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提升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提升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23 09:4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散系及其分类》提升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最小的是( )
A.雾
B.KCl溶液
C.蛋白质
D.新制Cu(OH)2悬浊液
2.分散系的存在相当广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烟、雾、碘酒、食盐水等都是分散系。下列物质按照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排列的是( )
A.烟、微小水滴、空气
B.雾、微小尘埃、空气
C.碘酒、碘、酒精
D.食盐水、水、氯化钠
3.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若氯化钠分散在酒精中,形成的分散系是( )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直径为1~100nm的粒子称为胶体
B.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胶体和溶液分离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与胶体
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5.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钻酞菁”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钻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有丁达尔效应
B.“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
C.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
D.此项工作可能会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等方面
二、填空题
6.现有如下各实验:
①将1g氧化钾加入99g水中;
②将1g可溶性淀粉加入100g水中,搅拌均匀后煮沸;
③将1g碳酸钙粉末加入100g水中,充分振荡;
④将0.1g植物油加入10g水中,充分振荡混匀;
⑤将96mL酒精与5mL水充分混合,
已知淀粉分子的直径为1~100nm,其中所得到的分散系:
(1)属于溶液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胶体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浊液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填写序号)
7.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进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1)甲同学的操作是:取一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则该操作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乙直接加热饱和氯化铁溶液。则该操作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3)丙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10分钟。则该操作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8.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比较的方法探究氢氧化铁胶体的性质,可选用的化学试剂有:氯化铁饱和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稀盐酸、蒸馏水。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方法的化学方程式。
制备氢氧化铁悬浊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将氢氧化铁悬浊液和氢氧化铁胶体进行过滤。
①过滤氢氧化铁悬浊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滤氢氧化铁胶体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激光笔分别照射盛有氢氧化铁胶体和硫酸铜溶液的烧杯(都置于暗处),并从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
①盛有氢氧化铁胶体烧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盛有硫酸铜溶液烧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化学上常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鉴别胶体和溶液。
9.Fe2O3又称铁红,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Fe2O3固体(红棕色) 属于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将其加入适量盐酸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上述所得溶液进行下列实验:取少量该溶液置于试管中, 滴入NaOH溶液, 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烧杯中加入几滴FeCl,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出现_________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4)另取一小烧杯,也加入20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mLFeCl3溶液, 振荡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 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在_________烧杯的液体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10.用白磷还原法可制得一种金的分散系,该分散系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20%白磷的乙醚溶液0.5mL,加蒸馏水60mL;
②先滴加1%氯化金水溶液0.75mL, 再滴加0.1mol/L的碳酸钾溶液0.6mL,振荡使之变成棕红色;
③加热煮沸至溶液变成透明红色;
④分离提纯,除去无机溶质。
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的直径为5~12n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分散系属于_________,其分散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束强光照射该分散系,从侧面可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100nm)和浊液(大于100nm)。雾、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新制Cu(OH)2悬浊液属于浊液,KCl溶液属于溶液,故分散质粒子的直径最小的是B。
2.答案:C
解析:烟的分散质是微小尘埃,分散剂是空气,故A错误;雾的分散质是微小水滴,分散剂是空气,故B错误;碘酒的分散质是碘,分散剂是酒精,故C正确;食盐水的分散质是氯化钠,分散剂是水,故D错误,故选C。
3.答案:B
解析:氯化钠分散在酒精中,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故选B。
4.答案:C
解析:胶体是一类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nm的分散系,不能将分散质粒子称为胶体,A错误;胶体和溶液都能通过滤纸,无法用过滤的方法将二者分离,B错误;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与胶体的简单、便捷的方法,C正确;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其直径为1~100nm,D错误。故选C。
5.答案:B
解析:直径为1.3X10°m符合胶体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范围,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A正确;胶体能透过滤纸,B错误;磁性为物理性质,C正确:分子结构与血红素和叶绿素相似,可预测性质上的相似性,D正确,故选B。
二、填空题
6.答案:(1)①⑤
(2)②
(3)③④
解析:①氯化钾溶于水后以离子形式存在,粒子直径小于1nm,属于溶液;②淀粉分子很大,溶于水后,形成的是胶体;③碳酸钙不溶于水,振荡后所形成的是悬浊液;④油不溶于水,形成的是乳浊液;⑤水和酒精能以任意比混溶,形成的是溶液。
7.答案:(1)正确
(2)不正确
(3)不正确
解析: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注意事项:①不能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②用氯化铁饱和溶液,而不能用稀溶液;③氯化铁饱和溶液要逐滴滴加到沸水中;④滴加氯化铁饱和溶液后不要搅拌;⑤加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
8.答案:(1)
(2)①滤纸上留有红褐色固体,液体由浑浊变澄清 ②滤纸上无明显变化 ③胶体能通过滤纸,悬浊液不能通过滤纸
(3)①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②无明显现象出现 ③丁达尔效应
解析:氧化铁胶体粒子的直径为1~100nm,能透过滤纸,有丁达尔效应。
9.答案:(1)纯净物
(2)
(3)红褐
(4)乙
解析:(1)Fe2O3固体(红棕色)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铁盐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氯化铁和NaOH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同时生成NaCl,化学方程式为。
(3)将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烧杯中加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出现红褐色,得到氧化铁胶体。
(4)甲烧杯中的液体为溶液,乙烧杯中的液体为胶体,故乙烧杯中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10.答案:(1)胶体金颗粒
(2)分散系中形成一条明亮的“通路”
解析:(1)根据题给信息,可知所得分散系中的分散剂为水,分散质为金颗粒,金颗粒直径为5~12nm,介于1~100nm之间,故该分散系为胶体。
(2)用光束照射胶体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