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5.17《屈原(节选)》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5.17《屈原(节选)》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9 18:13:06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5.17《屈原(节选)》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着火(zhuò) 诡谲(jué) 咆哮(páo) 靳尚(jìn)
B.立侍(shì) 鞠躬(jū) 迸射(bèng) 鞳鞳(tà)
C.三闾(lǘ) 瘦削(xiāo) 国殇(shāng) 婵娟(chán)
D.焚烧(fén) 颈上(jǐng) 稽首(jī) 商於(yú)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炸裂 诡谲 瘦削 鞠躬
B.收揽 波澜 合拢 脚寮
C.虐待 徘徊 迟延 阴惨
D.滑稽 焚烧 庙宇 毁灭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些同学写文章喜欢拖泥带水,总以为越长越好。
B.小明有点感冒,老师叫他去校医务室拿点药,可他竟然要求住院治疗,真是小题大做。
C.联欢晚会上,他一会儿是妙语连珠的主持人,一会儿是才艺精湛的表演者,他哗众取宠的表现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D.身为执法人员你应该大义灭亲,如果不能公平公正,法律还有什么约束力呢?
4.下列文化常识和语法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沫若的话剧《屈原》中各种事物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风、雷、电、东海、长江,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敬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C.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为鼠,寅为虎,亥为猪。《已亥杂诗》中的“已亥”就是农历的猪年。
D.“团结是中华民族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团结是保证”。
5.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分析:作者反复使用“咆哮吧”,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B.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 分析:作者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污秽”“自私自利”,玩“阴谋”的社会的憎恶,以及对光明、纯洁、无私的社会的追求。
C.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分析: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风、雷、电的热情歌颂。
D.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分析:作者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自由的强烈追求。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称呼中,“足下”可以用来称呼自己。
B.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的演变。
C.《范进中举》中,范进参加的科举考试是每三年一次的乡试。
D.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民间在这一天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7.本篇想象瑰丽奇特,将屈原的情感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发挥你丰富的想象力,结合你的情感体验,用上适当的修辞完成句子。
①在你失意痛苦时,风   ,雨   。
②在你得意欢欣时,风   ,雨   。
8.文学常识填空。
(1)郭沫若,原名   ,四川乐山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
(2)戏剧是由   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为   ,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戏剧根据   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本课属于   。
二、阅读理解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
②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
③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④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⑤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鞯搭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⑥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
⑦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我知道,你的本身就是火,你,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呀,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⑧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这风一样,像那海一样,滚动起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⑨……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1)风雷电象征着什么?
(2)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开头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理解第③段画线句中“洞庭湖、长江,东海”的意思。
10.阅读选文
橘 颂
郭沫若
清晨的橘园,暮春,尚有若干残橘,剩在枝头。园后为篱栅,有门在正中偏右,园外一片田畴。左前方有园门一道通内室。园中右侧有凉亭一,离园地可高
数段。亭中有琴桌石凳之类。亭之阶段正向左,阶上 各陈兰草一盆。阶下置一竹帚。园中除橘树外,可任
意配置其他竹木。
屈原年四十左右,着白色便衣,巾帻,亦由左首
出场。左手执帛书一卷,在橘林中略作逍遥,时复攀弄残橘,闻其香韵。最后于不经意之间摘其一枚置于右手掌上把玩。徐徐步上亭阶,坐在阶之最上段。一时闻橘香韵,一时复举首四望。有间置橘于阶上,展开帛书,乃用古体篆字所写之《橘颂》。字系红色。用朱写成。
屈原:(徐徐地放声朗诵。读时两手须一舒一卷)
辉煌的橘树呵,枝叶纷披。
生长在这南方,独立不移。
绿的叶,白的花,尖锐的刺。
多么可爱呵,圆满的果子!
由青而黄,色彩多么美丽!
内容洁白,芬芳无可比拟。
植根深固,不怕冰雪雾霏。
赋性贞坚,类似仁人志士。
你看那些橘子树吧,那真是多好的教训呀!它们一点也不骄矜,一点也不怯懦,一点也不懈怠,而且一点也不迁就。(稍停)是的,它们喜欢太阳,它们不怕霜雪。它们那碧绿的叶子,就跟翡翠一样,太阳光愈强愈使它们高兴,霜雪愈猛烈,它们也丝毫不现些儿愁容。时候到了便开花,那花是多么的香,多么的洁白呀。时候到了便结实,它们的果实是多么的圆满,多么的富于色彩的变换呀。由青而黄,由黄而红,而它们的内部——你看却是这样的有条理,又纯粹而又清白呀。(随手将劈开了的橘子分示其内部)它们开了花,结了实,任随你什么人都可以欣赏,香味又是怎样的适口而甜蜜呀。有人欣赏,它们并不叫苦,没有人欣赏,它们也不埋怨,完全是一片的大公无私。但你要说它们是——万事随人意,丝毫也没有一点骨鲠之气的吗?那你是错了。它们不是那样的。你先看它们的周身,那周身不都是有刺的吗?(又向橘树指示)它们是不容许你任意侵犯的。它们生长在这南方,也就爱这南方,你要迁移它们,不是很容易的事。这是一种多么独立难犯的精神!你看这是不是一种很好的榜样呢?
(选自《屈原》第一幕,有删改)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写橘树的?
(2)作者笔下的橘树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4)文章借橘树表现了屈原怎样的精神品质?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甲)的边上去,拖到(乙)的边上去,拖到(丙)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啊,电!你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②,你③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④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⑤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⑥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⑦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⑧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⑨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
(1)选文第1段中甲、乙、丙三处横线应分别填上   、   、   。
A.东海 B.长江 C.洞庭湖
(2)选文第1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文第2段中共有9个“你”,所指代的内容不尽相同。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②③④|①⑤⑥⑦⑧⑨
C.②③④⑧|①⑤⑥|⑦⑨ D.②⑥⑧⑨|①③④|⑤⑦
(4)选文第2段中“无形的长剑”指什么?
