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生产方式与劳作方式
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标要求】
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重难点】
了解工厂制度建立的背景及特点
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变化
【名词解释】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以工厂制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的过程,它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变化,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工厂制度:工厂制度是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它建立在细致的劳动分工和使用机器的基础之上,是大规模集中生产的生产组织。工厂使用机器生产,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形成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分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管理系统。厂制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人类由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
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物质内容)+生产关系(社会形式)。
劳作方式:劳动者参加生产时所采取的劳动组织形式,包括劳动组织之间及内部的分工协作形式
标准化生产:就是在机器生产、社会化大生产过程生产者依据标准规定组织生产,国家有关部门依据标准对生产过程实施监察和督导。
【问题引领】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工厂?工厂制度?
2. 工厂的特点是什么?与手工工场相比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迅速发展?
4.工厂制度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5.工业革命对于中国的影响?
三、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回答以下问题。
根据教材从不同角度回答工业革命的影响
【知识框架】
【课后小练】
1.马克思说:“在手工业时代,工人使用工具,在工厂里,则是机器使用工人”。导致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机器制造业出现
B.工厂制度诞生
C.电力的广泛运用
D.垄断组织形成
2.有学者指出:“经济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还沉浸在昏暗中的时候,阿克莱特的名字就成为那些在昏暗中发出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阿克莱特的“最灿烂光辉”之处是( )
A.发明了蒸汽抽水机
B.推行标准化生产
C.创立了近代大工厂制度
D.创制水力织布机
3.某校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如下资料:《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和《苏联时期俄国城市化的特征及历史渊源》。其研究主题应该是( )
A.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
B.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对比
C.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D.工业革命前后的东西方世界
4.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10年),家庭祈祷时,依次为家庭成员、管家、厨师、女仆、脚力;在农村,农场主妻子要向牧师的妻子行屈膝礼;宗教仪式上,首先安排乡绅,然后是农场主、商人、店主、工人,最后是农业工人。这反映出,该时期英国( )
A.封建传统宗教观念仍旧盛行
B.工业文明对农村的影响甚微
C.依然存在严重社会等级观念
D.资本主义尚未战胜封建制度
5.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其著作中写道:“韦奇伍德在制陶厂中首创计时系统……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予以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到一定次数,将停发工资。”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
B.工厂中工人劳动生产自主性的丧失
C.分工的细化有利于提升产品的质量
D.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促进生产率提高
6.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二、非选择题
7.妇女地位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缩影,英国的女性解放运动对世界妇女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8年英国女性就业增长
行业 1914年7月女性 就业数(人) 1918年数 增长(人) 增长百分比
工业总计 2176000 565000 68.4%
政府机构 2000 223000 10150%
地方公用事业(水电煤) 600 4000 704.3%
市政交通运输业 8200 99000 545.4%
专业人员 50500 69000 136.5%
银行、金融和商业 505500 429000 84%
旅馆、酒店、戏院 18 000 39000
——摘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
材料二 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有人呼吁给予妇女选举权,让她们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19世纪70年代后,妇女选举权问题在英国导致了一场持久的全国性的社会运动,各种妇女选举权运动组织不断涌现,运动也从温和走向激进,并在一战前达到高潮。……《1918年人民代表法》最终出台。根据这部法案,英国的选民人数增长3倍,从战前的770多万增加到2140多万,其中女性选民840万。
——摘编自薛永生《论一战与英国妇女选举杈的实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期间女性就业情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女性争取选举权的背景。
【答案】
阅读教材本第一子目,回答一下问题。
1.什么是工厂?工厂制度?
工厂是独立于家庭生产之外的,确立了近代生产原则、有组织地集中劳动的场所。
工厂制度是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它建立在细致的劳动分工和使用机器的基础之上,是大规模集中生产的生产组织。
2.工厂的特点是什么?与手工工场相比有什么不同?
3. 为什么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迅速发展?
