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3.12《 词四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千嶂里( ) 浊酒( ) 未勒( )
羌管( ) 擎苍( ) 貂裘( )
酒酣( ) 鬓微霜( ) 麾下( )
霹雳( ) 蛾眉( ) 莽( )
的卢( )
【答案】zhànɡ;zhuó;lè;qiānɡ;qínɡ;qiú;hān;bìn;huī;pī lì;é;mǎnɡ;dí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汉字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羌、擎、麾、的”容易读错。
故答案为:zhànɡ;zhuó;lè;qiānɡ;qínɡ;qiú;hān; bìn; huī;pī lì;é;mǎnɡ;dí
【点评】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要以《容易读错的字》《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和语文课本注释里出现的字音为线索,对里边的字、词要会读,读准。对那些容易弄错的字更要注意,复习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条:词性不同而读音不同;字义不同而读音不同;场合不同,读音不同;记住特殊字音。
2.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答案】C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C.词的下片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将士们骑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敌人崩溃了,彻底失败了。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因此C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3.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 )
A.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晏殊《玉楼春》)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五更归梦两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妆州作》)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答案】D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梦回吹角连营” 写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这是词人的想象,通过想象,表达自己杀敌报国,为国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也写的是自己的想象,在梦中想象自己骑着战马,跨过冰河在战场上驰骋厮杀的场面。表达的也是表达自己杀敌报国,为国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4.有关《天净沙·秋思》和《渔家傲·秋思》两首古诗,下列分析与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这两首古诗词题目都是“秋思”,写的季节都同为秋天,反映的主题都有“思乡”。
B.两首诗词写法上,均运用了典故,都写了“思乡之切”与“归家不得”的矛盾心理。
C.《天净沙·秋思》语言简约,风格悲凄;《渔家傲·秋思》语言凝练,风格更显悲壮。
D.“断肠人”道出游子的思乡之悲,“征夫泪”道出将士的思乡之愁。
【答案】B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ACD:正确;B:有误,《天净沙 秋思》没有运用典故,且没有矛盾心理。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5.《渔家傲·秋思》的下阕的“浊酒一杯家万里”借“酒”表达出了归乡、报国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酒”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借“酒”或传达愉悦的感受,或引发深沉的幽思,或展示豪迈的情怀……下列诗句中,借“酒”来展示豪迈情怀的一项是( )
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答案】C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表达情感的理解。
A.《浣溪沙》借酒忆往昔,看花开花落,表达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既有对美好事物一去不复还的惋惜,也包含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再现的通达与欣喜;
B.“烟笼寒水月笼沙”写景,烟、月、水、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是说,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何妨?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借“酒”写农家好客的习俗,赞美农民的淳朴;
故答案为:C
【点评】古诗鉴赏主旨情感类(思想感情)解析方法: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6.下面对《渔家傲·秋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C.“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D.“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崇山峻岭。
【答案】B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B.有误,“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鉴赏理解诗歌,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表述题。无论是哪种题型,都 应该全面了解古诗的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7.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
A.衡阳雁去 B.四面边声 C.长烟落日 D.孤城紧闭
【答案】A
【知识点】体味诗歌的遣词;体味诗歌的意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答题时要注意A“衡阳雁去”:以大雁离去的坚决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冷。B、C、D在三项主要是表现战事吃紧,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孤城闭”三字,它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赏析词句的好处,一方面要抓住其蕴含的意象,分析意境,另一方面也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8.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答案】D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借景抒情写作手法的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意思是: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尽皆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D项所选的诗句也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借景抒情写作手法的赏析。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
9.对《渔家傲·秋思》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答案】C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羌管悠悠霜满地”,描写了寒霜满地,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不是写如霜的月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表述题,无论是哪种题型,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10.读《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填空。
(1)本词作者是 (朝代)爱国词人辛弃疾。词中的“天下事”是指 。
(2)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 ,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 ,从语言风格上看是 。所以,词作者在题目中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答案】(1)南宋;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2)军旅生活(军营生活、战斗场面);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爱国激情、雄壮、悲壮、壮志难酬);刚健(豪放壮美、壮丽)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故答案为:(1)南宋;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2)军旅生活(军营生活、战斗场面);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爱国激情、雄壮、悲壮、壮志难酬);刚健(豪放壮美、壮丽)
【点评】(1)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的积累。回答此类问题,主要看平时的积累情况。学习中,要对重要作家作品和一些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加强记忆并做好积累,适当做一些强化练习。
