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6.14.1 促织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6.14.1 促织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9 19:53:44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6.14.1 促织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易错字音。
①挟(   )带 ②斟酌(   ) ③褶(   )皱 ④隧(   )道
⑤娇嗔(   ) ⑥粗糙(   ) ⑦忸怩(   ) ⑧尴尬(   )
⑨踌躇(   ) ⑩憎恶(   ) 虔(   )诚 氛(   )围
【答案】xié;zhēn zhuò;zhě;suì;chēn;cāo;niǔ ní;gān gà;chóu chú;zēng wù;qián;fēn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易错的是“褶”读zhě、“忸”读niǔ、“氛”读fēn。
故答案为:①xié;②zhēn zhuò;③zhě ;④suì;⑤chēn ;⑥cāo;⑦niǔ ní ;⑧gān gà ; ⑨chóu chú ; ⑩zēng wù ; qián; fēn
【点评】本题考查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要注意区分方言和普通话的读音。本题各个词语的读音整体难度不大,平时注意考生容易写。但要注意前后鼻音、平翘舌和声调的准确度。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关于人生的意义的讨论, 在我们的周围。很多说法,由于熟悉和重复,已让我们从 滑到了厌烦。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真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 他多么正确, 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
A.充盈 见怪不惊 尽管 只要
B.充盈 漠不关心 尽管 如果
C.充斥 漠不关心 无论 如果
D.充斥 见怪不惊 无论 只要
【答案】C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其他熟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第一处,“充斥”与“充盈”都有“充满”的意思,但“充斥”含厌恶意,根据后文“滑到了厌烦”可知,该词符合语境。
第二处,“漠不关心”形容对事物一点也不关心;“见怪不惊”指奇怪的事看多了,就不觉得奇怪。此处没有“见怪”的意思,应使用“漠不关心”。
第三处,“无论”表示在任何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还是”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此处根据后文“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来看,指“任何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故选“无论”。
第四处,“如果”表示假设关系,“只要”表示条件关系。此处根据前后句的关系,“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与“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应该是表示假设,故选“如果”。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其次,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再者,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最后,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3.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手裁举
“   ”同“   ”,   
(2)虫跃去尺有咫
“   ”通“   ”,   
(3)翼日进宰
“   ”同“   ”,   
【答案】(1)裁;才;刚
(2)有;又;加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3)翼;翌;次于当日的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1)“裁”同“才”,意思是:刚。
(2)“有”通“又”,意思是:加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3)“翼”通“翌”,意思是:次于当日的。
故答案为:(1)裁;才;刚
(2)有;又;加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3)翼;翌;次于当日的
【点评】此题考查通假字的理解能力。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结合好词语所在的语境进行判断。注意“有”通“又”,文言文中比较常见。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退休在家,一下子从紧张工作中_____________出来,反而感到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很不适应。
②经过几天的_____________,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
③真理是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发展变化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_____________、永远不变的事物或理论。
④这项工程预算十多个亿,我们在设计上必须一丝不苟,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后果_____________。
A.摆脱 深思熟虑 理所当然 不可思议
B.解脱 深思熟虑 天经地义 不堪设想
C.解脱 深谋远虑 天经地义 不可思议
D.摆脱 深谋远虑 理所当然 不堪设想
【答案】B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其他熟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第一处,摆脱,脱离(牵制、束缚、困难、不良的情况等)。解脱,解除烦恼,摆脱束缚,从而获得身心自由。①指从紧张的工作中脱出身来,应用“解脱”。
第二处,深思熟虑,意思是反复深入细致地考虑。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褒义词。②强调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应用“深思熟虑”。
第三处,理所当然,意为情理之中发生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怀疑。天经地义,指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问题。也指理所当然的事。③语境侧重于“事物或理论”的不容置疑,语气重,应用“天经地义”。
第四处,不可思议,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不堪设想,指对即将要发生的事不敢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④句子是说如果设计出问题会产生严重后果,应用“不堪设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其次,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再者,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最后,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为“推普脱贫攻坚”战略合作项目定制并提供专用手机100万部,同时在网络、流量、话费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提出保障和支持。
B.近日,中国辞书学会融媒体辞书专题研讨会暨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在山东省烟台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出版机构的20多位辞书专家参加了会议。
C.古代清明的休闲通常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现在交通便利,人们利用假期出去旅游,不仅能放松疲惫的身心,还能欣赏别样的风景。
D.语言的演变是因为移民及其带动的文化融合大有关联。上古时代,汉语就有方言的分支,北方有秦晋、燕朝、赵魏、海岱、蜀汉等方言,南方则有吴越方言和楚方言。
【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A项,搭配不当。“提出保障和支持”动宾不搭配,把“提出”改为“提供”。C项,语序不当。“不仅能放松疲惫的身心,还能欣赏别样的风景”递进分句顺序不当,应把“不仅”“还”所领起的两个句子调换一下顺序。D项,结构混乱。“是因为移民及其带动的文化融合大有关联”句式杂糅,把“是因为”改为“与”。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6.下列句子中的“然”字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
②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
③成然之
④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⑤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⑥然后得一夕安寝
⑦芙蕖则不然
⑧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A.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B.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D.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答案】C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①②⑤“……的样子”,③“以之为然”,④转折连词,⑥⑦⑧“这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7.下列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成以其小,劣之 宰以“卓异”闻
B.昂其直,居为奇货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C.儿涕而去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D.成述其异,宰不信 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答案】D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A项,“以”,由于/凭。
B项,“为”,当作/被。
C项,“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代词,表示“你的”。
D项,“其”,均为代词,指促织。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8.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B.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C.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答案】B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能力。
A项,(古义)面对面,(今义)与“绝对”相反,随着一定条件变化;
B项,表示侥幸;
C项,(古义)仔细地陈述,(今义)纤细而少;
D项,(古义)三十岁以下的人,(今义)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能力。古今异义词指的是古汉语中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因其演变情形不同,故古今意义上存在差别。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结合好词语所在的句子语境进行理解。
9.对下列句子加粗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②成以其小,劣之
③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④细疏其能
⑤成然之
⑥益奇之
⑦试使斗而才
⑧昂其直,居为奇货
A.①/②⑤⑥/③⑧/④⑦ B.①④/②⑥/③⑤⑧/⑦
C.①⑤⑦/②⑥/③⑧/④ D.①/②④⑤⑥/③⑧/⑦
【答案】A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
①名词作状语,②⑤⑥意动用法,③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④⑦名词用作动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10.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山东淄博人。创作出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促织》是其中的文言短篇小说。
B.《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笔记小说的高峰,成名后出现了一系列仿作,其中尤以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袁枚的《子不语》最出名。
C.“童生试”也叫“童试”,明、清两代以取得生员的入学考试,简称童试。应考者称童生。未被录取者虽至白首,不改童生之称,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与院试三个阶段。《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中的“操童子业”是说已经通过了童生试。
D.“假此科敛丁口”中,“丁”指能担任赋役的成年男子,女子及未满十六岁男子称“口”。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C“操童子业”是说正在读书,准备考秀才。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件绿绸衬衣①
(德)海因里希·伯尔
我完全按照人家告诉我的那样行事,没有敲门就推门走进屋去。可是,当我突然见到个又高又胖的女人站在我面前时,我吃了一惊。她那脸上有着一种难得见到的东西:美妙的色泽,健康,安详,自信。
她的眼睛的神色是冷漠的。她站在桌子旁摘菜,身边放着一个还有吃剩的蛋糕的盘子,一只大胖猫正在蛋糕上闻来闻去。屋子又矮又窄,空气混浊,还有一股油腥味。我的畏缩目光在蛋糕、猫和女人健康的脸之间来回转个不停,喉咙里有一种呛人的苦涩味,噎得我很难受。
“什么事?”她问,眼睛抬也不抬。
我用颤抖的双手打开手提包拉锁,这时脑袋碰到了低矮的门框,最后取出了我的东西:一件衬衣。
“一件衬衣,”我沙哑地说,“我想……也许……一件衬衣。”
“我丈夫的衬衣足够穿十年的!”她说完这话像是出于偶然地抬起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件窸窸窣窣的柔软的绿衬衣,我看到她眼睛里突然闪现一种无法克制的欲望,心想这事已十拿九稳了。她连手也不擦一擦,就抓起衬衣,提溜着衬衣的肩部,翻来覆去观察每一道接缝,然后含糊不清地嘟哝了一声。
我不耐烦地内心不安地看着她又去继续把洋白菜弄干净,走到灶旁掀起一口咝咝作响的锅的盖子。一股香喷喷的热油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此时那只猫已在蛋糕上嗅了老半天,显然觉得它还不够新鲜好吃,便懒洋洋地一跳,以优美的姿态跳到椅子上,再从椅子上跳到地上,一溜烟地从我身边窜出门去。
油在沸腾,我相信听到了猪油块在盖着盖儿的锅里劈劈啪啪的蹦跳声,因为这时一段遥远往事的回忆告诉我,那是猪油,这个锅里正在炼猪油。女人继续在削洋白菜。有个地方,一头母牛在哞哞低叫,一辆手推车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而我一直还站在门口,我的衬衣在肮脏的椅子靠背上晃悠,我那心爱的柔软的绿绸衬衣,对它的柔软我曾向往了七年之久……
我觉得犹如站在烧得通红的炉箅子上,而沉默使我憋得透不过气来,难受得要命。蛋糕上此时已满是黑压压一片懒洋洋的苍蝇,饥饿和恶心,极其难受的恶心,合成一种呛人的苦涩味,把我的喉咙噎住了。我开始冒汗。
我终于犹豫不决地伸手去拿衬衣。“您,”我说,声音比方才更嘶哑了,“您……不想要?”
