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测试卷(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测试卷(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23 10:0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为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有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4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取足量样品溶解加入等量水中,配成饱和溶液,看溶解能力差异
B.分别取样在试管中加热,将可能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有无白色浑浊
C.分别取样配成溶液,滴加Ba(OH)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
D.分别取样配成等浓度溶液,滴入酚酞试剂后看颜色深浅
2.下列反应中,改变反应物的用量、条件或浓度,不会改变生成物的是
A.钠与氧气反应 B.碳酸钠与盐酸溶液反应
C.细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已知n个银原子的质量为mg,a个12C原子的质量为bg,则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12am/bn B.am/12bn C.12bn/am D.bn/12am
4.在同温同压下,甲容器充满了H2,乙容器充满了NH3,如果两者氢原子个数相等,则这两容器的体积比为
A.3:2 B.2:3 C.1:1 D.3:1
5.实验室化学药品保存不当会失效,下列药品保存方法不当的是
A.金属钠常保存在煤油中
B.氢氟酸需密封保存在塑料瓶中
C.新制氯水保存在棕色瓶中并置于冷暗处
D.硅酸钠的水溶液可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6.生产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B.将海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得到MgCl2溶液,电解可得到金属镁
C.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均能与酸反应调节面团酸度,都可用作膨松剂
D.无水CoCl2呈蓝色吸水会生成CoCl2·6H2O呈粉红色,所以可用于判断变色硅胶是否吸水
7.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 5NH4NO3=2HNO3+4N2↑+9H2O,生成22.4L N2 时转移的电子数为3.75NA
B.标准状况下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22.4L,完全燃烧后的物质的分子总数一定为NA
C.将1mol Cl2通入水中,则 N(HClO)+N(Cl-)+N(ClO-)=2NA(N表示粒子数)
D.10g的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与中子数分别为5NA 和4NA
8.叠氮化钠(NaN3)与硝酸钾碰撞时发生的反应为:10NaN3+2KNO3K2O+5Na2O+l6N2↑。若有1molN2生成,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生成N2的体积一定为22.4L B.有0.125molKNO3被氧化
C.Na2O为氧化产物,N2为还原产物 D.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625mol
9.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0.1 NA
B.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
C.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6NA
D.0.1 mol H2和0.1 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小于0.2 NA
10.每年10月23日上午6:02到晚上6:02被誉为“摩尔日”(MoleDay),这个时间的一种写法 为6:02 10/23,外观与阿伏加德罗常数近似值6. 02 ×1023相似。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8 g水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
B.1 mol OH-中含有电子数为10 NA
C.0.1molFeCl3·6H2O加入沸水中完全反应生成胶体的粒子数为0.1 NA
D.将22.4 L HCl配成1 L溶液,c(H+ )为1 mol/L
11.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2mL0.1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Fe>Fe2+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C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D 将某无色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一段时间后加热该溶液 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 该气体为SO2
A.A B.B C.C D.D
12.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时,最常用到的方法是(  )
A.观察 B.实验 C.假说 D.模型
13.2克氧气含有x个氧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A. B. C. D.
