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共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3 10:4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新课导入】
泱泱中华的社会转型
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哪三次社会转型?是如何进行的?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砥砺图治,革故鼎新
第4课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目录】
古代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法改革
近代封建制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变法改革
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
小结与拓展




一、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法改革
春秋战国
北朝
北宋、明
封建化
商鞅变法
立封建促统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
行汉化促融合
固封建促富强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一)立封建、促统一
一、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法改革
1、春秋战国时期变法改革背景
立封建
促融合
固封建
(1)经济
铁器牛耕,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兴起
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
(2)政治
(3)文化
士阶层壮大
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一、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法改革
立封建
促融合
固封建
李悝变法
吴起变法
商鞅变法
(一)立封建、促统一
一、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法改革
立封建
促融合
固封建
材料: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孝公《求贤令》
1、秦孝公欲收回先祖打下的土地;经济落后,国力较弱,受中原各国歧视;为实现富国强兵。
2、统治者支持,广纳贤才;国君权力较集中,守旧势力相对薄弱;各国变法提供经验教训;法家思想为变法提供思想基础。
请思考:战国时期秦国为什么需要变法 又为什么能变法
(一)立封建、促统一
一、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法改革
2、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立封建
促融合
固封建
废井田,开阡陌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普遍推行县制
什伍连坐制
统一度量衡
军功爵制度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提高生产积极性,奠定抑商总趋势
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中央集权
巩固封建统治
强化管理、保证秩序、加强中央集权
奖励军功、提高军队积极性与战斗力
(1)内容
(2)商鞅变法结果:
立封建
促融合
固封建
一、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法改革
商君已死,
变法犹存。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战国)韩非子
“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
——杜甫
商鞅欲致富强而已,无教化仁爱之本,所以可罪也。”
——朱熹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似强服尔。” ——《战国策》
一、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法改革
(3)商鞅变法实质:
是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地主阶级封建化改革。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
(4)影响:
经济: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提高生产积极性
政治: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军事:提高了秦军战斗力,利于对外兼并战争。
立封建
促融合
固封建
整体:为秦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
“车同轨”实物史料
“千古一后”——文明太后冯氏。
受到传统文化教育,拓跋宏五岁即位,冯太后临朝执政,对鲜卑化的朝廷进行改革,孝文帝深受影响。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族。
从小由冯太后抚养,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是北魏第一个系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
一、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法改革
(二)行汉化,促融合
固封建
立封建
促融合
一、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法改革
(二)行汉化,促融合
北方民族内迁
《采桑图》少数民族学汉族生产方式
立封建
促融合
固封建
观察下图,北魏时期少数民族呈现什么趋势?
少数民族汉化民族融合
一、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法改革
(二)行汉化,促融合
1、背景:
(1)北魏统一北方;
(2)民族融合趋势和社会矛盾激化;
2、内容:
(1)均田制和三长制
(2)整顿吏治
(3)迁都洛阳
(4)移风易俗(行汉制改汉姓、易汉服、与汉通婚)
固封建
立封建
促融合
北魏 陶俑服饰汉化
v
一、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法改革
(二)行汉化,促融合
固封建
立封建
促融合
北魏帝后礼佛图(孝文帝及文昭皇后)
图上人物全都穿着宽松飘逸的汉族服饰,长袖垂地。
鲜卑皇室贵族实际上与汉族帝王的排场毫无差别。
一、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法改革
(二)行汉化,促融合
固封建
立封建
促融合
3、影响:
(1)促进北方经济发展,缩小了南北差距
(2)促进了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基础。
固封建
立封建
促融合
一、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法改革
观察下图,北宋中期,北宋面临怎样的形势?
主动入侵
主动入侵
北宋
宋与辽、西夏并立战争不断
守内虚外消极防御
(三)巩封建、促富强
固封建
立封建
促融合
一、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法改革
辽宋澶渊之盟、宋夏和议:
宋每年给辽与西夏岁币银、绢、茶叶。
(三)巩封建、促富强
北宋与辽、西夏战争后议和,签订妥协屈辱的盟约
固封建
立封建
促融合
一、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法改革
(三)巩封建、促富强
北宋面对“三冗两积”,最需要做什么?
富国强兵!