(5)选文第2段中“比铁还坚固的黑暗”比喻   。本段中与这一句话的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   。
三、综合应用
12.为更好地了解民风民俗,传承传统文化,班级组织了“寻访端午习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观点论辩】现在,很多青少年没看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认识艾草、菖蒲,对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不感兴趣,却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请就这一情况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2)【材料探究】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时至今日,人们仍在讨论该如何保护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提示修改下列材料。
【甲】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的原因,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关。在丰富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方面,【乙】民间机构和媒体应通过举办各类活动,精心制作节目,让大家都来观看传统文化习俗。还有学者认为,在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中融入端午元素,会产生多种积极影响:既能向大量外国游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又能让国内游客在各地都感受到端午文化习俗的魅力。而这一工作需由政府部门牵头,投入才会更有保障,文化精髓才不易被误解或歪曲,因而更容易形成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①【甲】处画线句子句式杂糅,请提出修改意见:   。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   ”改为“   ”。
(3)【习俗联想】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
②避恶遍插茱萸枝
③几处笙歌留朗月
④角粽投江祭诗魂
元宵节:上联:   
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
端午节:上联:龙舟竞技怀屈子
下联:   
中秋节:上联:   
下联:万家箫管乐中秋
重阳节:上联:延年畅饮菊花酒
下联:   
13.在我国,“义”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义’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1)【源流追踪】“义”甲骨文作“ ”,从“ ”从“ ”。“ ”即“祥”;“ ”,兵器。与战前占卜的吉兆有关。“再卜色变,遽告不义,公乃令偃旗”中的“义”便是用其本义: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的“义”则引申为:   。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义”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②“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宋史·文天祥传》)
③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吕氏春秋》)
(3)【“义”远流长】“端午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心怀大‘义”’的文化传承活动,请提出一条倡议。
14.请你参与到“走近屈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来。
(1)【讲故事,析对联】
从前有个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文人流落到湘江之滨,联想起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忠君爱国,却屡遭昏君佞臣排斥、打击而被流放的不幸遭遇,便撰写了一副对联:
①“三闾大夫”指   。
②请你从这副对联的字形上分析其特点。
   
(2)【思传统,话屈原】
我国法定的四大传统节日中,哪个节日是纪念屈原的?人们为此举行了哪些活动?
(3)把下面屈原的名句补充完整,并写出你所了解的屈原的其他作品。
(4)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及你了解的屈原的主要事迹,谈谈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15.《屈原(节选)》一文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独白的效果,有力地表达了爱憎之情。请综合运用这四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一种情感。200字左右。
16.仿照句子,以“人生”为话题,再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内容贴切自然。
人生如一场戏,有人在欢乐的歌舞里沉沦,有人在悲伤的泪花中奋发;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 A.“着”应读zháo。故A错误。
B.正确。
C.“削”应读xuē。故C错误。
D.“稽”应读qǐ。故D错误。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而且是对常用字的易错音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
2.【答案】B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CD书写正确。B脚寮——脚镣。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词语的意思。
3.【答案】C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
【解析】【分析】A拖泥带水:形容在泥泞道路上行走的状貌。比喻办事拖沓不爽快或语言不简明扼要。
B小题大做:指拿小题目作大文章,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
D大义灭亲: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这三个成语使用正确。
C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这是一个贬义词,与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考虑成语的词义、词语范围、感彩是否运用恰当,是否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别,用筛选法或淘汰法得出正确答案。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揣摩是否准确。
4.【答案】A
【知识点】主谓句;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 郭沫若的话剧《屈原》中各种事物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但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故答案为:A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及提取句子主干。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文化常识包括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文化典籍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提取句子主干首先要分析句子的各个成分,然后去掉状语、定语、补语,剩下的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和宾语中心语组合在一起就是句子的主干。
5.【答案】D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比喻;反复;反问
【解析】【分析】 D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作者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光明的强烈追求。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对比等,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掌握常见修辞的定义及其标志,做题时注意仔细区分。答题的一般形式是:修辞判断+如何使用该修辞+表达的感情。
6.【答案】A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BCD三项说法正确。A项中“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不能用来称呼自己。故A不正确。 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与识记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要在平时的阅读与实践活动中,做一个有心人,多听、多看、多积累,多记忆。解答此类题,细读各选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结合平时的识记与积累逐项分析判断。
7.【答案】示例:在窗外呜咽;在风中哭泣;在追着纸片嬉闹;在跳欢乐的舞蹈
【知识点】语言生动;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时候,需要学生注意题干要求“发挥你丰富的想象力,结合你的情感体验,用上适当的修辞”,想像合理,情感真挚,修辞明显即可。
故答案为:①示例:在窗外呜咽;在风中哭泣
②在追着纸片嬉闹;在跳欢乐的舞蹈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情景续写句子的能力。续写语段或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情景内容续写句子,要求所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首先要读懂原文,读懂上下文。语言要生动流畅。
8.【答案】(1)郭开贞
(2)演员;剧本;表演形式;话剧
【知识点】戏剧戏曲常识;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2)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皮影戏等。 戏剧是由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戏剧有四个元素,包括了"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
故答案为:(1) 郭开贞
(2)演员;剧本;表演形式;话剧
【点评】(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的识记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
9.【答案】(1)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2)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3)洞庭湖、长江、东海象征人民群众。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象征;反复;呼告