(2)本题考查对课文有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
11.文学常识填空。
(1)《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 朝文学家 (姓名)。
(2)《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 朝 (姓名),字 ,号 ,与 和 并称“三苏”。“江城子”是 , 是词的题目。
(3)《满江红》是 先驱 (姓名)所写的一首词。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 朝爱国词人 (姓名),字 ,号 ,与 并称“苏辛”。
【答案】(1)宋;范仲淹
(2)宋;苏轼;子瞻;东坡居士;苏洵;苏辙;词牌名;密州出猎
(3)妇女解放运动;秋瑾
(4)宋;辛弃疾;幼安;稼轩;苏轼
【知识点】满江红;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故答案为:⑴宋;范仲淹;⑵宋;苏轼;子瞻;东坡居士;苏洵;苏辙;词牌名;密州出猎;⑶妇女解放运动;秋瑾;⑷宋;辛弃疾;幼安;稼轩;苏轼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二、阅读理解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3.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 。
【答案】12.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1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4.可怜;可怜白发生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赏析时应从表达上的效果,表明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等角度作答。
(2)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3)此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及写作背景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从诗歌中筛查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诗句即可。
12.这两句话的意思时: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因此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读这两句话仿佛可以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故答案为: 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13. 了却:了结,完成。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赢得:博得。身后:死后。这两句词的意思是: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前面内容,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据此可以看出最后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故答案为: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4.“可怜白发生”前面内容,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叱咤战场的将军,表达自己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词人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因此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 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
故答案为:可怜
可怜白发生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5.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意为“西北边塞上的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之意”。
B.“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意为“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将军白了鬓发,士兵泪满衣襟”。
C.“枯藤老树昏鸦”意为“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为“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16.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家傲·秋思》表现了戍边将士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建功立业的决心;《天净沙·秋思》表现悲秋思乡的情感。
B.《渔家傲·秋思》描绘的是西北边境的军旅生活;《天净沙·秋思》刻画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游子形象。
C.《渔家傲·秋思》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给人以苍凉悲壮之感;《天净沙·秋思》描绘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恬静明丽的意境。
D.“长烟落日孤城闭”,一个“闭”字隐隐透出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古道西风瘦马”,一个“古”字给人以苍凉之感。
【答案】15.B
16.C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选择即可。
(2)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①必须理解诗词基本内容;②联系诗词写作背景和主题进行分析。
15.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B项不正确。“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 满衣襟”,此处应当作互文翻译。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故答案为:B。
16.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C项“恬静明丽”不正确。《天净沙·秋思》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故答案为:C。
赏析《渔家傲·秋思》《使至塞上》,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7.下面对《渔家傲·秋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渔家傲,词牌名,这首词是作者在戍守西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
B.词的上片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季节是秋天。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傍晚便关闭了城门,这与内地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
D.“浊清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对戍边生活的怨恨之情。
18.【甲】【乙】两文都是写边塞内容的。试结合具体语句品析两文在思想感上的不同(从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任意一个角度)。
【答案】17.D
18.示例:《渔家傲·秋思》“浊清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了心理描写(或典故),表达了戍边将士功业未成,有家难回的矛盾心理和思乡愁苦之情。“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或外貌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愁苦之情。“羌管悠悠霜满地”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愁苦之情。《使至寒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苦闷之情。“单”“张”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落寞之情。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古诗鉴赏要注意:①抓住诗题;②抓住关键词句;③抓住意象特点;④注意诗歌给出的注释;⑤注意诗歌表达的情感。
⑵比较阅读。题干要求通过对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任意一个角度来分析两文在思想感上的不同。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如范词可分析环境描写,王诗可分析比喻的修辞手法。前者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愁苦之情,后者抒发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落寞之情。总之要读懂诗句找出运用的表现手法,或了解写作背景,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具体诗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7.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D项“表现了将士们对戍边生活的怨恨之情”错。“怨恨”表达过重,应是戍边的愁苦,有家难回的无奈。故答案为:D。
