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6.13.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彤云(tóng) 赍发(jī) 酒馔(zhuàn) 庇祐(pì) 央浼(miǎn)
B.拜揖(yī) 恁地(nèn) 迤逦(yǐ) 尴尬(gān) 搠倒(shuò)
C.防噎(yī) 提防(tí) 掇开(duō) 差拨(chāi) 省亲(xǐng)
D.呐喊(nà) 昭然(zhāo) 剜肉(wān) 玷辱(zhān) 仓廒(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走卒 妨碍 搭膊 浆洗缝补 前街后巷
B.盘缠 小厮 溯风 素不相识 情理难容
C.刺配 闲暇 佑护 交头接耳 贪脏枉法
D.沽酒 交割 勤谨 碎琼乱玉 通霄达旦
3.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结束,杀死) ②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冒犯、触怒)
B.①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从来) ②当时管待林冲酒食(款待,招待)
C.①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消息) ②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给)
D.①我自在门前理会(懂得,领会) ②你可和差拨便去那里交割(办交接手续)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动词,准确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______得一条絮被。
②(林冲)把被卷了,花枪______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③(林冲)把被______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④(林冲)劈胸只一______,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
A.拽 挑 扯 提 B.摸 担 拽 拉
C.扯 戳 拉 拽 D.拽 挑 抓 扔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李小二道:“谁不知恩人大名?休恁地说。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
B.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 有市井。”
C.李小二道:“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D.林冲道:“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 ”
6.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本文揭示了林冲从委曲求全到被迫反抗的转变过程及原因。下面是林冲的语言描写,反映出林冲什么样的内心活动( )
我是罪囚,可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A.心地善良,为人正义 B.安分善良,认识糊涂
C.忍无可忍,感到不平 D.奋起反抗,报仇雪恨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林冲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 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①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
②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③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④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
⑤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A.⑤③④①② B.④⑤③①② C.④⑤③②① D.⑤③②①④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与林冲、鲁达的故事不同,杨志的故事却是把失意、得志、幻灭这三部曲概括了杨志的求官梦。
B.实践“超越自我”,便为人们树起了生活航标;提倡“超越自我”,即是踏上通向理想的道路。
C.西北风卷着雪花,狂暴凶横地撞开人家的门窗,把大把大把冷森森地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
D.4月11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宣判大会,公开宣判杀害崔大庆烈士的凶手于根柱死刑。
9.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李小二和小酒店,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情节。这一简短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又使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合情合理。
B.林冲拿刀怒寻陆谦,矛盾冲突似乎一触即发。也引起了读者“捏着两把汗”,但作者却老练地虚晃一枪,写林冲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也自心下慢了”。这样写,使情节形象生动。
C.林冲最终起来反抗,关键是一个“逼”字。高俅及手下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不得不手刃仇敌,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D.小说的自然景物和环境描写极为出色。如林冲到草料场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连写三个“草”字,为后文起火预作布置。
10.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分析得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草料场被烧,已无宿身之地,只得上了梁山。
B.是因为杀了陆谦、富安等人,罪责难逃,不得不投奔梁山。
C.是因为林冲已认识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本质,对它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的原故。
D.是反动统治者一“逼”再“逼”,“逼”之不已的结果,也是尖锐的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11.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本文情节情节跌宕起伏,气氛张弛有度;文中有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分别是 和 。
12.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本节中,林冲的性格可以用 、 、 等词语来概括。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麦 子
红 柯
他们住在祖国边疆旷野中的土房子里,要一直守护下去。不管是谁,问他们搬不搬走?他们都说要住下去。当然了,老婆婆的回答要平和一些:“搬走怎么办呢?你前脚走,草就后脚跟过来,这儿的草有多凶哇,你刚转个身,它们就爬到窗户上,往屋里钻。”老头脾气躁:“往哪搬?我搬走你住呀。”老头总以为他住的是宫殿。
房子又矮又小。房子高不起来,房子周围的树就不怎么高。这儿的树都是矮个儿,都是那种憨厚的榆树,树杈很多,叶子很密,就是长不高。风大。树像绿狮子,毛发纷乱,疯狂地扑打风,风疼得满地打滚,窜到天上,发出长长的哨音,又跌落到洼地里发出猛兽似的嗥叫。风嗥叫起来,地都动呢。老头吓唬老婆婆:“树抽打它们呢,树是老天爷的鞭子,老天爷要抽它们,它们只能哇哇乱叫。”老婆婆战战兢兢:“老天爷为啥抽它们?”老头说:“谁让它们乱跑,老天爷可容不得谁整天乱跑。”
老婆婆走到浓密的树林里,老头发现她竟然一身金黄,飘动着团团芳香,就像一头金色的豹子。豹子走在麦田里,麦子哗哗响起来。麦子的金光洒在榆树上,榆树叶子油汪汪的;麦子的金光洒在云朵上,云就像戴了金笼头,云跟牲畜一样弯下脖子在明净辽阔的苍穹上吃草,云吃草的声音很柔和,窸窸窣窣。老婆婆摸麦穗呢。她的手像一只跳鼠,跳到麦芒上,麦芒浓密绵长就像夏天的睫毛,老婆婆触摸到夏天最美丽的地方。
麦子在老婆婆掌心里颤动。
老婆婆的手黄巴巴的,长满了像豆子一般的金黄的茧,那些茧豆真大呀,又圆又壮实,比麦粒大,比麦粒好看,就像一颗小太阳。大漠的太阳都这样子,小小一点,原野就像合起来的手掌,太阳在金色的指缝间回落。有时太阳会挂在树梢上,挣扎半天也挣不脱,把树都拉弯了,茂密的树梢牢牢地抱着太阳不肯松手,就像一个粗野的汉子紧紧抱着他心爱的女人。
老婆婆的额头闪动着快乐的光芒,发出梦呓般的叫声:“长高了,长胖了。”老婆婆搓开一只麦穗,麦粒肥肥胖胖,软乎乎的,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老婆婆用手轻轻拍打着:“哭哇哭哇,快哭上一声。”
老婆婆曾生过一个孩子,那孩子夭折了。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生过孩子。
那时,他们年轻力壮,老头自己动手做了几只木碗,换了一口大锅,好像他们要生一大群孩子。她说:“拿什么养活他们呀?”丈夫自豪得不得了:“咱们这里,想要多少娃娃就有多少娃娃。”丈夫大手一指,外边是辽阔的原野。
旷野无边无际,伸向远方。好多年以后,从大城市来的洋学生把这辽阔的土地叫太平洋。
老头不知道什么太平洋,老头只知道他要养许多娃娃,老头就从太平洋开始的地方垦荒。老头端着簸箕[注]把金黄的麦种大把大把撒出去。那正是落日时分,泥土波涛汹涌就像沸腾的金属。老头的手臂跟鹰一样伸向苍穹,把落日给遮住了,手臂粗壮的黑影投落到地上,随即发出一阵粗重的刷刷声。麦种的大网捕获了土地,肥大的土块跟鱼群一样跳起来,向四周奔窜。太阳落下去,麦子升起来。
老头端着空簸箕,眼睛充满梦幻般的光芒。
那年,他去团部接受重要任务。他已经30岁,他在农场最偏远的地方开荒种地,领导想起了他的婚姻问题。传他去团部的重要任务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他骑马跑了三天三夜,赶到团部。他喊报告进去的时候,政委正给一个青年女子谈话,政委的脸色不太好看。那女子却眉是眉眼是眼,长得很好看。他都看呆了。女子不看他,他看人家。政委说:“怪我无能,没把工作做通。”漂亮女子转身走了。他劝政委别生气:“那么漂亮的女子根本不适合我。”政委吃惊地看他,他说:“我那地方需要结实的女人,跟马一样结实的女人。光漂亮不中用。”政委说:“你要身体棒的,还真有一个,长相差些,心灵绝对美。”
他很快就见到那个大块头女人。他们在猪圈见面的,她是炊事班长,兼管猪圈。她接触过好几个男的,都没谈成。她跟猪呆在一起,那些猪个个肥壮无比。大家发出惊叹:谁跟她过日子,谁就能肥壮起来。就是没人动这个念头。他们见面,她就说:“你这么壮你还来找我。”他说:“谁不想壮。”“你想壮?”“我想壮。”“你找对人啦。”
他们就这么说好了,她跟他走。她骑上团部最好的大白马,跟他走了。
走进荒漠她就显出优势,她在空旷荒凉的景象中亮丽起来。他不停地看她,他故意把她让到前边,她圆浑浑的长脖子跟枯死的胡杨打个照面,胡杨就亮起来,坚实的木纹显得很清晰:她整个庞大的身躯一下子让大荒漠充满了生机。
女人和骏马走在太阳的谷地里,女人就像起伏的群山。他没想到他能娶这么大一个媳妇,一个顶三个。
“你说我一个顶三个。”
“三个女人才顶你一个。”
“从来没人这么说过我。”
“我是你男人才这么说你。”
“你是我男人,你就天天这么说我,我喜欢你这么说我。”
跟那个年代所有的边疆故事一样,他们的洞房在地窝子里。他们说:“我们虽然住的是地窝子,但我们种的是太阳。”麦子生长的样子就像太阳升起来……
长满谷地的麦子,大片大片的麦子……太阳落下去,麦子长起来。
老头端着大簸箕,麦种撒光了,簸箕里还有泥土的光芒。“我把泥土的光芒端回来啦。老婆子开门啊。”泥土金闪闪的,老婆婆被吸引住了。
“我们是簸箕命。”
他们伸出手,手指蛋上指纹的纹路,没有一只斗,全是簸箕。斗才聚财,簸箕不聚财。老婆婆说:“咱不要财。”老婆婆搓开一只麦穗,搓出几十颗胖乎乎的麦粒,轻轻拍打着:“哈哈我有这么多孩子。”
(有删改)
[注] 簸箕: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用来簸粮食等。
13.第二自然段描写环境有何用意?