【解析】【分析】(1) 结合有关风、雷、电的描写及写作背景分析,《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文中的风雷电能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因此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2) 结合划线句的具体内容分析,“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是对风的呼唤,并与风对话,属于呼告的修辞手法,“咆哮吧”反复运用,属于反复的修辞手法,结合文中风的象征意思分析, 风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作者呼唤风,就是呼唤这种变革力量,要他们尽情的咆哮,由此可以看出这句话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3) 结合有关洞庭湖、东海、长江的描写及写作背景分析,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诗人思念洞庭湖,思念长江,思念东海,思念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并认为他们身上蕴含着伟大的力, 因此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故答案为:⑴ 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⑵ 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⑶ 洞庭湖、长江、东海象征人民群众。
【点评】⑴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诗歌的形象一定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而要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则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⑵ 此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⑶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10.【答案】(1)叶子、花、果实、精神品质。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
(2)勇敢坚强、毫不迁就、大公无私、不容侵犯。象征。
(3)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多角度、多方位强烈地表达了对橘树精神品质的赞美。
(4)表现了屈原品格高尚、意志坚强、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 它们那碧绿的叶子,就跟翡翠一样”写橘树的叶子;“时候到了便开花,那花是多么的香,多么的洁白呀”写橘树的花;“时候到了便结实,它们的果实是多么的圆满,多么的富于色彩的变换呀”写橘树的果实;“有人欣赏,它们并不叫苦,没有人欣赏,它们也不埋怨,完全是一片的大公无私”“丝毫也没有一点骨鲠之气的吗?那你是错了”“这是一种多么独立难犯的精神!你看这是不是一种很好的榜样呢?”是写橘树的精神,因此作者是从叶子、花、果实、精神品质。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
(2)从“ 它们一点也不骄矜,一点也不怯懦,一点也不懈怠,而且一点也不迁就 ”“ 完全是一片的大公无私”“但你要说它们是——万事随人意,丝毫也没有一点骨鲠之气的吗?”“它们是不容许你任意侵犯的”“这是一种多么独立难犯的精神”可以总结出橘树具有勇敢坚强、毫不迁就、大公无私、不容侵犯的精神品质。结合文章的写作目的和写作内容分析,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赞美屈原的高尚品质,但却不直接赞美他,而是借助赞美橘树来赞美他,这种写法叫做象征或托意于物。
(3)“骄矜,怯懦,懈怠,迁就”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运用形容橘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它们一点也不骄矜,一点也不怯懦,一点也不懈怠,而且一点也不迁就。 这句话还把四个句式相同、内容相关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构成了排比。赞美橘树朴实、勇敢、勤奋、坚持自己的理想这些品质,可以说是多角度、多方位强烈地表达了对橘树精神品质的赞美。
(4)本文运用象征手法,橘树就是屈原的象征,对橘树的赞美就是对屈原的赞美,橘树身上的精神品质就是屈原的精神品质,根据橘树“ 勇敢坚强、毫不迁就、大公无私、不容侵犯的精神品质可以概括出这篇文章表现了屈原品格高尚、意志坚强、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
故答案为:⑴ 叶子、花、果实、精神品质。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
⑵ 勇敢坚强、毫不迁就、大公无私、不容侵犯。象征。
⑶ 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多角度、多方位强烈地表达了对橘树精神品质的赞美。
⑷ 表现了屈原品格高尚、意志坚强、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及分析文章写作顺序的能力。答题时要抓住重点段落中的重点语句理解并概括写作的内容,然后再根据写作内容辨析使用的写作顺序。
⑵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写作对象形象及写作手法的能力。写作对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但概括形象的方法是一样的,也就是抓住从人或物的描写分析概括。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⑶本题考查从修辞的角度品析语言的能力。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和表达作用都不一样,平时要掌握每种修辞的表达作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及主旨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概括人物精神品质的能力。这篇文章比较特殊,答题时根据本文的写作手法的特点进行答题。
11.【答案】(1)C;B;A
(2)表现了作者对光明、对美好社会的渴望。
(3)B
(4)“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5)黑暗的世界;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这句话是按照长江水流的方向即由西到东顺序写的,故答案为C B A。
(2) 结合语境分析,这句话是屈原在遭到陷害后发出的呐喊,现实社会中到处是阴谋、污秽、自私自利,因此屈原才要漂流到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 而结合这个剧本的写作背景分析理解作者的感情, 这个剧本是郭沫若在1942年1月写的,在当时成为呼唤爱国主义、抵抗日本侵略的风云之作。因此这里作者借屈原之口表现了作者对光明、对美好社会的渴望。
(3) 结合语境分析,①指电,②③④指拔去我长电的人,⑤⑥⑦⑧⑨都指的是电,故分类正确的应为 ②③④|①⑤⑥⑦⑧⑨。故选B。
(4) 结合语境及主旨分析,这里有形的长剑指的是电,“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理想。
(5)结合文章写作背景分析,“比铁还坚固的黑暗”比喻黑暗的世界,文中“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说明它非常的坚固,不容易改变。
故答案为:⑴C B A
⑵ 表现了作者对光明、对美好社会的渴望。
⑶ B
⑷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⑸黑暗的世界;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
【点评】⑴本题考查根据语境填写词语的能力。此题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其写作的顺序。
⑵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文中的写作背景,这是理解作者感情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写作内容,通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要根据语境理解第二人称代词的指代内容,然后再根据理解进行答题。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⑸此题考查分析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文章的重要语句包括: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12.【答案】(1)我们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理由:①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充分展示了民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②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发扬;③有利于亲情、乡情、民族情感的培养;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的凝聚力;⑤有利于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
(2)删掉“的原因”;观看;关注
(3)①;④;③;②
【知识点】诗歌对联;见解表述;搭配不当;句式杂糅
【解析】【分析】(1) “很多青少年没看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认识艾草、菖蒲,对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不感兴趣,却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说明现在不少青少年不重视传统文化。因此要提出“我们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的观点。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 结合“传统文化”对于国家、民族。 根据传统文化的内涵并结合现实生活阐述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2)“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的原因,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关”把“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关”与“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是因为目前的社会环境”两个句子杂糅着在一起,可以删除“的原因”。【乙】“观看”和“习俗”搭配不当,应将“观看”改为“关注”。
(3)此题可以从习俗的角度分析,“银花火树”形容的是放烟花的情景。“插茱萸”是重阳节习俗。“角粽投江”是端午节习俗。“笙歌”对“箫管”。据此答题即可。也可以从对联的角度分析。
故答案为:(1) 我们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理由:①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充分展示了民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②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发扬;③有利于亲情、乡情、民族情感的培养;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的凝聚力;⑤有利于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 (2)删掉“的原因”;观看;关注
(3)①;④;③;②
