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件:选择性必修3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复习课件:选择性必修3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2 09:5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课标要求:
了解各个历史阶段世界各地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对人类文化变迁的影响,以及人口迁徙和移民社会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问题。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现代社会的移民与全球化的关系。
【时空观念】认识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
【史料实证】探究20世纪以来世界移民的发展历程。
【历史解释】认识从苦力移民到精英移民对人类社会的不同影响。
【家国情怀】使学生认识现代移民与多元文化的关联。
核心素养:
移民:移民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从居住地迁往其他某一地区长期或永久定居的人。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是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类型人口迁徙的结果。人口迁徙是一个长期的、普遍的历史现象,其类型、规模、结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地区各不相同,由此而形成各种类型的移民生活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经济全球化)
(战争、冲突等政治因素)
现代移民的成因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第一部分
一、经济全球化
回顾《纲要》下的有关内容
1、概念: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2、发展历程:
新航路开辟(开端)——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形成)——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快速发展)
以市值(价值)论,苹果无疑是全球最大的企业,市值长期稳定在2万亿美元以上,换算为人民币后超过17万亿,相当于上海4年的GDP,甚至可以入围全球十大经济体之列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回顾《纲要》下的有关内容
问题思考: 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原因
①根源: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发展,生产力快速进步;
②交通通讯技术进步;
③各国市场经济体制普遍建立,跨国公司等的推动;
④冷战结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也改变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二、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在此阶段,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地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二战夺走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这样,欧洲便成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目的地之一。对此,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并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
——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政策研究》
1、背景:
①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分工深化,生产国际化加强
②区域间经济利益的差异以及交通、通讯发展
③发展中国家政策鼓励推动
④跨国公司发展以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加强
⑤战后经济迅速发展,发达国家劳动力短缺。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劳动力大规模全球流动开始于二战后”的原因。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加强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二战后全球劳动力流动方向
2、劳动力流动的方向
(1)二战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
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
西欧、北美和大洋洲
原因:二战后主要欧美国家需要进行经济重建工作,吸引大量劳动力流入。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
非洲 中东;
亚非 日本等新兴工业国家
原因: 西亚沙特、科威特等海湾国家
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腾飞; 日本等
新兴国家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3)20世纪90年代,
东欧 西欧、北美。
原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导致东欧地区社会动荡,劳动力大量外流;西欧、北美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材料 全世界的国际移民 (外籍人口 )由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 ,期间年增长率达1.9%。国际迁移人口事实上是在不断上升的由1965—1975年的 1.2%上升到1975—1985年的2.2%和1985—1990年的2.6%。不过到1990年 ,国际迁移人口也仅占世界总人口的2.3%。然而他们的分布在地区间很不平衡。1990年发达地区国际迁移人口占其总人口的 4. 5% ,发展中地区为 1. 6% 。这一比例在大洋洲为 18% ,西亚为11% ,北美为 8.6% ,欧洲传统的市场经济国家占6%以上。
——《世纪之交的全球人口问题》邬沧萍 陈卫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①人口迁移数量不断增多,占世界总人口的数量低。
②人口迁移分布不平衡,主要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迁徙。
③劳动力结构变化,迁移人口从体力劳动向知识精英转变。
④世界人口结构变化,发达国家上升,发展中国家下降。
3.劳动力流动的特点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劳动力的流动方向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及其转移情况
三、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的变化
1、原因:
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②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2、表现:
(1)20世纪50—70年代 劳工迁移
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2)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精英迁移”(高素质人才转移)。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3、结构演变趋势:
劳动力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迁移人口从体力劳动向知识精英转变。
等级 申请条件
EB-1 具有特殊才能,并享有国家级或国际级声誉的杰出人才、教授、研究人员、跨国公司高管等
EB-2 有非凡能力的高学位人士,申请人需有硕士学位或学士学位兼有5年专业相关工作经验
EB-3 专业人士、工人获得美国雇主长期的就业许可,获得劳工卡
EB-4 特殊职业移民(宗教、外交等),需雇主提交申请
EB-5 向美国商业投资50-100万美元
美国“绿卡”申请条件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说说中国吸引海外人才磁力渐强的原因
2015年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
重新成为中国公民
2021年韩国奥运冠军
林孝俊加入中国国籍
天才混血少女谷爱凌
加入中国籍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人才需求旺盛;政府对人才政策不断进行调整,为其提供各方面的便利;中国较为稳定的环境的吸引。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思考点: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演变对人口迁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素养和劳动岗位的分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影响到劳动力的流动方向和社会分层,因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升形成的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在科技创新和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四、现代世界人口迁徙的影响
材料:硅谷最成功的就是技术移民的政策,硅谷大概将近37%实际上是外籍人士,非美国国籍,但是这里面外籍人士,中国人大概占三分之一,印度人大概占三分之一。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承
2000年 2012年
白人 50.9% 40.7%
亚裔 38.7% 50.1%
非洲裔 2.8% 2.3%
拉丁裔 4.6% 4.2%
其他 3% 2.7%
素养提升
美国硅谷高科技从业人员的结构统计表
国际人口流动是一把双刃剑,给迁出国与迁入国带来双重影响。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1、现代世界人口迁徙积极影响:
①对提高人口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
②促进了迁入国经济的发展。
③在人口增长和就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⑤国际移民参与所在国的政治生活,进而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2、现代世界人口迁徙消极影响:
①对迁出国(发展中):造成了人力及人才资源的流失,进而可能会影响迁出国的经济发展。
②从迁入国(发达):增加公共设施负担和管理难度,带来难民问题、非法移民问题和跨国移民犯罪问题。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难民的困境与救助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第二部分
一、难民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1、难民的含义:
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因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的人。又没有得到收留国合法身份的移民。
材料三 截至2017年底,全球有6850万人因战争、暴力冲突与迫害被迫逃离家园。这一数字相当于泰国的总人口,比前一年增加今300万人,比10年前增加50%。以全球人口比例计算,每110人中就有1人被迫沦为难民。输出难民最多的国家是叙利亚,其境外流徙的难民高达630万人,其次是阿富汗、南苏丹、缅甸等。
——编译自联合国难民署《2017年全球趋势报告》
材料二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2、形成的原因:
①政治因素:国际难民问题成因中的政治因素主要指政治迫害、人权问题与武装战争冲突等。
②经济因素: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造成的贫富两极化、粮食短缺与金融危机等。
③社会因素:自然灾害、人口爆炸、社会动荡、民族冲突矛盾等。
材料:二战一结束,首先离去的当然是来自欧洲的犹太难民。他们感谢上海这个“诺亚方舟”使自己免遭纳粹毒手,但他们毕竟只是把上海看作临时避难地,并无长期居留的思想准备。
——潘光、周国建《二战后在华犹太人研究》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3、难民主要来源地:
(1)二战前主要是欧洲;
(2)二战后主要是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4、处境:
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
“世上最大的悲痛莫过于失去祖国。”这是一位古希腊诗人对难民悲惨境遇发出的慨叹。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过去60多年来,全世界约有7500多万人因战乱、灾害等原因被迫离开家园。非洲和中东是世界上输出难民最多的地区。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二、难民的救助
1、背景:
难民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艰难;为了保护难民的基本人权,国际社会作出了相应的努力。
2、联合国解决难民问题的措施
(1)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署” 。
(2)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3)1966年,通过了《关于难民地位的协定书》。
(4)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
联合国难民署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迫害、驱赶犹太人。在二战之前和期间共屠杀了近600万犹太人。
卢旺达部族冲突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躲避纳粹德国的迫害,大批欧洲犹太难民辗转来到上海。其中,许多人凭借的是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签发的“生命签证”。二战时上海接纳了至少25000名犹太难民。2007年,在当年犹太难民集中居住的虹口区,建立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纪念馆搜集了大量与犹太难民相关的文物,并建立了犹太难民数据库。馆中还有一面以“拯救”为主题的名单墙。上面刻有目前搜集到的13732个曾经居住在上海的犹太难民的名字。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材料一 截至2017年底,全球有6850万人因战争、暴力冲突与迫害被迫逃离家园。这一数字相当于泰国的总人口,比前一年增加近300万人, 比10年前增加50%。以全球人口比例计算,每110人中就有1人被迫沦为难民。输出难民最多的国家是叙利亚,其境外流徙的难民高达630万人,其次是阿富汗、南苏丹、缅甸等。 ——编译自联合国难民署《2017年全球趋势报告》英文版
3、结果:
(1)仍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
(2)国际社会要实现让世界不再有难民这一终极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4、影响:
(1)难民给流入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安全问题;
(2)影响到当事国之间的关系和有关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
(3)在世界局势中增添了动乱因素,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材料二 世界难民总数6850万