二、填空题
14.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mol/L的NaOH溶液240mL。
(1)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_______。
(2)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_______gNaOH。
(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
(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使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填序号)。
A.所用NaOH已经潮解
B.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D.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5.4gNaOH (1g以下用游码)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
15.C、N、O、S、H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元素。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的质量为_______;标准状况下,所含分子数为_______。
(2)等物质的量的、和三种气体,所含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等质量的和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3)含有个电子的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与_______个分子中所含质子数相等。
16.回答下列问题:
(1)1.204×1024个Na+约含___________mol Na+,其质量为___________g;
(2)4.9gH2SO4约含有___________个H,共含有___________mol原子。
(3)标准状况下,224mL的氨气(NH3)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___________。
(4)同温同压下,有0.3mol O2(气)0.2mol O3(气),它们所含的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它们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_。
17.侯氏制碱法制备碳酸钠的过程中为什么先通入再通入_______。
18.小苏打是厨房里的常见物质,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请写出小苏打的化学式____,若食盐中可能混入了少量小苏打,用下列厨房中的______进行检验。
A.白酒 B.食醋 C.酱油 D.白糖
19.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是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该系列火箭使用的燃料有液氢和煤油等化学品,煤油为混合物,其中含、等。
回答下列问题:
(1)液氢沸点低,常温下可汽化为氢气。
①1 g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L。
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火焰颜色为_______。
③1 g氢气在足量氯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的HCl的质量为_______g。
(2)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等物质的量的液氢和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
(3)等质量的、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4)空间站中可利用金属过氧化物与人体代谢的、反应制备呼吸必需的。1.2 mol与足量反应,生成的在标准状况下为_______L。
20.解释钠投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1)钠浮在水面_________
(2)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________
(3)钠小球在水面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声_______
(4)滴有酚酞试液的水变红________
21.氯化亚砜(SOCl2),一种无色液体,沸点79°C,重要有机试剂,用于将ROH转化为RCl。氯化亚砜遇水分解,需在无水条件下使用。
(1)试写出它与水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你写的化学方程式是正确的________。(只需给出实验原理,无须描述实验仪器和操作。评分标准:设计的合理性一简捷、可靠、可操作及表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取足量样品加入等量水中,配成饱和溶液,根据溶解能力差异,可鉴别Na2CO3和NaHCO3,A不符合题意;
B.碳酸氢钠加热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加热不反应,分别取样在试管中加热,将可能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根据有无白色浑浊,可鉴别Na2CO3和NaHCO3,B不符合题意;
C.Na2CO3、NaHCO3都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Ba(OH)2溶液不能鉴别Na2CO3、NaHCO3,C符合题意;
D.等浓度的Na2CO3、NaHCO3溶液,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碳酸氢钠,根据滴入酚酞试剂后颜色深浅,可鉴别Na2CO3和NaHCO3,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把握Na2CO3、NaHCO3的性质差异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利用不同性质来鉴别物质,注重基础知识巩固。
2.C
【详解】A. 钠与氧气反应反应条件不一样,生成物不一样,常温生成氧化钠,加热生成过氧化钠,故A会改变;
B. 碳酸钠与盐酸溶液反应,盐酸不足生成碳酸氢钠,盐酸过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B会改变;
C. 细铁丝在硫蒸气中反应,无论硫粉是否过量都生成硫化亚铁,所以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故C不会改变;
D. 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碳酸钠,过量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碳酸氢钠,所以和反应物的用量有关,故D会变化;
不会改变生成物的是C,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用量或浓度不同导致产物不同,明确物质之间的反应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3.A
【详解】n个银原子的质量为mg,则一个银原子的质量为,a个12C原子的质量为bg,则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则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故A符合题意;
