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温故知新:
1、会写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2、记住军机处的时间、职权特点、实质?
3、清朝中期统治危机的表现(内、外)?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了解这一时期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盛世滋生图
有感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幅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
——徐扬
《盛世滋生图》全长1225厘米,宽35.8厘米。
全幅画有各色人物1万2千余人,各色房屋建筑约2140余栋,各种桥梁50余座,各种客货船只400余只,各种商号招牌200余块。
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明清经济:繁荣之下蕴含危机
繁荣——危机
3/22/2023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自主整理:阅读教材第1子目,归纳自明朝后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领域
新现象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1.社会经济的发展
(1)农业领域
①粮食产量提高: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升: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农业生产区域分工的出现.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玉米
甘薯
一
经济——发展与局限
农业——高产农作物传入
材料: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阅读材料,思考高产农作物的传入对明清社会的影响。
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人口、环境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相继出现
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意义
(1)提高了粮食产量,推动人口增长;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新航路的开辟,高产农作物的传入
(2)生产力水平提高,精耕细作农业的继续发展
(3)政府调整政策,鼓励垦荒,赋税征银。
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明朝后期开始实行,1581年,张居正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把田赋、徭役、杂税合一,折成银两,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分担。赋役合并、纳银代役、赋役征银的办法,标志着赋税制度由繁到简、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
“摊丁入亩” :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911)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税,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一上台就推行了“摊丁入亩”的方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废除了人头税。
知识链接
清朝开荒执照
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2)手工业领域
①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②传统与新兴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粉彩瓷器是中国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粉彩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表现: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出现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手工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特征: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
——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实质: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早期工业化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②
③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史学争论
明清时期是否存在资本主义萌芽?
西欧中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实为其社会所孕育着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式完整基因在内的有机胚胎,主要以西欧中世纪城市为载体。……而中国古代乃至明清时期的城镇基本不存在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相关基因,那种主要将当时的手工作坊或手工工场雇佣劳动的数量和规模状况作为萌芽单一标志的研究方法,其萌芽认定概念本身就是极为片面的,……因此所谓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实在是一个不存在的伪问题。
——杨师群《明清城镇不存在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白银货币化
材料: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都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白银大量流入并实现货币化
商业——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材料: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超越了以往的历史年代,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除北京,南京外,全国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另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城市,尤以江南地区为盛,也出现了高效农业与丝,棉纺织业并重的江南经济,全国最大的商品粮输出区——长江中上游地区。国内市场空前扩大,地区间商品交换空前繁荣,四通八达的海路,陆路和内河航运便利了商品的流通,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商业市镇的兴起与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清代当地地方志中的佛山镇、汉口镇
材料 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清代当地地方志中的佛山镇、汉口镇
材料 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商业——商帮
徽商遗产:徽商大宅院
晋商遗产:乔家大院
材料:“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
材料:“无徽不成镇”
商帮:明清时期是以血缘和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群体)。
③兴起工商业市镇:以经济功能为主,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
清代当地地方志中的佛山镇、汉口镇
2.社会经济的局限
(1)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2)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材料一 美国学者珀金斯认为,从三部中国农书来看:王祯的《农书》(1313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28年)、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年)。后面两部书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全是前一本书的重复。
材料二 国家太平日久,人口户口百倍于前。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为商为贾,奔走四方;又百工技术,吴人为众,而常若不足。
——乾隆《吴县志》
材料三 明初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自后赋税日增,徭役日重,民命不堪,遂皆迁业。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以六七分去农矣。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摘抄记》
危机四伏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潜伏的危机表现在哪里?
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经济上:自然经济占据绝对优势
思想上:程朱理学愈发僵化教条
外交上:海禁、闭国锁国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
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外交上: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
vs
日薄西山
如日中天
二 · 思想新异变
任务二:探究明清思想领域的变化,认识思想发展的局限
陆九渊 王阳明
材料6: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王阳明:《传习录》
良知就是天理
材料7: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
——王阳明:《传习录》
知行合一
致良知
②方法论:
材料8: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
——王阳明:《传习录》
①世界观:
①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②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③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王阳明
二 · 思想新异变
任务二:探究明清思想领域的变化,认识思想发展的局限
李贽
材料9:士贵为己,务自适。如不自适而适人之道,虽伯夷叔齐同为淫僻。不知为己,惟务为人,虽尧舜同为尘垢豼糠。
——《续焚书》
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评价: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黄宗羲(1610-1695),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曾参加抗清斗争,后长期隐居。著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
3.明清三先生(或清初三大儒)
顾炎武(1613-1682),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参加过抗清斗争。晚年专志于经学研究。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1619-1692),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1644年清兵入关,曾起兵抗清。晚年隐居于石船山麓,著有《读通鉴论》
三位思想家的人生经历有何相似之处?