——整理自联合国难民署2018年6月19日报告
叙利亚
缅甸
南苏丹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阿富汗
材料一 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不久前接受德国《世界报》采访时表示,随着难民大量涌入欧洲,民粹主义上升,欧盟面临“消亡”的危险。舒尔茨表示,欧盟内部有多股力量企图将欧盟分裂,其后果将是惨重的,因为这将导致一个“民族主义的欧洲,筑起边境高墙的欧洲,使欧洲大陆倒退回过去”。
材料二
(1)问题:①逐年增加;②民粹主义抬头;③不利全球化。
(2)解决策略:
①减少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②建立国际性援助机构建立制度保障;
③加强国际合作;
④帮助难民重建家国回归本国;
⑤有条件国家合理接受安置难民;
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⑦保护自然环境等等。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目前难民所存在的问题,对解 决难民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第三部分
一、移民社会与移民文化
1、形成背景:
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这些移民社会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2、移民社会的典型国家
美国和新加坡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典型)
劳动力移民
知识精英移民
各类难民
现代社会的移民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世界各地移民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
新加坡是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二、移民社会多元文化代表
1、移民社会的典型国家——美国
(1) 美国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的变化:
总体趋势:由欧洲移民居多,发展到以亚洲、拉丁美洲移民居多。
①美国建国之前移民主要来自英国,土著遭到驱赶和屠杀。
②20世纪初,移民主要来自欧洲,部分华工被迫来到美国。
③20世纪中后期,欧洲的移民减少,拉美的移民超过欧洲,亚洲移民数量增多。
④20世纪末,以拉美和亚洲移民为主。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2)特点:
①以欧洲文化为主流
②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其显著特征
据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统计,当时来自欧洲的移民结构为:英格兰人占60.14%,苏格兰人占8.1%,爱尔兰人占9.5%,德意志人占8.6%……
1901-192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85%,来自亚洲的和来自拉丁美洲的均占4%。
1961-197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33%,来自亚洲的占13%,来自拉丁美洲的占39%。
1981-199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10%,来自亚洲的占38%,来自拉丁美洲的占47%。
——摘编自余志森主编《美国多元文化研究》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3)影响:
①积极影响:
“美国化”使外来移民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文化认同,有利于保持美国社会的稳定;族群和文化的多样性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创新的活力。
②消极影响:
多元化使美国社会的文化认同始终存在着不同族群间的矛盾与冲突;
移民犯罪增加,加深国内矛盾。
2020年,美国“白人警察跪杀黑人”事件及所引发的暴动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材料 美国文化不仅包容和吸收文化上与之接近的欧洲各国的新教徒,也同样接受了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与之不同的欧洲各地人民。经过长期的相互调适,最终产生了新的认同感。者就是所谓的“熔炉”模式。……二战后,美国的移民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来自拉美、亚洲的移民取代欧洲人成为多数。不同种族要求自己的文化得到承认和尊重,多元文化并存的呼声越来越高。过去对少数民族移民的贬损或笼统的称谓正在被反映多元文化理论的称谓所取代。
——刘智《美国文化的移民特征》
【问题探究】 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也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拼盘”。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从文化认同的视角谈谈你的看法。
(1)问题:不同民族之间存在文化认同问题
(2)理解:
“大熔炉”:反映美国存在自建国以来形成的美利坚民族的统一性和美国主流文化的一体性。(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是美利坚民族的核心价值和民族凝聚力所在)
“大拼盘”:反映美国族群关系长期存在深层次矛盾,随着美国移民结构变化和欧洲移民比例下降,美国主流文化内涵变化,多元化凸显,由此对美国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构成挑战。
结论:移民的多源性决定了美国文化的多元性,但是多元性是建立在认同主流文化的基础上的。因此要在维护主流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发展多样性的文化。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2、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
——新加坡
(1)原因:
政治: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经济:①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
②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马六甲海峡海运繁忙,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
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洋和太平洋航运沟通的最重要通道,也是东亚、大洋洲国家和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地区航运的必经之地,被誉为海上航运的“生命线”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2)人口构成:
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超过70%,其次为本地的马来族,还有近10%的印度裔移民。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新加坡在语言教育上坚持“英语+母语”的双语教学,即在学校教育中,英语作为主要的教学媒介用语,承担大部分科目的教学,而母语作为各族学生的必修“母语“课程和文化德育课程语言。……它打破了单一族群教育体制,少年儿童从小懂得接受多元化的社会和制度;它从根本上保证了各族学生能够享有同等教育资源,同时能够学习他们的母语和文化,让“多元”文化的“各元”不至于失根。……新加坡式英语……让多元的新加坡人找到了共同体的感觉。
——赵泽琳《“多元”族群与“一体”公民——新加坡多元族群治理与公民意识塑造》
(3)文化特征:
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表现:
①语言: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
