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3 10:2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地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场所,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场所。
人民大会堂每年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及五年一届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也在此召开。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方法的总和。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及选举制度等。由于国家的类型不同,或同一类型国家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不同,其政治制度也会有差异。按政权的组织形式分,有君主制、共和制、议会制和人民代表制;按中央和地方管理的权限分,有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等。
什么是政治制度?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三、秦朝到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
(二)商朝的政治制度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四)商周政体的特点
(一)秦朝到明清时期的中央制度
(二)秦朝到明清时期的地方制度
大禹治水
材料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材料2: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请回答:
两段材料反映了领袖产生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禅让制
世袭制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
思考1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在政权性质、权力传承和社会形态上带来怎样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变化:
政权性质:公天下 → 家天下
权力传承:传贤 → 传子
社会形态:原始公有制 → 奴隶私有制
说明: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二)商朝的政治制度
内服: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
请回答:商朝的内外服制度体现了什么特点?
特点: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相结合
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
“国之大事,在祀及戎”
请回答:商朝还用占卜来决定国家大事,体现了什么特点?
迷信色彩浓厚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请回答: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西周分封示意图
1、分封的同姓子弟较多,且分封的地理位置较优越;
2、分封的对象是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宗法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思考2:总结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
1、“家国同构”;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森严;
3、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迷信色彩浓厚;
4、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5、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的权
力有制约作用。
家国同构:"家"是小"国","国"是大"家"。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洽,是一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与民主政体相对立。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主要矛盾:皇权vs相权)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主要特征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主要矛盾:中央vs地方)
三、秦朝到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秦朝到明清时期的中央制度
三公 丞 相 百官之长,统领百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
御史大夫 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监察百官
太 尉 最高武官,掌军事
九卿 奉 常 宗庙礼仪教化
郎 中 令 宫中警卫
卫 尉 宫门警卫
太 仆 宫廷车马
廷 尉 司法、首都警卫
典 客 少数民族
宗 正 皇室宗族
治粟内史 租税、 财政
少 府 皇家财政、官府手工业
秦:三公九卿制
汉:中外朝制
请回答:实行中外朝制度的目的?达到目的的方式是什么?
目的: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方式:
任用身边亲近的人,架空丞相的权力。
隋唐:三省六部制
请回答: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是什么?三省六部制通过什么方式加强皇权呢?
作用:分工明确,彼此制约,提高效率,加强皇权。
方式:分化宰相的权力
皇 帝
三司
枢密院
财政
中书门下(政事堂)
三司使
御前会议
台谏
同平章事(宰相)
参知政事
(执政)
枢密使
(执政)
枢密副使
(执政)
御史中丞
知谏院
行政
军政
监察
宋:二府三司制
请回答:宋代二府三司制体现了什么特点?
特点:多设机构,分化事权,相权再度被削弱,皇权再次加强。
请回答:分析元朝实行一省制原因何在?有何弊端?
原因:
元朝统治面积空前扩大,事务繁杂,蒙古贵族文化水平相对落后;为了更便捷、高效处理全国事务,改三省为一省。
弊端:
宰相权力过大,造成元中后期内乱频繁。
元:中书省
请回答:明清时期中央行政制度呈现哪些特点?
特点:废除相权,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并达到顶峰。
朝代 中央制度 目的 方式 演变趋势
秦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文书制度 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维护统治
①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②承袭前朝制度,有所损益。
西汉 内外朝 任用身边亲近的人 东汉 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分化宰相权力 两宋 二府三司制 分化事权以强化君权 元 中书省(一省制) 明 废宰相(洪武) 设内阁(永乐) 废除丞相 清 军机处(雍正) 思考3:总结秦朝到明清时期中央制度的特点?
1、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
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
材料3: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材料4: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二)秦朝到明清时期的地方制度
请回答:分析王绾和李斯分别提出实行什么制度?原因是什么?
分析李斯建议的制度的特点?
王绾主张分封制,原因是新征服地区偏远,只有实行分封制才能有效管辖;李斯主张郡县制,原因是周朝实行分封制并没有起到巩固统治的作用,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对地方的控制.
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
秦 郡县制:郡县两级
汉 郡国并行制:郡县两级
魏晋 郡县制:州、郡、县三级
隋 郡县制:州、县两级
唐 郡县制:道、州、县三级
宋 郡县制:路、府、县三级(文官制)
元 行省制:省、路、府、州、县
明清 郡县制:省、府、县
演变趋势:
①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②地方行政区划面积逐渐变小,数目逐渐增多;南方行政区划数目逐渐增多。由二级区划演变为三级区划。
思考4:总结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演变的规律性认识?
1、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
2、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
3、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4、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
【合作探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并发展的原因、特征、影响
形成并发展的原因:
①经济上,维护封建经济的需要。
②政治上,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③思想上,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④自然环境上,疆域辽阔,需要有效管理。
⑤直接条件,秦的强大与统一。
特征:
①一个核心: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
②两对矛盾贯穿始终: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③ 总趋势:削弱相权,强化皇权;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④人治高于法治(官僚政治),集权方式多样;调整中央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注重官吏的选拔;注重对官吏的监察;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加强思想控制(儒家思想)。
影响:
①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华文化的延续和传播。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②消极影响: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现象;思想专制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