【点评】(1)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平时的学习与实践中,要不断地进行积累,语文课堂中的独立思考,参加平时的实践活动,积累实战经验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2)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语法角度、语感角度等。语法角度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运用补法、删法和换法进行合理修改即可。
(3)本题考查对对联的能力。对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13.【答案】(1)神灵佑助的仁道、公理之战;合乎正义
(2)示例一:坚持真理;忠君爱国;大公无私。
示例二:洁身自好;共赴国难;清正廉洁。
(3)示例一:举办“心怀大‘义’”故事会,讲述中国古往今来先贤圣哲、明君忠臣、领袖英雄“行大义”的典故史实。
示例二:开展“‘义’的探究”读书报告会活动,评说经典著作阐释的“义”的思想内涵。
示例三:组织“‘义’行中华”论文征集活动,阐述当今时代传承“义”文化的意义、途径、措施。
示例四:开展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活动,研究屈原的生平、著作、思想影响等,并在班内进行展示。
【知识点】活动设计;材料探究;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1)因为“义”甲骨文作“ ”,从“ ”从“ ”。“ ”即“祥”;“ ”,兵器。与战前占卜的吉兆有关。 故“义”的本义是“受到神灵佑助的仁道、公理之战 ”。而“再卜色变,遽告不义,公乃令偃旗”意思是: 再占卜一次,脸色变了,马上报告说不吉利,国君就下令停止进军。故这里的“义”用的是本义。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只是天际的一片浮云,毫无意义。据此可知这句话中的“义” 则引申为合乎正义。
(2)材料①歌颂了屈原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材料②表现文天祥宁死不屈,忠君爱国,舍生取义的高尚品质;材料③的意思是:孔子听到了这些事,说:“真好啊,祁黄羊作的建议!推荐外人不排除仇人,推荐自己人不回避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大公无私了。”表现了祁黄羊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等高尚品质。据此分析概括答题,意对即可。
(3)设计活动内容,既要符合活动主题,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如: 举办“心怀大‘义’”故事会,讲述中国古往今来先贤圣哲、明君忠臣、领袖英雄“行大义”的典故史实。或:开展“‘义’的探究”读书报告会活动,评说经典著作阐释的“义”的思想内涵。
故答案为:⑴神灵佑助的仁道、公理之战;合乎正义
⑵ 示例一:坚持真理;忠君爱国;大公无私。
示例二:洁身自好;共赴国难;清正廉洁。
⑶ 示例一:举办“心怀大‘义’”故事会,讲述中国古往今来先贤圣哲、明君忠臣、领袖英雄“行大义”的典故史实。
示例二:开展“‘义’的探究”读书报告会活动,评说经典著作阐释的“义”的思想内涵。
示例三:组织“‘义’行中华”论文征集活动,阐述当今时代传承“义”文化的意义、途径、措施。
示例四:开展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活动,研究屈原的生平、著作、思想影响等,并在班内进行展示。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词语有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答题时要在理解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和引申义。
⑵本题考查材料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内容,然后思考材料表达的主旨并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⑶本题考查对活动形式的设计能力。此类题型属开放性试题,做题时要根据活动主题,展开想像,设计相应的活动形式,力求各种形式能突出主题,具有可操作性。
14.【答案】(1)屈原;示例:上联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下联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
(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了解的屈原的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
(4)示例: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一般性默写;名人事迹;称谓;礼俗;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屈原贬后任此职。根据“ 从前有个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文人流落到湘江之滨,联想起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忠君爱国,却屡遭昏君佞臣排斥、打击而被流放的不幸遭遇 ”可知“三闾大夫”指屈原。可以看出上联“泪滴湘江流满海”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下联“嗟叹嚎啕哽咽喉”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端午节,本是南方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据此答题即可。
(3)根据平时对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4)早年屈原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其后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据此分析屈原身上具有的优秀品质有: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故答案为:⑴1、屈原;2、示例:上联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下联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⑵ 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
⑶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了解的屈原的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
⑷ 示例: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及分析对联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要从词语的音形义几个方面对词语进行记忆和理解。此题分析对联特点要从字形着手。
⑵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⑶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⑷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的积累。积累历史人物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任务,要积累历史人物的事迹、作品、精神品质等。
15.【答案】【参考例文】
人生是一张洁白的画纸,我们每个人都是手握各色画笔的画师;人生也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路,我们每个人则是人生道路上的远足者;人生还像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我们每个人则是手握农具的耕耘者;但人生更像一本值得细品的书,我们每个人则是孜孜不倦的读书郎。要想把握好人生的方向,我们就要掌握好手中的航舵,谨慎些,再谨慎些。因为人生没有回头路,走错了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光阴似箭,美丽的人生需要我们一路走好。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综合运用反复、排比、比喻、反问这四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文中,并且要表现一种情感。但对内容并没有要求,因此选择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可以写四季的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可以描写一个人物,表达对这个人物的喜爱和敬佩之情;可以描述自己的心情,表达对生活的感悟等。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修辞手法及语言表达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6.【答案】人生如一场梦,有人在繁华的流年里忘返,有人在辛酸的过往中图强;人生如一杯酒,有人在沁人的绵香里沉醉,有人在干烈的火里狂放(人生如一条河,有人在平静的暖流中安逸,有人在汹涌的浪涛中探索)
【知识点】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首先要分析例句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人生如一场戏,有人在欢乐的歌舞里沉沦,有人在悲伤的泪花中奋发”这句话表达的是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并把“人生”比作“一场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人在欢乐的歌舞里沉沦,有人在悲伤的泪花中奋发”把两种人对人生的态度进行了对比。因此仿写的句子也要符合上述要求。如:人生如一场梦,有人在繁华的流年里忘返,有人在辛酸的过往中图强。
故答案为:人生如一场梦,有人在繁华的流年里忘返,有人在辛酸的过往中图强;人生如一杯酒,有人在沁人的绵香里沉醉,有人在干烈的火里狂放(人生如一条河,有人在平静的暖流中安逸,有人在汹涌的浪涛中探索)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一样多,结构也要一致。
1 / 1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5.17《屈原(节选)》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着火(zhuò) 诡谲(jué) 咆哮(páo) 靳尚(jìn)
B.立侍(shì) 鞠躬(jū) 迸射(bèng) 鞳鞳(tà)
C.三闾(lǘ) 瘦削(xiāo) 国殇(shāng) 婵娟(chán)
D.焚烧(fén) 颈上(jǐng) 稽首(jī) 商於(yú)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 A.“着”应读zháo。故A错误。
B.正确。
C.“削”应读xuē。故C错误。
D.“稽”应读qǐ。故D错误。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而且是对常用字的易错音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炸裂 诡谲 瘦削 鞠躬
B.收揽 波澜 合拢 脚寮
C.虐待 徘徊 迟延 阴惨
D.滑稽 焚烧 庙宇 毁灭
【答案】B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CD书写正确。B脚寮——脚镣。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词语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些同学写文章喜欢拖泥带水,总以为越长越好。
B.小明有点感冒,老师叫他去校医务室拿点药,可他竟然要求住院治疗,真是小题大做。
C.联欢晚会上,他一会儿是妙语连珠的主持人,一会儿是才艺精湛的表演者,他哗众取宠的表现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D.身为执法人员你应该大义灭亲,如果不能公平公正,法律还有什么约束力呢?