18.本题为诗歌比较阅读。如范词可分析环境描写,“羌管悠悠霜满地”运用了环境描写,表现了边地的寒冷,侧面表达了戍守将士们艰苦的生活,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也为下文的“人不寐”做铺垫。“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王维的诗可分析比喻的修辞手法。“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抒发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落寞之情。
对比阅读
【甲】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乙】夏日绝句①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靖康二年(1127),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与南渡之际。
19.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答案】19.“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20.B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19.本首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 -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考生可根据以上内容做答。
故答案为: “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20.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本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诗人借古讽,正气凛然,与诗人一贯的婉约词风完全不同。故B项中的“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此诗作于秦桧任宰相时。朝廷为求和,解除岳飞兵权。
21.词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试作简要分析。
2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21.“寒蛩”“月胧明”等景物描写渲染了悲伤忧郁的气氛。
22.思念中原,忧心国事(两个短语提到一个即可);壮志难酬,知音难觅(两个短语提到一个即可)。
【知识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景物描写作用的理解。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思想情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理解。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理解。
21.本题考查学生对景物描写作用的分析。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近,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梦醒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
22.本题考查诗人思想情感的理解。分析此题,切忌空洞,要具体。本诗是诗人在入狱不久前,失去兵权,无力回天的他有着悲愤抑郁苦闷而又无奈的情感。这首诗是作者忧心国事,壮志难酬的体现。
23.诗句默写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五十弦翻塞外声。 。
(2)马作的卢飞快, 。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运用典故表现战争激烈场面的句是:
, 。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近的句子是: , 。
(5)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句子是: , 。
【答案】(1)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
(2)弓如霹雳弦惊;赢得生前身后名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本题中的“麾、炙、霹、雳、赢、营”等字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1)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
(2)弓如霹雳弦惊
赢得生前身后名
(3)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4)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5)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三、综合应用
2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提到两个历史人物,联系全词,说说作者的用意。
①“亲射虎,看孙郎”:
②“何日遣冯唐”:
【答案】借孙权乘马射虎一事,比况自己英武有为;用冯唐赦魏尚旧事,诗人以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表现出他立功边陲的急切心情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江城子·密州出猎;用典
【解析】【分析】古代诗歌中用典一般都是以典喻己。弄清楚典故的意义,再联系作者的思想,答案不难得知。
故答案为:①借孙权乘马射虎一事,比况自己英武有为。②用冯唐赦魏尚旧事,诗人以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表现出他立功边陲的急切心情。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体会情感的能力。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
25.默写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 。
(2)这首词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
, 。
(3)这首词中,辛弃疾以“ , ”
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4)这首词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 , 。
【答案】(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本题中的“麾、炙、霹、雳、赢、的”等字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26.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知识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了却:了结,完成。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赢得:博得。身后:死后。这两句词的意思是: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前面内容,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据此可以看出最后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故答案为: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点评】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7.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示例: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让人心惊不已。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感悟文章意境
【解析】【分析】 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霹雳: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因此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据此理解在头脑中想象所描述的画面然后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表述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让人心惊不已。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考生应抓住句中的主要景物准确概括,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文,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8.“沙场秋点兵”与“可怜白发生”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前句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后句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知识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沙场秋点兵”是虚写,是酒最后梦中想象的画面,“可怜白发生”是实写,是梦醒后回到现实后的感叹。再结合这两句的内容来看,“沙场秋点兵”是词人想象自己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梦中醒来,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眼前呢,自己不过是一介老翁,所谓“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等都是自己的想象而已,看来,平生的壮志是无法实现了。
故答案为: 前句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后句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概括思想感情的格式为: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感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3.12《 词四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千嶂里( ) 浊酒( ) 未勒( )