“您要换什么?”她连眼睛也不抬地冷冷地问。她那灵巧的手指已把洋白菜摘干净,把菜叶收进一个漏勺,用水冲洗,然后又掀起那个正在炼油的锅的盖子,把菜叶倒了进去。
那令人垂涎欲滴的咝咝声使我又想起往事,好像已过去一千年的往事,而我才只有二十八岁……
“喂,您要换什么?”现在她更加不耐烦地问。
可我不是商人,不,虽然我光顾过从格里内角②到克拉斯诺达尔③的所有黑市。
我张口结舌:“猪油……面包……也许面粉,我想……”
这时她第一次抬起她那冷漠的蓝眼睛,冷冷地看着我,在这一刹那,我知道自己完了……今后我将永远不会再知道猪油的味道了,油对我将永远只是一阵令人痛苦的气味回忆……我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她的目光击中了我,洞穿了我,现在我内心空空……
她哑然失笑。“衬衣,”她以讥笑的口吻喊道,“我能用几张面包票去换衬衣。”
我从椅子上夺过衬衣,把它系在这个大喊大叫的女人的脖子上,把她像一只淹死的猫一样吊在那黑沉沉的巨大的耶稣受难像下面的钉子上,这像就挂在她头顶上的黄粉墙上……不过,我只是在想象中这样做。实际上,我抓起我的衬衣团成一团,又把它塞进手提包,然后转身向门口走去。
那只猫正蹲在过道里津津有味地舔食一盘牛奶,我走过它身旁时,它抬起头点了点,似乎要跟我打招呼,并且安慰我,在它那双模模糊糊的绿眼睛里流露出一点人性,一点无法形容的人性……可是,人家告诉过我,我要有耐心,因此我觉得应当再试一试。先是为了回避那明朗得令人感到压抑的天空,我跑到一处不知什么地方,在奇形怪状的苹果树下越过臭水坑和啄食的鸡群,来到不远的一座古老椴树浓荫匝地的较大的农家院落。一定是喉咙里的苦涩味模糊了我的眼睛,我直到最后一分钟才看到一个身材粗壮的农村小伙子坐在房前长凳上,向两匹正在吃食的马说着亲热的言语。当他见到我的时候,就笑着从一扇打开的窗子向屋里喊道:“妈,第十八号来了”说罢他非常开心地拍拍自己的大腿,往烟斗里装起烟丝来,屋里回答他笑声的是一声响亮的咕咕声,一个脸膛棕红、精神饱满的女人在窗框里闪现了一秒钟,她的面孔像一块油亮亮的煎饼。我马上转过身去,经过水坑、鸡群和嘎嘎喊叫的鹅群向后奔去。我像疯了似的跑得飞快,手提包紧紧地夹在臂下。当我又到达村中道路时,这才放慢脚步,从半小时前登上的山上又走下去。
当我重又见到我脚下那条两边长着可爱树木的亲切的灰色蛇形公路时,松了一口气。我的脉搏跳得更平稳了,当我坐在那条多石、荒芜、霉味弥漫的村中道路通向阳关大道的岔道口时,苦涩味减轻了。
我大汗淋漓。
蓦地,我莞尔一笑,点燃我的烟斗,从身上扯下又脏又旧、被汗水浸透的衬衣,迅速穿上凉爽柔软的绸衣,一股舒适的感觉油然而生,流过我的全身,于是一切苦涩味全都化为乌有,从我身上消失了。我在公路上重新向火车站方向走去,内心深处升起一种憧憬,渴望见到城市贫困丑陋的面貌,因为在这张变得难看的面孔后面,我还常常看到困难中的人性。
【注】①文章背景说明:二战中德国城市受到巨大破坏,战后许多市民到相对破坏较小的农村以物换物,换取生活必需品。②法国北海岸一个地方。③苏联北高加索一城市。
11.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她那脸上有着一种难得见到的东西:美妙的色泽,健康,安详,自信。
②我从椅子上夺过衬衣,把它系在这个大喊大叫的女人的脖子上,把她像一只淹死的猫一样吊在那黑沉沉的巨大的耶稣受难像下面的钉子上,这像就挂在她头顶上的黄粉墙上
12.文中对房子中的一只猫进行了多次描写,试分析其作用。
13.小说后来又写了“我”的第二次尝试以衬衣换食物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14.小说安排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请分析其效果。
【答案】11.①通过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短句)写出了女人的形象特征,与“她”的自私冷漠形成对比,也为下文不交换食物等情节作铺垫。②通过想象(动作描写、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我”用衬衣换取食物失败后极其愤怒的心理。
12.小说对猫的描写,主要有两层意思:其一,猫的“胖”、猫不吃失去新鲜的蛋糕,猫“舔食牛奶”,猫充足的食物和生活与“我”的现状形成对比,突出了“我”的极端困窘与饥饿;其二,结尾写猫“抬起头点了点,似乎要跟我打招呼,并且安慰我”则和“女人”对“我”的态度形成对比,突出讽刺了“女人”作为人的无情与冷漠,深化了主题。
13.①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为“我”下文的转变做了铺垫。②是对“我”第一次经历的补充,一详一略,强化了叙述效果。③突出了这类遭遇的普遍性,暗示小说主题。
14.①情节在结尾处发生逆转,前面写“我”屡受嘲讽与鄙夷,结尾出现巨大反弹,有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②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采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写出了“我”从身体感觉到内心感受的巨大变化,从一个别人眼中的乞讨者变成一个有高度人格尊严、走向新旅程的人,使人物形象获得新的意义。③升华主旨,从“我”的视角批判战后德国农村人冷漠、粗鄙无礼,用渴望中人性犹存的城市反衬农村,表达对人性回归的呼唤,使主题思想更加深刻。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小说;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揣摩句子的深层意义或言外之意(包括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句子所描述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子本身的丰富意蕴等)。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关键词语,分析句子结构,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句子手法,分析句子表达意图等。修辞类的句子答题思路:明确手法或写作特色+分析写作特征+对情感表达的效果。含义丰富类的句子答题思路:浅层字面意思+深层情感或者思想、观点等。结构上有作用的话也要点明。
(2)本题考查物象的作用,答题思路有:①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作了映衬,如梅、玉、竹等。②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③从环境方面思考: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④从主题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答题模板: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情感表达效果(衬托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渲染环境)。题干为:文中对房子中的一只猫进行了多次描写,试分析其作用。
(3)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答题方法为:首先概括相关段落的大意,其次明确和上下文、题目、主旨的关系,然后说出情感作用,最后点明语言修辞效果。
(4)本题考查对结尾段中主要句子的理解能力。结尾通常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呼应题目、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