14.赏析文中画线部分比喻、象征手法的艺术效果。
15.小说用多种风格的人物语言塑造了主人公多方面的品格,试作分析。
16.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又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赔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林冲道:“小二哥!你如何也在这里?”李小二便拜道:“自从得恩人救济,赍发小人,一地里投奔人不着, 不想来到沧州, 一个酒店主人,姓王,留小人在店中做过卖。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 ,主人家有个女儿,就招了小人做女婿。如今丈人丈母都死了,只剩得小人夫妻两个,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因讨钱过来,遇见恩人。恩人不知为何事在这里?”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不想今日在此见你。”李小二就请林冲到家里坐定,叫妻子出来拜了恩人。两口儿欢喜道:“我夫妻二人正没个亲眷,今日得恩人到来,便是从天降下。”林冲道:“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李小二道:“谁不知恩人大名?休恁地说。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当时管待林冲酒食,至夜送回天王堂。次日又来相请。自此林冲得店小二家来往,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林冲因见他两口儿恭敬孝顺,常把些银两与他做本钱。
(1)依次填入文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地里投奔人不着, 不想来到沧州, 一个酒店主人。
②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 ,主人家有个女儿,就招了小人做女婿。
A.迤逦 投靠 顺当 B.迤逦 投托 顺当
C.转折 投托 顺随 D.转折 投靠 顺随
(2)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一段所讲的主要内容。
(3)此段内容看似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无关,应该是“闲话”部分。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4)林冲与李小二的对话表现了林冲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概括。
1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着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叫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愈可却打。”差拨道:“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到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E.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4)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三、综合运用
19.林冲是“水浒人物”中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请你拟写一首短诗,表达对这一人物的认识。要求:①语言表达简明;②符合人物特点;③大致押韵。
20.《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到林冲路遇李小二,金圣叹批点:“如酒生儿李小二夫妻,非真谓林冲于牢城营,有此一个相识,与之往来火热也,意自在阁子背后听说话一段绝妙奇文,则不得不先作此一个地步,所谓先事而起波也。”请从原文中找出一句或一个起类似作用的细节作一点评。
(1)细节:
(2)点评: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① ,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② ,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寓有“神韵”,当之无愧。以上是说用简笔用得好。同一部《水浒传》有时却又不避其繁。如作者写鲁智深一拳打死“镇关西”。从味觉写,从视觉写,从听觉写,作了一大串形容,若是单从字面上求简,这三拳只须说“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出,两耳轰鸣”,便足够了。然而,简则筒矣,③ ,失掉了原文强烈地感染读者的鲁智深伸张正义、惩罚恶人时那痛快淋漓劲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国文学中,《水浒传》和《红楼梦》可以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风格,相当于壮美与优美之别。对应于文章肌理,也就是一个 ,线条粗放而有劲道;一个 细软。顾随说《水浒传》是神品,《红楼梦》是能品:“《红楼》有时太细,乃有中之有,应有尽有;《水浒》用笔简,乃无中之有,余味不尽。”大观园里的宝黛们锦衣玉食,席丰履厚,文笔不能不相应做静态的刻画,自然 。山寨水泊里的生活却是粗线条的,照牟宗三的说法,好汉们不能处社会,也不能处家庭,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行文也 ,有一种“说时迟,那时快”的动感。
然凡事亦有例外。《水浒传》第七回写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张大春在《小说稗类》里说,这四个“把”字,一个“用”字,一个“将”字,是为了“补强动感”。可是我不这样认为。施耐庵意不在此,他要写鲁智深的“粗人偏细”。别以为花和尚一味鲁莽,他在江湖上行走得多了,非常机警,很有自我保护意识。拳打镇关西那一回,把郑屠脸上打成油酱铺、彩帛铺、水陆道场,真给打死了。鲁智深心知不妙,一边嚷嚷: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边大步走掉。金圣叹批曰:“鲁达亦有权诈之日,写来偏妙。”这倒拔垂杨柳一节,便写鲁智深不敢掉以轻心。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泼墨 繁笔 丰富厚重 直截了当
B.写意 工笔 精致繁缛 要言不烦
C.泼墨 繁笔 精致繁缛 要言不烦
D.写意 工笔 丰富厚重 直截了当
23.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B.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红楼梦》)
C.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D.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与妻书》)
24.如果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智深相了相,走到树前,脱了直裰,右手向下,倒缴着身,左手拔住上截,一趁腰,便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你认为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述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形近字的字音;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庇”应读“bì”;“浼”应读“měi”。B无误。C项,“噎”应读“yē”;“提”应读“dī”。D项,“玷”应读“diàn”。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近义字字形分辨
【解析】【分析】A无误;B项,溯→朔。C项,脏→赃。D项,霄→宵。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3.【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D项,①理会:招呼,照看。
故答案为:D
【点评】文言词语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学生要积累好课内的文言词语,做起题来就得心应手。
4.【答案】A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析】【分析】“拽”字显得费劲,“挑”字显得洒脱,“扯”字显得随意,“提”字显得轻巧。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同义词的能力。做该题时,需要学生首先熟悉出题人提供的语言环境,然后仔细辨析意思相近的几个词语在搭配、感彩、语体色彩等等方面的细微差别,再用排除的方式得出正确答案。
5.【答案】C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析】【分析】A项,完整引用,句末的句号应该在后引号之前;B项,三和二之间没有短号;D项,虽然“正不知何意”里有疑问词“何”,但分析整个句子,没有问的意思,因此后引号之前的问号应该改为句号。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掌握应用情况。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尤其是引号、问号、分号、顿号、感叹号、冒号等等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多做题,多思考,仔细分辨,灵活运用,逐步提高做该题型的能力。