【答案】C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
【解析】【分析】A拖泥带水:形容在泥泞道路上行走的状貌。比喻办事拖沓不爽快或语言不简明扼要。
B小题大做:指拿小题目作大文章,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
D大义灭亲: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这三个成语使用正确。
C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这是一个贬义词,与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考虑成语的词义、词语范围、感彩是否运用恰当,是否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别,用筛选法或淘汰法得出正确答案。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揣摩是否准确。
4.下列文化常识和语法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沫若的话剧《屈原》中各种事物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风、雷、电、东海、长江,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敬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C.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为鼠,寅为虎,亥为猪。《已亥杂诗》中的“已亥”就是农历的猪年。
D.“团结是中华民族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团结是保证”。
【答案】A
【知识点】主谓句;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 郭沫若的话剧《屈原》中各种事物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但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故答案为:A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及提取句子主干。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文化常识包括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文化典籍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提取句子主干首先要分析句子的各个成分,然后去掉状语、定语、补语,剩下的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和宾语中心语组合在一起就是句子的主干。
5.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分析:作者反复使用“咆哮吧”,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B.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 分析:作者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污秽”“自私自利”,玩“阴谋”的社会的憎恶,以及对光明、纯洁、无私的社会的追求。
C.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分析: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风、雷、电的热情歌颂。
D.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分析:作者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自由的强烈追求。
【答案】D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比喻;反复;反问
【解析】【分析】 D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作者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光明的强烈追求。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对比等,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掌握常见修辞的定义及其标志,做题时注意仔细区分。答题的一般形式是:修辞判断+如何使用该修辞+表达的感情。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称呼中,“足下”可以用来称呼自己。
B.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的演变。
C.《范进中举》中,范进参加的科举考试是每三年一次的乡试。
D.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民间在这一天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答案】A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BCD三项说法正确。A项中“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不能用来称呼自己。故A不正确。 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与识记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要在平时的阅读与实践活动中,做一个有心人,多听、多看、多积累,多记忆。解答此类题,细读各选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结合平时的识记与积累逐项分析判断。
7.本篇想象瑰丽奇特,将屈原的情感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发挥你丰富的想象力,结合你的情感体验,用上适当的修辞完成句子。
①在你失意痛苦时,风   ,雨   。
②在你得意欢欣时,风   ,雨   。
【答案】示例:在窗外呜咽;在风中哭泣;在追着纸片嬉闹;在跳欢乐的舞蹈
【知识点】语言生动;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时候,需要学生注意题干要求“发挥你丰富的想象力,结合你的情感体验,用上适当的修辞”,想像合理,情感真挚,修辞明显即可。
故答案为:①示例:在窗外呜咽;在风中哭泣
②在追着纸片嬉闹;在跳欢乐的舞蹈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情景续写句子的能力。续写语段或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情景内容续写句子,要求所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首先要读懂原文,读懂上下文。语言要生动流畅。
8.文学常识填空。
(1)郭沫若,原名   ,四川乐山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
(2)戏剧是由   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为   ,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戏剧根据   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本课属于   。
【答案】(1)郭开贞
(2)演员;剧本;表演形式;话剧
【知识点】戏剧戏曲常识;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2)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皮影戏等。 戏剧是由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戏剧有四个元素,包括了"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
故答案为:(1) 郭开贞
(2)演员;剧本;表演形式;话剧
【点评】(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的识记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
二、阅读理解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
②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
③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④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⑤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鞯搭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⑥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
⑦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我知道,你的本身就是火,你,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呀,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⑧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这风一样,像那海一样,滚动起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⑨……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1)风雷电象征着什么?
