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期六校第一次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C(3分)(“是为了证明西方戏剧情节是不容怀疑和增减的”错,根据原文“西方的戏剧注
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
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可知,材料一引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排演《奥赛罗》的例
子,是为了证明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
2.D(3分)(A.“与客观现实没有什么关系”错,根据原文“但这种逼真不是在对现实的细
节摹仿得惟妙惟俏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
给观众看”,可见是“无中生有”地表现出的是现实情境。因此与客观现实是有关系的。B.“因
为中国观众看戏,主要是看演员的表演能力,所以老练的观众对那些最代表名演员表演能力
的折子戏专场更有兴趣,百看不厌”错,原文是“中国观众到剧场里去看戏,与其说看戏曲故
事,不如说看演员能力。老练的观众常常不以戏曲故事作为看戏的选择,而以某一个演员的
演技作为看戏的选择”。可见,选项强加因果。C.“中国戏剧舞台上一般不会借助实物来布
景”错误,原文是“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并非不借助实物布景。)
3.D(3分)(A.前句说的是表演时间的“虚实相生”,后句是空间“虚实相生”。这是民间关
于皮影戏的总结描述,形容表演形式灵活多样,都是表演时的虚实相生,即表演效果,并非
舞台空间。B.说的是表演的唱腔之美,表现音乐效果,使用比喻修辞,化虚为实,但并非
舞台空间。C.就是说用历史来教育现在的人,就是以史为鉴,说的也是表演的认知功能或
作用,不属于舞台空间。D.“三五步”“六七人”都是实,“遍行天下”和“百万雄兵”是虚。这是
一个夸张的虚拟化场景,描写戏台情况,属于舞台空间,说明了中国戏剧舞台空间“虚实相生”。
故选 D。)
4.(4分,每点 1分)
①材料一在结构上纵向展开论证,由理论到演出再到观赏,层层递进;
②开篇直接提出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在理论上迥然有别的观点;
③接着论述由于理论上的差异,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
④再论述由于中西舞台表演的不同,造就了欣赏的异趣。
5.(4分,每点 2分,写出 2点即可满分)
①中国的戏曲注重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通过演员“穆桂英”与“丫
鬟”的表演,表现出推杯换盏、分外忙碌的场景。
②中国戏曲重在看演员的能力,舞台上没有宾客,观众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到演员“穆桂英”
与“丫鬟”身上。
③中国戏曲舞台不重逼真的布景,重在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观看时要重点关注演员“穆桂
英”与“丫鬟”举止间体现出的情感。
1 4
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6.B(3分)(“体现故事的写实性”错,《起死》是作者从《庄子》《至乐》篇的寓言故事里演
绎出来的,不是写实。)
7.C(3分)(“表明庄子有着辩证的是非观”错,结合注释可知,体现了庄子的“无是非观”。)
8.(6分,每点 2分)
①讨要衣服的情节贯穿始终,“衣服”成为贯穿全文的重要线索,也推动故事情节不断发展。
②庄子满口“可有可无”的相对主义哲学,却因为要面见楚王,不愿意将自己的衣服送给杨大
蔽体,体现出其追求名利、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形象。
③作品以“衣服”为媒介,展现了庄子言行自我矛盾的“唯无是非观”,体现出对庄子装腔作势
的嘲笑,无情揭露和批判了自私虚伪的唯无是非主义思潮。
9.(6分,每点 2分)
①在人物上,作品以戏谑、漫画的方式,故意扭曲人们对历史上庄子的认知,重塑了一个滑
稽、虚伪、可笑的庄子形象;
②在情节设置上,作品通过描写在现实世界不可能发生的奇诞事件,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与
现实的闹剧;
③在语言描写上,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庄子和汉子之间发生的事件的细节,设置了庄子与杨
大逻辑混乱的对话,体现了小说的荒诞性。
10.D(3分)(句意: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梁
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不能用”的主语
是宣王,“适梁”的主语是孟子,因此在“不能用”后断开,排除 AC;“不果所言”此处的“果”
作动词,意思是“认为……有成效”,故“所言”作“果”宾语,在其后断开;人名前后一般停顿,
虚词“则”前一般停顿。据以上分析排除 B。)
11.C(3分)(“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不正确,“孝”是孝顺父母,“悌”是友爱兄弟。)
12.B(3分)(“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错误,未直接地批评,而是从施行仁政就会让百姓主
动归顺,不必引起战争的角度来委婉告知。)
13.(1)(4分)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不夺得国君的地位不会满足。从来没有讲求
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没有讲求义的人却轻慢君王的。(“后”“先”意动用法;“餍”,满足;
“遗”,放弃,抛弃。关键字各 1分,句意 1分)
(2)(4分)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若”,你;
“寿”,祝酒;“因”,趁机。关键字各 1分,句意 1分)
14.(3分,每点 1分)孟子建议梁惠王在治国方针方面,对百姓施行仁政;在物质生产方面,
省刑罚、薄赋税、深耕易耨;在教育方面,要修养孝悌忠信的品德。
2 4