改革军事体制
精简官僚机构
完善财政制度
(宰相)王安石变法
巩固封建统治
扩充军队
冗兵
增加官僚机构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冗官
冗费
积贫
兵权分散
军队战斗力弱
积弱
固封建
立封建
促融合
一、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法改革
“杀人狂魔”——朱元璋
“下落成谜”——朱允炆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朱棣
“因肥胖猝死的吃货”——朱高炽
“不羁放纵爱蟋蟀”——朱瞻基
“我的一生都是逆袭”——朱祁镇
“捡漏达人”——朱祁钰
“深爱欧巴桑”——朱见深
“专情”——朱佑樘
“动物园园长”——朱厚照
“炼丹长寿”——朱厚熜
“色迷心窍”——朱载垕
“专注罢工三十年”——朱翊钧
固封建
立封建
促融合
一、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法改革
一、明中叶后,土地越来越高度集中。皇帝带头掠夺地产,官僚和缙绅兼并大量土地。太监、军官不仅侵占屯田,同时还役使军丁为他们耕种。军户不堪剥削和虐待,被迫逃亡。军屯制度的破坏,不仅影响到明朝国库的收入,也削弱了明朝的边防力量。
阅读材料:
概括明中叶面对怎样的危机?
土地兼并严重;百姓受剥削,阶级矛盾尖锐;
国库空虚引发财政危机;边防实力弱;葡萄牙侵占澳门
二、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托言舟触风浪,愿借濠境(即澳门)地暴(通“曝”晒)诸水溃贡物,海道副使(官员)汪柏许之”。 ——《澳门纪略》
固封建
立封建
促融合
一、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法改革
明朝内阁首辅
张居正
改革
整顿吏治,加强官吏考核
边防新政
(整饬边疆“外示羁縻、内修守备”)
清丈田亩
整顿赋役制度,实行“一条鞭法”
内容
影响
(1)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
(2)张居正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一条鞭法”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
试总结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共同点?
固封建
立封建
促融合
一、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法改革
(三)巩封建、促富强
背景:面临封建国家的统治危机
主持者:统治阶级内部有识之士
目的: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
一、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法改革
固封建
立封建
促融合
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结果:
(1)富国强兵,打击地主,巩固了中央集权,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最终失败。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主持者失势后被废除。
(三)巩封建、促富强
此诗表明作者王安石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变法失败原因:
(1)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改革阻力大
(2)用人不当,危害百姓
(3)根本原因在于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根本问题,不能解决社会根本矛盾。
1
2
3
4
改革派与保守派
之间的力量对比
统治者的支持
改革在王朝
所处的时期
中国古代改革
成败的决定因素
一、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法改革
改革是否顺应
历史发展潮流
晚清
中华民国
民主化
戊戌变法
变法图强
清末新政
政府自救
民主探索
民国时期改革
二、封建制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变法改革
民主探索
变法图强
政府自救
二、封建制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变法改革
1840-1842 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1843 年,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1844年,与美、法《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与英、美、法、俄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割地、赔款、通商、议税
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割地、赔款、开口岸、商品倾销深入内地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
“天朝上国”的崩溃
“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手刃数夷,即乡井平民,亦尽足以制其死命。” ——1840年清官员对英国印象
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民主探索
变法图强
政府自救
(一)变法图强
二、封建制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变法改革
右图反映了晚清中国
怎样的形势?
列强瓜分中国,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主探索
变法图强
政府自救
二、封建制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变法改革
为系统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情况。
1839年,林则徐撰成《四洲志》。
这是当时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1840年,魏源受林则徐委托,在《四洲志》等资料的基础上,编撰《海国图志》,影响极为深远。
开眼看世界
“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序言
魏源
林则徐
林则徐被称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民主探索
变法图强
政府自救
二、封建制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变法改革
洋务运动
开眼看世界后,为抵抗侵略,爱国的有识之士决定“师夷长技”,开展洋务运动。
目的:自强求富
内容:学习西方技术器物
原则:中体西用
恭亲王奕訢
影响:洋务运动是晚清有识之士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勇敢尝试,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思想,培养了人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人物:中央:恭亲王奕訢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曾国藩
李鸿章
民主探索
变法图强
政府自救
中日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二、封建制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变法改革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失败
极大的震撼了中国社会
民主探索
变法图强
政府自救
公车上书
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数千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
上书被清政府拒绝,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等人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发行报纸,宣传维新思想。之后,光绪帝启用康有为等人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二、封建制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变法改革
民主探索
变法图强
政府自救
(一)变法图强
1895年8月,由文廷式出面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宣讲“中国自强之学”。参加学会的,既有维新派和一些开明人士,也包括洋务派、传教士等。
开通风气,
联络赞同变法革新人士,
宣传西学和戊戌变法。
二、封建制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变法改革
思考:创学会和办报有哪些作用?
