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昌吉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23 09:3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疆昌吉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一、选择(16×3=48分)
1.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
B. 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C. 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 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2. 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的是
A. B. C. D.
3.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澄清透明的酸性溶液中:、、、
B. 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
C. 碱性溶液中:、、、
D. 在pH<7的溶液中:、、、
4.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与过量的NaOH溶液:
B. 用KSCN溶液检验某溶液中含有:
C. 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D.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过量二氧化碳:
5.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有沉淀析出,加入HCl能放出气体的是
A. Na+、、Ca2+、Cl- B. Ba2+、K+、OH-、
C. H+、Fe3+、、 D. Mg2+、Na+、Cl-、
6. 在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不正确的是
A. B.
C. D.
7. 已知下列反应:(Ⅰ);(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Ⅰ中是氧化剂 B. 反应Ⅱ中发生氧化反应
C. 还原性: D. 氧化性:
8. 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①MgSO4溶液;②饱和澄清石灰水;③Fe2(SO4)3稀溶液;④Ca(HCO3)2溶液;⑤饱和NaCl溶液;⑥CuSO4溶液
A. ①③④⑥ B. ①②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①④⑤⑥
9. “氯气对水一心一意,水偏弄成三分四离”其中“三分四离”指的是新制氯水中的七种微粒。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的是
A. 新制氯水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有氯气分子和存在
B. 向新制氯水中加入饱和溶液,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有HClO存在
C. 向新制氯水中加入饱和溶液,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HCl
D. 久置氯水黄绿色消失,且产生气泡,该气泡说明氯气分子从溶液中逸出
10. 下列有关铁、铁矿石与铁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自然界中,不可能有游离态铁存在
B.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Fe2O3俗称铁红
C. FeO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迅速被氧化成Fe2O3
D. 铁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Fe3O4、Fe2O3、FeO都是碱性氧化物
11. 下列关于金属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在空气中不易锈蚀
B. 氧化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氧化铝为碱性氧化物
C. 铝常温下能与盐酸、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相同物质的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相同
1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的电子式:
B. 次氯酸的电子式:
C. S原子结构示意图:
D. 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轴(U)原子:
13.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Y的周期序数是其族序数的3倍,W与X同周期、与Y同主族,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W>Y
B.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
C. Y单质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只含离子键
D. 最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W14. W、X、Y、Z为不同周期的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小于20,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的结构如图,农业上常用作肥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弱电解质
B. 化合物M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C. X、Y分别与W形成的简单化合物的沸点:、稳定性:
D. X与Z可形成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B. 汽化成水蒸气、分解为和,都需要破坏共价键
C. 纯碱和烧碱熔化时克服的化学键类型不同
D. 次氯酸分子和氯化氢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电子层都具有8电子的稳定结构
16. 下列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以及电子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
B. 的电子式:
C.
D. KBr的电子式:
二、填空
17. 有下列物质:①碳酸钠②③液态HCl④氨水⑤二氧化碳⑥Al⑦⑧酒精⑨熔融氯化镁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写出①在水中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写出②与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写出④与⑨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关于以上10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
a.鉴别①和碳酸氢钠可用溶液 b.⑤是酸性氧化物②是碱性氧化物
c.③④⑥⑨都能导电 d.⑥既能溶于稀硫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
(3)⑦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能发生如下反应:。反应中___________元素被氧化(填元素名称),___________是氧化剂(填化学式);HI表现的性质是___________。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
18.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和浓盐酸反应来制备纯净的氯气并验证其有无漂白性,设计装置如图: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D装置中现象:___________;该套装置存在的缺陷:___________。
(2)取少量E装置中溶液与洁厕灵(含盐酸)混合产生有毒气体,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也可用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该反应氧化剂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还原剂是___________,氧化剂和还原剂个数比是:___________。
(4)用双线桥表示这个反应的氧化还原。_______

(5)生成的氯气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还可以用___________。
19. 如图为铁及其化合物的“价一类”二维图。
(1)填写二维图缺失的化学式②___________。
(2)利用以下试剂研究性质,进行了如下预测:
a. b.Fe c.NaOH d. e.