11.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第(1)句主要是艺术特色鲜明,先明确手法“肖像或者外貌描写”,再分析手法“抓住了女人的外形特征”,以赞扬的词语展示“她那脸上有着一种难得见到的东西:美妙的色泽,健康,安详,自信”,以便和后文为人的冷漠自私形成对照,突出人性的丑陋心理的阴暗。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第(2)句刻画人物的手法是心理、行动等细节描写,还兼用了明喻修辞:我从椅子上夺过衬衣,把它系在这个大喊大叫的女人的脖子上,把她像一只淹死的猫一样吊在那黑沉沉的巨大的耶稣受难像下面的钉子上,这像就挂在她头顶上的黄粉墙上”,通过想象,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内心遭受慢待侮辱后的报复心理,其间有无比的愤怒,又有有求于人的无奈。
12.本题考查物象的作用。内容上,小说描写的这只猫体型“胖”,不吃失去新鲜的蛋糕,可见吃得好——“舔食牛奶”,食物充足和生活无忧无虑。
效果上,与“我”的窘困的饥饿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我”的困境和可怜;猫对待我“温暖”的态度与文中女人给我的薄凉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我被蔑视冷遇后内心的凄凉痛苦、无助。
结构上,首尾照应,开头写我遇到这只猫闻蛋糕,结尾写猫“抬起头点了点,似乎要跟我打招呼,并且安慰我”。
主旨情感上,揭露社会的黑暗面,讽刺了有钱人的冷酷无情自私自利,升华了主旨。
13.本题考查段落作用。表达效果上:运用了语言、心理神态、肖像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段,可读性强;推动情节发展,把故事推向高潮,增强可读性吸引力,增强了小说叙事的效果。
结构情节上,为“我”下文的转变做了铺垫,照应了“我”第一次经历的凄惨窘迫;注意了详略安排,行文富有变化。
内容上,补充第二次经历丰富文本内容,增强说服力,使感染性更强。
主旨情感上,小小见大,以点带面,引人深思联想,突出了“我”的遭遇具有普遍性,暗示小说主题,表现人性的自私冷漠,人与人间缺少温暖和关怀。
14.本题考查对结尾段中主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小说安排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请分析其效果。结尾的作用的答题模式:结构形式方面的作用加内容或主旨或情感方面的作用。
答案①属于内容层面:前面写“我”屡受嘲讽与鄙夷,结尾出现巨大反弹,“我莞尔一笑,点燃我的烟斗,从身上扯下又脏又旧、被汗水浸透的衬衣,迅速穿上凉爽柔软的绸衣,一股舒适的感觉油然而生,流过我的全身,于是一切苦涩味全都化为乌有,从我身上消失了”。
答案②属于形象塑造方面:人物性格更加生动丰满。采用动作描写(点燃我的烟斗,从身上扯下又脏又旧、被汗水浸透的衬衣,迅速穿上凉爽柔软的绸衣)、心理描写(  )我在公路上重新向火车站方向走去,内心深处升起一种憧憬,渴望见到城市贫困丑陋的面貌,因为在这张变得难看的面孔后面,我还常常看到困难中的人性)写出了“我”从身体到内心两方面全方位感受的巨大变化,从一个别人眼中的乞讨者变成一个有高度人格尊严、走向新旅程的人,使人物形象获得新的意义。
答案③属于主旨方面:升华思想感情,深化主题思想,从“我”的视角,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鞭挞批判战后德国农村人与人间冷漠、粗鄙无礼,用渴望中人性犹存的城市反衬农村,表达对人性回归的呼唤,使主题思想更加深刻。
表达效果上,情节在结尾处发生逆转,增强了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可读性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耐人寻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董
阿城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真是这样。
小时候,家住北京宣武门内,离宣武门外的琉璃厂很近,放学后没事就去玩儿。古董字画古旧书就在琉璃厂,举人士子穷读书的,搜寻故旧。有个姓松的同学家就在那边,到他家去玩儿。他家的院子现在想来就是古董,小,什么都缩一号,是非常精致的四合院,院门上有复杂的砖雕。这个同学很喜欢我到他家,我们的家庭都属于同一阶级成分,两个小孩子在一起甚为相得,没有政治的压力。
班上还有个姓杨的同学,对山水画狂热,用毛笔蘸水彩颜料在任何纸上画贺天健式的山水,说实在话,挺好看的。我画的很杂,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喜欢怎么画就怎么画。我们两个都不屑参加学校里的美术小组,坐在那里画石膏,画静物,有摆样子给窗外经过的人看的意思。我们是放学后去琉璃厂的小子。
琉璃厂,是我的文化构成里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去琉璃厂的时候,已是公私合营之后的时代,店里的人算是国家干部职工。
安静。青砖墁地,扫得非常干净。从窗户看得见后院,日斑散缀,花木清疏。冬天,店里的炉子上永远用铁壶热着开水,呼出一种不间断的微弱啸音。
人和气。熟人进店,店员立马起来招呼,请坐沏茶,聊,声音不大不小;一般人,随意检阅,刚有疑问,店员已经到了。我们小孩子,店员是不管的,可是要看什么,比如书搁得高了,店员也够下来递给你。觉得好玩儿的东西,店员就自得其乐讲故事。我的许多见识,就是这样得来的,比如玉、瓷器、字画儿、印章。一个小孩子,其实对名家的东西并不当真,而是对喜欢的东西着迷,之后渐悟。
店里的习惯,是培养将来的买主,可是新中国的下一代,是不会买古董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转,一点不假,现在古董又值钱了。
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
有一本《金石书画笑史》不妨重印,或在什么讲古董的杂志上连载一下,一定让看的人心情愉快。清代古砖值钱,因为值钱,所以官场中送礼讲究送砖。毕沅到江西做官,有个知县送十多块砖,派人押来,因为毕沅五十大寿。毕沅当然是欢喜得很,赏了这个押差。押差当然也是欢喜得很,一欢喜就得意,一得意就想奉承,于是表功,说知县怎么怎么不容易,按照旧样仿,烧造,浸色,做旧,养苔。毕沅具体气成什么样,很难想象,因为他素称通博,而且手下有一帮有名的金石考订专家,像宋葆醇、俞肇修、赵魏等等。
不过,钱泳的《履园丛话》也记了砖的事情。嘉庆年间,谢启昆做浙江布政使的时候,因为整治庭院,挖出八块砖。砖上有“永平”字样,于是谢启昆考订为晋惠帝永平年间之物。得了古董,谢启昆命名自己的书斋为“八砖书舫”,而且设宴雅集,自己赋诗纪之,和诗的有数十人之多。偏偏有个人不识相,说这“永平”两个字是明朝永平府烧造标记,古董于是不那么古了。谢启昆气得大骂:“你们这类嗜古家,就会穿凿附会,一块砖也值得深究吗!”
钱泳记的这件事,好像不是在骂人,因为不识相的人也许说的是实话,只是不识相罢了;谢启昆则是将雅趣看得很透,把话兜底讲出来,倒有真意,谁还能再说什么?
认真说起来,清朝在古董的趣味上是很宽的。这和大清律有关。清朝的清教意识很重,大清律规定八旗子弟不可经商,怕受腐蚀。不经商干什么呢?每月领了饷银,多也不多,物价稳定,吃穿够了,于是只好游手好闲,玩笼鸟,玩鹰,放鸽子,遛狗,斗蛐蛐,收鼻烟壶,听戏。
因为听戏,八旗子弟养成为专业听众。听戏真的是听,不是看,眼睛是闭起来的,而且脸不朝戏台,更专业的是钻到戏台下面听。对这样的专业听众,唱戏的怎么敢唱错?
开玩笑的话,可以说大清朝亡于不许子弟经商。一八四年前,因为瓷器、丝、桐油的出口,清朝是白银入超国,一仗打下来,贵戚才渐渐明白洋人是要有贸有易。
我有时候到宣武区游逛,会想,古时候,这里是商业区呀。可是,它怎么连仿冒古董的样子也没有了呢?
(有删改)
1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以“我”与松姓同学、杨姓同学小时候的真实经历来说明当时琉璃厂古董的丰富以及对“我”的文化构成的深刻影响,说服力强。
B.文中对比了不同历史时期古董价值的变化,并两次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表达“我”对社会历史变迁的感慨。
C.琉璃厂安静的气氛、优美的景致、和气的店员和精彩的故事,吸引着“我”和朋友经常到那里,“我”也学到了古董方面的一些知识。
D.清朝的清教意识很重,大清律不允许八旗子弟经商,导致他们的贸易意识不健全,这直接使清朝走向灭亡。
16.文中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有什么作用?
