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二节 海水“晒盐”
第一课时 海水晒盐和溶解度
学习目标
1.知道海水晒盐的原理。
2.了解结晶的形式。
3. 记住溶解度的概念,知道溶解度的四要素,能举例说出溶解度的意义。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4.了解溶解度的表示方法,能依据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度,能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得相关信息。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盐田法”(太阳能蒸发法)
1.在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是将海水完全蒸干吗?
交流共享
母液:“苦卤”
不是
2.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液体叫什么?
思考
1.母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2.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呢?
含有
饱和溶液
3.为什么不把溶液完全蒸干获得更多的食盐呢?
1.资源浪费
2.食盐中含有杂质
活动天地
玻璃片上的溶液吹干后,玻璃片上留下少量白色固体
1. 蒸发水分 根据溶液中是否出现未溶解的食盐固体来判断,如果有固体出现,则说明溶液已经达到饱和状态
2.(1)气候温和(2)光照充足(3)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
结晶: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食盐晶体
硫酸铜晶体
硝酸钾晶体
明矾晶体
二、溶解度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定状态(达到饱和)
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应该控制的条件有:
定温度
定溶剂的量
三、溶解度的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溶解度四要素:1.一定温度
2.100 g溶剂(水)
3.饱和状态
4.单位:g
一定温度下
饱和状态
溶质质量
100g溶剂
(2)20℃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31.6 g硝酸钾。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
(1)20℃时,100 g水中溶解31.6 g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
你理解一下:
请你来找茬,看看缺什么
1.20℃时,10 g食盐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 g。
2.100 g水中溶解了36 g食盐刚好达到饱和,所以食盐的溶解度是36 g。
3.在20 ℃时,100 g水里最多溶解了33.3 g氯化铵,所以20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3.3。
4.在20 ℃时,100 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里含硝酸钾24 g,则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4 g。
饱和
温度
单位:g
100 g水
从量上理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深入探究
1.20℃该溶液中:
m溶质:m溶剂:m溶液= : : .
2.求20℃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20℃将20 g氯化钠固体加入50 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是 ,溶质质量分数是 。
9
25
34
26.7%
68 g
26.7%
36g
100g
136g
36g
100g+
136g
=
36g
36g
×100%
×100%
=
26.7%
36g
100g
=
18g
50g
+50g
18g
=
68g
S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S
100g+
×100%
.
.
.
.
溶解度/
g
200
100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温度/℃
.
硝酸钾
.
.
.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3.3
31.6
20.9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四、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溶解度曲线
1.表格式
1.
Ca(OH)2
观察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总结一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增大
不大
减小
2.从溶解度曲线上还能获取的信息
(5)确定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1)查询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2)比较不同物质在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
(3)判断各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趋势
(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比较不同物质在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
t
S
0
A
B
P
t1
t2
交点:
t1温度下,A、B溶解度相等。
大于t1温度时,A的溶解度大于 B溶解度。
A
B
C
曲线上的点B:
表示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恰好饱和。
曲线上面的点A:
是饱和溶液,且有未溶解的物质。
曲线下面的点C:
是不饱和溶液。
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
温度/℃
溶解度/g
溶液状态的判断
蒸发结晶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溶解度/
g
200
100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温度/℃
NaCl
KNO3
31.6
169
适用范围:KNO3
适用范围:NaCl
结晶方法
结晶方法
(2)降温结晶。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____的物质,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转小
(1)蒸发结晶。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____的物质,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转大
(5)确定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t
S
0
A
B
P
t1
t2
(NaCl)
KNO3
(KNO3)
NaCl
-------降温结晶
-------蒸发结晶
1.如图,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溶液是______溶液;
2.B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0℃时,a的溶解度___ b的溶解度(填“>”“<”或“=”)
80℃时,a的溶解度为85 g
饱和
a,b两物质在60 ℃时,溶解度相等为52 g
>
不饱和
饱和
A
.C
B
4.C点对于a物质是_________溶液,
对于b物质是______溶液。
请你试一试
.
.
.
0.01g
1g
10g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不)溶
五、溶解性的判断
根据20℃物质的溶解度
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六、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溶解度
概念
溶质质量
饱和状态
一定温度
100 g水
表示
溶解度曲线
结晶
溶解性
定量表示
蒸发结晶
降温结晶
盘点收获
达标检测
1.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
B
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丙
B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