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
教材先给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例1,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展示了小组同学对长方体的物品观察操作、填表交流、讨论总结,逐步概括出长方体特征的学习过程。这里只是说明长方体的特征,不是下定义。例2,研究长方体棱的特点。展示了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探索长方体的12条棱之间的关系,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特点,能运用长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其合作意识和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认识其长、宽、高。
【教学难点】
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多媒体课件、一对一平板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2、仔细观察长方体,你发现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长方体的人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
(1)用手摸一摸,感知长方体的外形特点 。
(2)观察长方体,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3)汇报交流:
长方体中平平的这一部分叫做长方体的面。
长方体中面与面相交的线段叫做它的棱。
棱和棱的交点叫做它的顶点。
2.小组活动:
拿几个长方体的物品来观察,并将小组同学的发现填在下表中。
3.汇报交流:
(1)探讨长方体的面的特点。
这是长方体的左面和右面;这是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这是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
长方体一共有6个面。
把长方体的左面向右移动,移到长方体的右面的位置,可以看到这两个面完全重合;把长方体的前面向后移到长方体的后面的位置,可以看到这两个面完全重合;把长方体的上面向下移到长方体的下面的位置,可以看到这两个面完全重合;这说明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形的面完全相同。
(2)探讨长方体棱的特点
(3)探讨长方体的顶点。
生:长方体有8个顶点。
4.总结长方体的特点
(1)长方体有6个面。
(2)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2个是正方形)。
(3)相对的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
(4)长方体有12条棱。
(5)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6)长方体有8个顶点。
长方体就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5.学习长方体的长宽高
小组活动:用细木条、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根据制作过程,思考: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6.汇报交流:
7.小结: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等。
(3)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中的4条相对的棱互相平行,长度相等。
8..牛刀小试:
判断对错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2)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3)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相等。(× )
(4)长方体的6个面不可能是正方形。 (×)
(5)长方体的12条棱中,长宽高各有4条。 (√)
(三)课堂练习
谈话:同学们,你们学得怎么样了?我们一起到智慧乐园挑战一下自己吧!有没有信心呢?
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工人叔叔要在工人俱乐部的四周装上彩灯(地面的四边不装)。已知工人俱乐部长90m、宽55m、高22m,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
(四)拓展提高。
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80厘米,其中长是10厘米,宽是7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小组讨论交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长方体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等。
3.相交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