(2)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开头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理解第③段画线句中“洞庭湖、长江,东海”的意思。
【答案】(1)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2)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3)洞庭湖、长江、东海象征人民群众。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象征;反复;呼告
【解析】【分析】(1) 结合有关风、雷、电的描写及写作背景分析,《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文中的风雷电能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因此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2) 结合划线句的具体内容分析,“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是对风的呼唤,并与风对话,属于呼告的修辞手法,“咆哮吧”反复运用,属于反复的修辞手法,结合文中风的象征意思分析, 风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作者呼唤风,就是呼唤这种变革力量,要他们尽情的咆哮,由此可以看出这句话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3) 结合有关洞庭湖、东海、长江的描写及写作背景分析,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诗人思念洞庭湖,思念长江,思念东海,思念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并认为他们身上蕴含着伟大的力, 因此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故答案为:⑴ 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⑵ 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⑶ 洞庭湖、长江、东海象征人民群众。
【点评】⑴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诗歌的形象一定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而要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则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⑵ 此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⑶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10.阅读选文
橘 颂
郭沫若
清晨的橘园,暮春,尚有若干残橘,剩在枝头。园后为篱栅,有门在正中偏右,园外一片田畴。左前方有园门一道通内室。园中右侧有凉亭一,离园地可高
数段。亭中有琴桌石凳之类。亭之阶段正向左,阶上 各陈兰草一盆。阶下置一竹帚。园中除橘树外,可任
意配置其他竹木。
屈原年四十左右,着白色便衣,巾帻,亦由左首
出场。左手执帛书一卷,在橘林中略作逍遥,时复攀弄残橘,闻其香韵。最后于不经意之间摘其一枚置于右手掌上把玩。徐徐步上亭阶,坐在阶之最上段。一时闻橘香韵,一时复举首四望。有间置橘于阶上,展开帛书,乃用古体篆字所写之《橘颂》。字系红色。用朱写成。
屈原:(徐徐地放声朗诵。读时两手须一舒一卷)
辉煌的橘树呵,枝叶纷披。
生长在这南方,独立不移。
绿的叶,白的花,尖锐的刺。
多么可爱呵,圆满的果子!
由青而黄,色彩多么美丽!
内容洁白,芬芳无可比拟。
植根深固,不怕冰雪雾霏。
赋性贞坚,类似仁人志士。
你看那些橘子树吧,那真是多好的教训呀!它们一点也不骄矜,一点也不怯懦,一点也不懈怠,而且一点也不迁就。(稍停)是的,它们喜欢太阳,它们不怕霜雪。它们那碧绿的叶子,就跟翡翠一样,太阳光愈强愈使它们高兴,霜雪愈猛烈,它们也丝毫不现些儿愁容。时候到了便开花,那花是多么的香,多么的洁白呀。时候到了便结实,它们的果实是多么的圆满,多么的富于色彩的变换呀。由青而黄,由黄而红,而它们的内部——你看却是这样的有条理,又纯粹而又清白呀。(随手将劈开了的橘子分示其内部)它们开了花,结了实,任随你什么人都可以欣赏,香味又是怎样的适口而甜蜜呀。有人欣赏,它们并不叫苦,没有人欣赏,它们也不埋怨,完全是一片的大公无私。但你要说它们是——万事随人意,丝毫也没有一点骨鲠之气的吗?那你是错了。它们不是那样的。你先看它们的周身,那周身不都是有刺的吗?(又向橘树指示)它们是不容许你任意侵犯的。它们生长在这南方,也就爱这南方,你要迁移它们,不是很容易的事。这是一种多么独立难犯的精神!你看这是不是一种很好的榜样呢?
(选自《屈原》第一幕,有删改)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写橘树的?
(2)作者笔下的橘树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4)文章借橘树表现了屈原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1)叶子、花、果实、精神品质。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
(2)勇敢坚强、毫不迁就、大公无私、不容侵犯。象征。
(3)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多角度、多方位强烈地表达了对橘树精神品质的赞美。
(4)表现了屈原品格高尚、意志坚强、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 它们那碧绿的叶子,就跟翡翠一样”写橘树的叶子;“时候到了便开花,那花是多么的香,多么的洁白呀”写橘树的花;“时候到了便结实,它们的果实是多么的圆满,多么的富于色彩的变换呀”写橘树的果实;“有人欣赏,它们并不叫苦,没有人欣赏,它们也不埋怨,完全是一片的大公无私”“丝毫也没有一点骨鲠之气的吗?那你是错了”“这是一种多么独立难犯的精神!你看这是不是一种很好的榜样呢?”是写橘树的精神,因此作者是从叶子、花、果实、精神品质。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
(2)从“ 它们一点也不骄矜,一点也不怯懦,一点也不懈怠,而且一点也不迁就 ”“ 完全是一片的大公无私”“但你要说它们是——万事随人意,丝毫也没有一点骨鲠之气的吗?”“它们是不容许你任意侵犯的”“这是一种多么独立难犯的精神”可以总结出橘树具有勇敢坚强、毫不迁就、大公无私、不容侵犯的精神品质。结合文章的写作目的和写作内容分析,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赞美屈原的高尚品质,但却不直接赞美他,而是借助赞美橘树来赞美他,这种写法叫做象征或托意于物。
(3)“骄矜,怯懦,懈怠,迁就”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运用形容橘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它们一点也不骄矜,一点也不怯懦,一点也不懈怠,而且一点也不迁就。 这句话还把四个句式相同、内容相关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构成了排比。赞美橘树朴实、勇敢、勤奋、坚持自己的理想这些品质,可以说是多角度、多方位强烈地表达了对橘树精神品质的赞美。
(4)本文运用象征手法,橘树就是屈原的象征,对橘树的赞美就是对屈原的赞美,橘树身上的精神品质就是屈原的精神品质,根据橘树“ 勇敢坚强、毫不迁就、大公无私、不容侵犯的精神品质可以概括出这篇文章表现了屈原品格高尚、意志坚强、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
故答案为:⑴ 叶子、花、果实、精神品质。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
⑵ 勇敢坚强、毫不迁就、大公无私、不容侵犯。象征。
⑶ 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多角度、多方位强烈地表达了对橘树精神品质的赞美。
⑷ 表现了屈原品格高尚、意志坚强、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及分析文章写作顺序的能力。答题时要抓住重点段落中的重点语句理解并概括写作的内容,然后再根据写作内容辨析使用的写作顺序。
⑵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写作对象形象及写作手法的能力。写作对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但概括形象的方法是一样的,也就是抓住从人或物的描写分析概括。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⑶本题考查从修辞的角度品析语言的能力。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和表达作用都不一样,平时要掌握每种修辞的表达作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及主旨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概括人物精神品质的能力。这篇文章比较特殊,答题时根据本文的写作手法的特点进行答题。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甲)的边上去,拖到(乙)的边上去,拖到(丙)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啊,电!你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②,你③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④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⑤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⑥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⑦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⑧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⑨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
(1)选文第1段中甲、乙、丙三处横线应分别填上   、   、   。
A.东海 B.长江 C.洞庭湖
(2)选文第1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文第2段中共有9个“你”,所指代的内容不尽相同。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②③④|①⑤⑥⑦⑧⑨
C.②③④⑧|①⑤⑥|⑦⑨ D.②⑥⑧⑨|①③④|⑤⑦
(4)选文第2段中“无形的长剑”指什么?