答案选A。
4.A
【详解】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Vm相等,根据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可知分子数之比为∶=3∶2,由n==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数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则体积比为3∶2,故选A。
5.D
【详解】A.钠性质活泼,需要隔绝空气密封保存,钠能够与水反应,不能保存在水中;由于钠密度大于煤油,所以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故A正确;
B.氢氟酸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氢氟酸需密封保存在塑料瓶中,故B正确;
C.氯水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见光分解,新制氯水保存在棕色瓶中并置于冷暗处,故C正确;
D.硅酸钠是一种矿物胶,容易使瓶口和瓶塞粘结不能打开,硅酸钠的水溶液可保存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不能用玻璃塞,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判断,注意掌握常见化学试剂的性质及正确保存方法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尤其要注意试剂瓶以及瓶塞的选择。
6.D
【详解】A. 活性炭能除异味但没有杀菌作用,故A错误;
B. 将海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得到MgCl2溶液,在氯化氢气流中蒸发,灼烧得无水氯化镁,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得到金属镁,故B错误;
C. 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调节面团酸度,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作膨松剂,碳酸钠能与酸反应,但受热不分解,故C错误;
D. 无水CoCl2呈蓝色吸水会生成CoCl2·6H2O呈粉红色,所以可用于判断变色硅胶是否吸水,故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A. 缺少外界条件,不能计算N2的物质的量,因此也不能计算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A错误;
B. 标准状况下22.4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mol,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可知该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而反应CH4+2O2CO2+2H2O是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的反应,故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物质的总分子数一定为NA,B正确;
C. Cl2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N(HClO)+N(Cl-)+N(ClO-)<2NA,C错误;
D. D2O的物质的量是n(D2O)=10g÷20g/mol=0.5mol,D2O分子中含有10个质子,含有10个中子,所以0.5mol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与中子数都是5NA ,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8.D
【详解】A.没有给定温度和压强,无法确定气体的体积,故A错误;
B.该反应中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B错误;
C.反应前后Na、O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故C错误;
D.根据方程式可知生成1molN2时有0.125molKNO3被还原成N2,化合价降低5价,所以转移电子为0.625mol,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9.D
【详解】A.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16.25 g FeCl3物质的量为:=0.1mol,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0.1NA个,故A正确;
B.22.4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18NA,故B正确;
C.常温常压下,124gP4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P—P键数目为6NA,故C正确;
D.氢气和碘的反应为前后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故无论反应进行的程度如何,容器内的分子数均为0.2NA个,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①物质的状态是否为气体;②对于气体注意条件是否为标况;③注意溶液的体积和浓度是否已知;④注意同位素原子的差异;⑤注意可逆反应或易水解盐中离子数目的判断;⑥注意物质的结构:如Na2O2是由Na+和O22-构成,而不是由Na+和O2-构成;SiO2、SiC都是原子晶体,其结构中只有原子没有分子,1molSiO2中含有的共价键为4NA,1molP4含有的共价键为6NA等。
10.B
【详解】A.标况下,水不是气体,无法计算水分子的体积,故A错误;
B.1 mol OH-中含有电子为(1+8+1)mol、数目为10 NA,故B正确;
C.胶体粒子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所包含的氢氧化铁分子数不止1个,按铁元素守恒,所制得的胶体的粒子数远小于0.1 NA,故C错误;
D.没有指明标准状况,难以计算HCl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
故选:B。
11.C
【详解】A.由现象可知FeCl3的溶液中加足量铁粉,生成氯化亚铁,还原性:Fe>Fe2+,故A正确;
B.由现象可知Na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C,则CO2具有氧化性,故B正确;
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由于碳酸氢铵分解产生氨气,因此石蕊试纸变蓝,但不能说明NH4HCO3显碱性,故C错误;
D.二氧化硫的漂白不稳定,漂白后的物质加热后会恢复原来颜色,因此将某无色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一段时间后加热该溶液,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说明该气体为SO2,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点睛】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离子检验、实验技能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选项D是易错点,注意二氧化硫漂白性与次氯酸漂白性的区别。
12.A