6.【答案】B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析】【分析】林冲认为自己是罪囚,说明他不知道自己是受人陷害,是因为得罪高太尉而被发配,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他才会有这种善良的心理,同时也说明他确实是认识糊涂,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赏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打量阅读优秀作品,培养提升自己的理解分析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语句连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句子衔接。所补写的内容为时间先后顺序和空间移动顺序,先写林冲预备前往,然后描写入得庙来的情形。
故答案为:D
【点评】首先通读所有句子,理清思路,把握基本内容,其次要寻找突破口。
8.【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病句。
A项,“把……概括”搭配不当。
B项,语序不当,应将“实践”和“提倡”互换位置。
D项,烈士是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杀害……烈士”不合逻辑。
故答案为:C
【点评】病句题首先要掌握病句的六种类型,其次要遵循先主干后枝叶的病句分析方法,再者要记住有标志的病句。
9.【答案】B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诗内容的理解。“这样写,使情节形象生动”表述错误。应为“这样写,使情节跌宕起伏”。
故答案为:B
【点评】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其中人物是灵魂,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所以每个情节和环境合理与否要看对塑造人物祈祷的作用。
10.【答案】D
【知识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析】【分析】A项,没有揭示主题;B项,涉及得不深;C项,说的太过,林冲对自己的遭遇并没有那么深刻的觉解;只有D项最合适。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11.【答案】林冲在沧州的行踪;陆虞侯商议暗害林冲的过程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析】【分析】本文的明线是林冲在沧州的所见、所言、所闻和所感。暗线是陆虞侯等人追杀林冲到沧州之后,首先是在李小二的茶馆密谋,接着安排林冲到大军草料场,最后是在雪夜点燃草料,想借此烧死林冲。明线和暗线的交汇就是林冲雪夜怒杀仇敌。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根据相应语境稍加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12.【答案】安分守己;忍辱负重;有仇必报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析】【分析】林冲的性格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的。前期的林冲虽因武艺高强而赢得了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官衔,但是因为得罪了权臣高俅,一再被高俅等人陷害。所以林冲以前安分守己,再被一路追杀的过程中,他曾忍辱负重,但最终当他得知只有他死了,高俅等人才会放过他。在得知真相之后,他终于在雪夜怒杀仇敌,逼上梁山。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学生全面了解人物在作品中的相关情节,在根据题干的要求具体分析,最后用得体、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13.①交代背景,写环境的恶劣,突出守护边疆荒漠土地的艰难。②衬托人物,用环境的恶劣衬托主人公守土的顽强精神。③暗示主题,通过写整天乱跑的风“挨打”,揭示坚守边疆土地的重要性。
14.①把麦田里的老婆婆比喻成豹子,写出她战胜恶劣环境的强悍性格和守护领土的强烈意识。②把老婆婆抚摸麦子的手比喻成跳鼠,写出了她对麦子的深深爱意和对丰收的喜悦。③用麦子的金光铺洒原野,象征丰盈的生命是守护边疆的希望。
15.①质朴的语言,塑造主人公长期守土的坚毅品格,如作品第一自然段中的人物语言。②诗化的语言,塑造主人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品格,如“我们种的是太阳”。③含蓄的语言,塑造主人公大美不言的奉献品格,如“我们是簸箕命”。
16.①是全文的主线,结构上串联全文。②象征守护边疆的这对夫妇旺盛、顽强的生命力。③揭示扎根边疆拓荒产粮就是为守土作贡献的主题。
【知识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小说;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主要围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暗示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手法、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题干提示从“比喻”和“象征”两个角度赏析。需要分别找出这两种手法,再指出其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特点及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答题:①交代小说的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氛围;②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③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④标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呼应文章内容;⑤标题是否一语双关,象征,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⑥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13.由“房子又矮又小”可知居住环境差,由“风大”可知自然环境恶劣,突出了守护边疆荒漠土地的艰难。而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主人公依然坚守,也衬托出主人公守土的顽强精神。“风”挨“树”的打,突出了拓荒对防风的重要作用,也揭示了坚守边疆土地的重要性。
14.画线部分有两个比喻。其一,把老婆婆比喻成豹子,从豹子的精悍迅捷可以感受到老婆婆行动的敏捷和性格的强悍,从豹子坚守领土的意识可以感受到老婆婆守护领土的强烈意识。其二,把老婆婆抚摸麦穗的手比喻成跳鼠,说其“跳到麦芒上”“触摸到夏天最美丽的地方”,由此可看出老婆婆对麦子的喜爱,以及对小麦丰收的喜悦。除了描写老婆婆,画线部分还描写了麦子,运用了象征手法。麦子的金光洒在榆树上,洒在云朵上,自然也洒满了整个原野,由此可见小麦的丰收景象,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生命的丰盈,而丰盈的生命里包含着守护边疆的希望。
15.第一自然段中两位老人回答“搬不搬走”的问题时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用质朴的语言表达出要坚守边疆的信念。文中有关结婚的那部分写到“跟那个年代所有的边疆故事一样,他们的洞房在地窝子里。他们说:‘我们虽然住的是地窝子,但我们种的是太阳。’”,读来使人感受到一种诗意的美,从中也可看出他们相信未来必将充满希望的乐观品格。在结尾部分主人公说“我们是簸箕命”,这种大美不言的奉献品格就通过老人的语言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16.从结构的角度来看,麦子贯串全文,是文章的线索。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金黄的麦种落地,小麦的金光铺洒原野,其生命的顽强和丰盈象征着这对老人生命力的旺盛、顽强。从表达主题的角度来看,“老头端着簸箕把金黄的麦种大把大把撒出去”是拓荒,“我们种的是太阳”是产粮,所以“麦子”揭示了扎根边疆拓荒产粮从而为守土作贡献的主题。
17.【答案】(1)B
(2)本段主要插叙林冲在东京时对李小二有恩的往事及叙述二人在沧州相见后的情形。
(3)不可以去掉。这一段介绍了林冲与李小二相识的原因,同时透露给李小二一个重要信息——林冲的仇人是高太尉,为下文李小二报恩埋下伏笔。
(4)二人的对话交代了林冲得罪高太尉被刺配沧州,担心因罪囚身份玷辱李小二夫妇等事,体现了林冲委曲求全、不愿反抗、安分守己、善良软弱的性格特征。
【知识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小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阅读。
(1)“迤逦”指缓慢前行,这里有颠沛流离的意思。“转折”指文章或语意由一个方向转向另一方向。此处应用“迤逦”。“投靠”指前去依靠别人生活,而“投托”指被动去依托。此处用“投托”更恰当。“顺当”是顺利的意思。“顺随”是顺从、依从的意思。根据句意,这里用“顺当”更恰当。(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段内容一共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插叙当初二人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叙述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情形。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首段在作品中一般起引出下文的作用,正是因为林冲对李小二有恩,所以李小二担心林冲的命运,才有了后面一系列情节的发展。
(4)林冲称高俅为“太尉”,说自己“恶”了高太尉,自称“罪囚”,从这些可以看出林冲安分顺从、委曲求全的性格。林冲资助李小二且怕自己的身份玷辱李小二夫妇,可以看出他性格中善良仗义的一面。
故答案为:(1)B
(2)本段主要插叙林冲在东京时对李小二有恩的往事及叙述二人在沧州相见后的情形。
