主流、多元文化并存的美国新文化;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3分)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中国历史上的9次大移民,影响深远!
永嘉之乱,晋室南迁,中原汉族南下江南、湖南、湖北。
安史之乱,中原涂炭,河南、河北、陕西的汉族居民南下江淮,西入川。
靖康之耻,天子蒙尘,金兵南下,高宗南渡,中原居民大规模南迁。
明初洪洞大槐树移民,从山西南部向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中原地区的大规模移民。
明末清初的30年战乱,四川被祸最惨。
粤、闽等沿海居民的下南洋。
晋商和陕北居民的走西口,形成了今天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汉族人口。
山东、河北、河南的闯关东,形成了今天东北的多数居民。
抗日战争时期河南人沿陇海铁路的西北大移民。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主要是游牧民族的迁徙;主要在亚欧大陆间展开;促成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和发展;
总体特征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2022年湖北武汉高二校联考期中)下图为战国时期到汉武帝时期中国北方农牧业分界线的变化示意图(线以北是游牧区,线以南是农耕区)。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汉武帝时期( )
A.统一封建王朝的建立
B.北方边患危机的解决
C.移民实边政策的推行
D.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到汉武帝时期中国北方农牧业分界线向北扩散,这是因为汉武帝时代,北伐匈奴,复取河南地后,从内地迁去近百万的汉族人民安置在北部沿边诸地,设置了大批郡县,C项正确;统一封建王朝的建立是汉高祖,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北方边患危机的解决,排除B项;民族交融的日益增强与北方农牧业分界线的变化无关,排除D项。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2022年浙江金华高二浙江金华第一中学校考期中)从公元一世纪左右开始,以犍陀罗地区为中心,建立起来一种 混合着东西方丰富而精美元素的古代印度佛教艺术。如下图所示,犍陀罗佛教造像有着完美的身材比例,卷曲的头发,面部表情平静优雅,身上披着厚重的褶皱法衣。与这种艺术形成有关的事件是( )①亚历山大东征 ②贵霜帝国的建立 ③蒙古西征 ④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解析】亚历山大东征,最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犍陀罗佛教造像兼有印度和希腊风格,和亚历山大东征有关,犍陀罗艺术主要指贵霜时期的佛教艺术而言,①②正确,A项正确;犍陀罗佛教造像风格,与蒙古西征、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无关,排除③④,排除BCD项。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2022年山东高二校联考期中)公元前130年,大月氏征服南方的大国大夏,并把大夏国土和人口分别给予五个部族,每个部族的首领被称为"翕侯"。公元前1世纪初,五翕侯中的贵霜翕侯邱就却消灭其他翕侯,统一了大月氏和大夏故地,建立起贵霜国。贵霜帝国的建立( )
A.促进了中亚的民族交融 B.助推了人口迁徙的潮流
C.阻断了丝绸之路的商贸 D.造成了严重的难民问题
【解析】据材料“公元前1世纪初,五翕侯中的贵霜翕侯邱就却消灭其他翕侯,统一了大月氏和大夏故地,建立起贵霜国”,可知贵霜帝国的建立在中亚建立了统一的政权,有利于民族交融,A项正确;材料中只是提到贵霜帝国建立的过程,并未提及人口迁徙,排除B项;贵霜帝国的建立,使得丝绸之路中段在一强大帝国的管理下畅通,排除C项;难民问题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项。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2022年湖南岳阳高二统考期中)如图所列四枚古钱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形制与钱文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 )
A.民族交融的加强 B.冶铁技术的进步
C.抑商政策的演变 D.征税方式的变化
【解析】依据材料图示信息,可以看出秦朝的货币和唐朝的货币,在货币制造方面结合中国“天圆地方”的文化进行创制,而契丹和西夏的货币形态与中原王朝货币有一定的相似性,体现了其对中原文化的学习,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都是货币,不能看出冶铸技术的进步,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是货币的形制,不能反映抑商政策,征税方式的变化,排除CD项。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2022年湖南衡阳高二校考期中)日耳曼人攻入罗马后,对罗马的城市、工商业、文化等采取“一概排斥”“付之一炬”的态度。与此同时,日耳曼人的入侵推翻了罗马的奴隶制,在西欧逐步确立了封建制。这反映出日耳曼人的迁徙( )
A.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强大帝国 B.造成了先进文明中心的暂时倒退
C.导致古典文化在西欧的全面消失 D.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劳动技术
【解析】材料体现了日耳曼人攻入罗马后,对罗马的城市、工商业、文化等采取“一概排斥”“付之一炬”的态度,这说明日耳曼人的迁徙使罗马文明被毁,造成了先进文明中心的暂时倒退,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日耳曼人的迁徙造成了先进文明中心的暂时倒退,没有体现其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强大帝国,排除A项;导致古典文化在西欧的全面消失,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日耳曼人的迁徙造成了先进文明中心的暂时倒退,没有体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劳动技术,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