政府政策、法律的推动;
市场的需求;
工业革命生产工具的改进,新技术的应用,生产力的提高。
4.工厂制度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经济:促进标准化生产模式诞生,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劳动潜质,促进早期管理人才出现,保证产品数量与质量,获得巨额利润。
政治:促进家庭领域与社会生产领域分化,妇女走出家庭加入社会生产,逐渐提高其社会地位。
文化:早期工厂大量雇佣童工,一定程度上阻碍近代基础教育发展。
5.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消极: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积极: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和生产方式,从而推动中国迈向近代化。
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教材从不同角度回答工业革命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社会生活:
① 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
② 城市化进程加快;
③ 乡村经济进一步发展,与外界联系加强;
思想文化:
① 竞争意识、时间、纪律观念增强;
② 初等教育普及,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高;
③ 自由主义思潮兴起,马克思主义传播;
社会问题与改善:
① 问题:社会贫富分化、工人工作生活条件、环境污染、健康与犯罪……
② 改善: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在无产阶级的斗争下各国颁布法律解决相关问题。
【课后小练】
1.答案:C
解析:在马克思看来,在工厂制度之下,工人围绕着机器劳动,这表明在工业革命中形成了工人的劳动模式。也就是形成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所以导致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在于工厂制度的诞生,故选B;机器制造业的诞生并一定会使工人围着机器转,排除A;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垄断组织的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此时机器使用工人的局面早已形成,排除CD。故选B。
2.答案:D
解析:发明蒸汽抽水机的是英国塞维利,不符题意,故A项错误;推行标准化生产的是美国惠特尼,不符题意,故B项错误;创立近代大工厂制度的标志是英国阿克莱特在德比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创立水力织布机的是英国卡特莱特,不符题意,故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对比。分析材料,材料主要涉及的是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英国城市化进程、俄国城市化。综合分析可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东西方城市化进程的对比分析,故B项正确;A、D项不符合《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故排除;故C项与题意无关。所以应选B。
4.答案:C
解析:材料中祈祷和各种宗教仪式上都有不同的等级区分,可知仍然有着比较严重的社会等级观念,故选C项;根据材料所给时间,19世纪英国早已经过宗教改革,并非仍然处于封建传统的天主教管理之下,且材料中无法体现宗教观念,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等级,排除A项;材料中可见社会阶层有工人和农业工人,说明工业革命对农村是有影响的,排除B项;根据材料时间可知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早已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并且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排除D项。
5.答案:D
解析:据材料“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予以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到一定次数,将停发工资”可知,该工厂通过严格的纪律约束实现了生产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这有利于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生产增长和经济发展,D项正确;“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 ”是材料的表象,而非本质,排除A项;“工厂中工人劳动生产自主性的丧失”是材料中工厂规章制度所产生的影响,而非本质,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工厂的规范化管理和严格的纪律,而不是分工的细化,排除C项。
6.答案:A
解析:据材料“大众休闲文化”“戏院”“喜剧和音乐剧”“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可得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城市化进展显著,故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不是逐渐消除,故B项错误;工业化开始启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欧美工人福利得到保障,开始于二战后福利社会制度的建立,故D项错误。
7.(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期间女性就业情况的特点。
①就业人数增长;
②就业领域扩大;
③专业技术人员增多;
④参政机会增多;
⑤传统服务行业就业增长相对较少。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女性争取选举权的背景。
①工业革命的推动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
③一战的影响;
④启蒙思想的传播;
⑤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解析: (1)据材料表格,所有行业的女性就业增长百分比都呈正增长,体现就业人数增长;就业领域扩大;专业人员女性就业人数的上升体现专业技术人员增多;政府机构女性就业人数上升体现参政机会增多;相对来说,旅馆、酒店、戏院等传统服务行业就业增长相对较少。
(2)据材料时间19世纪以来,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上表现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思想上表现为启蒙思想的传播;据材料《1918年人民代表法》,体现了一战的影响;女性的影响力的提高也体现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