(3)不可以去掉。这一段介绍了林冲与李小二相识的原因,同时透露给李小二一个重要信息——林冲的仇人是高太尉,为下文李小二报恩埋下伏笔。(4)二人的对话交代了林冲得罪高太尉被刺配沧州,担心因罪囚身份玷辱李小二夫妇等事,体现了林冲委曲求全、不愿反抗、安分守己、善良软弱的性格特征。
【点评】 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这也是阅读小说时必须关注的重点。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是为人物形象服务的。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推出小说的主旨。
18.【答案】(1)B;C
(2)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3)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①对比法。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4)两种身份: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
【知识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小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阅读。
(1)本题考查鉴赏中国古典小说的能力,涉及体会重要语句、分析表现手法等多个考点。由原文可知,“被高太尉陷害”和“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没有因果关系,高太尉陷害林冲只是林冲被充军发配的前因,故B项错。“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的原因是林冲没有送银两给他,故C项错。
(2)人物活动总是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的,第一段作者通过犯人之口介绍了牢营的黑暗环境,为林冲的活动提供了社会环境;同时正是有了这个交待,后文林冲送银两给差拨、管营的情节才不会突兀,这就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而且,看到这儿,读者会想,林冲到底会不会送银两呢?林冲会不会挨打呢?这就制造了悬念,激起了读者的兴趣。
(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分析主要表现手法等考点。林冲送钱给差拨之前,差拨对林冲破口大骂,直骂得林冲“一佛出世”,而当林冲送上五两银子时,差拨立即“看着林冲笑道”,尊称林冲为“林教头”,对林冲极力夸奖,从这些地方自可概括出差拨的性格特征及所用的表现手法。
(4)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进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探究性地解读文学作品依然要立足文本,一切从文本出发。从文中看,“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可知林冲的沉着冷静,遇事不慌乱,再联系《水浒传》全文,可知这体现了林冲作为八十万东京禁军教头的风范。“去取了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又写出了林冲虎落平阳、龙卧浅滩的无奈,体现了林冲性格的另一方面:隐忍顺从、谨慎小心、顾及颜面。这也体现了林冲作为配军身份的酸楚。
故答案为:(1)BC
(2)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3)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①对比法。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4)两种身份: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
【点评】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这也是阅读小说时必须阅读的重点,而环境和情节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所以阅读时要理解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19.【答案】示例一:仗义是林冲,驰誉江湖中。命运悲坎坷,梁山建奇功。示例二:山神庙的风雪/在历史的天空中激荡/一杆枪/释放着大丈夫的豪壮/一位末路英雄/在伟岸的梁山之巅/站成了雕像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欣赏文本的形象
【解析】【分析】对于林冲,学生一般都知道,但熟悉程度有差别。如果只熟悉一点点,对其生平经历、命运周遭和思想性格缺乏了解,写起来就费力甚至难免空洞。趣目要求写一首诗,这是本题的又一个难点。诗要有诗的韵味,即便是打油诗,也要有一点诗的韵味。写诗,可以写成仿古代的格律诗形式,也可以写成现代新诗的形式。写格律诗最低要求是要把“韵脚”扣住。写现代诗,则强调语言的表现力,运用恰当的修辞,写出富有诗意的句子。无论是哪一种诗,都要把人物的命运和性格表现出来,越充实、越饱满越好。
故答案为:示例一:仗义是林冲,驰誉江湖中。命运悲坎坷,梁山建奇功。
示例二:山神庙的风雪/在历史的天空中激荡/一杆枪/释放着大丈夫的豪壮/一位末路英雄/在伟岸的梁山之巅/站成了雕像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对林冲有一定的了解,再根据诗歌的写作要求拟写诗歌,注意语言尽量优美。
20.【答案】(1)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2)表明林冲做事细心,也点明下文的火是人为纵火。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解析】【分析】“不得不先作一个地步,所谓先事而起波也”是指在主要情节之前,作者刻意安排,用来作为故事必要交代的伏笔。找出文中所设伏笔之处简要点评即可。
故答案为:(1) 1、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2) 表明林冲做事细心,也点明下文的火是人为纵火。
【点评】本题考查对小说的情节手法进行鉴赏的能力。解答本题,先明确题干中所给的是伏笔的手法,然后在文中再找出一处使用伏笔手法的细节回答第一问,最后进行点评,点评时可分析对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发展的作用。
21.【答案】①有时用笔极为简省;②又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③却失了“神韵”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第一处前文有暗示,“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可以后文是从用笔简省的角度来举例的;第二处后“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是举的第二个例子,根据例子内容,可知例子出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故此处应填“又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类的句子;第三处由“失掉了原文强烈地感染读者的鲁智深伸张正义、惩罚恶人时那痛快淋漓劲儿”可知应填写对这句话进行概括的语句,而前句有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然而”,故要以“却”开头。
故答案为:①有时用笔极为简省;②又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③却失了“神韵”
【点评】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这类题目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说,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要综合起来,这样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答案】22.B
23.C
24.原句表达效果更好。原句写鲁智深的动作,用了四个“把”字,显示鲁智深在不断试探自己的力量与角度能否拔出垂杨柳,既暗示垂杨柳不好拔,又突出鲁智深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同时,这段文字中的动作其实是一气呵成的,但用四个“把”字,如慢镜头般将动作分解,让人觉得更真切。改句去掉四个“把”字,让这些动作变得不假思索,不能突出人物性格中谨慎的一面,也没有展现出垂杨柳的不好拔,更让后文泼皮们的震惊喝彩的效果大打折扣。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成语的使用;其他熟语的使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解答本类题,需要先分析划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再逐个判断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表达效果的鉴赏能力。先对比阅读两个句子,找出不同点,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修辞手法,二是强调重点,三是句式结构,四是要结合上下文的语体风格,五是分析句子有没有表达某种情感。
22.第一处,泼墨: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蘸墨汁大片地洒在纸上或绢上,画出物体形象,像把墨汁泼上去一样。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区别于“工笔”)。结合后文的“线条粗放而有劲道”“《水浒》用笔简”可知,此处应选“写意”。
第二处,繁笔:指浓墨重彩地进行描绘,与“简笔”相对。工笔: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区别于“写意”)。结合后文“细软”“《红楼》有时太细,乃有中之有,应有尽有”可知,此处应选“工笔”。