①都生逢明清易代之时
②都曾参加过抗清斗争
③晚年都专注于著书立说
(1)政治: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①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继承先秦民本思想)
②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③主张设立监察机构——学校,限制君权。
黄宗羲——守住心学的阵脚
(2)经济: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评价: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反专制斗争
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梁启超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一再介绍黄宗羲等人进步的政治学说,大量印发《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以有助于宣传反对君主专制,动员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材料一: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享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日知录》
材料二: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
材料三: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gōng)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日知录》
③批判理学空谈误国,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提倡实践和真知
②区分亡国与亡天下,提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梁启超概括,强调社会责任感
顾炎武—朱学五世传人
①批判君主专制,主张“众治”反对独治
王夫之(1619—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著有 《读通鉴论》《船山遗书》等。
王夫之
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明清思想:危机下的觉醒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特点 表现
反传统、反教条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还提出男女平等和“童心说”“真心”
反封建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这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提倡“经世致用” 顾炎武提出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进步性
局限性
评价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①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推动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从而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②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经世致用的思想,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源头,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①从内容看,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
②从地位看,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无法动摇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③从影响看,未能使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的转型,影响有限。
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并未超越范畴)
客观原因 缺乏政治 基础
缺乏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缺乏思想 基础
缺乏群众 基础
主观原因 自身缺陷 明显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
封建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因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发展缓慢,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纲常礼教,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
人们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
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本质上并未脱离儒学的范畴,在行动上也未解决实际问题中。
思考:明清两代思想文化黯然失色的原因?
四大民间故事之《白蛇传》
神话故事往往是一种人性原型,因此,长达数千年之间,依据原型,可以不断在特殊时空及社会背景下演绎出不同的版本……
——摘自蒋勋《舞动白蛇传》
三 · 文艺科技新成就
任务三:认识专制下文艺科技的新成就与局限
领域 时期 作者 代表作 特点 体裁
小说
领域 时期 分类 代表人物 成就
戏曲 戏曲创作
舞台演出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水浒传》
长篇白话
元末明初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长篇白话
明朝中期
吴承恩
《西游记》
神话小说
清朝
吴敬梓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
清朝中期
曹雪芹
《红楼梦》
古代现实主义高峰
章回体
明朝
汤显祖
清朝
《牡丹亭》
孔尚任
《桃花扇》
明清
清道光
昆曲
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京剧
融合徽汉两调,吸收昆曲,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明清时期小说得以繁荣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工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2)传统的宋元话本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得到继承发展。
(3)文化下移,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4)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迅速发展。
(5)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强,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3.戏曲
(1)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
(2)舞台演出:昆曲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京剧,并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袁绍 吕蒙 程咬金
《磐河战》 《贾家楼》 《走麦城》
特点:它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于一体。行当、脸谱、戏服构成京剧文化。
1.传统科技:处于成就总结阶段,未转化为近代科学
李时珍
《本草纲目》书影 《农政全书》书影 《天工开物》书影
(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等科技著作,分别记载了中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知识。
(2)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觉醒下科技的回光返照
2.明清大型典籍的编纂
(1)明成祖时,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
(2)清乾隆后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永乐大典》(局部)书影 《四库全书》(局部)书影
【知识链接】
①类书,是古代起工具书作用的资料汇编著作。根据具体内容摘录各种不同书籍上的材料,分门别类重新编排,以便学者查找。
②丛书,是多部书籍的汇编。将不同的书搜集到一起一并出版,原则上保持各书原貌。
觉醒下科技的回光返照
3.西学东渐:明朝后期到近代西方的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过程。
(1)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的同时,
在一定范围内也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2)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利玛窦
李之藻、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
觉醒下科技的回光返照
(1)古代科技特点:
①科技思想: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②科技内容: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③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
④科技使用: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
(2)地位:中国古代科技13世纪前一直领先世界,是中国科技的辉煌时代,明清时期逐步走向停滞,未转化为近代科技。
觉醒下科技的回光返照
明清时期社会转型曙光
旧传统 新因素
政治 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奠定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版图
经济 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小农经济仍占主导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私营手工业崛起主导,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加深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文化 理学主导束缚人性; 文化专制空前强化; 传统科技大成; 西学东渐开始;
产生早期启蒙思想;
文艺大众化、世俗化;
承古
萌新
经济
明清时代的局限
政治
思想文化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依然占据压倒优势。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专制体制高度强化的同时日益走向僵化
日益僵化的程朱理学依然占据统治地位
科技发展缺乏创新
本质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