17.作者在对“古董”的叙述中寄寓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5.D
16.①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展现了文章的文化底蕴。②使文章生动有趣,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③写古人古董逸事,表达了作者对古董的独特感情。④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所说的“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又引出下文对“趣味”的论说。
17.①古董是作者儿时美好的回忆,作者在回忆中表达了对古董的喜爱之情。②文章写古董的价值起落,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伤。③作者对假冒伪造古董的批判,也暗含对清王朝八旗子弟玩物丧志的叹息。④结尾作者在商业区连仿冒古董的样子也找不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遗失的痛心。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此题考查分析句段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从内容(写什么、表达什么)、结构(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段,则要考虑:①点明题目;②开门见山;③总领全文;④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⑤交代思路等作用。)及表达效果(增强文学色彩、历史厚重感,丰富文章内容、意蕴,引发读者思考、兴趣、共鸣等等)三个角度来思考。
(3)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分析能力。文章主旨是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15.D原文是“开玩笑的话,可以说大清朝亡于不许子弟经商”,只是玩笑说法,因此不能说“不允许八旗子弟经商……直接使清朝走向灭亡”。
故答案为:D。
16.此题考查分析句段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回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文章引用部分的作用有哪些,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作答。可从以下方面考虑:①可以使文章更有文学内涵,丰富文章内容;②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可以作为证据,有力地证明某一观点;④表现了什么;⑤对上下文有什么作用。本题作答时也可以从这些方面考虑。首先,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展现了作品的文化底蕴。其次,明确具体引用了什么内容,分析这些内容与上下文的关系。答题时,先回归文本,找到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的内容。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的内容在文中的第10段和第11段。第9段写“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然后第10段引用《金石书画笑史》中清代古砖值钱,官场中送礼讲究送砖,毕沅到江西做官,下属知县仿冒制作古砖给他送礼的故事。第11段引用《履园丛话》中记载的关于谢启昆挖到砖,自己考证这些砖是晋惠帝永平年间的砖,便给自己的书斋起名“八砖书舫”,却被人说这八块砖不是晋惠帝永平年间的,而是明朝永平府烧造的的故事。第12段指出谢启昆将雅趣看得很透,引出下文对“趣味”的论说。所以,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的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文所说的“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同时引出下文对“趣味”的论说。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看,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的内容,通过写古人古董逸事,表达作者对古董的独特感情。
故答案为:①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展现了文章的文化底蕴。②使文章生动有趣,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③写古人古董逸事,表达了作者对古董的独特感情。④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所说的“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又引出下文对“趣味”的论说。
17.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分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在对“古董”的叙述中寄寓了怎样的感情。考生在分析时应回归文章,仔细阅读作者叙述“古董”的内容,圈画出其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分析作者寄寓的情感。比如文章前几段是对儿时美好的回忆:“小时候,家住北京宣武门内,离宣武门外的琉璃厂很近,放学后没事就去玩儿。古董字画古旧书就在琉璃厂”“琉璃厂,是我的文化构成里非常重要的部分”“青砖墁地,扫得非常干净。从窗户看得见后院,日斑散缀,花木清疏”“我们小孩子,店员是不管的,可是要看什么,比如书搁得高了,店员也够下来递给你。觉得好玩儿的东西,店员就自得其乐讲故事”。
故答案为:①古董是作者儿时美好的回忆,作者在回忆中表达了对古董的喜爱之情。②文章写古董的价值起落,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伤。③作者对假冒伪造古董的批判,也暗含对清王朝八旗子弟玩物丧志的叹息。④结尾作者在商业区连仿冒古董的样子也找不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遗失的痛心。
三、综合运用
18.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两句话,要求句式基本一致,思想感情协调。
美,可以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也可以在坍塌破败的大桥边;美,    ,   ;美,   ,   。生与死在两个世界,但,美却在生死边缘上闪闪发亮。这就是生命的力量,生命的至美。
【答案】可以在放上扑鼻的鲜花中;也可以在默默无闻的落叶里;可以在铁马秋风的塞北;也可以在杏花春雨的江南
【知识点】仿写句式;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嵌入式仿写,①注意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要与原文保持一致。②注意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要与上下文保持协调。③注意用语特点、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④注意修辞特点。
故答案为:可以在放上扑鼻的鲜花中;也可以在默默无闻的落叶里;可以在铁马秋风的塞北;也可以在杏花春雨的江南
【点评】此类题目要根据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要仿照前面的语句的句式和修辞来写。仿用句式要求按照给定材料的要求、思路和格式进行仿写,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往往涉及语法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语意连贯、风格协调等方面。
19.下图是某高中语文组实施新型作文评价方式的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答案】教师对学生之间的课堂作文评价交流进行管理,首先作者要把制作好的文本提供给同伴阅读,然后阅读的同伴给出阅读评价,最后在教师、作者、同伴三方交流之后,作者和同伴对文本进行再创作。
【知识点】图文转换;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目,要理清流程图中的关系。分析流程图可知,教师是课堂管理者,作者要制作文本并提供给同伴,同伴需要对文本进行阅读评价,教师、作者、同伴三方交流之后作者和同伴对文本进行再创作。作答时,要注意字数要求。
故答案为:教师对学生之间的课堂作文评价交流进行管理,首先作者要把制作好的文本提供给同伴阅读,然后阅读的同伴给出阅读评价,最后在教师、作者、同伴三方交流之后,作者和同伴对文本进行再创作。
【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本题为流程图,解题方法为:解读时先确定叙述顺序。方框里的词语不能被遗漏。注意箭头走向,不能违背这一顺序(如本题总体顺序为名称预先核准登记-办理前置审批-提交审批所需材料-审核-发照)。若横线上出现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不能遗漏。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
20.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组成与原句句式相似的排比句。
春秋战国,是一个纷争不断的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大唐盛世,   ,   ,   。
【答案】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时代;是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是一个思想奔放的时代
【知识点】仿写句式;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
【解析】【分析】首先分析原句,是“是一个……的时代,是一个……的时代,是一个……的时代”的排比句,中间是四字成语,仿写的句子也应该是和原句一样的排比句,结合“大唐盛世”的实际情况进行仿写即可。
故答案为: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时代;是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是一个思想奔放的时代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选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了解句式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句子表达效果。
21.为下面一段话拟一个概括性的标题。(不超过18字)
从《聊斋志异》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中可以看到:蒲松龄将魏晋风流性情层面的“真”发展为更加执着的“痴”,“痴于情”是他人格构成中的基础,并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痴男痴女的形象;其次,蒲松龄使魏晋风流自我层面的“狂”具有了审美的浓厚意味,以高扬的自我精神傲视一切不合理的世态人情,通过《聊斋志异》塑造了一系列狂生的形象;最后,对魏晋风流超我层面的旷达自然,蒲松龄又通过笔下的人物为其理想的境界加入了和谐浪漫、平凡而又超凡的爱情因素。
【答案】蒲松龄(或:《聊斋志异》)对魏晋风流的借鉴与超越(或:发展)。
【知识点】压缩语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
首先要抓住语段的陈述对象,即《聊斋志异》或蒲松龄;其次要看到三个层次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与“魏晋风流”做了比较;最后,三个层次既分析了《聊斋志异》对“魏晋风流”的借鉴,又讲到了对“魏晋风流”的超越和发展。