第三处,丰富厚重:指内容多而意蕴深沉。精致繁缛:精巧细致,多而琐碎。根据前文“宝黛们锦衣玉食,席丰履厚”“相应做静态的刻画”可知,《红楼梦》在描绘宝黛们的生活时文笔相应地会较为精细而琐碎,故选“精致繁缛”。
第四处,直截了当:(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要言不烦:说话、行文简明扼要,不烦琐。此处形容行文风格,应用“要言不烦”。
故答案为:B。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比喻,“铁甲”比喻蟹壳,“长戈”比喻蟹螯和蟹脚。C.“刀刃若新发于硎”意思是“刀刃锋利得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用来说明刀刃锋利的程度,这句话没有喻体,并未运用比喻。D.“腥云”“狼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答案为:C。
24.施耐庵写鲁智深是“粗人偏细”,倒拔垂杨柳这一情节,便写鲁智深不敢掉以轻心。“相了一相”是打量了一下,让自己心理上先有了个基本的考量。后面每一个“把”字,都是在试探点踩得准不准、劲吃得着吃不着。说明鲁智深每个环节都在掂量,在寻找着力点,测试可行性,也暗示垂杨柳并不好拔,万一拔不出,会被众泼皮嗤笑。原句故意放慢了镜头,用四个“把”字分解了动作,好比足球比赛中射门的慢镜头回放,令人感到势大力沉,真切过瘾。而改句去掉这几个“把”字,不能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也缺少了令人咂摸的效果,故而不如原句表达效果好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6.13.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彤云(tóng) 赍发(jī) 酒馔(zhuàn) 庇祐(pì) 央浼(miǎn)
B.拜揖(yī) 恁地(nèn) 迤逦(yǐ) 尴尬(gān) 搠倒(shuò)
C.防噎(yī) 提防(tí) 掇开(duō) 差拨(chāi) 省亲(xǐng)
D.呐喊(nà) 昭然(zhāo) 剜肉(wān) 玷辱(zhān) 仓廒(áo)
【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形近字的字音;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庇”应读“bì”;“浼”应读“měi”。B无误。C项,“噎”应读“yē”;“提”应读“dī”。D项,“玷”应读“diàn”。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走卒 妨碍 搭膊 浆洗缝补 前街后巷
B.盘缠 小厮 溯风 素不相识 情理难容
C.刺配 闲暇 佑护 交头接耳 贪脏枉法
D.沽酒 交割 勤谨 碎琼乱玉 通霄达旦
【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近义字字形分辨
【解析】【分析】A无误;B项,溯→朔。C项,脏→赃。D项,霄→宵。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3.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结束,杀死) ②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冒犯、触怒)
B.①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从来) ②当时管待林冲酒食(款待,招待)
C.①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消息) ②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给)
D.①我自在门前理会(懂得,领会) ②你可和差拨便去那里交割(办交接手续)
【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D项,①理会:招呼,照看。
故答案为:D
【点评】文言词语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学生要积累好课内的文言词语,做起题来就得心应手。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动词,准确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______得一条絮被。
②(林冲)把被卷了,花枪______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③(林冲)把被______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④(林冲)劈胸只一______,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
A.拽 挑 扯 提 B.摸 担 拽 拉
C.扯 戳 拉 拽 D.拽 挑 抓 扔
【答案】A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析】【分析】“拽”字显得费劲,“挑”字显得洒脱,“扯”字显得随意,“提”字显得轻巧。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同义词的能力。做该题时,需要学生首先熟悉出题人提供的语言环境,然后仔细辨析意思相近的几个词语在搭配、感彩、语体色彩等等方面的细微差别,再用排除的方式得出正确答案。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李小二道:“谁不知恩人大名?休恁地说。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
B.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 有市井。”
C.李小二道:“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D.林冲道:“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 ”
【答案】C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析】【分析】A项,完整引用,句末的句号应该在后引号之前;B项,三和二之间没有短号;D项,虽然“正不知何意”里有疑问词“何”,但分析整个句子,没有问的意思,因此后引号之前的问号应该改为句号。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掌握应用情况。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尤其是引号、问号、分号、顿号、感叹号、冒号等等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多做题,多思考,仔细分辨,灵活运用,逐步提高做该题型的能力。
6.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本文揭示了林冲从委曲求全到被迫反抗的转变过程及原因。下面是林冲的语言描写,反映出林冲什么样的内心活动( )
我是罪囚,可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A.心地善良,为人正义 B.安分善良,认识糊涂
C.忍无可忍,感到不平 D.奋起反抗,报仇雪恨
【答案】B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析】【分析】林冲认为自己是罪囚,说明他不知道自己是受人陷害,是因为得罪高太尉而被发配,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他才会有这种善良的心理,同时也说明他确实是认识糊涂,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赏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打量阅读优秀作品,培养提升自己的理解分析能力。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林冲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 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①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
②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③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④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
⑤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A.⑤③④①② B.④⑤③①② C.④⑤③②① D.⑤③②①④
【答案】D
【知识点】语句连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句子衔接。所补写的内容为时间先后顺序和空间移动顺序,先写林冲预备前往,然后描写入得庙来的情形。
故答案为:D
【点评】首先通读所有句子,理清思路,把握基本内容,其次要寻找突破口。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与林冲、鲁达的故事不同,杨志的故事却是把失意、得志、幻灭这三部曲概括了杨志的求官梦。
B.实践“超越自我”,便为人们树起了生活航标;提倡“超越自我”,即是踏上通向理想的道路。
C.西北风卷着雪花,狂暴凶横地撞开人家的门窗,把大把大把冷森森地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
D.4月11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宣判大会,公开宣判杀害崔大庆烈士的凶手于根柱死刑。
【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病句。
A项,“把……概括”搭配不当。
B项,语序不当,应将“实践”和“提倡”互换位置。