②宗教信仰: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③建筑: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
传统文化活动: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多元”族群、“一体”公民
国旗:红色表示四海一家和人类平等,白色象征纯洁,新月象征国家的永恒和长存,五颗白色五角星象征民主、和平、进步、 正义及平等。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佛牙寺龙华院
(佛教)
马里安曼兴都庙
(印度教)
詹美回教堂
(伊斯兰教)
如果想近距离体验新加坡的丰富文化,不妨沿着桥南路 (South Bridge Road) 漫步。詹美回教堂 (Masjid Jamae) 、马里安曼印度庙 (Sri Mariamman Temple) 和新加坡佛牙寺龙华院及博物馆均拥有结构独特的建筑和精美内饰,是新加坡多元宗教的写照。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节日 所属族群
元旦 全民
春节 华人
耶稣受难日 基督徒/欧亚人
国际劳动节 全民
卫塞节 佛教徒
开斋节 马来—穆斯林
新加坡国庆节 全民
哈芝节 马来—穆斯林
屠妖节 印度族
圣诞节 基督徒/欧亚人
新加坡部分法定节日安排
红色表示四海一家和人类平等,白色象征纯洁,新月象征国家的永恒和长存,五颗白色五角星象征民主、和平、进步、 正义及平等。
在国旗的基础上,盾徽左侧狮子代表“狮城”新加坡,右侧金虎表示马来西亚。国徽基部用马来语写着“前进吧,新加坡”
尊重文化差异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2019年5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素养提升: (家国情怀)
面对文化多元的态度
(1)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遇时,人们往往从自身的文化视角、用自己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事物,有时会导致彼此误解与冲突。
(2)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经验和智慧。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呼唤人们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
(3)面对多样的文化,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
流动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体力劳动者的流动
难民类型:战争难民、经济难民、自然灾害难民
产生:二战前的欧洲;二战后的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处境: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
解决:联合国难民署
美国的移民文化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知识精英的流动
双刃剑,给迁入国和迁出国
带来双重影响
本课思维导图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基础整合:
现代的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
移民特征 流向、特征 引发的文化认同
总体特征: 主动
移民
流向发达国家或产油国等;蓝领为主转向白领为主(精英流动);
美国形成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移民文化;花园城市新加坡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难民;
战争贫困灾难等产生难民;来源于二战前德国、现中东、非洲、东南亚等;
挑战: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机遇:联合国难民署1951年公约及扩大公约适用范围;联合国大会决定“世界难民日”;虽国际社会人道救助,但难民逐年增加;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转向以白领(精英)流动为主;难民不断增加,影响世界稳定;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图1、图2、图3是人类三个历史时期(公元前3千—1千年、16—20世纪、二战后)的人口大迁徙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12分)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图1:人口迁徙发源自东欧平原,迁徙范围西起欧洲,东到印度。这与古代印欧人的迁徙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1为公元前3000——1000年。
图2:人口从北非、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向西欧、北美、大洋洲等地区迁徙。这与二战后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全球劳动力市场形成,西欧、北美、大洋洲等地区从北非、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吸收大量劳动力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2为二战后。
图3:人口主要从欧洲向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地区迁徙。这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开始疯狂殖民扩张和掠夺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3为16——20世纪。
(2021·湖北高考)1960 年,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发表小说《动荡》。小说主人公奥比在伦敦街头遇到可以用本部族语言交流的尼日利亚人时感到高兴,为与不同部族的尼日利亚人只能用宗主国语言英语交流而感到羞耻。作者通过该情节表达了对于
A.民族文化认同的忧虑
B.殖民经济霸权的批判
C.国家日渐开放的欣慰
D.大国政治对抗的不满
A
【解析】
据材料“用本部族语言……感到高兴,用宗主国语言……羞耻”可知,奥比形象诠释了非洲传统文化与殖民文化的内在矛盾,表达了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忧虑,故选A项。
高考真题训练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2016·全国Ⅱ卷高考·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表2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
高考真题训练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①数量不断增加;
②范围不断扩大;
③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④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高考真题训练
(2016·全国Ⅱ卷高考·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
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
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时期 人口迁徙 阶段特征
古代
近代
现代
印欧人迁徙;匈奴引发大月氏人西迁;南匈奴南迁;匈奴西迁引发日耳曼人南迁;
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冲击;
迁徙在欧亚大陆间展开;
形成不同的区域文化;
殖民扩张;
黑奴贸易;
欧洲移民、华工、华侨
流向新大陆(美洲大洋洲);人口迁移以殖民扩张为主,黑奴贸易、移民为辅助;工业革命后黑奴贸易废止,被华工等取代;新大陆的文化被毁灭;形成新的欧洲主导的文化;
劳力全球性流动;
难民增加;
流向发达国家;精英流动;促进文化交流、交融;难民影响世界稳定;
单元整合: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