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中考二轮复习:波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科学中考二轮复习:波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06 18:21:2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科学中考二轮复习:波
一、单选题
1.(2022·慈溪模拟)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8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B.若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透过玻璃板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C.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图乙可能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2022·西湖模拟)2022年3月21日,东航一架波音737客机在执行昆明——广州航班任务时,于梧州上空失联。东航航班的一部黑匣子已于23日被发现。则对于黑匣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黑匣子的声音通过解码后发出时不需要任何物体振动
B.黑匣子中的信号即使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C.“黑匣子”在陆地的定位主要依靠人工目视,所以“黑匣子”表面的颜色应是醒目的橙红色
D.黑匣子中的声音播出时,能够听懂是哪个人说的,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不同
3.(2022·西湖模拟)截止到2021年12月5日, “奋斗者”号潜水器完成21次万米深潜。“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创造了10909m的中国载人深潜新记录,且在耐压结构设计及安全性评估、钛合金材料制备及焊接、声学通信定位、智能控制技术等方面实现多项重大技术突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潜水器中的人在深海中是用超声波与外界通话
B.下潜时,以潜水器中的人为参照物,潜水器是静止的
C.潜水器中的声音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
D.钛合金制成潜水器“战甲”,是因为钛合金密度大、熔点低等特点
4.(2022·杭州模拟)周末,小明一家在义乌江滨公园游玩。妈妈拍照时,小明正在欣赏美景:对岸树木的倒影、水中的鱼“影”……,此时地面上留下了他的身影。关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妈妈的摄“影”——光的折射
B.树木的倒“影”——光的反射
C.水中的鱼“影”——光的反射
D.小科的身“影”——光的直线传播
5.(2022·舟山模拟)如图所示,人脸识别一体机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屏幕上所成的是缩小的虚像
B.该摄像机镜头是一个凹透镜
C.若镜头的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f
D.若要使屏幕上显示的人脸小一些,人应离镜头近些
6.(2022·温州模拟)小明在实验中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匀速远离凸透镜,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图(  )
A. B.
C. D.
7.(2022·余姚模拟)如图所示,烛焰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凸透镜位置固定。当烛焰位于A点时,它的像在B点:当烛焰位于B点时,它的像在C点。则凸透镜位于(  )
A.C的左侧 B.BC之间 C.AB之间 D.A的右侧
8.(2022·浦江模拟)微风吹荡在金狮湖水面,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我们能看到湖水波光闪动是由于(  )
A.光的反射 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折射 D.平面镜成像
9.(2022·文成模拟)2021年12月9日,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上做了一个有趣实验,她往水膜里注水形成一个水球透过水球可以看到她的一个倒立、缩小的像。下列对所成的像分析正确的是(  )
A. 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C.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虛像
10.(2022·鹿城模拟)如图所示,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下列能改变像的位置的是(  )
A.平面镜向右水平移动 B.观察者向平面镜靠近
C.在像和平面镜之间放一木板 D.平面镜向蜡烛方向水平移动
11.(2022·嵊州模拟)2021 年12月9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直播授课,水球中出现了王亚平的倒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倒影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此时王亚平与水球的距离小于水球的二倍焦距
D.保持水球位置不动,王亚平适当靠近水球,可成正立的像
12.(2022·衢江模拟)“坐井观天”,在井底正中央 P 点趴着一只青蛙。抽干井水后,青蛙仍在 P 点,与抽水前相比,它的“观天范围”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13.(2022·开化模拟)现在人们出门只需要携带一部智能手机,通过扫码就可以轻松完成任务。下列与手机扫码的原理相同的是(  )
A.大桥倒影 B.树木影子
C.海市蜃楼 D.瞄准射击
14.(2022·江山模拟)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小科选择了以下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图甲实验中,蜡烛远离玻璃板,所成的像将变小
B.在图甲实验中,蜡烛所成的像将位于C位置
C.在图乙实验中,仅将玻璃板由I位置移动到II位置,蜡烛仍能成像
D.在图乙实验中,环境越明亮,观察到的像越清晰
15.(2022·常山模拟)小科重做了教材中的光学实验,其中实验现象与结论相符的是(  )
A.甲图:将右侧背景板向后折,未观察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消失
B.乙图:将平面镜倾斜放置,用蜡烛找不到重合的像,说明物像不等大
C.丙图:往碗中加水,观察到筷子折断,说明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发生了偏折
D.丁图:移去近视眼镜,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16.(2022·慈溪模拟)2022年3月21日,东航-架波音737客机在执行昆明一广州航班任务时,于梧州上空失联。东航航班的一部黑匣子已于23日被发现。则对于黑匣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黑匣子的声音通过解码后发出时不需要任何物体振动
B.黑匣子中的信号即使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黑匣子”在陆地的定位主要依靠人工目视,所以“黑匣子”表面的颜色应是醒目的橙红色
D.黑匣子中的声音播出时,能够听懂是哪个人说的,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不同
17.(2022·鄞州模拟)小宁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实验中,分别把一 个不透明且不光滑的挡板放在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置,则(  )
A.两个实验的挡板上均不能出现蜡烛的像
B.两个实验中,小宁均不能看到蜡烛的像
C.只有乙的挡板出现蜡烛的像且小宁能看到像
D.甲、乙的挡板上均能出现蜡烛的像且小宁均能看到像
18.(2022·奉化模拟)“天宫课堂”实验中,水中的乒乓球并没有像在地球上一样浮在水面,而是停留在水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乒乓球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
B.乒乓球没有受到浮力
C.我们看到水中的乒乓球是变大的实像
D.如果把乒乓球稍稍向上提,它将向上做加速直线运动
19.(2022·奉化模拟)2021年10月18日,在奥林匹克运动发祥地——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古奥林匹亚,利用凹面镜点燃了北京冬奥会圣火火种(如图所示)。用凹面镜能够采集火种,主要是因为光的(  )
A.直线传播 B.反射 C.色散 D.折射
20.(2022·松阳模拟)物体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强,红外线测温仪就是利用物体向外辐射红外线的强弱来测定温度的。如图是红外线测温仪测体温过程中光线的传播情况,其中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21.(2022·婺城模拟)如图所示,OA是光从水中射入空气的一条反射光线,若OA与水面夹角60°,关于入射角α、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α=60°,β<60° B.α=60°,β>60°
C.α=30°,β<30° D.α=30°,β>30°
22.(2022·龙港模拟)晚上,小明在客厅的窗户玻璃上看到了客厅里边灯的像,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则小明通过玻璃所看到的像的运动情况和大小情况是(  )
A.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不变 B.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变大
C.静止,像的大小不变 D.静止,像的大小变大
23.(2022·定海模拟)2022冬奥开幕式上,小演员们双手举着“和平鸽”,随着脚步的移动,脚下盛开出一朵朵晶莹洁白的雪花如影随形,这一创意来自于冰面倒影。从物理学来看,关于“如影随形”和“冰面倒影”的中“影”的形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是光的反射
B.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后者是光的反射
C.都是光的直线传播
D.前者是光的反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
24.(2022·萧山模拟)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一定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②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③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④图丁中,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一定是不变的
⑤图戊中加入水后,容器底部的光圈会变大。