D项,烈士是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杀害……烈士”不合逻辑。
故答案为:C
【点评】病句题首先要掌握病句的六种类型,其次要遵循先主干后枝叶的病句分析方法,再者要记住有标志的病句。
9.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李小二和小酒店,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情节。这一简短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又使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合情合理。
B.林冲拿刀怒寻陆谦,矛盾冲突似乎一触即发。也引起了读者“捏着两把汗”,但作者却老练地虚晃一枪,写林冲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也自心下慢了”。这样写,使情节形象生动。
C.林冲最终起来反抗,关键是一个“逼”字。高俅及手下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不得不手刃仇敌,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D.小说的自然景物和环境描写极为出色。如林冲到草料场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连写三个“草”字,为后文起火预作布置。
【答案】B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诗内容的理解。“这样写,使情节形象生动”表述错误。应为“这样写,使情节跌宕起伏”。
故答案为:B
【点评】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其中人物是灵魂,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所以每个情节和环境合理与否要看对塑造人物祈祷的作用。
10.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分析得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草料场被烧,已无宿身之地,只得上了梁山。
B.是因为杀了陆谦、富安等人,罪责难逃,不得不投奔梁山。
C.是因为林冲已认识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本质,对它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的原故。
D.是反动统治者一“逼”再“逼”,“逼”之不已的结果,也是尖锐的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答案】D
【知识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析】【分析】A项,没有揭示主题;B项,涉及得不深;C项,说的太过,林冲对自己的遭遇并没有那么深刻的觉解;只有D项最合适。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11.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本文情节情节跌宕起伏,气氛张弛有度;文中有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分别是 和 。
【答案】林冲在沧州的行踪;陆虞侯商议暗害林冲的过程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析】【分析】本文的明线是林冲在沧州的所见、所言、所闻和所感。暗线是陆虞侯等人追杀林冲到沧州之后,首先是在李小二的茶馆密谋,接着安排林冲到大军草料场,最后是在雪夜点燃草料,想借此烧死林冲。明线和暗线的交汇就是林冲雪夜怒杀仇敌。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根据相应语境稍加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12.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本节中,林冲的性格可以用 、 、 等词语来概括。
【答案】安分守己;忍辱负重;有仇必报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析】【分析】林冲的性格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的。前期的林冲虽因武艺高强而赢得了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官衔,但是因为得罪了权臣高俅,一再被高俅等人陷害。所以林冲以前安分守己,再被一路追杀的过程中,他曾忍辱负重,但最终当他得知只有他死了,高俅等人才会放过他。在得知真相之后,他终于在雪夜怒杀仇敌,逼上梁山。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学生全面了解人物在作品中的相关情节,在根据题干的要求具体分析,最后用得体、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麦 子
红 柯
他们住在祖国边疆旷野中的土房子里,要一直守护下去。不管是谁,问他们搬不搬走?他们都说要住下去。当然了,老婆婆的回答要平和一些:“搬走怎么办呢?你前脚走,草就后脚跟过来,这儿的草有多凶哇,你刚转个身,它们就爬到窗户上,往屋里钻。”老头脾气躁:“往哪搬?我搬走你住呀。”老头总以为他住的是宫殿。
房子又矮又小。房子高不起来,房子周围的树就不怎么高。这儿的树都是矮个儿,都是那种憨厚的榆树,树杈很多,叶子很密,就是长不高。风大。树像绿狮子,毛发纷乱,疯狂地扑打风,风疼得满地打滚,窜到天上,发出长长的哨音,又跌落到洼地里发出猛兽似的嗥叫。风嗥叫起来,地都动呢。老头吓唬老婆婆:“树抽打它们呢,树是老天爷的鞭子,老天爷要抽它们,它们只能哇哇乱叫。”老婆婆战战兢兢:“老天爷为啥抽它们?”老头说:“谁让它们乱跑,老天爷可容不得谁整天乱跑。”
老婆婆走到浓密的树林里,老头发现她竟然一身金黄,飘动着团团芳香,就像一头金色的豹子。豹子走在麦田里,麦子哗哗响起来。麦子的金光洒在榆树上,榆树叶子油汪汪的;麦子的金光洒在云朵上,云就像戴了金笼头,云跟牲畜一样弯下脖子在明净辽阔的苍穹上吃草,云吃草的声音很柔和,窸窸窣窣。老婆婆摸麦穗呢。她的手像一只跳鼠,跳到麦芒上,麦芒浓密绵长就像夏天的睫毛,老婆婆触摸到夏天最美丽的地方。
麦子在老婆婆掌心里颤动。
老婆婆的手黄巴巴的,长满了像豆子一般的金黄的茧,那些茧豆真大呀,又圆又壮实,比麦粒大,比麦粒好看,就像一颗小太阳。大漠的太阳都这样子,小小一点,原野就像合起来的手掌,太阳在金色的指缝间回落。有时太阳会挂在树梢上,挣扎半天也挣不脱,把树都拉弯了,茂密的树梢牢牢地抱着太阳不肯松手,就像一个粗野的汉子紧紧抱着他心爱的女人。
老婆婆的额头闪动着快乐的光芒,发出梦呓般的叫声:“长高了,长胖了。”老婆婆搓开一只麦穗,麦粒肥肥胖胖,软乎乎的,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老婆婆用手轻轻拍打着:“哭哇哭哇,快哭上一声。”
老婆婆曾生过一个孩子,那孩子夭折了。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生过孩子。
那时,他们年轻力壮,老头自己动手做了几只木碗,换了一口大锅,好像他们要生一大群孩子。她说:“拿什么养活他们呀?”丈夫自豪得不得了:“咱们这里,想要多少娃娃就有多少娃娃。”丈夫大手一指,外边是辽阔的原野。
旷野无边无际,伸向远方。好多年以后,从大城市来的洋学生把这辽阔的土地叫太平洋。
老头不知道什么太平洋,老头只知道他要养许多娃娃,老头就从太平洋开始的地方垦荒。老头端着簸箕[注]把金黄的麦种大把大把撒出去。那正是落日时分,泥土波涛汹涌就像沸腾的金属。老头的手臂跟鹰一样伸向苍穹,把落日给遮住了,手臂粗壮的黑影投落到地上,随即发出一阵粗重的刷刷声。麦种的大网捕获了土地,肥大的土块跟鱼群一样跳起来,向四周奔窜。太阳落下去,麦子升起来。
老头端着空簸箕,眼睛充满梦幻般的光芒。
那年,他去团部接受重要任务。他已经30岁,他在农场最偏远的地方开荒种地,领导想起了他的婚姻问题。传他去团部的重要任务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他骑马跑了三天三夜,赶到团部。他喊报告进去的时候,政委正给一个青年女子谈话,政委的脸色不太好看。那女子却眉是眉眼是眼,长得很好看。他都看呆了。女子不看他,他看人家。政委说:“怪我无能,没把工作做通。”漂亮女子转身走了。他劝政委别生气:“那么漂亮的女子根本不适合我。”政委吃惊地看他,他说:“我那地方需要结实的女人,跟马一样结实的女人。光漂亮不中用。”政委说:“你要身体棒的,还真有一个,长相差些,心灵绝对美。”
他很快就见到那个大块头女人。他们在猪圈见面的,她是炊事班长,兼管猪圈。她接触过好几个男的,都没谈成。她跟猪呆在一起,那些猪个个肥壮无比。大家发出惊叹:谁跟她过日子,谁就能肥壮起来。就是没人动这个念头。他们见面,她就说:“你这么壮你还来找我。”他说:“谁不想壮。”“你想壮?”“我想壮。”“你找对人啦。”
他们就这么说好了,她跟他走。她骑上团部最好的大白马,跟他走了。
走进荒漠她就显出优势,她在空旷荒凉的景象中亮丽起来。他不停地看她,他故意把她让到前边,她圆浑浑的长脖子跟枯死的胡杨打个照面,胡杨就亮起来,坚实的木纹显得很清晰:她整个庞大的身躯一下子让大荒漠充满了生机。
女人和骏马走在太阳的谷地里,女人就像起伏的群山。他没想到他能娶这么大一个媳妇,一个顶三个。
“你说我一个顶三个。”
“三个女人才顶你一个。”
“从来没人这么说过我。”
“我是你男人才这么说你。”
“你是我男人,你就天天这么说我,我喜欢你这么说我。”
跟那个年代所有的边疆故事一样,他们的洞房在地窝子里。他们说:“我们虽然住的是地窝子,但我们种的是太阳。”麦子生长的样子就像太阳升起来……
长满谷地的麦子,大片大片的麦子……太阳落下去,麦子长起来。
老头端着大簸箕,麦种撒光了,簸箕里还有泥土的光芒。“我把泥土的光芒端回来啦。老婆子开门啊。”泥土金闪闪的,老婆婆被吸引住了。
“我们是簸箕命。”
他们伸出手,手指蛋上指纹的纹路,没有一只斗,全是簸箕。斗才聚财,簸箕不聚财。老婆婆说:“咱不要财。”老婆婆搓开一只麦穗,搓出几十颗胖乎乎的麦粒,轻轻拍打着:“哈哈我有这么多孩子。”
(有删改)
[注] 簸箕: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用来簸粮食等。
13.第二自然段描写环境有何用意?