羌管( ) 擎苍( ) 貂裘( )
酒酣( ) 鬓微霜( ) 麾下( )
霹雳( ) 蛾眉( ) 莽( )
的卢( )
2.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3.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 )
A.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晏殊《玉楼春》)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五更归梦两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妆州作》)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有关《天净沙·秋思》和《渔家傲·秋思》两首古诗,下列分析与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这两首古诗词题目都是“秋思”,写的季节都同为秋天,反映的主题都有“思乡”。
B.两首诗词写法上,均运用了典故,都写了“思乡之切”与“归家不得”的矛盾心理。
C.《天净沙·秋思》语言简约,风格悲凄;《渔家傲·秋思》语言凝练,风格更显悲壮。
D.“断肠人”道出游子的思乡之悲,“征夫泪”道出将士的思乡之愁。
5.《渔家傲·秋思》的下阕的“浊酒一杯家万里”借“酒”表达出了归乡、报国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酒”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借“酒”或传达愉悦的感受,或引发深沉的幽思,或展示豪迈的情怀……下列诗句中,借“酒”来展示豪迈情怀的一项是( )
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6.下面对《渔家傲·秋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C.“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D.“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崇山峻岭。
7.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
A.衡阳雁去 B.四面边声 C.长烟落日 D.孤城紧闭
8.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9.对《渔家傲·秋思》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10.读《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填空。
(1)本词作者是 (朝代)爱国词人辛弃疾。词中的“天下事”是指 。
(2)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 ,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 ,从语言风格上看是 。所以,词作者在题目中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11.文学常识填空。
(1)《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 朝文学家 (姓名)。
(2)《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 朝 (姓名),字 ,号 ,与 和 并称“三苏”。“江城子”是 , 是词的题目。
(3)《满江红》是 先驱 (姓名)所写的一首词。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 朝爱国词人 (姓名),字 ,号 ,与 并称“苏辛”。
二、阅读理解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3.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5.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意为“西北边塞上的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之意”。
B.“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意为“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将军白了鬓发,士兵泪满衣襟”。
C.“枯藤老树昏鸦”意为“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为“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16.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家傲·秋思》表现了戍边将士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建功立业的决心;《天净沙·秋思》表现悲秋思乡的情感。
B.《渔家傲·秋思》描绘的是西北边境的军旅生活;《天净沙·秋思》刻画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游子形象。
C.《渔家傲·秋思》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给人以苍凉悲壮之感;《天净沙·秋思》描绘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恬静明丽的意境。
D.“长烟落日孤城闭”,一个“闭”字隐隐透出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古道西风瘦马”,一个“古”字给人以苍凉之感。
赏析《渔家傲·秋思》《使至塞上》,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7.下面对《渔家傲·秋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渔家傲,词牌名,这首词是作者在戍守西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
B.词的上片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季节是秋天。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傍晚便关闭了城门,这与内地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
D.“浊清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对戍边生活的怨恨之情。
18.【甲】【乙】两文都是写边塞内容的。试结合具体语句品析两文在思想感上的不同(从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任意一个角度)。
对比阅读
【甲】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乙】夏日绝句①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靖康二年(1127),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与南渡之际。
19.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此诗作于秦桧任宰相时。朝廷为求和,解除岳飞兵权。
21.词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试作简要分析。
2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3.诗句默写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五十弦翻塞外声。 。
(2)马作的卢飞快, 。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运用典故表现战争激烈场面的句是:
, 。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近的句子是: , 。
(5)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句子是: , 。
三、综合应用
2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提到两个历史人物,联系全词,说说作者的用意。
①“亲射虎,看孙郎”:
②“何日遣冯唐”:
25.默写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 。
(2)这首词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
, 。
(3)这首词中,辛弃疾以“ , ”
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4)这首词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 , 。
26.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7.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
28.“沙场秋点兵”与“可怜白发生”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zhànɡ;zhuó;lè;qiānɡ;qínɡ;qiú;hān;bìn;huī;pī lì;é;mǎnɡ;dí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汉字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羌、擎、麾、的”容易读错。
故答案为:zhànɡ;zhuó;lè;qiānɡ;qínɡ;qiú;hān; bìn; huī;pī lì;é;mǎnɡ;dí
【点评】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要以《容易读错的字》《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和语文课本注释里出现的字音为线索,对里边的字、词要会读,读准。对那些容易弄错的字更要注意,复习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条:词性不同而读音不同;字义不同而读音不同;场合不同,读音不同;记住特殊字音。