⑥图己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小敏将凸透镜向光源方向移动至某位置,发现在光屏上又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A.①③④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5.(2022·滨江模拟)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树下的影子是太阳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所成的像
B.图乙中水鸟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图丙中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漫反射现象
D.图丁中从侧面看到鱼缸里的“金鱼”是放大的实像
26.(2022·桐乡模拟)学习科学不仅要仔细观察,更要善于思考分析。下列四种情景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男生拉女生的力与女生拉男生的力大小相等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湖面上的小船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D.离镜子越远,镜子里的像越小
27.(2022·玉环模拟)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树荫下的光斑
B.海市蜃楼
C.露珠下叶脉条纹
D.水面下树的倒影
二、填空题
28.(2022·龙港模拟)新冠期间,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
(1)如图甲所示为核酸检测采样管,管中的病毒保存液含有一种指示剂一 -酚红钠盐,酚红钠盐的颜色与溶液的pH关系如下表所示:
pH 0-1.2 1.2-6.5 6.5-8 8-14
酚红钠盐 橙色 黄色 紫红色 红色
正常情况下病毒保存液(pH=7左右)的颜色为紫红色,若不慎混入细菌,细菌在其中大量繁殖后,管内溶液的颜色会变为   。
(2)核酸检测采样管的外壁贴有条形码,扫描时(如图乙) ,条形码扫描器的光源发出的光在条形码处发生   到达光电转换器。
(3)放大整形电路可将电压放大,若放大前的电压为10mV, 要使放大后的电压至少让图丙的电压表指针偏转一小格,则该放大电路至少需要将电压放大   倍。
29.(2022·慈溪模拟)如图甲所示,汽车的上方有两盏灯分别是L1和L2,站在车前方的观察者看到汽年的前挡风玻璃和引擎盖上都有一个日光灯的像,如图乙所示。灯的像是由于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产生的。图上引擎盖上的像是灯   (选填“L1”或“L2”)产生的。
30.(2022·鄞州模拟)2月24日,“百名科学家进中小学课堂”启动仪式暨“科学第一课”在杭州举行,邀请了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为同学们讲授“科学第一课”。当天,地球正运行至图中的   (填数字)之间;鄞州区教育局组织学生在教室里收看直播视频,声音和画面通过电视台的发射塔以   形式从空中送到教室的相关设备上。
31.(2022·鄞州模拟)2021年12月9日,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制作了一个水球。透过水球可以看到她倒立、缩小的   像(如图甲)。随即她调整与水球间的距离,她的像逐渐变大(如图乙),这是因为王亚平和水球间的距离变    。(填“大”或“小”)
32.(2022·奉化模拟)2021年12月9日,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的授课活动中,用   进行无线通信的天链卫星进行信号传输,使直播画面更清晰、流畅。
33.(2022·萧山模拟)如图所示,两位同学在一起做“土电话”实验:
(1)“土电话”能够传声,说明声音能在   中传播。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   讲话(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若连接土电话的线是棉线,听者听到的声音小,而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一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声音的传播性能与   有关。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34.(2022·永康模拟)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粗糙的反射板的反射后照亮路面。
(1)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了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
(2)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夜晚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35.(2022·南湖模拟)某同学在用手机查资料时,不小心将一滴水落在手机的玻璃屏幕上如图甲所示,透过水滴看到的文字是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水滴相当于一个透镜,而每一个透镜的两侧都有焦点,这个“水滴透镜”下方的焦点在如图乙中手机图文层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
三、实验探究题
36.(2022·杭州模拟)请完成以下光学问题:
(1)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蜡烛能在玻璃板成像的原理是:   ,实验中,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一段距离, 蜡烛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乙所示是司机在倒车时通过后视镜看到右后方行人A的情景,P点是司机的眼睛,请你画出司机看到行人A的光路图。
37.(2022·丽水模拟)如图甲所示,小科与同学一起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使用了激光笔、纸板、平面镜、量角器等器材。
(1)让激光笔射出的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过平面镜的反射,沿着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请解释在纸板上能看到一条明亮的入射或反射光的“径迹”原因是   。
(2)小科实验过程中,入射光线可见,发现反射光线只能看到其中部分光路,如图乙所示。你觉得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请帮他解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可知,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那么它的像距离玻璃板也是4cm,因此蜡烛B距离玻璃板4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故A错误;
B.玻璃板内成的像是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则挡光板不能挡住蜡烛A的像,故B错误;
C.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那么玻璃板肯定偏向蜡烛A一侧倾斜,故C正确;
D.C正确,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电磁波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判断;
(2)根据电磁波的传播条件判断;
(3)根据太阳光谱的特点判断;
(4)声音的大小叫响度,高低叫音调,特点叫音色。
【解答】A.所有的声音都由物体振动产生,故A错误;
B.黑匣子中的信号通过电磁波传递,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在太阳光谱中,紫光、蓝光的波长短,很容易被散射,因此传播距离近,而黄、红和橙色光的波长大,传播距离远,因此“黑匣子”表面漆成橙红色,最容易被发现,故C正确;
D.黑匣子中的声音播出时,能够听懂是哪个人说的,是因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超声波与次声波;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1)根据超声波的定义判断;
(2)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是静止的;
(3)根据声音传播的速度判断;
(4)性质决定用途,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人类的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而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人类根本听不到,故A错误;
B.下潜时,潜水器相对里面的人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以潜水器中的人为参照物时,它是静止的,故B正确;
C.潜水器中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速度大约为340m/s,故C错误;
D.钛合金制成潜水器“战甲”,是因为钛合金密度小而硬度大,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的知识判断。
【解答】A.妈妈的摄“影”,即光通过凸透镜时发生折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树木的倒“影”,即树木发出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虚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水中的鱼“影”,即光从水射入空气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小科的身“影”,即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黑色区域,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因此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在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错误;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该大于2f,故C正确;
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若要使屏幕上的人脸更小一些,应该增大物距,即人离镜头更远些,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当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时,此时物距增大,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此时像距应该减小。当f2f;当u=2f时,像距v=2f;当u>2f时,像距f故选C。
7.【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下面两条结论进行判断:
(1)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如果凸透镜在蜡烛和蜡烛像的中间,当蜡烛放在像的位置上,会在蜡烛的位置用光屏承接到像;
(2)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物距小于像距,物距增大,像距也增大。【解答】A.当凸透镜在C点左侧时,当物体放在A点,像在B点,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成虚像,物距大于像距。当物体放在B点,像在C点,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成虚像,物距大于像距,故A错误;