14.赏析文中画线部分比喻、象征手法的艺术效果。
15.小说用多种风格的人物语言塑造了主人公多方面的品格,试作分析。
16.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13.①交代背景,写环境的恶劣,突出守护边疆荒漠土地的艰难。②衬托人物,用环境的恶劣衬托主人公守土的顽强精神。③暗示主题,通过写整天乱跑的风“挨打”,揭示坚守边疆土地的重要性。
14.①把麦田里的老婆婆比喻成豹子,写出她战胜恶劣环境的强悍性格和守护领土的强烈意识。②把老婆婆抚摸麦子的手比喻成跳鼠,写出了她对麦子的深深爱意和对丰收的喜悦。③用麦子的金光铺洒原野,象征丰盈的生命是守护边疆的希望。
15.①质朴的语言,塑造主人公长期守土的坚毅品格,如作品第一自然段中的人物语言。②诗化的语言,塑造主人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品格,如“我们种的是太阳”。③含蓄的语言,塑造主人公大美不言的奉献品格,如“我们是簸箕命”。
16.①是全文的主线,结构上串联全文。②象征守护边疆的这对夫妇旺盛、顽强的生命力。③揭示扎根边疆拓荒产粮就是为守土作贡献的主题。
【知识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小说;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主要围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暗示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手法、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题干提示从“比喻”和“象征”两个角度赏析。需要分别找出这两种手法,再指出其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特点及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答题:①交代小说的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氛围;②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③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④标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呼应文章内容;⑤标题是否一语双关,象征,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⑥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13.由“房子又矮又小”可知居住环境差,由“风大”可知自然环境恶劣,突出了守护边疆荒漠土地的艰难。而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主人公依然坚守,也衬托出主人公守土的顽强精神。“风”挨“树”的打,突出了拓荒对防风的重要作用,也揭示了坚守边疆土地的重要性。
14.画线部分有两个比喻。其一,把老婆婆比喻成豹子,从豹子的精悍迅捷可以感受到老婆婆行动的敏捷和性格的强悍,从豹子坚守领土的意识可以感受到老婆婆守护领土的强烈意识。其二,把老婆婆抚摸麦穗的手比喻成跳鼠,说其“跳到麦芒上”“触摸到夏天最美丽的地方”,由此可看出老婆婆对麦子的喜爱,以及对小麦丰收的喜悦。除了描写老婆婆,画线部分还描写了麦子,运用了象征手法。麦子的金光洒在榆树上,洒在云朵上,自然也洒满了整个原野,由此可见小麦的丰收景象,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生命的丰盈,而丰盈的生命里包含着守护边疆的希望。
15.第一自然段中两位老人回答“搬不搬走”的问题时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用质朴的语言表达出要坚守边疆的信念。文中有关结婚的那部分写到“跟那个年代所有的边疆故事一样,他们的洞房在地窝子里。他们说:‘我们虽然住的是地窝子,但我们种的是太阳。’”,读来使人感受到一种诗意的美,从中也可看出他们相信未来必将充满希望的乐观品格。在结尾部分主人公说“我们是簸箕命”,这种大美不言的奉献品格就通过老人的语言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16.从结构的角度来看,麦子贯串全文,是文章的线索。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金黄的麦种落地,小麦的金光铺洒原野,其生命的顽强和丰盈象征着这对老人生命力的旺盛、顽强。从表达主题的角度来看,“老头端着簸箕把金黄的麦种大把大把撒出去”是拓荒,“我们种的是太阳”是产粮,所以“麦子”揭示了扎根边疆拓荒产粮从而为守土作贡献的主题。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又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赔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林冲道:“小二哥!你如何也在这里?”李小二便拜道:“自从得恩人救济,赍发小人,一地里投奔人不着, 不想来到沧州, 一个酒店主人,姓王,留小人在店中做过卖。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 ,主人家有个女儿,就招了小人做女婿。如今丈人丈母都死了,只剩得小人夫妻两个,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因讨钱过来,遇见恩人。恩人不知为何事在这里?”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不想今日在此见你。”李小二就请林冲到家里坐定,叫妻子出来拜了恩人。两口儿欢喜道:“我夫妻二人正没个亲眷,今日得恩人到来,便是从天降下。”林冲道:“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李小二道:“谁不知恩人大名?休恁地说。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当时管待林冲酒食,至夜送回天王堂。次日又来相请。自此林冲得店小二家来往,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林冲因见他两口儿恭敬孝顺,常把些银两与他做本钱。
(1)依次填入文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地里投奔人不着, 不想来到沧州, 一个酒店主人。
②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 ,主人家有个女儿,就招了小人做女婿。
A.迤逦 投靠 顺当 B.迤逦 投托 顺当
C.转折 投托 顺随 D.转折 投靠 顺随
(2)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一段所讲的主要内容。
(3)此段内容看似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无关,应该是“闲话”部分。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4)林冲与李小二的对话表现了林冲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概括。
【答案】(1)B
(2)本段主要插叙林冲在东京时对李小二有恩的往事及叙述二人在沧州相见后的情形。
(3)不可以去掉。这一段介绍了林冲与李小二相识的原因,同时透露给李小二一个重要信息——林冲的仇人是高太尉,为下文李小二报恩埋下伏笔。
(4)二人的对话交代了林冲得罪高太尉被刺配沧州,担心因罪囚身份玷辱李小二夫妇等事,体现了林冲委曲求全、不愿反抗、安分守己、善良软弱的性格特征。
【知识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小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阅读。
(1)“迤逦”指缓慢前行,这里有颠沛流离的意思。“转折”指文章或语意由一个方向转向另一方向。此处应用“迤逦”。“投靠”指前去依靠别人生活,而“投托”指被动去依托。此处用“投托”更恰当。“顺当”是顺利的意思。“顺随”是顺从、依从的意思。根据句意,这里用“顺当”更恰当。(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段内容一共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插叙当初二人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叙述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情形。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首段在作品中一般起引出下文的作用,正是因为林冲对李小二有恩,所以李小二担心林冲的命运,才有了后面一系列情节的发展。
(4)林冲称高俅为“太尉”,说自己“恶”了高太尉,自称“罪囚”,从这些可以看出林冲安分顺从、委曲求全的性格。林冲资助李小二且怕自己的身份玷辱李小二夫妇,可以看出他性格中善良仗义的一面。
故答案为:(1)B
(2)本段主要插叙林冲在东京时对李小二有恩的往事及叙述二人在沧州相见后的情形。
(3)不可以去掉。这一段介绍了林冲与李小二相识的原因,同时透露给李小二一个重要信息——林冲的仇人是高太尉,为下文李小二报恩埋下伏笔。(4)二人的对话交代了林冲得罪高太尉被刺配沧州,担心因罪囚身份玷辱李小二夫妇等事,体现了林冲委曲求全、不愿反抗、安分守己、善良软弱的性格特征。
【点评】 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这也是阅读小说时必须关注的重点。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是为人物形象服务的。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推出小说的主旨。
1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着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叫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愈可却打。”差拨道:“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到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E.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4)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答案】(1)B;C
(2)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3)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①对比法。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4)两种身份: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
【知识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小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阅读。
(1)本题考查鉴赏中国古典小说的能力,涉及体会重要语句、分析表现手法等多个考点。由原文可知,“被高太尉陷害”和“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没有因果关系,高太尉陷害林冲只是林冲被充军发配的前因,故B项错。“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的原因是林冲没有送银两给他,故C项错。
(2)人物活动总是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的,第一段作者通过犯人之口介绍了牢营的黑暗环境,为林冲的活动提供了社会环境;同时正是有了这个交待,后文林冲送银两给差拨、管营的情节才不会突兀,这就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而且,看到这儿,读者会想,林冲到底会不会送银两呢?林冲会不会挨打呢?这就制造了悬念,激起了读者的兴趣。
(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分析主要表现手法等考点。林冲送钱给差拨之前,差拨对林冲破口大骂,直骂得林冲“一佛出世”,而当林冲送上五两银子时,差拨立即“看着林冲笑道”,尊称林冲为“林教头”,对林冲极力夸奖,从这些地方自可概括出差拨的性格特征及所用的表现手法。