(5)选文第2段中“比铁还坚固的黑暗”比喻   。本段中与这一句话的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   。
【答案】(1)C;B;A
(2)表现了作者对光明、对美好社会的渴望。
(3)B
(4)“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5)黑暗的世界;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这句话是按照长江水流的方向即由西到东顺序写的,故答案为C B A。
(2) 结合语境分析,这句话是屈原在遭到陷害后发出的呐喊,现实社会中到处是阴谋、污秽、自私自利,因此屈原才要漂流到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 而结合这个剧本的写作背景分析理解作者的感情, 这个剧本是郭沫若在1942年1月写的,在当时成为呼唤爱国主义、抵抗日本侵略的风云之作。因此这里作者借屈原之口表现了作者对光明、对美好社会的渴望。
(3) 结合语境分析,①指电,②③④指拔去我长电的人,⑤⑥⑦⑧⑨都指的是电,故分类正确的应为 ②③④|①⑤⑥⑦⑧⑨。故选B。
(4) 结合语境及主旨分析,这里有形的长剑指的是电,“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理想。
(5)结合文章写作背景分析,“比铁还坚固的黑暗”比喻黑暗的世界,文中“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说明它非常的坚固,不容易改变。
故答案为:⑴C B A
⑵ 表现了作者对光明、对美好社会的渴望。
⑶ B
⑷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⑸黑暗的世界;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
【点评】⑴本题考查根据语境填写词语的能力。此题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其写作的顺序。
⑵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文中的写作背景,这是理解作者感情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写作内容,通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要根据语境理解第二人称代词的指代内容,然后再根据理解进行答题。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⑸此题考查分析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文章的重要语句包括: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三、综合应用
12.为更好地了解民风民俗,传承传统文化,班级组织了“寻访端午习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观点论辩】现在,很多青少年没看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认识艾草、菖蒲,对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不感兴趣,却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请就这一情况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2)【材料探究】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时至今日,人们仍在讨论该如何保护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提示修改下列材料。
【甲】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的原因,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关。在丰富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方面,【乙】民间机构和媒体应通过举办各类活动,精心制作节目,让大家都来观看传统文化习俗。还有学者认为,在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中融入端午元素,会产生多种积极影响:既能向大量外国游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又能让国内游客在各地都感受到端午文化习俗的魅力。而这一工作需由政府部门牵头,投入才会更有保障,文化精髓才不易被误解或歪曲,因而更容易形成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①【甲】处画线句子句式杂糅,请提出修改意见:   。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   ”改为“   ”。
(3)【习俗联想】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
②避恶遍插茱萸枝
③几处笙歌留朗月
④角粽投江祭诗魂
元宵节:上联:   
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
端午节:上联:龙舟竞技怀屈子
下联:   
中秋节:上联:   
下联:万家箫管乐中秋
重阳节:上联:延年畅饮菊花酒
下联:   
【答案】(1)我们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理由:①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充分展示了民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②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发扬;③有利于亲情、乡情、民族情感的培养;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的凝聚力;⑤有利于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
(2)删掉“的原因”;观看;关注
(3)①;④;③;②
【知识点】诗歌对联;见解表述;搭配不当;句式杂糅
【解析】【分析】(1) “很多青少年没看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认识艾草、菖蒲,对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不感兴趣,却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说明现在不少青少年不重视传统文化。因此要提出“我们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的观点。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 结合“传统文化”对于国家、民族。 根据传统文化的内涵并结合现实生活阐述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2)“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的原因,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关”把“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关”与“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是因为目前的社会环境”两个句子杂糅着在一起,可以删除“的原因”。【乙】“观看”和“习俗”搭配不当,应将“观看”改为“关注”。
(3)此题可以从习俗的角度分析,“银花火树”形容的是放烟花的情景。“插茱萸”是重阳节习俗。“角粽投江”是端午节习俗。“笙歌”对“箫管”。据此答题即可。也可以从对联的角度分析。
故答案为:(1) 我们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理由:①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充分展示了民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②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发扬;③有利于亲情、乡情、民族情感的培养;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的凝聚力;⑤有利于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 (2)删掉“的原因”;观看;关注
(3)①;④;③;②
【点评】(1)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平时的学习与实践中,要不断地进行积累,语文课堂中的独立思考,参加平时的实践活动,积累实战经验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2)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语法角度、语感角度等。语法角度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运用补法、删法和换法进行合理修改即可。
(3)本题考查对对联的能力。对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13.在我国,“义”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义’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1)【源流追踪】“义”甲骨文作“ ”,从“ ”从“ ”。“ ”即“祥”;“ ”,兵器。与战前占卜的吉兆有关。“再卜色变,遽告不义,公乃令偃旗”中的“义”便是用其本义: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的“义”则引申为:   。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义”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②“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宋史·文天祥传》)
③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吕氏春秋》)
(3)【“义”远流长】“端午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心怀大‘义”’的文化传承活动,请提出一条倡议。
【答案】(1)神灵佑助的仁道、公理之战;合乎正义
(2)示例一:坚持真理;忠君爱国;大公无私。
示例二:洁身自好;共赴国难;清正廉洁。
(3)示例一:举办“心怀大‘义’”故事会,讲述中国古往今来先贤圣哲、明君忠臣、领袖英雄“行大义”的典故史实。
示例二:开展“‘义’的探究”读书报告会活动,评说经典著作阐释的“义”的思想内涵。