B.当凸透镜在AB之间时,物像在凸透镜的两侧成实像,如果物体在A点,像在B点,根据光路是可逆的,物体在B点,像一定在A点,故B错误;
C.当凸透镜在BC之间时,当物体放在A点,像在B点,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成虚像,物距大于像距,故C错误;
D.当凸透镜在A的右侧时,当物体在A点时,物距小于像距,像在B点。当物体在B点时,物距小于像距,像在C点,两次成的虚像,物距都小于像距,并且物距增大,像距也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而微风吹过的水面产生涟漪,相当于凸凹不平,此时太阳光在上面发生漫反射,因此看起来波光闪动,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9.【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空中悬浮的水球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则我们看到的应该是光从空气射入水,再从水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C、D错误,而B正确。
故选B。
10.【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
【解答】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因此像的位置由物体的位置和平面镜的位置决定。
A.平面镜向右水平移动时,平面镜所在的那个平面没有变化,因此像的位置不变,故A不合题意;
B.观察者向平面镜靠近时,蜡烛和平面镜的位置都没有改变,因此像的位置不变,故B不合题意;
C.在像和平面镜之间放一木板,也不会阻挡像的形成和位置,故C不合题意;
D.平面镜向蜡烛方向水平移动,此时平面镜所在的平面位置发生改变,则像的位置改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空中悬浮的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倒影”应该是王亚平在里面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B错误;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此时王亚平与水球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故C错误;
保持水球的位置不动,王亚平适当靠近水球,当u故选D。
12.【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完成作图,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
与抽水前相比,青蛙的观察范围变小了。
故选B。
13.【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成像原理是凸透镜成像,也就是光的折射现象,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大桥倒影,是大桥发出的光线在水面发生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不合题意;
B.树木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
C.海市蜃楼,即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符合题意;
D.瞄准射击时,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蜡烛所成的像的大小与蜡烛大小相同,与距离无关,故A错误;
B.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蜡烛所成的像应该再B点,故B错误;
C.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其实是关于平面镜所在的那个平面对称。当玻璃板从I位置到II位置时,平面镜所在的那个平面的位置没有改变,因此蜡烛的像没有改变,故C正确;
D.像的清晰程度取决于物体发出光线的明亮程度,而环境越明亮,相当于物体越暗,则看起来越不清晰,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分析;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分析;
(3)根据光的折射定义判断;
(4)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判断。
【解答】A.甲图:将右侧背景板向后折,未观察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仍然存在。由于没有纸板的漫反射,因此无法看到它的存在,故A错误;
B.乙图:将平面镜倾斜放置,像成在桌面的上方或下方,用蜡烛找不到重合的像,但是物像仍然是等大的,故B错误;
C.丙图:往碗中加水,观察到筷子折断,说明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发生了偏折,故C正确;
D.丁图:移去近视眼镜,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得到清晰的像,说明此时的像距减小,即光线比原来会聚了。由此推测,原来的近视眼镜会使光线发散,故D错误。
故选C。
16.【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在太阳光谱中,红、橙、黄光的波长较长,传播距离远;而蓝、紫光的波长较短,传播距离近;
(4)声音的大小叫响度,高低叫音调,特点叫音色。
【解答】A.黑匣子的声音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黑匣子发出的超声波信号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黑匣子”在陆地的定位主要依靠人工目视,所以“黑匣子”表面的颜色应是醒目的橙红色,故C正确;
D.黑匣子中的声音播出时,能够听懂是哪个人说的,是因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17.【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成像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图甲中,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所有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将挡板放在平面镜和像之间时,不会阻挡反射光线,因此仍然能够看到像,但是挡板上不会出现蜡烛的像。
图乙中,蜡烛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将挡板放在蜡烛和像之间时,不会阻挡蜡烛射到凸透镜上的光线,也不会影响折射光线的传播,因此小宁可以看到蜡烛的像,但是挡板上没有蜡烛的像。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8.【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力与运动的关系;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1)(2)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判断;
(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判断;
(4)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解答】在太空中,所有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上下表面的压强差产生,而液体的压强由自身重力产生,因此乒乓球在水中没有受到浮力作用,故A错误,B正确;
装满水的杯子在水平方向上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由于乒乓球在水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因此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
如果把乒乓球稍稍向上提,由于受到阻力作用,因此松手后将做减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19.【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改变传播方向继续在原来介质中传播,这就是光的反射,据此分析。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凹面镜是不透明的,太阳光照射到凹面镜上后,经过镜面的反射集中在焦点上,该点温度很高,可以点燃火种,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0.【答案】B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红外线测温仪检测的是从人体上发出的红外线,从而确定人体的温度,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1.【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反射角为:90°-60°=30°,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入射角为30°。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角小于30°,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2.【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像的位置由物体的位置和平面镜的位置决定。小明的位置不变,且水平向左推动玻璃窗时,平面镜所在的那个平面的位置不变,因此像的位置不变,即像是静止的。由于人的大小不变,因此像的大小不变,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3.【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如影随形”中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形成的黑色区域。而“冰面倒影”,则是物体发出的光线在冰面上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4.【答案】B
【知识点】光的色散;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光的折射规律;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①根据对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认识判断;
②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判断;
③根据光的色散的本质判断;
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判断;
⑤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判断;
⑥在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将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对调,那么光屏上仍然成清晰的实像,只是像的大小改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①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看似杂乱无章,但是每条反射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①正确;