民主探索
变法图强
政府自救
(一)变法图强
改机构;发展民族工业;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提倡西学,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甲午战败,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觉醒;开眼看世界与洋务运动推动西学东渐;维新思潮兴起
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二、封建制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变法改革
背景
内容
影响
戊戌变法
结果
变法触动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9月,慈禧太后废除了大部分变法措施
民主探索
变法图强
政府自救
二、封建制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变法改革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戊戌变法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都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慈禧用这种手段,来摧残变革者的信念,但却让更多的爱国者坚定了救国的信念。
民主探索
变法图强
政府自救
(二)政府自救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为维护满清封建统治,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进行改革。
改革内容主要为:裁撤冗官;预备立宪;编练新军;废科举;设新学堂、派遣留学生;
设商部;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等。史称“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实际是满清贵族维护统治的骗局,所建立的“内阁”成员多为满清贵族,这也使清朝人民认清了清政府的实质,开始走向推翻封建王朝统治的道路。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八国联军烧杀抢掠,著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侵华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封建制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变法改革
清末新政
民主探索
变法图强
政府自救
(三)民主探索
二、封建制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变法改革
中华民国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封建帝制的思想被逐步抛弃。中国人的身份开始由臣民向民转变。
经济
民族
文化教育
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
中华民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民族的平等
学校不拜孔子
不读四书五经
生产力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显著增强
推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进步性
作用与意义
不培养只会读书的无用文人,利于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三、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
1950
1978
社会主义建设
土地改革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全面深化改革
1953
2012
2017
改革开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面红旗
1956
三、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三、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
时间 阶段 主要内容
1949-1952 国民经济恢复 土地改革
1953-1956 过渡时期 “一化三改”
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三面红旗
1978-至今 改革开放新时期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
1、1950 土地改革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解放农民。
2、“一化三改”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重点发展重工业)
“三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三、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
3、三面红旗
1956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努力探索适合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中共八大提出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三面红旗: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2)大跃进:以钢为纲
(3)人民公社化运动:扩大生产,组织集中,提高生产力
1960年,中国共产党出台“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
此后,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急躁冒进的“左倾”错误,降低了生产积极性,破坏了生产力。
三、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
4、1978 改革开放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南方谈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改革开放前商店售卖日用品
改革开放后的综合性商场
三、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
改革开放使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商品市场开始活跃,曾经严格的票证制度松动,敞开供应,价格放开,也提高了人民生产积极性。
三、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
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届全国政协
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
中共十七大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三、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
5、全面深化改革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召开。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城市
三、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
5、20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共十九大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十九大会场
三、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
两年后,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
中共中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十九大讲话
三、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
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带一路”建设
改革开放40年的城市
三、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
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4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1
2
3
4
改革派与保守派
之间的力量对比
领导者的指导思想和阶级基础
是否以人民的利益为执政的出发点
中国近现代改革
成败的决定因素
改革是否顺应
历史发展潮流与全球化趋势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
【小结】
封建制到资本主义
奴隶制到封建制



1、立封建、促统一
2、行汉化、促融合
3、固封建、促富强
1、变法图强
2、政府自救
3、民主探索
1、国民经济恢复
2、过渡时期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4、改革开放新时期
四、小结与拓展
四、小结与拓展
材料 大学士刚毅曾于慈禧面前"伏地痛哭”,指责维新变法。皇上言改革,举朝言改革,民间言改革,而彼独悍然曰:“吾誓不改革。”大学士徐桐甚至无耻宣称:“宁可亡国,不可变法。”--据朱贤枚《慈禧扼杀戊戌变法的前后》
问题:
(1)根据材料,指出顽固势力对维新变法的态度。结合变法的具体内容,简要说明他们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2)指出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1)持反对态度。因为变法采取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等措施,触及顽固势力的利益。因此,他们反对变法。
(2)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势力十分强大
【拓展】
四、小结与拓展
课外阅读书籍推荐: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大变法》叶坦
《显微镜下的大明》马伯庸
《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李细珠
《帝国的终结》易中天
《剑桥中国晚清史》费正清
课后作业:
阅读文章:
葛金芳《近二十年来王安石变法研究述评》
思考:评价变法和改革家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