从物质类别上看,属于盐,可能与___________发生反应(填序号);从化合价角度看,体现氧化性,可能与___________反应(填序号)。
(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被一些氧化剂氧化为。
①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水,溶液变血红色。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配制含的溶液时,为防止被氧化,应向溶液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工业中常用高铁酸钾()作为高效、多功能的自来水处理剂,高铁酸钾与水反应时,能生成胶体吸附杂质净水,同时还产生一种气体,该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胶体),每生成1个,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个。
20. 下表是部分元素周期表,序号代表某一元素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ⅠA 0
1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①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①~⑩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写元素符号);惰性元素名称是___________;⑦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④、⑤、⑨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3)⑧、⑨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结构式为___________。
(4)①~⑨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碱性最强的物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它与⑥的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新疆昌吉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答案解析
一、选择(16×3=48分)
1.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
B. 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C. 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 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胶体是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在1~ 100nm之间的分散系,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 10-7m之间,故A正确;
B.根据胶体的性质,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可发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用激光笔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不相同,故C错误;
D.胶体粒子具有吸附性,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2. 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亚铁可由氯化铁和铁单质化合而成,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铝无法通过化合反应合成,B符合题意;
C.氯化钙可由钙单质和氯气化合而来,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铁可由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化合而来,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需注意此题的变型,要求能通过或不能通过单质化合而成,主要考查变价金属与氧化剂化合的产物,或者非金属单质与氧气化合的产物。
3.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澄清透明的酸性溶液中:、、、
B. 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
C. 碱性溶液中:、、、
D. 在pH<7的溶液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Fe3+可与SCN-反应生成络合物Fe(SCN)3,无法大量共存,A不符题意;
B.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显酸性,离子之间无法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符合题意;
C.碱性溶液中含有OH-可与Al3+发生反应,无法大量共存,C不符题意;
D.溶液pH<7显酸性,含有H+,可与碳酸根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次氯酸跟反应生成次氯酸,均无法大量共存,D不符题意;
故答案选B。
4.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与过量的NaOH溶液:
B. 用KSCN溶液检验某溶液中含有:
C. 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D.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过量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过量NaOH溶液中的OH-可与NH4HCO3在溶液中电离出铵根和碳酸氢根全部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Fe(SCN)3为可溶性的物质,KSCN溶液检验某溶液中含有,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错误;
C.铝可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错误;
D.过量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D正确;
故选D。
5.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有沉淀析出,加入HCl能放出气体的是
A. Na+、、Ca2+、Cl- B. Ba2+、K+、OH-、
C. H+、Fe3+、、 D. Mg2+、Na+、Cl-、
【答案】A
【解析】
【详解】A. Na+、、Ca2+、Cl-各离子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加入NaOH,因发生+Ca2++OH-=CaCO3↓+H2O产生沉淀,加入HCl,因发生+H+=H2O+CO2↑而产生气体,A符合题意;
B. Ba2+、K+、OH-、各离子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但加入NaOH后无沉淀生成,加入HCl后无气体产生,B不合题意;
C. H+、Fe3+、、 各离子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加入NaOH因发生反应:Fe3++3OH-=Fe(OH)3↓,但加入HCl后无气体生成,C不合题意;
D. 由于Mg2++=MgCO3↓而不能大量共存,D不合题意;