②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故②错误;
③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③正确;
④图丁中,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根据“物像等大”的规律可知,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一定是不变的,故④正确;
⑤图戊中加入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容器底部的光圈会变小,故⑤错误;
⑥图己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小敏将凸透镜向光源方向移动至某位置,当像距和物距的数值交换时,发现在光屏上又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⑥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①③④⑥。
故选B。
25.【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成因判断;
(3)根据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不同判断;
(4)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判断。
【解答】A.图甲中树下的影子是太阳光沿直线传播时,被树叶挡住形成的黑色区域,故A错误;
B.图乙中水鸟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正确;
C.图丙中城市玻璃幕墙,表面非常光滑平衡,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镜面反射现象,故C错误;
D.鱼缸注满水后,在水平方向上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则看到的金鱼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B。
26.【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分析;
(2)根据溶液的特点判断;
(3)根据漂浮条件判断;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判断。
【解答】A. 男生拉女生的力与女生拉男生的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正确;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例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B错误;
C.小船在水面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C错误;
D.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与距离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27.【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不会停止传播,而是改变传播方向继续在原来介质中传播,这就是光的反射,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树荫下的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合题意;
C.露珠下叶脉条纹,是叶脉发出的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不合题意;
D.水面下树的倒影,是树木发出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8.【答案】(1)黄色
(2)反射
(3)10
【知识点】光的反射;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
【解析】【分析】(1)首先分析混入细菌后保存液pH的变化,再根据表格确定此时的颜色。
(2)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不会停止传播,而是改变传播方向继续在原来介质中传播,这就是光的反射;
(3)根据图丙确定偏转1格对应的电压大小,然后将其与放大前的电压作比即可。
【解答】(1)病毒保存液中混入细菌后,细菌在其中大量繁殖,溶液会呈酸性,即pH<7。根据表格可知,此时溶液的颜色为黄色;
(2)核酸检测采样管的外壁贴有条形码,扫描时(如图乙) ,条形码扫描器的光源发出的光在条形码处发生反射到达光电转换器。
(3)根据图丙可知,当使用量程0~3V时,分度值为0.1V,那么放大电路至少需要将电压放大倍数:。
29.【答案】反射;L2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成因分析解答;
(2)如果灯泡有反射光线射入人的眼睛,那么人就能看到灯泡的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引擎盖相当于平面镜,灯泡发出的光在引擎盖发生反射而形成虚像。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图如下:
灯泡L1的像L1'与眼睛的连线没有经过平面镜,即没有反射光线射入眼睛,则人看不到L1的像。而L2的像L2'与眼睛的连线经过引擎盖,说明有反射光线射入眼睛,则人可以看到L2的像。
30.【答案】①②;电磁波
【知识点】电磁波;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电磁波不但能够传递能量,还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卫星通讯、手机通讯、蓝牙、WiFi等。
【解答】如图①为冬至日,②为春分日,③为夏至日,④秋分日。2月24日位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故地球正运行至图中的①②之间;
学生在教室里收看直播视频,声音和画面通过电视台的发射塔以电磁波形式从空中送到教室的相关设备上。
31.【答案】实;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凸透镜成的实像分大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放大的正立的;
(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解答。
【解答】(1)2021年12月9日,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制作了一个水球。透过水球可以看到她倒立、缩小的实像。
(2)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她的像逐渐变大,则物距变小,即王亚平与水球之间的距离变小。
32.【答案】电磁波
【知识点】电磁波
【解析】【分析】根据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解答。
【解答】2021年12月9日,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的授课活动中,用电磁波进行无线通信的天链卫星进行信号传输,使直播画面更清晰、流畅。
33.【答案】(1)固体
(2)响度;材料种类或者材质
(3)声音的传播需要依赖物体的振动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作传声的介质;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高低叫音调,特点叫音色。根据题目描述分析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
【解答】(1)“土电话”的两个听筒之间依靠棉线连接,它能够传声,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声音的大小讲话,也就是控制声音的响度相同。根据“棉线”和“细金属丝”可知,其实为材料种类或材质不同,因此表明:声音的传播性能与材质种类或材质有关。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依赖物体的振动。
34.【答案】(1)漫反射
(2)直线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分析】(1)平行光线射在光滑平整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就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在凸凹不平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就是漫反射;
(2)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反射板表面比较粗糙,则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漫反射;
(2)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夜晚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5.【答案】虚;下方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分析。
【解答】(1)手机屏幕上的水滴,中间比边缘厚,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因为透过水滴看到的文字是正立的,所以应该是放大的虚像。
(2)手机的图文层相当于物体,因为成放大的虚像时,u36.【答案】(1)光的反射;不变
(2)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的规律解答;
(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所有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所有的反射光线都经过像点。既然那条反射光线还经过P点,那么将二者相连并与镜面相交,交点就是入射点,最后完成光路图即可。
【解答】(1)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蜡烛能在玻璃板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实验中,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一段距离, 蜡烛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2)①通过A点做镜面的垂线,然后根据“物像等距”在镜面右侧这条直线上找到像点A';
②连接PA',与镜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
③连接OP为反射光线,连接AO为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37.【答案】(1)光在纸板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而看到光的径迹
(2)纸板表面不平整不在同一平面上;换用平整的硬纸板或将纸平展在水平桌面上而平面镜竖直放置在纸上 (3)实验改进后,小科完成了实验。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1)纸板表示看似平整,其实凸凹不平,光在纸板表面发生漫反射,这些反射光线射入眼睛,于是我们就能看到,据此分析解答;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不能看到反射光线,那么可能是使用的纸板不够平整,也就是没有在同一平面内,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在纸板上能看到一条明亮的入射或反射光的“径迹”原因是:光在纸板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而看到光的径迹。