故答案为:蒲松龄(或:《聊斋志异》)对魏晋风流的借鉴与超越(或: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22.蒲松龄有一副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请写出此联中运用的典故和对联深含的寓意。
【答案】典故:上联写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最终攻入咸阳;下联写越王勾践战败后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寓意: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艰苦的环境有利于磨炼一个人的品格,激励斗志;立业靠志气,志气是事业的脊梁。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注意把握典故“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概括寓意时意在突出志向。
故答案为:典故:上联写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最终攻入咸阳;下联写越王勾践战败后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寓意: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艰苦的环境有利于磨炼一个人的品格,激励斗志;立业靠志气,志气是事业的脊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
23.根据语境,在横线处补写上老者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
在一辆公交车上,一名乘客在喝完可乐之后,顺手把空瓶子扔在了地上,旁边的乘客纷纷摇起了头。这时候,一位女售票员走了过来,义正辞严地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没有公德心啊,把空瓶扔在车厢内。”顺手把瓶子拣了起来,众人给予了肯定的眼神。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售票员顺手打开车窗,把瓶子扔到了窗外。这时候,一个老者开口了:“   。”听完老者说的话,售票员脸红得低下了头,显然她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答案】年轻人,公德心并不只是体现在你这小小的公交车里,而更应该体现在整个社会啊。在批评别人的同时,首先做好自己吧。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根据后文“显然她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见,老者的话肯定指出了售票员的错误。她的错误在于认为公德心只体现在自己工作的公交车里,而没有意识到更体现在整个社会。
故答案为:年轻人,公德心并不只是体现在你这小小的公交车里,而更应该体现在整个社会啊。在批评别人的同时,首先做好自己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通常考虑以下角度: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1 / 1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6.14.1 促织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易错字音。
①挟(   )带 ②斟酌(   ) ③褶(   )皱 ④隧(   )道
⑤娇嗔(   ) ⑥粗糙(   ) ⑦忸怩(   ) ⑧尴尬(   )
⑨踌躇(   ) ⑩憎恶(   ) 虔(   )诚 氛(   )围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关于人生的意义的讨论, 在我们的周围。很多说法,由于熟悉和重复,已让我们从 滑到了厌烦。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真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 他多么正确, 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
A.充盈 见怪不惊 尽管 只要
B.充盈 漠不关心 尽管 如果
C.充斥 漠不关心 无论 如果
D.充斥 见怪不惊 无论 只要
3.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手裁举
“   ”同“   ”,   
(2)虫跃去尺有咫
“   ”通“   ”,   
(3)翼日进宰
“   ”同“   ”,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退休在家,一下子从紧张工作中_____________出来,反而感到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很不适应。
②经过几天的_____________,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
③真理是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发展变化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_____________、永远不变的事物或理论。
④这项工程预算十多个亿,我们在设计上必须一丝不苟,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后果_____________。
A.摆脱 深思熟虑 理所当然 不可思议
B.解脱 深思熟虑 天经地义 不堪设想
C.解脱 深谋远虑 天经地义 不可思议
D.摆脱 深谋远虑 理所当然 不堪设想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为“推普脱贫攻坚”战略合作项目定制并提供专用手机100万部,同时在网络、流量、话费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提出保障和支持。
B.近日,中国辞书学会融媒体辞书专题研讨会暨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在山东省烟台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出版机构的20多位辞书专家参加了会议。
C.古代清明的休闲通常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现在交通便利,人们利用假期出去旅游,不仅能放松疲惫的身心,还能欣赏别样的风景。
D.语言的演变是因为移民及其带动的文化融合大有关联。上古时代,汉语就有方言的分支,北方有秦晋、燕朝、赵魏、海岱、蜀汉等方言,南方则有吴越方言和楚方言。
6.下列句子中的“然”字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
②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
③成然之
④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⑤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⑥然后得一夕安寝
⑦芙蕖则不然
⑧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A.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B.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D.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7.下列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成以其小,劣之 宰以“卓异”闻
B.昂其直,居为奇货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C.儿涕而去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D.成述其异,宰不信 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8.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B.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C.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9.对下列句子加粗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②成以其小,劣之
③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④细疏其能
⑤成然之
⑥益奇之
⑦试使斗而才
⑧昂其直,居为奇货
A.①/②⑤⑥/③⑧/④⑦ B.①④/②⑥/③⑤⑧/⑦
C.①⑤⑦/②⑥/③⑧/④ D.①/②④⑤⑥/③⑧/⑦
10.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山东淄博人。创作出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促织》是其中的文言短篇小说。
B.《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笔记小说的高峰,成名后出现了一系列仿作,其中尤以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袁枚的《子不语》最出名。
C.“童生试”也叫“童试”,明、清两代以取得生员的入学考试,简称童试。应考者称童生。未被录取者虽至白首,不改童生之称,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与院试三个阶段。《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中的“操童子业”是说已经通过了童生试。
D.“假此科敛丁口”中,“丁”指能担任赋役的成年男子,女子及未满十六岁男子称“口”。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件绿绸衬衣①
(德)海因里希·伯尔
我完全按照人家告诉我的那样行事,没有敲门就推门走进屋去。可是,当我突然见到个又高又胖的女人站在我面前时,我吃了一惊。她那脸上有着一种难得见到的东西:美妙的色泽,健康,安详,自信。
她的眼睛的神色是冷漠的。她站在桌子旁摘菜,身边放着一个还有吃剩的蛋糕的盘子,一只大胖猫正在蛋糕上闻来闻去。屋子又矮又窄,空气混浊,还有一股油腥味。我的畏缩目光在蛋糕、猫和女人健康的脸之间来回转个不停,喉咙里有一种呛人的苦涩味,噎得我很难受。
“什么事?”她问,眼睛抬也不抬。
我用颤抖的双手打开手提包拉锁,这时脑袋碰到了低矮的门框,最后取出了我的东西:一件衬衣。
“一件衬衣,”我沙哑地说,“我想……也许……一件衬衣。”
“我丈夫的衬衣足够穿十年的!”她说完这话像是出于偶然地抬起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件窸窸窣窣的柔软的绿衬衣,我看到她眼睛里突然闪现一种无法克制的欲望,心想这事已十拿九稳了。她连手也不擦一擦,就抓起衬衣,提溜着衬衣的肩部,翻来覆去观察每一道接缝,然后含糊不清地嘟哝了一声。
我不耐烦地内心不安地看着她又去继续把洋白菜弄干净,走到灶旁掀起一口咝咝作响的锅的盖子。一股香喷喷的热油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此时那只猫已在蛋糕上嗅了老半天,显然觉得它还不够新鲜好吃,便懒洋洋地一跳,以优美的姿态跳到椅子上,再从椅子上跳到地上,一溜烟地从我身边窜出门去。
油在沸腾,我相信听到了猪油块在盖着盖儿的锅里劈劈啪啪的蹦跳声,因为这时一段遥远往事的回忆告诉我,那是猪油,这个锅里正在炼猪油。女人继续在削洋白菜。有个地方,一头母牛在哞哞低叫,一辆手推车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而我一直还站在门口,我的衬衣在肮脏的椅子靠背上晃悠,我那心爱的柔软的绿绸衬衣,对它的柔软我曾向往了七年之久……
我觉得犹如站在烧得通红的炉箅子上,而沉默使我憋得透不过气来,难受得要命。蛋糕上此时已满是黑压压一片懒洋洋的苍蝇,饥饿和恶心,极其难受的恶心,合成一种呛人的苦涩味,把我的喉咙噎住了。我开始冒汗。
我终于犹豫不决地伸手去拿衬衣。“您,”我说,声音比方才更嘶哑了,“您……不想要?”