故答案:A。
6. 在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单质发生歧化反应,1个S原子失去4个电子,2个S原子共失去4个电子,双线桥正确,A不选;
B.镁元素由0价上升到+2价,共失去4个电子,氧元素由0价降低到-2价,共得到4个电子,双线桥正确,B不选;
C.HCl中的氯元素为-1价,共失去4个电子,氧气的氧元素为0价,共得到4个电子,单线桥正确,C不选;
D.根据化合价价态只靠近不交叉的原则,该反应为归中反应,HCl既表现出还原性又表现出酸性,所以该反应中共有5个-1价Cl共失去5个电子,氯酸钾中的氯元素得5个电子降为0价,双线桥错误,D选;
故选D
7. 已知下列反应:(Ⅰ);(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Ⅰ中是氧化剂 B. 反应Ⅱ中发生氧化反应
C. 还原性: D. 氧化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I中HCl中氯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以HCl为还原剂,故A错误;
B.反应Ⅱ中Cl2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反应I中HCl为还原剂,CoCl2为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HCl>CoCl2,同理I2的还原性强于HCl,故C错误;
D.反应I中Co2O3为氧化剂,Cl2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Co2O3>Cl2,同理Cl2的氧化性大于HIO3,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8. 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①MgSO4溶液;②饱和澄清石灰水;③Fe2(SO4)3稀溶液;④Ca(HCO3)2溶液;⑤饱和NaCl溶液;⑥CuSO4溶液
A. ①③④⑥ B. ①②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①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向MgSO4溶液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发生的反应有:2Na+2H2O=2NaOH+H2↑、MgSO4+2NaOH=Mg(OH)2↓+Na2SO4,故生成了气体和白色沉淀,符合题意;
②向饱和澄清石灰水加入一小块金属钠,发生的反应有:2Na+2H2O=2NaOH+H2↑,将析出Ca(OH)2固体即产生气体和析出白色沉淀,符合题意;
③向Fe2(SO4)3稀溶液加入一小块金属钠,发生的反应有:2Na+2H2O=2NaOH+H2↑、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则生成气体和红褐色沉淀,不合题意;
④向Ca(HCO3)2溶液加入一小块金属钠,发生的反应有:2Na+2H2O=2NaOH+H2↑、Ca(HCO3)2+2NaOH=CaCO3↓+Na2CO3+2H2O,则生成气体和白色沉淀,符合题意;
⑤向饱和NaCl溶液加入一小块金属钠,发生的反应有:2Na+2H2O=2NaOH+H2↑,析出NaCl晶体,则生成气体和白色沉淀,符合题意;
⑥向CuSO4溶液加入一小块金属钠,发生的反应有: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则生成气体和蓝色絮状沉淀,不合题意;
综上分析可知,①②④⑤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9. “氯气对水一心一意,水偏弄成三分四离”其中“三分四离”指的是新制氯水中的七种微粒。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的是
A. 新制氯水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有氯气分子和存在
B. 向新制氯水中加入饱和溶液,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有HClO存在
C. 向新制氯水中加入饱和溶液,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HCl
D. 久置氯水黄绿色消失,且产生气泡,该气泡说明氯气分子从溶液中逸出
【答案】C
【解析】
【详解】A.新制氯水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是由于溶液中含有H+显酸性,而后褪色是由于Cl2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Cl2本身并无漂白性,A不合题意;
B.由于HClO的酸性比H2CO3弱,故向新制氯水中加入饱和溶液,有无色气体产生,不能说明有HClO存在,而说明溶液总存在H+,B不合题意;
C.由于HClO的酸性比H2CO3弱,而HCl的酸性强于H2CO3,故向新制氯水中加入饱和NaHCO3溶液,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HCl,C符合题意;
D.久置氯水黄绿色消失,且产生气泡,是由于2HClO2HCl+O2↑,导致Cl2+H2OHCl+HClO平衡正向移动,故该气泡是O2,而不能说明氯气分子从溶液中逸出,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 下列有关铁、铁矿石与铁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自然界中,不可能有游离态的铁存在
B.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Fe2O3俗称铁红
C. FeO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迅速被氧化成Fe2O3
D. 铁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Fe3O4、Fe2O3、FeO都是碱性氧化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地球上,没有游离态的铁存在,但星球爆炸产生的陨铁中,含有游离态的铁,A不正确;
B.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磁性氧化铁,化学式为Fe3O4,赤铁矿俗称铁红,其主要成分是Fe2O3,可用于生产红色颜料和红色油漆,B正确;
C.FeO中Fe2+具有还原性,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易被氧化成Fe3O4,C不正确;
D.Fe2O3、FeO与酸反应都生成盐和水,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但Fe3O4与酸反应生成两种盐,不属于碱性氧化物,D不正确;
故选B。
11. 下列关于金属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在空气中不易锈蚀
B. 氧化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氧化铝为碱性氧化物
C. 铝常温下能与盐酸、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相同物质的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其表面容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其在空气中不易锈蚀,A正确;
B.氧化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可以与盐酸反应,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B错误;
C.铝常温下能与盐酸、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气,C正确;