(2)小科实验过程中,入射光线可见,发现反射光线只能看到其中部分光路,如图乙所示。我觉得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纸板表面不平整不在同一平面上。解决方法为:换用平整的硬纸板或将纸平展在水平桌面上而平面镜竖直放置在纸上 。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科学中考二轮复习:波
一、单选题
1.(2022·慈溪模拟)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8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B.若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透过玻璃板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C.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图乙可能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可知,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那么它的像距离玻璃板也是4cm,因此蜡烛B距离玻璃板4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故A错误;
B.玻璃板内成的像是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则挡光板不能挡住蜡烛A的像,故B错误;
C.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那么玻璃板肯定偏向蜡烛A一侧倾斜,故C正确;
D.C正确,故D错误。
故选C。
2.(2022·西湖模拟)2022年3月21日,东航一架波音737客机在执行昆明——广州航班任务时,于梧州上空失联。东航航班的一部黑匣子已于23日被发现。则对于黑匣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黑匣子的声音通过解码后发出时不需要任何物体振动
B.黑匣子中的信号即使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C.“黑匣子”在陆地的定位主要依靠人工目视,所以“黑匣子”表面的颜色应是醒目的橙红色
D.黑匣子中的声音播出时,能够听懂是哪个人说的,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电磁波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判断;
(2)根据电磁波的传播条件判断;
(3)根据太阳光谱的特点判断;
(4)声音的大小叫响度,高低叫音调,特点叫音色。
【解答】A.所有的声音都由物体振动产生,故A错误;
B.黑匣子中的信号通过电磁波传递,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在太阳光谱中,紫光、蓝光的波长短,很容易被散射,因此传播距离近,而黄、红和橙色光的波长大,传播距离远,因此“黑匣子”表面漆成橙红色,最容易被发现,故C正确;
D.黑匣子中的声音播出时,能够听懂是哪个人说的,是因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3.(2022·西湖模拟)截止到2021年12月5日, “奋斗者”号潜水器完成21次万米深潜。“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创造了10909m的中国载人深潜新记录,且在耐压结构设计及安全性评估、钛合金材料制备及焊接、声学通信定位、智能控制技术等方面实现多项重大技术突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潜水器中的人在深海中是用超声波与外界通话
B.下潜时,以潜水器中的人为参照物,潜水器是静止的
C.潜水器中的声音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
D.钛合金制成潜水器“战甲”,是因为钛合金密度大、熔点低等特点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超声波与次声波;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1)根据超声波的定义判断;
(2)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是静止的;
(3)根据声音传播的速度判断;
(4)性质决定用途,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人类的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而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人类根本听不到,故A错误;
B.下潜时,潜水器相对里面的人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以潜水器中的人为参照物时,它是静止的,故B正确;
C.潜水器中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速度大约为340m/s,故C错误;
D.钛合金制成潜水器“战甲”,是因为钛合金密度小而硬度大,故D错误。
故选B。
4.(2022·杭州模拟)周末,小明一家在义乌江滨公园游玩。妈妈拍照时,小明正在欣赏美景:对岸树木的倒影、水中的鱼“影”……,此时地面上留下了他的身影。关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妈妈的摄“影”——光的折射
B.树木的倒“影”——光的反射
C.水中的鱼“影”——光的反射
D.小科的身“影”——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的知识判断。
【解答】A.妈妈的摄“影”,即光通过凸透镜时发生折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树木的倒“影”,即树木发出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虚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水中的鱼“影”,即光从水射入空气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小科的身“影”,即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黑色区域,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5.(2022·舟山模拟)如图所示,人脸识别一体机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屏幕上所成的是缩小的虚像
B.该摄像机镜头是一个凹透镜
C.若镜头的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f
D.若要使屏幕上显示的人脸小一些,人应离镜头近些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因此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在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错误;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该大于2f,故C正确;
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若要使屏幕上的人脸更小一些,应该增大物距,即人离镜头更远些,故D错误。
故选C。
6.(2022·温州模拟)小明在实验中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匀速远离凸透镜,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图(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当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时,此时物距增大,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此时像距应该减小。当f2f;当u=2f时,像距v=2f;当u>2f时,像距f故选C。
7.(2022·余姚模拟)如图所示,烛焰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凸透镜位置固定。当烛焰位于A点时,它的像在B点:当烛焰位于B点时,它的像在C点。则凸透镜位于(  )
A.C的左侧 B.BC之间 C.AB之间 D.A的右侧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下面两条结论进行判断:
(1)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如果凸透镜在蜡烛和蜡烛像的中间,当蜡烛放在像的位置上,会在蜡烛的位置用光屏承接到像;
(2)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物距小于像距,物距增大,像距也增大。【解答】A.当凸透镜在C点左侧时,当物体放在A点,像在B点,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成虚像,物距大于像距。当物体放在B点,像在C点,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成虚像,物距大于像距,故A错误;
B.当凸透镜在AB之间时,物像在凸透镜的两侧成实像,如果物体在A点,像在B点,根据光路是可逆的,物体在B点,像一定在A点,故B错误;
C.当凸透镜在BC之间时,当物体放在A点,像在B点,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成虚像,物距大于像距,故C错误;
D.当凸透镜在A的右侧时,当物体在A点时,物距小于像距,像在B点。当物体在B点时,物距小于像距,像在C点,两次成的虚像,物距都小于像距,并且物距增大,像距也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8.(2022·浦江模拟)微风吹荡在金狮湖水面,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我们能看到湖水波光闪动是由于(  )
A.光的反射 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折射 D.平面镜成像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而微风吹过的水面产生涟漪,相当于凸凹不平,此时太阳光在上面发生漫反射,因此看起来波光闪动,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9.(2022·文成模拟)2021年12月9日,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上做了一个有趣实验,她往水膜里注水形成一个水球透过水球可以看到她的一个倒立、缩小的像。下列对所成的像分析正确的是(  )
A. 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C.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虛像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空中悬浮的水球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则我们看到的应该是光从空气射入水,再从水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C、D错误,而B正确。
故选B。
10.(2022·鹿城模拟)如图所示,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下列能改变像的位置的是(  )
A.平面镜向右水平移动 B.观察者向平面镜靠近
C.在像和平面镜之间放一木板 D.平面镜向蜡烛方向水平移动