2.【答案】C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C.词的下片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将士们骑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敌人崩溃了,彻底失败了。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因此C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3.【答案】D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梦回吹角连营” 写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这是词人的想象,通过想象,表达自己杀敌报国,为国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也写的是自己的想象,在梦中想象自己骑着战马,跨过冰河在战场上驰骋厮杀的场面。表达的也是表达自己杀敌报国,为国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4.【答案】B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ACD:正确;B:有误,《天净沙 秋思》没有运用典故,且没有矛盾心理。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5.【答案】C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表达情感的理解。
A.《浣溪沙》借酒忆往昔,看花开花落,表达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既有对美好事物一去不复还的惋惜,也包含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再现的通达与欣喜;
B.“烟笼寒水月笼沙”写景,烟、月、水、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是说,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何妨?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借“酒”写农家好客的习俗,赞美农民的淳朴;
故答案为:C
【点评】古诗鉴赏主旨情感类(思想感情)解析方法: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6.【答案】B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B.有误,“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鉴赏理解诗歌,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表述题。无论是哪种题型,都 应该全面了解古诗的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7.【答案】A
【知识点】体味诗歌的遣词;体味诗歌的意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答题时要注意A“衡阳雁去”:以大雁离去的坚决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冷。B、C、D在三项主要是表现战事吃紧,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孤城闭”三字,它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赏析词句的好处,一方面要抓住其蕴含的意象,分析意境,另一方面也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8.【答案】D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借景抒情写作手法的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意思是: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尽皆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D项所选的诗句也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借景抒情写作手法的赏析。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
9.【答案】C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羌管悠悠霜满地”,描写了寒霜满地,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不是写如霜的月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表述题,无论是哪种题型,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10.【答案】(1)南宋;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2)军旅生活(军营生活、战斗场面);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爱国激情、雄壮、悲壮、壮志难酬);刚健(豪放壮美、壮丽)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故答案为:(1)南宋;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2)军旅生活(军营生活、战斗场面);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爱国激情、雄壮、悲壮、壮志难酬);刚健(豪放壮美、壮丽)
【点评】(1)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的积累。回答此类问题,主要看平时的积累情况。学习中,要对重要作家作品和一些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加强记忆并做好积累,适当做一些强化练习。
(2)本题考查对课文有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
11.【答案】(1)宋;范仲淹
(2)宋;苏轼;子瞻;东坡居士;苏洵;苏辙;词牌名;密州出猎
(3)妇女解放运动;秋瑾
(4)宋;辛弃疾;幼安;稼轩;苏轼
【知识点】满江红;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故答案为:⑴宋;范仲淹;⑵宋;苏轼;子瞻;东坡居士;苏洵;苏辙;词牌名;密州出猎;⑶妇女解放运动;秋瑾;⑷宋;辛弃疾;幼安;稼轩;苏轼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答案】12.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1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4.可怜;可怜白发生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赏析时应从表达上的效果,表明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等角度作答。
(2)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3)此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及写作背景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从诗歌中筛查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诗句即可。
12.这两句话的意思时: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因此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读这两句话仿佛可以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故答案为: 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13. 了却:了结,完成。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赢得:博得。身后:死后。这两句词的意思是: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前面内容,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据此可以看出最后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故答案为: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4.“可怜白发生”前面内容,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叱咤战场的将军,表达自己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词人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因此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 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
故答案为:可怜
可怜白发生
【答案】15.B
16.C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选择即可。
(2)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①必须理解诗词基本内容;②联系诗词写作背景和主题进行分析。
15.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B项不正确。“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 满衣襟”,此处应当作互文翻译。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故答案为:B。
16.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C项“恬静明丽”不正确。《天净沙·秋思》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故答案为:C。
【答案】17.D