D.铝与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中都做还原剂,相同物质的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相同,D正确;
故选B。
1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的电子式:
B. 次氯酸的电子式:
C. S原子结构示意图:
D. 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轴(U)原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为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过氧离子构成,电子式应为,A错误;
B. HClO中H达到2电子稳定结构,O和Cl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正确;
C.S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排布为2、8、6,C错误;
D.质量数等于中子数和质子数的和,左上角应该为238,D错误;
故答案选B。
13.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Y的周期序数是其族序数的3倍,W与X同周期、与Y同主族,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W>Y
B.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
C. Y单质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只含离子键
D. 最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W【答案】B
【解析】
【分析】X为非金属最强的元素,应该为F,Y原子序数大于X,所以Y的周期数为3,所以为第IA族元素,为Na, W与X同周期、与Y同主族,W为第二周期第IA族,为Li元素,W最外层1个电子,则Z最外层7个电子,且原子序数大于11,则Z为Cl,综上,W为Li,X为F,Y为Na,Z为Cl。
【详解】A.W与Y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增强,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WB. 非金属性越强,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稳定,HF比HCl稳定,所以B正确;
C.Na燃烧时产物为过氧化钠,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键,C错误;
D.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简单离子半径:F->Na+>Li+,D错误;
故答案为B。
14. W、X、Y、Z为不同周期的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小于20,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的结构如图,农业上常用作肥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弱电解质
B. 化合物M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C. X、Y分别与W形成的简单化合物的沸点:、稳定性:
D. X与Z可形成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W、X、Y、Z为不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小于20,则这四种元素分别为一、二、三、四周期元素,W为H元素;X成键数为2,为第二周期,则X为O元素;Y为P元素,Z为K元素;化合物M为;
【详解】A.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是弱电解质,A正确;
B.化合物M为,其中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B正确;
C.X、Y分别与W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为、,沸点,稳定性:,C错误;
D.X与Z可形成,属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离子化合物,D正确;
故选C。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B. 汽化成水蒸气、分解为和,都需要破坏共价键
C. 纯碱和烧碱熔化时克服的化学键类型不同
D. 次氯酸分子和氯化氢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具有8电子的稳定结构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构成,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
B.汽化成水蒸气只破坏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B错误;
C.纯碱和烧碱都是离子化合物,熔化时都克服离子键,故C错误;
D.次氯酸分子和氯化氢分子中,H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不具有8电子的稳定结构,故D错误;
选A。
16. 下列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以及电子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
B. 的电子式:
C.
D. KBr的电子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反应物为原子的电子式,生成物为该化合物的电子式,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A项正确;
B.Cl应该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错误;
C.活泼金属Mg失电子,F原子得电子,两个阴离子不能直接相邻,应分开写,C错误;
D.KBr为离子化合物,组成的粒子应该为阴阳离子,需要标电荷,阴离子要加[ ],电子式书写错误,D错误;
故答案选A。
二、填空
17. 有下列物质:①碳酸钠②③液态HCl④氨水⑤二氧化碳⑥Al⑦⑧酒精⑨熔融氯化镁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写出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写出②与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写出④与⑨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关于以上10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
a.鉴别①和碳酸氢钠可用溶液 b.⑤是酸性氧化物②是碱性氧化物
c.③④⑥⑨都能导电 d.⑥既能溶于稀硫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
(3)⑦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能发生如下反应:。反应中___________元素被氧化(填元素名称),___________是氧化剂(填化学式);HI表现的性质是___________。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
【答案】(1) ①. ①②③⑦⑨⑩ ②. Na2CO3 = 2Na+ + ③. 2 Na2O2+2CO2=2 Na2CO3 + O2 ④.