【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
【解答】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因此像的位置由物体的位置和平面镜的位置决定。
A.平面镜向右水平移动时,平面镜所在的那个平面没有变化,因此像的位置不变,故A不合题意;
B.观察者向平面镜靠近时,蜡烛和平面镜的位置都没有改变,因此像的位置不变,故B不合题意;
C.在像和平面镜之间放一木板,也不会阻挡像的形成和位置,故C不合题意;
D.平面镜向蜡烛方向水平移动,此时平面镜所在的平面位置发生改变,则像的位置改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2·嵊州模拟)2021 年12月9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直播授课,水球中出现了王亚平的倒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倒影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此时王亚平与水球的距离小于水球的二倍焦距
D.保持水球位置不动,王亚平适当靠近水球,可成正立的像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空中悬浮的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倒影”应该是王亚平在里面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B错误;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此时王亚平与水球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故C错误;
保持水球的位置不动,王亚平适当靠近水球,当u故选D。
12.(2022·衢江模拟)“坐井观天”,在井底正中央 P 点趴着一只青蛙。抽干井水后,青蛙仍在 P 点,与抽水前相比,它的“观天范围”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完成作图,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
与抽水前相比,青蛙的观察范围变小了。
故选B。
13.(2022·开化模拟)现在人们出门只需要携带一部智能手机,通过扫码就可以轻松完成任务。下列与手机扫码的原理相同的是(  )
A.大桥倒影 B.树木影子
C.海市蜃楼 D.瞄准射击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成像原理是凸透镜成像,也就是光的折射现象,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大桥倒影,是大桥发出的光线在水面发生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不合题意;
B.树木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
C.海市蜃楼,即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符合题意;
D.瞄准射击时,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4.(2022·江山模拟)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小科选择了以下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图甲实验中,蜡烛远离玻璃板,所成的像将变小
B.在图甲实验中,蜡烛所成的像将位于C位置
C.在图乙实验中,仅将玻璃板由I位置移动到II位置,蜡烛仍能成像
D.在图乙实验中,环境越明亮,观察到的像越清晰
【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蜡烛所成的像的大小与蜡烛大小相同,与距离无关,故A错误;
B.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蜡烛所成的像应该再B点,故B错误;
C.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其实是关于平面镜所在的那个平面对称。当玻璃板从I位置到II位置时,平面镜所在的那个平面的位置没有改变,因此蜡烛的像没有改变,故C正确;
D.像的清晰程度取决于物体发出光线的明亮程度,而环境越明亮,相当于物体越暗,则看起来越不清晰,故D错误。
故选C。
15.(2022·常山模拟)小科重做了教材中的光学实验,其中实验现象与结论相符的是(  )
A.甲图:将右侧背景板向后折,未观察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消失
B.乙图:将平面镜倾斜放置,用蜡烛找不到重合的像,说明物像不等大
C.丙图:往碗中加水,观察到筷子折断,说明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发生了偏折
D.丁图:移去近视眼镜,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分析;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分析;
(3)根据光的折射定义判断;
(4)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判断。
【解答】A.甲图:将右侧背景板向后折,未观察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仍然存在。由于没有纸板的漫反射,因此无法看到它的存在,故A错误;
B.乙图:将平面镜倾斜放置,像成在桌面的上方或下方,用蜡烛找不到重合的像,但是物像仍然是等大的,故B错误;
C.丙图:往碗中加水,观察到筷子折断,说明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发生了偏折,故C正确;
D.丁图:移去近视眼镜,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得到清晰的像,说明此时的像距减小,即光线比原来会聚了。由此推测,原来的近视眼镜会使光线发散,故D错误。
故选C。
16.(2022·慈溪模拟)2022年3月21日,东航-架波音737客机在执行昆明一广州航班任务时,于梧州上空失联。东航航班的一部黑匣子已于23日被发现。则对于黑匣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黑匣子的声音通过解码后发出时不需要任何物体振动
B.黑匣子中的信号即使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黑匣子”在陆地的定位主要依靠人工目视,所以“黑匣子”表面的颜色应是醒目的橙红色
D.黑匣子中的声音播出时,能够听懂是哪个人说的,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在太阳光谱中,红、橙、黄光的波长较长,传播距离远;而蓝、紫光的波长较短,传播距离近;
(4)声音的大小叫响度,高低叫音调,特点叫音色。
【解答】A.黑匣子的声音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黑匣子发出的超声波信号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黑匣子”在陆地的定位主要依靠人工目视,所以“黑匣子”表面的颜色应是醒目的橙红色,故C正确;
D.黑匣子中的声音播出时,能够听懂是哪个人说的,是因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17.(2022·鄞州模拟)小宁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实验中,分别把一 个不透明且不光滑的挡板放在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置,则(  )
A.两个实验的挡板上均不能出现蜡烛的像
B.两个实验中,小宁均不能看到蜡烛的像
C.只有乙的挡板出现蜡烛的像且小宁能看到像
D.甲、乙的挡板上均能出现蜡烛的像且小宁均能看到像
【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成像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图甲中,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所有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将挡板放在平面镜和像之间时,不会阻挡反射光线,因此仍然能够看到像,但是挡板上不会出现蜡烛的像。
图乙中,蜡烛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将挡板放在蜡烛和像之间时,不会阻挡蜡烛射到凸透镜上的光线,也不会影响折射光线的传播,因此小宁可以看到蜡烛的像,但是挡板上没有蜡烛的像。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8.(2022·奉化模拟)“天宫课堂”实验中,水中的乒乓球并没有像在地球上一样浮在水面,而是停留在水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乒乓球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
B.乒乓球没有受到浮力
C.我们看到水中的乒乓球是变大的实像
D.如果把乒乓球稍稍向上提,它将向上做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力与运动的关系;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1)(2)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判断;
(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判断;
(4)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解答】在太空中,所有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上下表面的压强差产生,而液体的压强由自身重力产生,因此乒乓球在水中没有受到浮力作用,故A错误,B正确;
装满水的杯子在水平方向上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由于乒乓球在水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因此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
如果把乒乓球稍稍向上提,由于受到阻力作用,因此松手后将做减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19.(2022·奉化模拟)2021年10月18日,在奥林匹克运动发祥地——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古奥林匹亚,利用凹面镜点燃了北京冬奥会圣火火种(如图所示)。用凹面镜能够采集火种,主要是因为光的(  )
A.直线传播 B.反射 C.色散 D.折射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改变传播方向继续在原来介质中传播,这就是光的反射,据此分析。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凹面镜是不透明的,太阳光照射到凹面镜上后,经过镜面的反射集中在焦点上,该点温度很高,可以点燃火种,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0.(2022·松阳模拟)物体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强,红外线测温仪就是利用物体向外辐射红外线的强弱来测定温度的。如图是红外线测温仪测体温过程中光线的传播情况,其中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红外线测温仪检测的是从人体上发出的红外线,从而确定人体的温度,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1.(2022·婺城模拟)如图所示,OA是光从水中射入空气的一条反射光线,若OA与水面夹角60°,关于入射角α、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α=60°,β<60° B.α=60°,β>60°