“您要换什么?”她连眼睛也不抬地冷冷地问。她那灵巧的手指已把洋白菜摘干净,把菜叶收进一个漏勺,用水冲洗,然后又掀起那个正在炼油的锅的盖子,把菜叶倒了进去。
那令人垂涎欲滴的咝咝声使我又想起往事,好像已过去一千年的往事,而我才只有二十八岁……
“喂,您要换什么?”现在她更加不耐烦地问。
可我不是商人,不,虽然我光顾过从格里内角②到克拉斯诺达尔③的所有黑市。
我张口结舌:“猪油……面包……也许面粉,我想……”
这时她第一次抬起她那冷漠的蓝眼睛,冷冷地看着我,在这一刹那,我知道自己完了……今后我将永远不会再知道猪油的味道了,油对我将永远只是一阵令人痛苦的气味回忆……我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她的目光击中了我,洞穿了我,现在我内心空空……
她哑然失笑。“衬衣,”她以讥笑的口吻喊道,“我能用几张面包票去换衬衣。”
我从椅子上夺过衬衣,把它系在这个大喊大叫的女人的脖子上,把她像一只淹死的猫一样吊在那黑沉沉的巨大的耶稣受难像下面的钉子上,这像就挂在她头顶上的黄粉墙上……不过,我只是在想象中这样做。实际上,我抓起我的衬衣团成一团,又把它塞进手提包,然后转身向门口走去。
那只猫正蹲在过道里津津有味地舔食一盘牛奶,我走过它身旁时,它抬起头点了点,似乎要跟我打招呼,并且安慰我,在它那双模模糊糊的绿眼睛里流露出一点人性,一点无法形容的人性……可是,人家告诉过我,我要有耐心,因此我觉得应当再试一试。先是为了回避那明朗得令人感到压抑的天空,我跑到一处不知什么地方,在奇形怪状的苹果树下越过臭水坑和啄食的鸡群,来到不远的一座古老椴树浓荫匝地的较大的农家院落。一定是喉咙里的苦涩味模糊了我的眼睛,我直到最后一分钟才看到一个身材粗壮的农村小伙子坐在房前长凳上,向两匹正在吃食的马说着亲热的言语。当他见到我的时候,就笑着从一扇打开的窗子向屋里喊道:“妈,第十八号来了”说罢他非常开心地拍拍自己的大腿,往烟斗里装起烟丝来,屋里回答他笑声的是一声响亮的咕咕声,一个脸膛棕红、精神饱满的女人在窗框里闪现了一秒钟,她的面孔像一块油亮亮的煎饼。我马上转过身去,经过水坑、鸡群和嘎嘎喊叫的鹅群向后奔去。我像疯了似的跑得飞快,手提包紧紧地夹在臂下。当我又到达村中道路时,这才放慢脚步,从半小时前登上的山上又走下去。
当我重又见到我脚下那条两边长着可爱树木的亲切的灰色蛇形公路时,松了一口气。我的脉搏跳得更平稳了,当我坐在那条多石、荒芜、霉味弥漫的村中道路通向阳关大道的岔道口时,苦涩味减轻了。
我大汗淋漓。
蓦地,我莞尔一笑,点燃我的烟斗,从身上扯下又脏又旧、被汗水浸透的衬衣,迅速穿上凉爽柔软的绸衣,一股舒适的感觉油然而生,流过我的全身,于是一切苦涩味全都化为乌有,从我身上消失了。我在公路上重新向火车站方向走去,内心深处升起一种憧憬,渴望见到城市贫困丑陋的面貌,因为在这张变得难看的面孔后面,我还常常看到困难中的人性。
【注】①文章背景说明:二战中德国城市受到巨大破坏,战后许多市民到相对破坏较小的农村以物换物,换取生活必需品。②法国北海岸一个地方。③苏联北高加索一城市。
11.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她那脸上有着一种难得见到的东西:美妙的色泽,健康,安详,自信。
②我从椅子上夺过衬衣,把它系在这个大喊大叫的女人的脖子上,把她像一只淹死的猫一样吊在那黑沉沉的巨大的耶稣受难像下面的钉子上,这像就挂在她头顶上的黄粉墙上
12.文中对房子中的一只猫进行了多次描写,试分析其作用。
13.小说后来又写了“我”的第二次尝试以衬衣换食物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14.小说安排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请分析其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董
阿城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真是这样。
小时候,家住北京宣武门内,离宣武门外的琉璃厂很近,放学后没事就去玩儿。古董字画古旧书就在琉璃厂,举人士子穷读书的,搜寻故旧。有个姓松的同学家就在那边,到他家去玩儿。他家的院子现在想来就是古董,小,什么都缩一号,是非常精致的四合院,院门上有复杂的砖雕。这个同学很喜欢我到他家,我们的家庭都属于同一阶级成分,两个小孩子在一起甚为相得,没有政治的压力。
班上还有个姓杨的同学,对山水画狂热,用毛笔蘸水彩颜料在任何纸上画贺天健式的山水,说实在话,挺好看的。我画的很杂,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喜欢怎么画就怎么画。我们两个都不屑参加学校里的美术小组,坐在那里画石膏,画静物,有摆样子给窗外经过的人看的意思。我们是放学后去琉璃厂的小子。
琉璃厂,是我的文化构成里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去琉璃厂的时候,已是公私合营之后的时代,店里的人算是国家干部职工。
安静。青砖墁地,扫得非常干净。从窗户看得见后院,日斑散缀,花木清疏。冬天,店里的炉子上永远用铁壶热着开水,呼出一种不间断的微弱啸音。
人和气。熟人进店,店员立马起来招呼,请坐沏茶,聊,声音不大不小;一般人,随意检阅,刚有疑问,店员已经到了。我们小孩子,店员是不管的,可是要看什么,比如书搁得高了,店员也够下来递给你。觉得好玩儿的东西,店员就自得其乐讲故事。我的许多见识,就是这样得来的,比如玉、瓷器、字画儿、印章。一个小孩子,其实对名家的东西并不当真,而是对喜欢的东西着迷,之后渐悟。
店里的习惯,是培养将来的买主,可是新中国的下一代,是不会买古董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转,一点不假,现在古董又值钱了。
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
有一本《金石书画笑史》不妨重印,或在什么讲古董的杂志上连载一下,一定让看的人心情愉快。清代古砖值钱,因为值钱,所以官场中送礼讲究送砖。毕沅到江西做官,有个知县送十多块砖,派人押来,因为毕沅五十大寿。毕沅当然是欢喜得很,赏了这个押差。押差当然也是欢喜得很,一欢喜就得意,一得意就想奉承,于是表功,说知县怎么怎么不容易,按照旧样仿,烧造,浸色,做旧,养苔。毕沅具体气成什么样,很难想象,因为他素称通博,而且手下有一帮有名的金石考订专家,像宋葆醇、俞肇修、赵魏等等。
不过,钱泳的《履园丛话》也记了砖的事情。嘉庆年间,谢启昆做浙江布政使的时候,因为整治庭院,挖出八块砖。砖上有“永平”字样,于是谢启昆考订为晋惠帝永平年间之物。得了古董,谢启昆命名自己的书斋为“八砖书舫”,而且设宴雅集,自己赋诗纪之,和诗的有数十人之多。偏偏有个人不识相,说这“永平”两个字是明朝永平府烧造标记,古董于是不那么古了。谢启昆气得大骂:“你们这类嗜古家,就会穿凿附会,一块砖也值得深究吗!”
钱泳记的这件事,好像不是在骂人,因为不识相的人也许说的是实话,只是不识相罢了;谢启昆则是将雅趣看得很透,把话兜底讲出来,倒有真意,谁还能再说什么?
认真说起来,清朝在古董的趣味上是很宽的。这和大清律有关。清朝的清教意识很重,大清律规定八旗子弟不可经商,怕受腐蚀。不经商干什么呢?每月领了饷银,多也不多,物价稳定,吃穿够了,于是只好游手好闲,玩笼鸟,玩鹰,放鸽子,遛狗,斗蛐蛐,收鼻烟壶,听戏。
因为听戏,八旗子弟养成为专业听众。听戏真的是听,不是看,眼睛是闭起来的,而且脸不朝戏台,更专业的是钻到戏台下面听。对这样的专业听众,唱戏的怎么敢唱错?
开玩笑的话,可以说大清朝亡于不许子弟经商。一八四年前,因为瓷器、丝、桐油的出口,清朝是白银入超国,一仗打下来,贵戚才渐渐明白洋人是要有贸有易。
我有时候到宣武区游逛,会想,古时候,这里是商业区呀。可是,它怎么连仿冒古董的样子也没有了呢?
(有删改)
1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以“我”与松姓同学、杨姓同学小时候的真实经历来说明当时琉璃厂古董的丰富以及对“我”的文化构成的深刻影响,说服力强。
B.文中对比了不同历史时期古董价值的变化,并两次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表达“我”对社会历史变迁的感慨。
C.琉璃厂安静的气氛、优美的景致、和气的店员和精彩的故事,吸引着“我”和朋友经常到那里,“我”也学到了古董方面的一些知识。
D.清朝的清教意识很重,大清律不允许八旗子弟经商,导致他们的贸易意识不健全,这直接使清朝走向灭亡。
16.文中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有什么作用?