【详解】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是指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熔沸点、硬度、密度等。其中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可以通过观察方法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利用实验验证,假说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
答案选A。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实验通常是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
13.A
【详解】
,含有个分子,则,答案选 A。
14.(1)250mL容量瓶
(2)10.0
(3)检漏
(4)B
【详解】(1)根据容量瓶的常用规格,配制240mL溶液应选择250mL容量瓶,故答案为250mL容量瓶;
(2)配制250mL1.0mol/L的NaOH溶液,需要NaOH的质量为:,又因为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故答案为10.0;
(3)容量瓶在使用之前必须先检验是否漏水,故答案为:检漏;
(4)A.所用NaOH已经潮解,导致溶质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偏小,所得溶液浓度偏低,故A错误;
B.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所得溶液浓度偏高,故B正确;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导致容量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所得溶液的浓度偏低,故C错误;
D.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5.4gNaOH(1g以下用游码)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导致称量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所得溶液浓度偏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5.(1) 8g 0.2
(2) 5:4:2 7:4
(3) 0.3mol 0.5
【详解】(1)0.5molCH4的质量为0.5mol×16g/mol=8g;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为4.48L÷22.4L/mol=0.2mol,所含分子0.2mol,数目为0.2;
(2)由化学式可知,等物质的量的、和三种气体,所含原子数之比为5:4:2;等质量的和物质的量之比为7:4;
(3)1个中含有10个电子,含有个电子的的物质的量为0.3mol;1个水分子中含有10个质子,1个氨气分子中含有10个质子,分子与0.5mol分子中所含质子数相等,数目为0.5。
16.(1) 2 46
(2) 6.02×1022 0.2
(3)1.806×1022
(4) 1:1 3:2
【分析】(1)
1.204×1024个Na+约含=2mol Na+,其质量为2mol×23g/mol=46g,故答案为:2;46;
(2)
4.9gH2SO4约含有=6.02×1022个H,共含有=0.2mol原子,故答案为:6.02×1022;0.2;
(3)
标准状况下,224mL的氨气(NH3)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1.806×1022,故答案为:1.806×1022;
(4)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可知,微粒数目之比等于微粒的物质的量之比,同温同压下,有0.3mol O2(气)0.2mol O3(气),它们所含的原子数之比为0.3mol×2:0.2mol×3=1:1,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故它们的体积之比为0.3mol:0.2mol=3:2,故答案为:1:1;3:2。
17.因为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先通入,使溶液呈碱性,可以保证吸收更多的,产生高浓度的,进一步析出
【详解】侯氏制碱法制备碳酸钠的过程中应先通入再通入,顺序不能反了,因为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先通入,使溶液呈碱性,可以保证吸收更多的,产生高浓度的,进一步析出。
18. NaHCO3 B
【分析】小苏打的化学式为NaHCO3,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详解】小苏打的化学式为NaHCO3,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生成CO2气体,食醋中含有醋酸,由于醋酸的书写笔碳酸强,所以食醋中的醋酸可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气体,而产生气泡,故检验试剂是食醋,合理选项序号是B。
19.(1) 11.2 苍白色 36.5
(2) 1:85
(3)99:85
(4)13.44
【分析】(1)
①1 g氢气为0.5 mol,在标准状况下为11.2 L;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HCl,火焰为苍白色;③0.5 mol在足量氯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 mol HCl,其质量为36.5 g。
(2)
的摩尔质量为;等物质的量的液氢和的质量之比为。
(3)
等质量的、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反比,即。
(4)
由与足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则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20. 钠密度小于水 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 钠立即与水剧烈反应,并有氢气产生,同时氢气燃烧时产生发出的爆鸣声 钠与水反应生成了碱
【详解】(1)钠密度小于水,所以钠浮在水面上,故答案为钠的密度小于水;
(2)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所以钠熔成闪亮的小球,故答案为钠与水反应放热,钠熔点低;
(3)钠立即与水剧烈反应,并有氢气产生,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故答案为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4)Na与水剧烈反应放出H2,所以并发出嘶嘶声,故答案为钠与水反应剧烈;
(5)反应后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方程式:2Na+2H2O=2NaOH+H2↑,溶液呈碱性,遇到酚酞溶液变红,故答案为有碱生成。
21.(1)SOCl2+H2O=SO2+2HCl
(2)向水解产物的水溶液加入硫化氢应得到黄色沉淀,再取另一份水解产物的水溶液加入硝酸银应得到白色沉淀
【详解】(1)水多时SO2溶于水得到亚硫酸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但因盐酸对亚硫酸电离的抑制,水溶液中仍大量存在SO2;
(2)水解产物中含有SO2和HCl,检验溶液中的SO2可以向溶液中加入硫化氢,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观察到黄色沉淀,即证明溶液中有SO2;再取另一份水解产物的水溶液加入硝酸银,发生反应AgNO3+HCl=AgCl↓+HNO3,观察到白色沉淀,即证明溶液中有HCl。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