C.α=30°,β<30° D.α=30°,β>30°
【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反射角为:90°-60°=30°,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入射角为30°。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角小于30°,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2.(2022·龙港模拟)晚上,小明在客厅的窗户玻璃上看到了客厅里边灯的像,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则小明通过玻璃所看到的像的运动情况和大小情况是(  )
A.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不变 B.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变大
C.静止,像的大小不变 D.静止,像的大小变大
【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像的位置由物体的位置和平面镜的位置决定。小明的位置不变,且水平向左推动玻璃窗时,平面镜所在的那个平面的位置不变,因此像的位置不变,即像是静止的。由于人的大小不变,因此像的大小不变,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3.(2022·定海模拟)2022冬奥开幕式上,小演员们双手举着“和平鸽”,随着脚步的移动,脚下盛开出一朵朵晶莹洁白的雪花如影随形,这一创意来自于冰面倒影。从物理学来看,关于“如影随形”和“冰面倒影”的中“影”的形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是光的反射
B.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后者是光的反射
C.都是光的直线传播
D.前者是光的反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如影随形”中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形成的黑色区域。而“冰面倒影”,则是物体发出的光线在冰面上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4.(2022·萧山模拟)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一定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②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③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④图丁中,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一定是不变的
⑤图戊中加入水后,容器底部的光圈会变大。
⑥图己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小敏将凸透镜向光源方向移动至某位置,发现在光屏上又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A.①③④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B
【知识点】光的色散;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光的折射规律;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①根据对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认识判断;
②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判断;
③根据光的色散的本质判断;
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判断;
⑤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判断;
⑥在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将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对调,那么光屏上仍然成清晰的实像,只是像的大小改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①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看似杂乱无章,但是每条反射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①正确;
②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故②错误;
③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③正确;
④图丁中,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根据“物像等大”的规律可知,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一定是不变的,故④正确;
⑤图戊中加入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容器底部的光圈会变小,故⑤错误;
⑥图己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小敏将凸透镜向光源方向移动至某位置,当像距和物距的数值交换时,发现在光屏上又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⑥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①③④⑥。
故选B。
25.(2022·滨江模拟)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树下的影子是太阳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所成的像
B.图乙中水鸟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图丙中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漫反射现象
D.图丁中从侧面看到鱼缸里的“金鱼”是放大的实像
【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成因判断;
(3)根据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不同判断;
(4)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判断。
【解答】A.图甲中树下的影子是太阳光沿直线传播时,被树叶挡住形成的黑色区域,故A错误;
B.图乙中水鸟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正确;
C.图丙中城市玻璃幕墙,表面非常光滑平衡,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镜面反射现象,故C错误;
D.鱼缸注满水后,在水平方向上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则看到的金鱼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B。
26.(2022·桐乡模拟)学习科学不仅要仔细观察,更要善于思考分析。下列四种情景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男生拉女生的力与女生拉男生的力大小相等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湖面上的小船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D.离镜子越远,镜子里的像越小
【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分析;
(2)根据溶液的特点判断;
(3)根据漂浮条件判断;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判断。
【解答】A. 男生拉女生的力与女生拉男生的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正确;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例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B错误;
C.小船在水面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C错误;
D.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与距离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27.(2022·玉环模拟)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树荫下的光斑
B.海市蜃楼
C.露珠下叶脉条纹
D.水面下树的倒影
【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不会停止传播,而是改变传播方向继续在原来介质中传播,这就是光的反射,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树荫下的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合题意;
C.露珠下叶脉条纹,是叶脉发出的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不合题意;
D.水面下树的倒影,是树木发出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28.(2022·龙港模拟)新冠期间,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
(1)如图甲所示为核酸检测采样管,管中的病毒保存液含有一种指示剂一 -酚红钠盐,酚红钠盐的颜色与溶液的pH关系如下表所示:
pH 0-1.2 1.2-6.5 6.5-8 8-14
酚红钠盐 橙色 黄色 紫红色 红色
正常情况下病毒保存液(pH=7左右)的颜色为紫红色,若不慎混入细菌,细菌在其中大量繁殖后,管内溶液的颜色会变为   。
(2)核酸检测采样管的外壁贴有条形码,扫描时(如图乙) ,条形码扫描器的光源发出的光在条形码处发生   到达光电转换器。
(3)放大整形电路可将电压放大,若放大前的电压为10mV, 要使放大后的电压至少让图丙的电压表指针偏转一小格,则该放大电路至少需要将电压放大   倍。
【答案】(1)黄色
(2)反射
(3)10
【知识点】光的反射;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
【解析】【分析】(1)首先分析混入细菌后保存液pH的变化,再根据表格确定此时的颜色。
(2)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不会停止传播,而是改变传播方向继续在原来介质中传播,这就是光的反射;
(3)根据图丙确定偏转1格对应的电压大小,然后将其与放大前的电压作比即可。
【解答】(1)病毒保存液中混入细菌后,细菌在其中大量繁殖,溶液会呈酸性,即pH<7。根据表格可知,此时溶液的颜色为黄色;
(2)核酸检测采样管的外壁贴有条形码,扫描时(如图乙) ,条形码扫描器的光源发出的光在条形码处发生反射到达光电转换器。
(3)根据图丙可知,当使用量程0~3V时,分度值为0.1V,那么放大电路至少需要将电压放大倍数:。