17.作者在对“古董”的叙述中寄寓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综合运用
18.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两句话,要求句式基本一致,思想感情协调。
美,可以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也可以在坍塌破败的大桥边;美,    ,   ;美,   ,   。生与死在两个世界,但,美却在生死边缘上闪闪发亮。这就是生命的力量,生命的至美。
19.下图是某高中语文组实施新型作文评价方式的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20.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组成与原句句式相似的排比句。
春秋战国,是一个纷争不断的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大唐盛世,   ,   ,   。
21.为下面一段话拟一个概括性的标题。(不超过18字)
从《聊斋志异》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中可以看到:蒲松龄将魏晋风流性情层面的“真”发展为更加执着的“痴”,“痴于情”是他人格构成中的基础,并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痴男痴女的形象;其次,蒲松龄使魏晋风流自我层面的“狂”具有了审美的浓厚意味,以高扬的自我精神傲视一切不合理的世态人情,通过《聊斋志异》塑造了一系列狂生的形象;最后,对魏晋风流超我层面的旷达自然,蒲松龄又通过笔下的人物为其理想的境界加入了和谐浪漫、平凡而又超凡的爱情因素。
22.蒲松龄有一副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请写出此联中运用的典故和对联深含的寓意。
23.根据语境,在横线处补写上老者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
在一辆公交车上,一名乘客在喝完可乐之后,顺手把空瓶子扔在了地上,旁边的乘客纷纷摇起了头。这时候,一位女售票员走了过来,义正辞严地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没有公德心啊,把空瓶扔在车厢内。”顺手把瓶子拣了起来,众人给予了肯定的眼神。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售票员顺手打开车窗,把瓶子扔到了窗外。这时候,一个老者开口了:“   。”听完老者说的话,售票员脸红得低下了头,显然她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xié;zhēn zhuò;zhě;suì;chēn;cāo;niǔ ní;gān gà;chóu chú;zēng wù;qián;fēn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易错的是“褶”读zhě、“忸”读niǔ、“氛”读fēn。
故答案为:①xié;②zhēn zhuò;③zhě ;④suì;⑤chēn ;⑥cāo;⑦niǔ ní ;⑧gān gà ; ⑨chóu chú ; ⑩zēng wù ; qián; fēn
【点评】本题考查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要注意区分方言和普通话的读音。本题各个词语的读音整体难度不大,平时注意考生容易写。但要注意前后鼻音、平翘舌和声调的准确度。
2.【答案】C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其他熟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第一处,“充斥”与“充盈”都有“充满”的意思,但“充斥”含厌恶意,根据后文“滑到了厌烦”可知,该词符合语境。
第二处,“漠不关心”形容对事物一点也不关心;“见怪不惊”指奇怪的事看多了,就不觉得奇怪。此处没有“见怪”的意思,应使用“漠不关心”。
第三处,“无论”表示在任何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还是”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此处根据后文“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来看,指“任何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故选“无论”。
第四处,“如果”表示假设关系,“只要”表示条件关系。此处根据前后句的关系,“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与“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应该是表示假设,故选“如果”。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其次,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再者,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最后,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3.【答案】(1)裁;才;刚
(2)有;又;加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3)翼;翌;次于当日的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1)“裁”同“才”,意思是:刚。
(2)“有”通“又”,意思是:加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3)“翼”通“翌”,意思是:次于当日的。
故答案为:(1)裁;才;刚
(2)有;又;加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3)翼;翌;次于当日的
【点评】此题考查通假字的理解能力。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结合好词语所在的语境进行判断。注意“有”通“又”,文言文中比较常见。
4.【答案】B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其他熟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第一处,摆脱,脱离(牵制、束缚、困难、不良的情况等)。解脱,解除烦恼,摆脱束缚,从而获得身心自由。①指从紧张的工作中脱出身来,应用“解脱”。
第二处,深思熟虑,意思是反复深入细致地考虑。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褒义词。②强调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应用“深思熟虑”。
第三处,理所当然,意为情理之中发生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怀疑。天经地义,指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问题。也指理所当然的事。③语境侧重于“事物或理论”的不容置疑,语气重,应用“天经地义”。
第四处,不可思议,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不堪设想,指对即将要发生的事不敢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④句子是说如果设计出问题会产生严重后果,应用“不堪设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其次,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再者,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最后,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5.【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A项,搭配不当。“提出保障和支持”动宾不搭配,把“提出”改为“提供”。C项,语序不当。“不仅能放松疲惫的身心,还能欣赏别样的风景”递进分句顺序不当,应把“不仅”“还”所领起的两个句子调换一下顺序。D项,结构混乱。“是因为移民及其带动的文化融合大有关联”句式杂糅,把“是因为”改为“与”。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6.【答案】C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①②⑤“……的样子”,③“以之为然”,④转折连词,⑥⑦⑧“这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7.【答案】D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A项,“以”,由于/凭。
B项,“为”,当作/被。
C项,“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代词,表示“你的”。
D项,“其”,均为代词,指促织。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8.【答案】B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能力。
A项,(古义)面对面,(今义)与“绝对”相反,随着一定条件变化;
B项,表示侥幸;
C项,(古义)仔细地陈述,(今义)纤细而少;
D项,(古义)三十岁以下的人,(今义)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能力。古今异义词指的是古汉语中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因其演变情形不同,故古今意义上存在差别。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结合好词语所在的句子语境进行理解。
9.【答案】A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
①名词作状语,②⑤⑥意动用法,③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④⑦名词用作动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10.【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C“操童子业”是说正在读书,准备考秀才。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答案】11.①通过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短句)写出了女人的形象特征,与“她”的自私冷漠形成对比,也为下文不交换食物等情节作铺垫。②通过想象(动作描写、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我”用衬衣换取食物失败后极其愤怒的心理。
12.小说对猫的描写,主要有两层意思:其一,猫的“胖”、猫不吃失去新鲜的蛋糕,猫“舔食牛奶”,猫充足的食物和生活与“我”的现状形成对比,突出了“我”的极端困窘与饥饿;其二,结尾写猫“抬起头点了点,似乎要跟我打招呼,并且安慰我”则和“女人”对“我”的态度形成对比,突出讽刺了“女人”作为人的无情与冷漠,深化了主题。
13.①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为“我”下文的转变做了铺垫。②是对“我”第一次经历的补充,一详一略,强化了叙述效果。③突出了这类遭遇的普遍性,暗示小说主题。
14.①情节在结尾处发生逆转,前面写“我”屡受嘲讽与鄙夷,结尾出现巨大反弹,有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②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采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写出了“我”从身体感觉到内心感受的巨大变化,从一个别人眼中的乞讨者变成一个有高度人格尊严、走向新旅程的人,使人物形象获得新的意义。③升华主旨,从“我”的视角批判战后德国农村人冷漠、粗鄙无礼,用渴望中人性犹存的城市反衬农村,表达对人性回归的呼唤,使主题思想更加深刻。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小说;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揣摩句子的深层意义或言外之意(包括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句子所描述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子本身的丰富意蕴等)。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关键词语,分析句子结构,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句子手法,分析句子表达意图等。修辞类的句子答题思路:明确手法或写作特色+分析写作特征+对情感表达的效果。含义丰富类的句子答题思路:浅层字面意思+深层情感或者思想、观点等。结构上有作用的话也要点明。
(2)本题考查物象的作用,答题思路有:①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作了映衬,如梅、玉、竹等。②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③从环境方面思考: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④从主题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答题模板: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情感表达效果(衬托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渲染环境)。题干为:文中对房子中的一只猫进行了多次描写,试分析其作用。
(3)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答题方法为:首先概括相关段落的大意,其次明确和上下文、题目、主旨的关系,然后说出情感作用,最后点明语言修辞效果。
(4)本题考查对结尾段中主要句子的理解能力。结尾通常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呼应题目、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
11.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第(1)句主要是艺术特色鲜明,先明确手法“肖像或者外貌描写”,再分析手法“抓住了女人的外形特征”,以赞扬的词语展示“她那脸上有着一种难得见到的东西:美妙的色泽,健康,安详,自信”,以便和后文为人的冷漠自私形成对照,突出人性的丑陋心理的阴暗。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第(2)句刻画人物的手法是心理、行动等细节描写,还兼用了明喻修辞:我从椅子上夺过衬衣,把它系在这个大喊大叫的女人的脖子上,把她像一只淹死的猫一样吊在那黑沉沉的巨大的耶稣受难像下面的钉子上,这像就挂在她头顶上的黄粉墙上”,通过想象,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内心遭受慢待侮辱后的报复心理,其间有无比的愤怒,又有有求于人的无奈。
12.本题考查物象的作用。内容上,小说描写的这只猫体型“胖”,不吃失去新鲜的蛋糕,可见吃得好——“舔食牛奶”,食物充足和生活无忧无虑。