示例三:组织“‘义’行中华”论文征集活动,阐述当今时代传承“义”文化的意义、途径、措施。
示例四:开展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活动,研究屈原的生平、著作、思想影响等,并在班内进行展示。
【知识点】活动设计;材料探究;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1)因为“义”甲骨文作“ ”,从“ ”从“ ”。“ ”即“祥”;“ ”,兵器。与战前占卜的吉兆有关。 故“义”的本义是“受到神灵佑助的仁道、公理之战 ”。而“再卜色变,遽告不义,公乃令偃旗”意思是: 再占卜一次,脸色变了,马上报告说不吉利,国君就下令停止进军。故这里的“义”用的是本义。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只是天际的一片浮云,毫无意义。据此可知这句话中的“义” 则引申为合乎正义。
(2)材料①歌颂了屈原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材料②表现文天祥宁死不屈,忠君爱国,舍生取义的高尚品质;材料③的意思是:孔子听到了这些事,说:“真好啊,祁黄羊作的建议!推荐外人不排除仇人,推荐自己人不回避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大公无私了。”表现了祁黄羊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等高尚品质。据此分析概括答题,意对即可。
(3)设计活动内容,既要符合活动主题,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如: 举办“心怀大‘义’”故事会,讲述中国古往今来先贤圣哲、明君忠臣、领袖英雄“行大义”的典故史实。或:开展“‘义’的探究”读书报告会活动,评说经典著作阐释的“义”的思想内涵。
故答案为:⑴神灵佑助的仁道、公理之战;合乎正义
⑵ 示例一:坚持真理;忠君爱国;大公无私。
示例二:洁身自好;共赴国难;清正廉洁。
⑶ 示例一:举办“心怀大‘义’”故事会,讲述中国古往今来先贤圣哲、明君忠臣、领袖英雄“行大义”的典故史实。
示例二:开展“‘义’的探究”读书报告会活动,评说经典著作阐释的“义”的思想内涵。
示例三:组织“‘义’行中华”论文征集活动,阐述当今时代传承“义”文化的意义、途径、措施。
示例四:开展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活动,研究屈原的生平、著作、思想影响等,并在班内进行展示。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词语有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答题时要在理解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和引申义。
⑵本题考查材料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内容,然后思考材料表达的主旨并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⑶本题考查对活动形式的设计能力。此类题型属开放性试题,做题时要根据活动主题,展开想像,设计相应的活动形式,力求各种形式能突出主题,具有可操作性。
14.请你参与到“走近屈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来。
(1)【讲故事,析对联】
从前有个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文人流落到湘江之滨,联想起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忠君爱国,却屡遭昏君佞臣排斥、打击而被流放的不幸遭遇,便撰写了一副对联:
①“三闾大夫”指   。
②请你从这副对联的字形上分析其特点。
   
(2)【思传统,话屈原】
我国法定的四大传统节日中,哪个节日是纪念屈原的?人们为此举行了哪些活动?
(3)把下面屈原的名句补充完整,并写出你所了解的屈原的其他作品。
(4)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及你了解的屈原的主要事迹,谈谈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1)屈原;示例:上联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下联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
(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了解的屈原的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
(4)示例: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一般性默写;名人事迹;称谓;礼俗;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屈原贬后任此职。根据“ 从前有个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文人流落到湘江之滨,联想起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忠君爱国,却屡遭昏君佞臣排斥、打击而被流放的不幸遭遇 ”可知“三闾大夫”指屈原。可以看出上联“泪滴湘江流满海”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下联“嗟叹嚎啕哽咽喉”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端午节,本是南方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据此答题即可。
(3)根据平时对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4)早年屈原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其后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据此分析屈原身上具有的优秀品质有: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故答案为:⑴1、屈原;2、示例:上联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下联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⑵ 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
⑶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了解的屈原的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
⑷ 示例: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及分析对联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要从词语的音形义几个方面对词语进行记忆和理解。此题分析对联特点要从字形着手。
⑵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⑶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⑷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的积累。积累历史人物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任务,要积累历史人物的事迹、作品、精神品质等。
15.《屈原(节选)》一文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独白的效果,有力地表达了爱憎之情。请综合运用这四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一种情感。200字左右。
【答案】【参考例文】
人生是一张洁白的画纸,我们每个人都是手握各色画笔的画师;人生也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路,我们每个人则是人生道路上的远足者;人生还像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我们每个人则是手握农具的耕耘者;但人生更像一本值得细品的书,我们每个人则是孜孜不倦的读书郎。要想把握好人生的方向,我们就要掌握好手中的航舵,谨慎些,再谨慎些。因为人生没有回头路,走错了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光阴似箭,美丽的人生需要我们一路走好。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综合运用反复、排比、比喻、反问这四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文中,并且要表现一种情感。但对内容并没有要求,因此选择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可以写四季的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可以描写一个人物,表达对这个人物的喜爱和敬佩之情;可以描述自己的心情,表达对生活的感悟等。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修辞手法及语言表达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6.仿照句子,以“人生”为话题,再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内容贴切自然。
人生如一场戏,有人在欢乐的歌舞里沉沦,有人在悲伤的泪花中奋发;   ;   。
【答案】人生如一场梦,有人在繁华的流年里忘返,有人在辛酸的过往中图强;人生如一杯酒,有人在沁人的绵香里沉醉,有人在干烈的火里狂放(人生如一条河,有人在平静的暖流中安逸,有人在汹涌的浪涛中探索)
【知识点】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首先要分析例句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人生如一场戏,有人在欢乐的歌舞里沉沦,有人在悲伤的泪花中奋发”这句话表达的是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并把“人生”比作“一场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人在欢乐的歌舞里沉沦,有人在悲伤的泪花中奋发”把两种人对人生的态度进行了对比。因此仿写的句子也要符合上述要求。如:人生如一场梦,有人在繁华的流年里忘返,有人在辛酸的过往中图强。
故答案为:人生如一场梦,有人在繁华的流年里忘返,有人在辛酸的过往中图强;人生如一杯酒,有人在沁人的绵香里沉醉,有人在干烈的火里狂放(人生如一条河,有人在平静的暖流中安逸,有人在汹涌的浪涛中探索)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一样多,结构也要一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