29.(2022·慈溪模拟)如图甲所示,汽车的上方有两盏灯分别是L1和L2,站在车前方的观察者看到汽年的前挡风玻璃和引擎盖上都有一个日光灯的像,如图乙所示。灯的像是由于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产生的。图上引擎盖上的像是灯   (选填“L1”或“L2”)产生的。
【答案】反射;L2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成因分析解答;
(2)如果灯泡有反射光线射入人的眼睛,那么人就能看到灯泡的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引擎盖相当于平面镜,灯泡发出的光在引擎盖发生反射而形成虚像。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图如下:
灯泡L1的像L1'与眼睛的连线没有经过平面镜,即没有反射光线射入眼睛,则人看不到L1的像。而L2的像L2'与眼睛的连线经过引擎盖,说明有反射光线射入眼睛,则人可以看到L2的像。
30.(2022·鄞州模拟)2月24日,“百名科学家进中小学课堂”启动仪式暨“科学第一课”在杭州举行,邀请了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为同学们讲授“科学第一课”。当天,地球正运行至图中的   (填数字)之间;鄞州区教育局组织学生在教室里收看直播视频,声音和画面通过电视台的发射塔以   形式从空中送到教室的相关设备上。
【答案】①②;电磁波
【知识点】电磁波;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电磁波不但能够传递能量,还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卫星通讯、手机通讯、蓝牙、WiFi等。
【解答】如图①为冬至日,②为春分日,③为夏至日,④秋分日。2月24日位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故地球正运行至图中的①②之间;
学生在教室里收看直播视频,声音和画面通过电视台的发射塔以电磁波形式从空中送到教室的相关设备上。
31.(2022·鄞州模拟)2021年12月9日,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制作了一个水球。透过水球可以看到她倒立、缩小的   像(如图甲)。随即她调整与水球间的距离,她的像逐渐变大(如图乙),这是因为王亚平和水球间的距离变    。(填“大”或“小”)
【答案】实;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凸透镜成的实像分大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放大的正立的;
(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解答。
【解答】(1)2021年12月9日,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制作了一个水球。透过水球可以看到她倒立、缩小的实像。
(2)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她的像逐渐变大,则物距变小,即王亚平与水球之间的距离变小。
32.(2022·奉化模拟)2021年12月9日,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的授课活动中,用   进行无线通信的天链卫星进行信号传输,使直播画面更清晰、流畅。
【答案】电磁波
【知识点】电磁波
【解析】【分析】根据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解答。
【解答】2021年12月9日,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的授课活动中,用电磁波进行无线通信的天链卫星进行信号传输,使直播画面更清晰、流畅。
33.(2022·萧山模拟)如图所示,两位同学在一起做“土电话”实验:
(1)“土电话”能够传声,说明声音能在   中传播。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   讲话(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若连接土电话的线是棉线,听者听到的声音小,而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一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声音的传播性能与   有关。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答案】(1)固体
(2)响度;材料种类或者材质
(3)声音的传播需要依赖物体的振动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作传声的介质;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高低叫音调,特点叫音色。根据题目描述分析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
【解答】(1)“土电话”的两个听筒之间依靠棉线连接,它能够传声,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声音的大小讲话,也就是控制声音的响度相同。根据“棉线”和“细金属丝”可知,其实为材料种类或材质不同,因此表明:声音的传播性能与材质种类或材质有关。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依赖物体的振动。
34.(2022·永康模拟)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粗糙的反射板的反射后照亮路面。
(1)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了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
(2)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夜晚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答案】(1)漫反射
(2)直线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分析】(1)平行光线射在光滑平整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就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在凸凹不平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就是漫反射;
(2)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反射板表面比较粗糙,则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漫反射;
(2)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夜晚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5.(2022·南湖模拟)某同学在用手机查资料时,不小心将一滴水落在手机的玻璃屏幕上如图甲所示,透过水滴看到的文字是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水滴相当于一个透镜,而每一个透镜的两侧都有焦点,这个“水滴透镜”下方的焦点在如图乙中手机图文层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
【答案】虚;下方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分析。
【解答】(1)手机屏幕上的水滴,中间比边缘厚,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因为透过水滴看到的文字是正立的,所以应该是放大的虚像。
(2)手机的图文层相当于物体,因为成放大的虚像时,u三、实验探究题
36.(2022·杭州模拟)请完成以下光学问题:
(1)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蜡烛能在玻璃板成像的原理是:   ,实验中,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一段距离, 蜡烛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乙所示是司机在倒车时通过后视镜看到右后方行人A的情景,P点是司机的眼睛,请你画出司机看到行人A的光路图。
【答案】(1)光的反射;不变
(2)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的规律解答;
(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所有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所有的反射光线都经过像点。既然那条反射光线还经过P点,那么将二者相连并与镜面相交,交点就是入射点,最后完成光路图即可。
【解答】(1)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蜡烛能在玻璃板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实验中,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一段距离, 蜡烛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2)①通过A点做镜面的垂线,然后根据“物像等距”在镜面右侧这条直线上找到像点A';
②连接PA',与镜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
③连接OP为反射光线,连接AO为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37.(2022·丽水模拟)如图甲所示,小科与同学一起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使用了激光笔、纸板、平面镜、量角器等器材。
(1)让激光笔射出的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过平面镜的反射,沿着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请解释在纸板上能看到一条明亮的入射或反射光的“径迹”原因是   。
(2)小科实验过程中,入射光线可见,发现反射光线只能看到其中部分光路,如图乙所示。你觉得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请帮他解决。   
【答案】(1)光在纸板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而看到光的径迹
(2)纸板表面不平整不在同一平面上;换用平整的硬纸板或将纸平展在水平桌面上而平面镜竖直放置在纸上 (3)实验改进后,小科完成了实验。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1)纸板表示看似平整,其实凸凹不平,光在纸板表面发生漫反射,这些反射光线射入眼睛,于是我们就能看到,据此分析解答;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不能看到反射光线,那么可能是使用的纸板不够平整,也就是没有在同一平面内,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在纸板上能看到一条明亮的入射或反射光的“径迹”原因是:光在纸板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而看到光的径迹。
(2)小科实验过程中,入射光线可见,发现反射光线只能看到其中部分光路,如图乙所示。我觉得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纸板表面不平整不在同一平面上。解决方法为:换用平整的硬纸板或将纸平展在水平桌面上而平面镜竖直放置在纸上 。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