18.示例:《渔家傲·秋思》“浊清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了心理描写(或典故),表达了戍边将士功业未成,有家难回的矛盾心理和思乡愁苦之情。“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或外貌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愁苦之情。“羌管悠悠霜满地”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愁苦之情。《使至寒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苦闷之情。“单”“张”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落寞之情。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古诗鉴赏要注意:①抓住诗题;②抓住关键词句;③抓住意象特点;④注意诗歌给出的注释;⑤注意诗歌表达的情感。
⑵比较阅读。题干要求通过对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任意一个角度来分析两文在思想感上的不同。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如范词可分析环境描写,王诗可分析比喻的修辞手法。前者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愁苦之情,后者抒发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落寞之情。总之要读懂诗句找出运用的表现手法,或了解写作背景,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具体诗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7.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D项“表现了将士们对戍边生活的怨恨之情”错。“怨恨”表达过重,应是戍边的愁苦,有家难回的无奈。故答案为:D。
18.本题为诗歌比较阅读。如范词可分析环境描写,“羌管悠悠霜满地”运用了环境描写,表现了边地的寒冷,侧面表达了戍守将士们艰苦的生活,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也为下文的“人不寐”做铺垫。“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王维的诗可分析比喻的修辞手法。“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抒发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落寞之情。
【答案】19.“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20.B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19.本首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 -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考生可根据以上内容做答。
故答案为: “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20.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本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诗人借古讽,正气凛然,与诗人一贯的婉约词风完全不同。故B项中的“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21.“寒蛩”“月胧明”等景物描写渲染了悲伤忧郁的气氛。
22.思念中原,忧心国事(两个短语提到一个即可);壮志难酬,知音难觅(两个短语提到一个即可)。
【知识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景物描写作用的理解。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思想情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理解。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理解。
21.本题考查学生对景物描写作用的分析。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近,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梦醒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
22.本题考查诗人思想情感的理解。分析此题,切忌空洞,要具体。本诗是诗人在入狱不久前,失去兵权,无力回天的他有着悲愤抑郁苦闷而又无奈的情感。这首诗是作者忧心国事,壮志难酬的体现。
23.【答案】(1)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
(2)弓如霹雳弦惊;赢得生前身后名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本题中的“麾、炙、霹、雳、赢、营”等字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1)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
(2)弓如霹雳弦惊
赢得生前身后名
(3)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4)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5)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24.【答案】借孙权乘马射虎一事,比况自己英武有为;用冯唐赦魏尚旧事,诗人以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表现出他立功边陲的急切心情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江城子·密州出猎;用典
【解析】【分析】古代诗歌中用典一般都是以典喻己。弄清楚典故的意义,再联系作者的思想,答案不难得知。
故答案为:①借孙权乘马射虎一事,比况自己英武有为。②用冯唐赦魏尚旧事,诗人以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表现出他立功边陲的急切心情。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体会情感的能力。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
25.【答案】(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本题中的“麾、炙、霹、雳、赢、的”等字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26.【答案】“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知识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了却:了结,完成。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赢得:博得。身后:死后。这两句词的意思是: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前面内容,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据此可以看出最后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故答案为: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点评】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7.【答案】示例: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让人心惊不已。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感悟文章意境
【解析】【分析】 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霹雳: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因此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据此理解在头脑中想象所描述的画面然后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表述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让人心惊不已。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考生应抓住句中的主要景物准确概括,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文,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8.【答案】前句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后句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知识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沙场秋点兵”是虚写,是酒最后梦中想象的画面,“可怜白发生”是实写,是梦醒后回到现实后的感叹。再结合这两句的内容来看,“沙场秋点兵”是词人想象自己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梦中醒来,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眼前呢,自己不过是一介老翁,所谓“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等都是自己的想象而已,看来,平生的壮志是无法实现了。
故答案为: 前句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后句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概括思想感情的格式为: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感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