(2)bd (3) ①. 碘 ②. ③. 还原性;酸性; 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碳酸钠属于盐,是电解质;
②Na2O2属于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
③液态HCl属于酸,是电解质;
④氨水属于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⑤二氧化碳不能电离,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⑥Al能导电,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⑦不能导电,溶于水导电,属于电解质;
⑧酒精不能电离,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⑨熔融氯化镁属于盐,是电解质;
⑩属于盐,是电解质;
属于电解质的有:①②③⑦⑨⑩;故答案为: ①②③⑦⑨⑩;
碳酸钠是强电解质在水中能完全电离出Na+和,电离方程式为Na2CO3 = 2Na+ + ,
故答案为: Na2CO3 = 2Na+ + ;
②Na2O2与⑤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Na2O2+2CO2=2 Na2CO3 + O2;
氨水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a.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可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选项a错误;
b.二氧化碳与碱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是酸性氧化物;Na2O2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选项b错误;
c.液态HCl中只存在HCl分子,氨水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金属含有可自由移动的电子,熔融氯化镁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液态HCl不导电,而氨水、铝、熔融氯化镁可导电,选项c错误;
d.⑥Al既能溶于稀硫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分别生成硫酸铝和偏铝酸钠,选项d正确;
答案选bd;
【小问3详解】
由可知,HI中I元素的化合价部分升高,被氧化,N元素的化合价由+3降低为+2,被还原,则氧化剂为;反应中,部分HI被氧化,部分HI转化为NaI,则HI表现了还原性和酸性;反应中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1价,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1价,转移电子数为2,则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如下:;答案为碘;;还原性;酸性;。
18.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和浓盐酸反应来制备纯净的氯气并验证其有无漂白性,设计装置如图: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D装置中现象:___________;该套装置存在的缺陷:___________。
(2)取少量E装置中溶液与洁厕灵(含盐酸)混合产生有毒气体,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也可用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该反应氧化剂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还原剂是___________,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个数比是:___________。
(4)用双线桥表示这个反应的氧化还原。_______

(5)生成的氯气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还可以用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③. B、C装置之间缺少气体干燥装置,C装置中的导管应长进短出
(2)
(3) ①. ②. ③. 1∶5
(4) (5)排饱和食盐水法
【解析】
【分析】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备氯气,浓盐酸易挥发,用饱和食盐水去除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再是用C装置收集氯气,D装置用来检验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E装置用来尾气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小问1详解】
A装置是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氯气中含有挥发的氯化氢气体,装置B是除去Cl2中的HCl;从装置B到装置D的过程中没有干燥装置,故Cl2中含有水蒸气,因此D装置中现象是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该套装置存在的缺陷是B、C装置之间缺少气体干燥装置,氯气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时C装置中的导管应长进短出;
【小问2详解】
E装置溶液中含有氯气和氢氧化钠生成的NaClO,次氯酸钠与洁厕灵(含盐酸)混合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有毒气体Cl2,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高锰酸钾,还原剂是浓盐酸,16mol浓盐酸中有10mol体现还原性,6mol体现酸性,故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2∶10=1∶5;
【小问4详解】
高锰酸钾中锰得电子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浓盐酸中氯失电子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 ;
【小问5详解】
生成的氯气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还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法。
19. 如图为铁及其化合物的“价一类”二维图。
(1)填写二维图缺失的化学式②___________。
(2)利用以下试剂研究性质,进行了如下预测:
a. b.Fe c.NaOH d. e.
从物质类别上看,属于盐,可能与___________发生反应(填序号);从化合价角度看,体现氧化性,可能与___________反应(填序号)。
(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被一些氧化剂氧化为。
①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水,溶液变血红色。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配制含的溶液时,为防止被氧化,应向溶液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工业中常用高铁酸钾()作为高效、多功能的自来水处理剂,高铁酸钾与水反应时,能生成胶体吸附杂质净水,同时还产生一种气体,该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胶体),每生成1个,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个。
【答案】(1)
(2) ①. ce ②. b
(3) ① ②. 铁粉 ③.
(4)4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维图缺失的是+3价的铁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
【小问2详解】
从物质类别上看,属于盐,可能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与发生置换反应,故选ce;从化合价角度看,体现氧化性,可能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选b;
【小问3详解】
①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配制含的溶液时,为防止被氧化,应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根据反应,氧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到-2价,若1个,化合价降4价,转移的电子数目为4个。
20. 下表是部分元素周期表,序号代表某一元素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ⅠA 0
1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①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①~⑩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写元素符号);惰性元素名称是___________;⑦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④、⑤、⑨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3)⑧、⑨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结构式为___________。
(4)①~⑨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碱性最强的物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它与⑥的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Na ②. 氩 ③. SiH4
(2)Cl-> F-> Na+
(3) ①. HCl ②. H-Cl
(4) ①. HClO4 ②. ③.
【解析】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可推知元素,①为C、②为N、③为O、④为F、⑤为Na、⑥为Al、⑦为Si、⑧为S、⑨为Cl、⑩Ar。
【小问1详解】
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同主族由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变弱;①~⑩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Na;惰性元素名称是氩元素Ar;⑦为硅元素,其气态氢化物化学式是SiH4;
【小问2详解】
考虑粒子半径大小的顺序是电子层数、核电荷数和最外层电子数,故F-、Na+、Cl-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l-> F-> Na+;
【小问3详解】
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则最简单氢化物更稳定的是HCl,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结构式为H-Cl;
【小问4详解】
根据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①~⑨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碱性最强的物质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电子式为;氢氧化钠与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