(4)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进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探究性地解读文学作品依然要立足文本,一切从文本出发。从文中看,“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可知林冲的沉着冷静,遇事不慌乱,再联系《水浒传》全文,可知这体现了林冲作为八十万东京禁军教头的风范。“去取了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又写出了林冲虎落平阳、龙卧浅滩的无奈,体现了林冲性格的另一方面:隐忍顺从、谨慎小心、顾及颜面。这也体现了林冲作为配军身份的酸楚。
故答案为:(1)BC
(2)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3)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①对比法。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4)两种身份: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
【点评】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这也是阅读小说时必须阅读的重点,而环境和情节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所以阅读时要理解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综合运用
19.林冲是“水浒人物”中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请你拟写一首短诗,表达对这一人物的认识。要求:①语言表达简明;②符合人物特点;③大致押韵。
【答案】示例一:仗义是林冲,驰誉江湖中。命运悲坎坷,梁山建奇功。示例二:山神庙的风雪/在历史的天空中激荡/一杆枪/释放着大丈夫的豪壮/一位末路英雄/在伟岸的梁山之巅/站成了雕像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欣赏文本的形象
【解析】【分析】对于林冲,学生一般都知道,但熟悉程度有差别。如果只熟悉一点点,对其生平经历、命运周遭和思想性格缺乏了解,写起来就费力甚至难免空洞。趣目要求写一首诗,这是本题的又一个难点。诗要有诗的韵味,即便是打油诗,也要有一点诗的韵味。写诗,可以写成仿古代的格律诗形式,也可以写成现代新诗的形式。写格律诗最低要求是要把“韵脚”扣住。写现代诗,则强调语言的表现力,运用恰当的修辞,写出富有诗意的句子。无论是哪一种诗,都要把人物的命运和性格表现出来,越充实、越饱满越好。
故答案为:示例一:仗义是林冲,驰誉江湖中。命运悲坎坷,梁山建奇功。
示例二:山神庙的风雪/在历史的天空中激荡/一杆枪/释放着大丈夫的豪壮/一位末路英雄/在伟岸的梁山之巅/站成了雕像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对林冲有一定的了解,再根据诗歌的写作要求拟写诗歌,注意语言尽量优美。
20.《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到林冲路遇李小二,金圣叹批点:“如酒生儿李小二夫妻,非真谓林冲于牢城营,有此一个相识,与之往来火热也,意自在阁子背后听说话一段绝妙奇文,则不得不先作此一个地步,所谓先事而起波也。”请从原文中找出一句或一个起类似作用的细节作一点评。
(1)细节:
(2)点评:
【答案】(1)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2)表明林冲做事细心,也点明下文的火是人为纵火。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解析】【分析】“不得不先作一个地步,所谓先事而起波也”是指在主要情节之前,作者刻意安排,用来作为故事必要交代的伏笔。找出文中所设伏笔之处简要点评即可。
故答案为:(1) 1、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2) 表明林冲做事细心,也点明下文的火是人为纵火。
【点评】本题考查对小说的情节手法进行鉴赏的能力。解答本题,先明确题干中所给的是伏笔的手法,然后在文中再找出一处使用伏笔手法的细节回答第一问,最后进行点评,点评时可分析对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发展的作用。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① ,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② ,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寓有“神韵”,当之无愧。以上是说用简笔用得好。同一部《水浒传》有时却又不避其繁。如作者写鲁智深一拳打死“镇关西”。从味觉写,从视觉写,从听觉写,作了一大串形容,若是单从字面上求简,这三拳只须说“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出,两耳轰鸣”,便足够了。然而,简则筒矣,③ ,失掉了原文强烈地感染读者的鲁智深伸张正义、惩罚恶人时那痛快淋漓劲儿。
【答案】①有时用笔极为简省;②又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③却失了“神韵”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第一处前文有暗示,“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可以后文是从用笔简省的角度来举例的;第二处后“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是举的第二个例子,根据例子内容,可知例子出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故此处应填“又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类的句子;第三处由“失掉了原文强烈地感染读者的鲁智深伸张正义、惩罚恶人时那痛快淋漓劲儿”可知应填写对这句话进行概括的语句,而前句有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然而”,故要以“却”开头。
故答案为:①有时用笔极为简省;②又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③却失了“神韵”
【点评】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这类题目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说,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要综合起来,这样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国文学中,《水浒传》和《红楼梦》可以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风格,相当于壮美与优美之别。对应于文章肌理,也就是一个 ,线条粗放而有劲道;一个 细软。顾随说《水浒传》是神品,《红楼梦》是能品:“《红楼》有时太细,乃有中之有,应有尽有;《水浒》用笔简,乃无中之有,余味不尽。”大观园里的宝黛们锦衣玉食,席丰履厚,文笔不能不相应做静态的刻画,自然 。山寨水泊里的生活却是粗线条的,照牟宗三的说法,好汉们不能处社会,也不能处家庭,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行文也 ,有一种“说时迟,那时快”的动感。
然凡事亦有例外。《水浒传》第七回写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张大春在《小说稗类》里说,这四个“把”字,一个“用”字,一个“将”字,是为了“补强动感”。可是我不这样认为。施耐庵意不在此,他要写鲁智深的“粗人偏细”。别以为花和尚一味鲁莽,他在江湖上行走得多了,非常机警,很有自我保护意识。拳打镇关西那一回,把郑屠脸上打成油酱铺、彩帛铺、水陆道场,真给打死了。鲁智深心知不妙,一边嚷嚷: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边大步走掉。金圣叹批曰:“鲁达亦有权诈之日,写来偏妙。”这倒拔垂杨柳一节,便写鲁智深不敢掉以轻心。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泼墨 繁笔 丰富厚重 直截了当
B.写意 工笔 精致繁缛 要言不烦
C.泼墨 繁笔 精致繁缛 要言不烦
D.写意 工笔 丰富厚重 直截了当
23.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B.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红楼梦》)
C.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D.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与妻书》)
24.如果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智深相了相,走到树前,脱了直裰,右手向下,倒缴着身,左手拔住上截,一趁腰,便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你认为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述理由。
【答案】22.B
23.C
24.原句表达效果更好。原句写鲁智深的动作,用了四个“把”字,显示鲁智深在不断试探自己的力量与角度能否拔出垂杨柳,既暗示垂杨柳不好拔,又突出鲁智深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同时,这段文字中的动作其实是一气呵成的,但用四个“把”字,如慢镜头般将动作分解,让人觉得更真切。改句去掉四个“把”字,让这些动作变得不假思索,不能突出人物性格中谨慎的一面,也没有展现出垂杨柳的不好拔,更让后文泼皮们的震惊喝彩的效果大打折扣。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成语的使用;其他熟语的使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解答本类题,需要先分析划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再逐个判断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表达效果的鉴赏能力。先对比阅读两个句子,找出不同点,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修辞手法,二是强调重点,三是句式结构,四是要结合上下文的语体风格,五是分析句子有没有表达某种情感。
22.第一处,泼墨: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蘸墨汁大片地洒在纸上或绢上,画出物体形象,像把墨汁泼上去一样。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区别于“工笔”)。结合后文的“线条粗放而有劲道”“《水浒》用笔简”可知,此处应选“写意”。
第二处,繁笔:指浓墨重彩地进行描绘,与“简笔”相对。工笔: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区别于“写意”)。结合后文“细软”“《红楼》有时太细,乃有中之有,应有尽有”可知,此处应选“工笔”。
第三处,丰富厚重:指内容多而意蕴深沉。精致繁缛:精巧细致,多而琐碎。根据前文“宝黛们锦衣玉食,席丰履厚”“相应做静态的刻画”可知,《红楼梦》在描绘宝黛们的生活时文笔相应地会较为精细而琐碎,故选“精致繁缛”。
第四处,直截了当:(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要言不烦:说话、行文简明扼要,不烦琐。此处形容行文风格,应用“要言不烦”。
故答案为:B。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比喻,“铁甲”比喻蟹壳,“长戈”比喻蟹螯和蟹脚。C.“刀刃若新发于硎”意思是“刀刃锋利得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用来说明刀刃锋利的程度,这句话没有喻体,并未运用比喻。D.“腥云”“狼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答案为:C。
24.施耐庵写鲁智深是“粗人偏细”,倒拔垂杨柳这一情节,便写鲁智深不敢掉以轻心。“相了一相”是打量了一下,让自己心理上先有了个基本的考量。后面每一个“把”字,都是在试探点踩得准不准、劲吃得着吃不着。说明鲁智深每个环节都在掂量,在寻找着力点,测试可行性,也暗示垂杨柳并不好拔,万一拔不出,会被众泼皮嗤笑。原句故意放慢了镜头,用四个“把”字分解了动作,好比足球比赛中射门的慢镜头回放,令人感到势大力沉,真切过瘾。而改句去掉这几个“把”字,不能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也缺少了令人咂摸的效果,故而不如原句表达效果好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