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和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质数、合数、偶数、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会运用质数和合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方法,并验证自己的结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23 30 47 52 33 71 85 97 98
2.怎样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呢?
我们知道奇数和偶数的含义,那如果奇数加偶数,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加奇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加偶数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该问题。
设计意图:上新课前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回顾一下相关的旧知识,以作为新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二、探究新知
出示: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和呢?
(一)阅读与理解
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是要求我们对哪些方面作一些探索?
生:题目让我们对奇数与偶数的和做一些探究。
师:想一想,我们可以把题目中的问题怎样表示?
生:
(二)分析与解答
注:这两个图片是微课缩略图,通过列举和图示的方式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用于预习或复习或课堂播放使用。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微课“【知识点解析】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1.探究“奇数+偶数”的奇偶性。
师: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奇数+偶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生1:列举法。
我随意地找几个奇数与偶数,加起来看一看,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5,7,9,11,…
偶数:8,12,20,24,…
奇数+偶数:5+8=13,7+12=19,9+20=29,11+24=35,…
和都是奇数,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办法吗?
生2:图示法
我用奇数和偶数的特征来判断。
因为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所以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仍余1,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师:我们还可以用画图来直观地表示。
2.探究“奇数+奇数”“偶数+偶数”的奇偶性。
师:根据前面地学习,我们小组利用“列举法”和“图示法”进行讨论,判断“奇数+奇数”“偶数+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生1:我们采用列举法。
生2:我们采用图示法。
小结:“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三)回顾与反思
师:刚才得出的结论正确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们可以找一些大数再试试。
师:你还有其他方法吗?你觉得哪种方法好?
设计意图: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适时地组织讨论,就是在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巩固练习
1.30名学生要分成甲、乙两队。如果甲队人数为奇数,乙队人数为奇数还是偶数?如果甲队人数为偶数呢?
解析:因为“奇数+奇数=偶数”,所以当甲队人数为奇数时,乙队人数也是奇数;因为“偶数+偶数=偶数”,所以当甲队人数为偶数时,乙队人数也是偶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2.用“偶数”和“奇数”填空:
偶数+( )=偶数 偶数×偶数=( )
( )+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 )
奇数+( )=偶数 奇数×( )=偶数
解析:根据有关性质,两个偶数的和为偶数,两个奇数的和为偶数,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和为奇数;两个偶数的积为偶数,两个奇数的积为奇数,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积为偶数。除了直接利用性质以外,还可引导学生用数据代入法进行分析和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3.1+2+3+4+5+…+119+120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解析:1到120有120个数,其中有60个奇数,60个偶数。60个奇数的和是偶数,60个偶数的和是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四、课堂小结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