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司马光》第二课时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司马光》第二课时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2 15:3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八单元 · 第24课
司马光
第二课时
听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再结合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学习,你能感受到现代文和文言文的区别了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体会这篇文言文的魅力吧!
导入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朗读指导
读古文时要注意词句之间的停顿。
精读课文
默读第一句话,参考注释,小组交流第一句话的意思。
精读课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游戏
一群
庭院
淹没
提示:文言文中一些一个字的词语可以组成现代文中的两个字的词语来理解。
精读课文

爬上
提示:我们还可以根据语境,把一些词语换成现代文中的常见词语来理解。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游戏
一群
庭院
淹没
孩子
精读课文
瓮:收口
缸:敞口
你知道“瓮”和“缸”有什么区别吗?
如果掉进去,就更不容易出来了。
精读课文
提示: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恰当的内容。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瓮,有个小孩爬到瓮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瓮里。瓮水太深,眼看那孩子就要被水淹没了。
根据提示说一说:第一句话的句意应该怎样表达呢?
精读课文
默读第二句话,参考注释,运用翻译第一句话的方法,交流第二句话的意思。
精读课文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众人
石头
砸破
放弃
全,都
离开
司马光
拿着
击打
水瓮
涌出
得救
精读课文
你知道水“迸”是什么样子吗?
瓮被砸破后,水一下子就涌出来了的样子。
精读课文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瓮砸去,“砰!”水瓮破了,瓮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根据第一句话的翻译方法,联系注释,并补充内容,说说第二句话的句意吧!
精读课文
自读全文,用圆圈圈出文中提到的“儿”,用方框圈出“众”。小组讨论:这几个“儿”分别指谁?文中的“众”又指谁?
精读课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登瓮的孩子
一个登瓮的孩子
在庭院玩耍的所有孩子们
指除了司马光和跌倒在水瓮里的孩子之外的其他孩子们
精读课文
背诵本课,需要首先理解文言文的文意,然后反复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不看教材,试着背诵,注意背诵时也要和跟读时一样,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
精读课文
你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吗?(课后第二题)
提示:1.注意把课文中“庭”“足”“皆”这些文言词语转化成现代汉语来讲述。
2.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
3.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揣摩人物内心,在故事中加入自己合理的想象。
精读课文
我来讲一讲: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瓮,有个顽皮的小孩爬到瓮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了瓮里。瓮水太深,眼看那孩子就要被水淹没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瓮砸去,“砰!”水瓮破了,瓮里的水“哗”的一下子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精读课文
思考: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精读课文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他人慌乱离开,司马光想到了办法并成功救了小伙伴。
司马光聪明机智,沉着冷静,爱护同伴
对比
精读课文
聪明伶俐 足智多谋 神机妙算
冰雪聪明 心灵手巧 七窍玲珑
词语积累(形容人聪明的词语)
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课后第三题)
精读课文
1.用“光”称呼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句子短,概括性强,字数少。
2.词语多为单个字。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离这儿远不远?窝里还有没有伙伴?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
精读课文
学完本课后,你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什么吗?
归纳总结
1.认真跟着老师多读几遍
2.不理解的地方看注释
3.给一些字组成词来理解
归纳总结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冷静机智
光持石击瓮破之
儿得活
结构梳理
这篇文言文通过写 的故事,刻画了司马光 的形象和 的美好品质。
聪明机智和沉着冷静
司马光砸瓮救人
爱护同伴
主题概括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