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参考译文】:
甲
孟轲,是驺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
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梁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
远离实际。当时,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
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
面向东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
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
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
共七篇。在他之后,出现了学者驺子等人。
乙
孟子拜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有利
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
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
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
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
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不夺得国君的地位不会满足。从来没有讲求仁的人却抛弃父
母的,从来没有讲求义的人却轻慢君王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
梁惠王说:“晋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
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这里;西边又割给秦国七百里地;
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
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
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
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
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
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请大王不要怀疑!”
丙
孟子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不去害人的善良之心,这个世道上的
仁德就可以用不完了。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和穿墙偷盗之心,世间的义也就用不
完了。”……所以说:孟子的道理开始于非常粗浅的常识,而在精密之处又达到极点。充满天
地之间,传播于四海之内外,而毫厘之间的细微事物都有所论述。呜呼,这正是他能够成为
亚圣孟子的原因!后世研究孟子的人,不研究其他的方面,也必须重视这一领域。
3 4
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15.A(3分)(“情调急转,用‘高卧’一词表明诗人内心的闲适”理解错误,“高卧应是指诗人
闲居乏味的生活,这也刚好与诗歌上下文情感氛围融为一体”。)
16.(6分,每点 2分)
①这四句都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手法。
②颔联两句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城边的老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渲染了萧瑟、
凄寂的气氛,表达对杜甫的无尽思念。
③颈联两句叙事抒情。鲁地酒薄不能让我沉醉,齐地的歌声也空有其情,诗人交代薄酒、歌
声不能消愁,无法忘忧,衬托出思念之情的深重。
17.(6分,每空 1分)
(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浴乎沂,风乎舞雩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18.(3分,每空 1分)
①丰富多彩 ②巧夺天工 ③源远流长
19.在“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上,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4
分,第一处错误,句子缺少主语,将“使”删掉;第二处错误感受缺少宾语,在“非遗文化”之
后,加上“的魅力”。2处错误各 2分。)
20.(6分,每句 2分,意思对即可)
①有的人则倾向于在下午或晚上活动
②不太适应现代社会的作息时间表
③与“早晨型”的人相比
21.(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1分)。将“夜晚型”生物钟的人比作“猫头鹰”,猫头鹰昼伏夜出、
惯于夜行,“夜晚型”生物钟的人常常作息偏晚,一到下午或者晚上就十分活跃,(1分)两者
习性相仿,构成比喻,生动形象,直白易懂,又富于趣味(1分)。
22.(4分)“××刺客”是指一些外表普通、未明码标价的高价商品,就像刺客一样具有隐藏性,
在结账时以远超预期的价格突然“刺”消费者一剑,既使其钱包受损,又让其心理受到了伤害。
23.(60分)本题侧重考察学生对“英雄”的理解。考生要在文章中体现出对“英雄”和“青年”
之间关系的思考。什么样的人能称得上是英雄,青年要成为什么样的英雄,青年如何才能成
为英雄……都是可谈之处。
要注意,文章不能只是素材和华丽辞藻的堆砌,一定要有真情实感、要言之有物。
参考标题: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秉承英雄精神,助力华夏腾飞》
《以身许国岂邀名,英雄本色照星空》
4 4
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