效果上,与“我”的窘困的饥饿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我”的困境和可怜;猫对待我“温暖”的态度与文中女人给我的薄凉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我被蔑视冷遇后内心的凄凉痛苦、无助。
结构上,首尾照应,开头写我遇到这只猫闻蛋糕,结尾写猫“抬起头点了点,似乎要跟我打招呼,并且安慰我”。
主旨情感上,揭露社会的黑暗面,讽刺了有钱人的冷酷无情自私自利,升华了主旨。
13.本题考查段落作用。表达效果上:运用了语言、心理神态、肖像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段,可读性强;推动情节发展,把故事推向高潮,增强可读性吸引力,增强了小说叙事的效果。
结构情节上,为“我”下文的转变做了铺垫,照应了“我”第一次经历的凄惨窘迫;注意了详略安排,行文富有变化。
内容上,补充第二次经历丰富文本内容,增强说服力,使感染性更强。
主旨情感上,小小见大,以点带面,引人深思联想,突出了“我”的遭遇具有普遍性,暗示小说主题,表现人性的自私冷漠,人与人间缺少温暖和关怀。
14.本题考查对结尾段中主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小说安排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请分析其效果。结尾的作用的答题模式:结构形式方面的作用加内容或主旨或情感方面的作用。
答案①属于内容层面:前面写“我”屡受嘲讽与鄙夷,结尾出现巨大反弹,“我莞尔一笑,点燃我的烟斗,从身上扯下又脏又旧、被汗水浸透的衬衣,迅速穿上凉爽柔软的绸衣,一股舒适的感觉油然而生,流过我的全身,于是一切苦涩味全都化为乌有,从我身上消失了”。
答案②属于形象塑造方面:人物性格更加生动丰满。采用动作描写(点燃我的烟斗,从身上扯下又脏又旧、被汗水浸透的衬衣,迅速穿上凉爽柔软的绸衣)、心理描写(  )我在公路上重新向火车站方向走去,内心深处升起一种憧憬,渴望见到城市贫困丑陋的面貌,因为在这张变得难看的面孔后面,我还常常看到困难中的人性)写出了“我”从身体到内心两方面全方位感受的巨大变化,从一个别人眼中的乞讨者变成一个有高度人格尊严、走向新旅程的人,使人物形象获得新的意义。
答案③属于主旨方面:升华思想感情,深化主题思想,从“我”的视角,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鞭挞批判战后德国农村人与人间冷漠、粗鄙无礼,用渴望中人性犹存的城市反衬农村,表达对人性回归的呼唤,使主题思想更加深刻。
表达效果上,情节在结尾处发生逆转,增强了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可读性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耐人寻味。
【答案】15.D
16.①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展现了文章的文化底蕴。②使文章生动有趣,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③写古人古董逸事,表达了作者对古董的独特感情。④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所说的“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又引出下文对“趣味”的论说。
17.①古董是作者儿时美好的回忆,作者在回忆中表达了对古董的喜爱之情。②文章写古董的价值起落,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伤。③作者对假冒伪造古董的批判,也暗含对清王朝八旗子弟玩物丧志的叹息。④结尾作者在商业区连仿冒古董的样子也找不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遗失的痛心。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此题考查分析句段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从内容(写什么、表达什么)、结构(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段,则要考虑:①点明题目;②开门见山;③总领全文;④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⑤交代思路等作用。)及表达效果(增强文学色彩、历史厚重感,丰富文章内容、意蕴,引发读者思考、兴趣、共鸣等等)三个角度来思考。
(3)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分析能力。文章主旨是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15.D原文是“开玩笑的话,可以说大清朝亡于不许子弟经商”,只是玩笑说法,因此不能说“不允许八旗子弟经商……直接使清朝走向灭亡”。
故答案为:D。
16.此题考查分析句段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回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文章引用部分的作用有哪些,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作答。可从以下方面考虑:①可以使文章更有文学内涵,丰富文章内容;②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可以作为证据,有力地证明某一观点;④表现了什么;⑤对上下文有什么作用。本题作答时也可以从这些方面考虑。首先,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展现了作品的文化底蕴。其次,明确具体引用了什么内容,分析这些内容与上下文的关系。答题时,先回归文本,找到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的内容。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的内容在文中的第10段和第11段。第9段写“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然后第10段引用《金石书画笑史》中清代古砖值钱,官场中送礼讲究送砖,毕沅到江西做官,下属知县仿冒制作古砖给他送礼的故事。第11段引用《履园丛话》中记载的关于谢启昆挖到砖,自己考证这些砖是晋惠帝永平年间的砖,便给自己的书斋起名“八砖书舫”,却被人说这八块砖不是晋惠帝永平年间的,而是明朝永平府烧造的的故事。第12段指出谢启昆将雅趣看得很透,引出下文对“趣味”的论说。所以,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的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文所说的“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同时引出下文对“趣味”的论说。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看,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的内容,通过写古人古董逸事,表达作者对古董的独特感情。
故答案为:①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展现了文章的文化底蕴。②使文章生动有趣,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③写古人古董逸事,表达了作者对古董的独特感情。④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所说的“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又引出下文对“趣味”的论说。
17.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分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在对“古董”的叙述中寄寓了怎样的感情。考生在分析时应回归文章,仔细阅读作者叙述“古董”的内容,圈画出其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分析作者寄寓的情感。比如文章前几段是对儿时美好的回忆:“小时候,家住北京宣武门内,离宣武门外的琉璃厂很近,放学后没事就去玩儿。古董字画古旧书就在琉璃厂”“琉璃厂,是我的文化构成里非常重要的部分”“青砖墁地,扫得非常干净。从窗户看得见后院,日斑散缀,花木清疏”“我们小孩子,店员是不管的,可是要看什么,比如书搁得高了,店员也够下来递给你。觉得好玩儿的东西,店员就自得其乐讲故事”。
故答案为:①古董是作者儿时美好的回忆,作者在回忆中表达了对古董的喜爱之情。②文章写古董的价值起落,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伤。③作者对假冒伪造古董的批判,也暗含对清王朝八旗子弟玩物丧志的叹息。④结尾作者在商业区连仿冒古董的样子也找不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遗失的痛心。
18.【答案】可以在放上扑鼻的鲜花中;也可以在默默无闻的落叶里;可以在铁马秋风的塞北;也可以在杏花春雨的江南
【知识点】仿写句式;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嵌入式仿写,①注意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要与原文保持一致。②注意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要与上下文保持协调。③注意用语特点、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④注意修辞特点。
故答案为:可以在放上扑鼻的鲜花中;也可以在默默无闻的落叶里;可以在铁马秋风的塞北;也可以在杏花春雨的江南
【点评】此类题目要根据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要仿照前面的语句的句式和修辞来写。仿用句式要求按照给定材料的要求、思路和格式进行仿写,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往往涉及语法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语意连贯、风格协调等方面。
19.【答案】教师对学生之间的课堂作文评价交流进行管理,首先作者要把制作好的文本提供给同伴阅读,然后阅读的同伴给出阅读评价,最后在教师、作者、同伴三方交流之后,作者和同伴对文本进行再创作。
【知识点】图文转换;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目,要理清流程图中的关系。分析流程图可知,教师是课堂管理者,作者要制作文本并提供给同伴,同伴需要对文本进行阅读评价,教师、作者、同伴三方交流之后作者和同伴对文本进行再创作。作答时,要注意字数要求。
故答案为:教师对学生之间的课堂作文评价交流进行管理,首先作者要把制作好的文本提供给同伴阅读,然后阅读的同伴给出阅读评价,最后在教师、作者、同伴三方交流之后,作者和同伴对文本进行再创作。
【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本题为流程图,解题方法为:解读时先确定叙述顺序。方框里的词语不能被遗漏。注意箭头走向,不能违背这一顺序(如本题总体顺序为名称预先核准登记-办理前置审批-提交审批所需材料-审核-发照)。若横线上出现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不能遗漏。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
20.【答案】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时代;是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是一个思想奔放的时代
【知识点】仿写句式;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
【解析】【分析】首先分析原句,是“是一个……的时代,是一个……的时代,是一个……的时代”的排比句,中间是四字成语,仿写的句子也应该是和原句一样的排比句,结合“大唐盛世”的实际情况进行仿写即可。
故答案为: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时代;是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是一个思想奔放的时代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选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了解句式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句子表达效果。
21.【答案】蒲松龄(或:《聊斋志异》)对魏晋风流的借鉴与超越(或:发展)。
【知识点】压缩语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
首先要抓住语段的陈述对象,即《聊斋志异》或蒲松龄;其次要看到三个层次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与“魏晋风流”做了比较;最后,三个层次既分析了《聊斋志异》对“魏晋风流”的借鉴,又讲到了对“魏晋风流”的超越和发展。
故答案为:蒲松龄(或:《聊斋志异》)对魏晋风流的借鉴与超越(或: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22.【答案】典故:上联写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最终攻入咸阳;下联写越王勾践战败后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寓意: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艰苦的环境有利于磨炼一个人的品格,激励斗志;立业靠志气,志气是事业的脊梁。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注意把握典故“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概括寓意时意在突出志向。
故答案为:典故:上联写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最终攻入咸阳;下联写越王勾践战败后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寓意: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艰苦的环境有利于磨炼一个人的品格,激励斗志;立业靠志气,志气是事业的脊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
23.【答案】年轻人,公德心并不只是体现在你这小小的公交车里,而更应该体现在整个社会啊。在批评别人的同时,首先做好自己吧。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根据后文“显然她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见,老者的话肯定指出了售票员的错误。她的错误在于认为公德心只体现在自己工作的公交车里,而没有意识到更体现在整个社会。
故答案为:年轻人,公德心并不只是体现在你这小小的公交车里,而更应该体现在整个社会啊。在批评别人的同时,首先做好自己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通常考虑以下角度: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1 / 1